元代野史 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二回梅參政淮南召兵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各路地大震,武平尤甚。
壓死官民等七千餘衆,壞倉庫局四百餘間,民居不可勝數。
江陰、甯國等處大水,百姓轉徙流離者四十五萬餘戶。
時世祖年七十有六,春秋既高;内有弘吉刺皇後專政;外有諸王驸馬并阿合馬、塔即古、阿散等,表裡為奸。
尚書省與征理司鈎考百司倉庫錢谷。
無非貪饕邀利之人,蚤擾各處。
民不聊生,盜賊縱橫。
有行台侍禦吏程文海入奏,帝不省。
兵部尚書董文用與平章不忽木二人齊奏曰:“江南守将耶律淵、石中孚與賊連戰皆捷,壽陽銳氣沮喪。
今石中孚年老病卒,僅耶律淵一人,應接不暇,恐賊勢複熾。
陛下曷不委将協征壽陽,平定江南,在此一舉。
機會不可失也!”世祖允奏,随有議郎程鵬飛進曰:“左都督梅殷,從太傅伯顔出征最久,曆練知兵,可當此任。
”世祖從之。
诏以梅殷兼行省參政,協同耶律淵征壽陽,觞之便殿。
文武送至薊門郵亭。
梅殷舉手謝衆曰:“殷若滅賊,則回軍有期。
不然,則朝天無日。
”文武為之動容。
梅殷奉旨,自望安豐路而去。
且說淮王秦錫帛,自失甯國等處,與賈智深議曰:“聯盟漢陽,結為唇齒,竟不足恃。
方今惟廣南兵最強,号令嚴明,所向無敵。
莫若姑示順從,借為聲援。
以觀其變。
”遂遣莫綏猷奉書币納降,願為内附。
且以次子秦梓為質。
莫綏猷直達翔龍府,禀見涪陵王。
參拜已畢,将書币呈上,并達淮王之意。
有韓昭、馬遇樂、皇甫-三臣欲納其降。
涪陵王本不悅秦錫帛,因不欲卻其來意,婉言謝曰:“廣南壽春,間關阻隔,江右微近,僅堪自守。
上國士馬精強,何慮元師?況古者慮人不從,則為盟誓,盟誓變而為交質,皆由未能相信故也。
苟忠信以将之,便當推心置腹,誠實相與,如青天白日,何自懷疑義,而用質子為哉?”乃厚贈莫綏猷,以溫語遣之。
恰值梅參政協征淮南之信亦到壽陽,秦錫帛益急。
又遣使以犀角帶、象牙梳、珊瑚枕、龍鳳鏡四寶來獻,且請江右等處遙為聲援。
涪陵王笑曰:“地土且不受,何有于珍玩?孤正有事于四方,所需者文武才略,所用者谷粟布帛,他非所好,悉卻之。
”使者不敢停留,離了廣南,急回壽春。
路經臨淮,遇穎川豪士劉漢傑。
見使者押扛禮物,光芒外射,知是異寶,驚訝不已。
又見上有淮王旗号,大喜曰:“此人口饅首也!”一聲呼哨,莊客家奴數十人打散舁夫,一擁奪去。
使者星夜逃回壽春,禀知淮王曰:“故宋不受禮物,亦不肯聲援,禮物押回,行至臨淮,被強人奪去。
特來請死。
”秦錫帛隻急得雙目直瞪,咆哮大怒曰:“孤不惜重寶,求援與國,何不沿途小心?有辱使命!”立将使者斬之。
喚過邢士龍,命率三百輕騎,奪回重寶,拿獲強人,不得有違。
賈智深急谏曰:“不可,臨淮穎州,乃系元人地土,焉可去兵?此寶已失,量難奪回。
大王且速議禦敵之策,若複鳳陽,數寶自有下落。
”秦錫帛恚曰:“珊瑚枕、犀角帶,俱海外異産,價值千金,不足為奇。
龍鳳鏡乃先太師未第時,與同窗數友偶遊石鏡山,遇一異人,見先太師,驚問曰:“此長腳者何人也?”衆告以姓名,異人愀然曰:“此人他日貴顯無比,但不克令終耳!”先太師拜懇以保全之術,異人因出古鏡一枚曰:“此石鏡後身也,有此一鏡,可保首領矣!”先太師拜謝而歸,見此鏡無甚奇處,惟鏡背有龍風交互之文,故呼曰:“龍鳳鏡。
”鏡面亦模糊不甚光華,但不時張望,屢有警報。
靖康中從二帝入金,見鏡中諸臣、文武皆被囚。
而先太師獨不然。
後果得還國。
紹興二十年正月朔旦,将入朝,忽鏡中見一小校,執利刃甚怒,及入朝,果遇施全行刺,不中被獲。
家世珍藏,洵稀世之寶也!今故宋幸災樂禍,求援不與,顯然欲我鹬蚌相争,彼坐受漁人之利也。
孤意欲分兵伐宋,以圖江右等處,一面抵敵元帥何如?”賈智深連聲曰:“不可,不可。
勞師襲遠,萬難成功,是又生一秦矣。
目下惟先發制人,趁元兵未到,令耿星星仍由吳興襲南陵,張師旦由宿州襲臨淮,邢土龍由廣德襲六安州,三路并進,亦牽制之一策也。
” 秦錫帛從之,下令去訖。
惟張師旦襲臨淮一支人馬,正遇耶律淵引大隊抵住去路。
張師旦暗思:江南惟一耶律淵知兵,若不除之,終為壽陽之患。
張師旦遂整饬人馬,直與接戰。
耶律淵橫刀勒馬而出,張師旦遂與交鋒,不數合,大敗而走。
耶律淵按兵不追,張師旦休兵複戰,終不能勝,接戰數日,連戰皆北。
耶律淵頗易之,兵屯臨淮縣高唐館之南。
是夜,恍惚若老将石中孚進營,約與入朝,方欲問此間托付何人,石中孚不答,忽然驚覺,乃是一夢,甚異之。
次日,聞左都督梅殷奉旨來征壽陽,又報賊将張師旦搦戰,耶律淵大怒曰:“誓當掃除妖魔,陛見元主,方顯将略,”舞刀躍馬而出,馬忽失前蹄,将耶律淵掀跌在地,衆家将慌忙
壓死官民等七千餘衆,壞倉庫局四百餘間,民居不可勝數。
江陰、甯國等處大水,百姓轉徙流離者四十五萬餘戶。
時世祖年七十有六,春秋既高;内有弘吉刺皇後專政;外有諸王驸馬并阿合馬、塔即古、阿散等,表裡為奸。
尚書省與征理司鈎考百司倉庫錢谷。
無非貪饕邀利之人,蚤擾各處。
民不聊生,盜賊縱橫。
有行台侍禦吏程文海入奏,帝不省。
兵部尚書董文用與平章不忽木二人齊奏曰:“江南守将耶律淵、石中孚與賊連戰皆捷,壽陽銳氣沮喪。
今石中孚年老病卒,僅耶律淵一人,應接不暇,恐賊勢複熾。
陛下曷不委将協征壽陽,平定江南,在此一舉。
機會不可失也!”世祖允奏,随有議郎程鵬飛進曰:“左都督梅殷,從太傅伯顔出征最久,曆練知兵,可當此任。
”世祖從之。
诏以梅殷兼行省參政,協同耶律淵征壽陽,觞之便殿。
文武送至薊門郵亭。
梅殷舉手謝衆曰:“殷若滅賊,則回軍有期。
不然,則朝天無日。
”文武為之動容。
梅殷奉旨,自望安豐路而去。
且說淮王秦錫帛,自失甯國等處,與賈智深議曰:“聯盟漢陽,結為唇齒,竟不足恃。
方今惟廣南兵最強,号令嚴明,所向無敵。
莫若姑示順從,借為聲援。
以觀其變。
”遂遣莫綏猷奉書币納降,願為内附。
且以次子秦梓為質。
莫綏猷直達翔龍府,禀見涪陵王。
參拜已畢,将書币呈上,并達淮王之意。
有韓昭、馬遇樂、皇甫-三臣欲納其降。
涪陵王本不悅秦錫帛,因不欲卻其來意,婉言謝曰:“廣南壽春,間關阻隔,江右微近,僅堪自守。
上國士馬精強,何慮元師?況古者慮人不從,則為盟誓,盟誓變而為交質,皆由未能相信故也。
苟忠信以将之,便當推心置腹,誠實相與,如青天白日,何自懷疑義,而用質子為哉?”乃厚贈莫綏猷,以溫語遣之。
恰值梅參政協征淮南之信亦到壽陽,秦錫帛益急。
又遣使以犀角帶、象牙梳、珊瑚枕、龍鳳鏡四寶來獻,且請江右等處遙為聲援。
涪陵王笑曰:“地土且不受,何有于珍玩?孤正有事于四方,所需者文武才略,所用者谷粟布帛,他非所好,悉卻之。
”使者不敢停留,離了廣南,急回壽春。
路經臨淮,遇穎川豪士劉漢傑。
見使者押扛禮物,光芒外射,知是異寶,驚訝不已。
又見上有淮王旗号,大喜曰:“此人口饅首也!”一聲呼哨,莊客家奴數十人打散舁夫,一擁奪去。
使者星夜逃回壽春,禀知淮王曰:“故宋不受禮物,亦不肯聲援,禮物押回,行至臨淮,被強人奪去。
特來請死。
”秦錫帛隻急得雙目直瞪,咆哮大怒曰:“孤不惜重寶,求援與國,何不沿途小心?有辱使命!”立将使者斬之。
喚過邢士龍,命率三百輕騎,奪回重寶,拿獲強人,不得有違。
賈智深急谏曰:“不可,臨淮穎州,乃系元人地土,焉可去兵?此寶已失,量難奪回。
大王且速議禦敵之策,若複鳳陽,數寶自有下落。
”秦錫帛恚曰:“珊瑚枕、犀角帶,俱海外異産,價值千金,不足為奇。
龍鳳鏡乃先太師未第時,與同窗數友偶遊石鏡山,遇一異人,見先太師,驚問曰:“此長腳者何人也?”衆告以姓名,異人愀然曰:“此人他日貴顯無比,但不克令終耳!”先太師拜懇以保全之術,異人因出古鏡一枚曰:“此石鏡後身也,有此一鏡,可保首領矣!”先太師拜謝而歸,見此鏡無甚奇處,惟鏡背有龍風交互之文,故呼曰:“龍鳳鏡。
”鏡面亦模糊不甚光華,但不時張望,屢有警報。
靖康中從二帝入金,見鏡中諸臣、文武皆被囚。
而先太師獨不然。
後果得還國。
紹興二十年正月朔旦,将入朝,忽鏡中見一小校,執利刃甚怒,及入朝,果遇施全行刺,不中被獲。
家世珍藏,洵稀世之寶也!今故宋幸災樂禍,求援不與,顯然欲我鹬蚌相争,彼坐受漁人之利也。
孤意欲分兵伐宋,以圖江右等處,一面抵敵元帥何如?”賈智深連聲曰:“不可,不可。
勞師襲遠,萬難成功,是又生一秦矣。
目下惟先發制人,趁元兵未到,令耿星星仍由吳興襲南陵,張師旦由宿州襲臨淮,邢土龍由廣德襲六安州,三路并進,亦牽制之一策也。
” 秦錫帛從之,下令去訖。
惟張師旦襲臨淮一支人馬,正遇耶律淵引大隊抵住去路。
張師旦暗思:江南惟一耶律淵知兵,若不除之,終為壽陽之患。
張師旦遂整饬人馬,直與接戰。
耶律淵橫刀勒馬而出,張師旦遂與交鋒,不數合,大敗而走。
耶律淵按兵不追,張師旦休兵複戰,終不能勝,接戰數日,連戰皆北。
耶律淵頗易之,兵屯臨淮縣高唐館之南。
是夜,恍惚若老将石中孚進營,約與入朝,方欲問此間托付何人,石中孚不答,忽然驚覺,乃是一夢,甚異之。
次日,聞左都督梅殷奉旨來征壽陽,又報賊将張師旦搦戰,耶律淵大怒曰:“誓當掃除妖魔,陛見元主,方顯将略,”舞刀躍馬而出,馬忽失前蹄,将耶律淵掀跌在地,衆家将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