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

關燈
舟過江。

    至山下,索通遂止舟中,偷兒踱上山去。

    犬吠無聲,至更許而回。

    索通急問之,偷兒曰:“業已探過,在閣上古佛龛前庋置第三層,以伽楠香木泥金匣裝護,外用紫紗罩定。

    周圍俱列禅慶,共宿一十六僧,明晚定當取至。

    ”索通驚以為神,仍駕舟回至寓所,次晚又至舊處,将船系定,偷兒邁步上岸,已近寺門,忽犬吠一聲,偷兒折身便轉曰:“事不諧矣。

    ”索通促之令去,偷兒曰:“大凡此道,最忌犬聲。

    犬既司驚,入戶必多危險。

    且俟五日後,再至可也。

    ”索通恨不一時到手,便去贖取夫人、玉奴,十分歎息。

    偷兒曰:“盜取他人之物,豈可迫促?倘太倉卒,必生他變。

    ”索通懊恨而回,二人遂隐至僻靜處。

     五日方至,黃昏偷兒忽不見。

    索通處處蹤迹,并無形影。

     始歎強人無義,誤我大事,十分追悔。

    乘着月色,再至江下。

     怅望一會,見隔江一人,駕小舟如飛而來。

    方欲避之,忽舟中人大呼曰:“幸不辱命,有以報公矣。

    ”索通驚異,視之,偷兒也。

    棄舟上岸,手捧一匣,背負一橐,望僻靜處而走。

    索通狂喜。

    直至北固山腳下,啟匣視之,果玉帶一圍,用黃羅封裹。

     再啟其羅,見帶上鑲嵌明珠二十四粒。

    中交環處,乃通天犀角,琢就龍鳳交戲之狀。

    兩旁護腰,皆于阗玉也,光豔奪目,真希世異寶。

    匣中更有玉-金樽,古玩珍奇十餘事。

    索通德偷兒,惟取一帶,餘盡以贈偷兒。

    偷兒不受曰:“予橐中尚有貨物,不啻數百金值也,得此足矣。

    ”視之,皆金銀器皿,白镪數十錠。

    偷兒喜出望外,曰:“得公義氣所激,直人寶藏庫中,席卷一盡,勝某十五年行竊矣。

    ”索通笑問:“如何得近閣上。

    ”偷兒曰:“此易與耳。

    閣中耳目甚衆,俟僧等熟睡,竟從閣上,沿屋而下,既得此匣。

    又見龛前羅列許多寶玩,天與不取,留以供群秃作無窮受用也耶?”索通曰:“寺中既失許多寶物,必鳴官緝捕。

    足下此地,固不可留。

    即梁上君子之行,亦不可再。

    某勸足下刻意改行,前愆晚蓋。

    有此數百金,不愁不作富家翁。

    ”将匣中寶玩,盡以贈之。

    偷兒堅拒不受。

    索通怒曰:“可知賽昆侖是有肝膽男子,仗義救主,故作此事。

    并不為貨财起見,爾堅拒不受,毋乃無意改行,而甘心作竊盜乎?”偷兒唯唯謝罪,泣曰:“某乃京西鮑立,家貧落魄。

    自念生平行竊,并無此膽。

    今為公義氣所激,輕身涉險,若履平地。

     非天實啟之乎?某從此仍歸京西去矣。

    得此餘生,皆公所賜。

     又承厚贈,感戴何極。

    ”索通甚喜,二人遂迎江而上,過丹陽,由南京達湘湖,至黃梅渡口,方始分手。

     索通再三囑咐,鮑立泣别而去。

    索通将玉帶用匣庋定,打聽賊兵音耗。

    時已破蕲水,賊營現在廣濟。

    索通遂直叩營門,賊兵票知主将。

    傳言所掠婦女,盡在應城,有來贖者,自赴應城可也。

    索通聽言,暗思:雲夢去慶城不遠,吾不如先赴應城;竟至雲夢賊首賈種處獻帶,免生枝節,主意已定,直奔雲夢。

     先禀知廖維新、翁國肜二謀士,随令人見賈-,将玉帶呈上。

     賈-一見,光豔照人,知是異寶,滿心歡喜,把玩不置。

    遂問寥、翁二人,價值若幹?廖、翁齊聲曰:“此禦賜寶帶,歲月既久,應值五千貫。

    賈-狂喜,遂問索通:“欲金乎?欲官乎嚴索通曰:“兩俱不欲,願得主母、小姐。

    并大王令敕,得保鄉裡足矣。

    ”賈-曰:“汝主母、小姐為誰?”索通曰:“主母梁氏,小姐鄭玉奴,現在應城。

    ”賈-即付令敕,命廖維新引至應城,查出梁氏、玉奴,付與索通再賜銀五百兩,以賞獻帶之勞,不日面南稱尊,佳兆在此一帶矣。

    索通謝恩而出,同廖維新至應城,有劉環将冊籍呈上,查命婦籍。

    果有梁氏,應贖五百金;宦女籍,果有鄭玉奴,應贖千金。

    廖維新笑曰:“汝獻帶贖主,允稱義仆。

    但價值過半。

    倘有姻戚,準更贖數人去。

    ”時玉奴有同伴二女子,皆潛江人,逐日與玉奴寸步不離,甚是相得。

    聞玉奴贖去,悲悼不勝。

    夫人不忍,命索通一同贖去。

    二女子得離虎袕,皆索通之力也。

     索通拜謝廖維新,領四人而出。

    自知京山不可複居,雇車馬,直過江右,望九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