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
關燈
小
中
大
值數千金耳。
”索通又問何物。
頭陀曰:“北宋時有一佛印禅師,乃是高僧,住錫金山。
蘇東坡學士,将往訪之,直造寺中,禅師迎問曰:‘内翰何來?此間卻無你坐處。
’蘇學士戲曰:‘借和尚的四大身體,用作禅床少坐。
’禅師曰:‘山禅有一轉語,内翰答得來則罷;不然,将身上玉帶留下,永鎮山門。
’蘇學土即解下玉帶。
請問何語,禅師曰:‘山僧四大本無,五蘊皆空,學士要在何處坐?’蘇學士一時答應不及,禅師即喝侍者速收玉帶,蘇學士欣然棄帶而去。
”按,此帶出宋皇上禦賜所值何止千金?見今存在方丈後佛頂閣,庋置第一層樓上。
若得此帶,勝汝數幹金多矣。
” 索通大喜,深謝頭陀。
頭陀戒之曰:“汝義氣可嘉,故以密告,但百年鎮寶,盜之甚非容易,吾将逝矣。
”索通力任不辭,頭陀遂去。
索通便渡過揚子江,見金山浮在江心,四面懸絕,一徑孤懸,暗驚此山如何可止?方逡巡山下,瞻前顧後,忽山頭有人大呼曰:“山下有賊至矣!”索通大驚,細審之,乃賣拳頭陀聲也,心中大疑,既而忿然曰:“但得救主,赴湯蹈火,亦所不辭。
”是夜方欲止山,聞寺内鳴鐘不已。
即當更漏,甚是分明,不敢入寺。
一連數日。
聞本月初七日,乃英烈龍王誕辰,賽會燒香,索通喜曰,機會在此時矣,至初七日,果人山人海,索通踱将上去。
但人人進香者,俱至龍王堂而止。
寺前寺後,巡視甚衆。
直延至晚下,見衆僧俱登佛殿頂禮,哺喃喧揚佛号。
索通由大殿,經過數重殿宇,混入方丈。
側左有門未閉,竟闖将入去。
果見一閣,高出層霄。
暗思必佛頂閣也。
正欲登閣,一時聞方丈内,木魚震響,衆僧已入方丈。
索通大懼,忙至閣子後,黑暗中伏定。
少頃,又見十餘僧合掌而入。
索通悚息,毛發皆豎。
見衆僧一一掇梯,直上樓去。
索通懊悔曰:‘計不成矣。
”既而樓上梵音齊作。
時腹中餓甚,遂出大殿,見佛前羅列供獻果晶,正好充饑。
饞猿遇果,餓犬聞腥,任餐一飽。
更轉身人閣下,聞梵呗聲少息。
又欲踱上樓去,未及閣門,忽履聲橐橐,慌忙轉身,正在窘急,忽見回廊右手畔,有一小門,可盼江水。
遂徐步而出,見有小徑,可以纡道,直達山門。
幸有生路,始潛身下山。
正值夜渡船,搭過江去,宿于旅中。
當夜納悶不已,展轉床席,未能合眼。
時月影當窗,猛聽隔巷有行步聲。
起而竊視之,見一偷兒在隔巷入家壁下,蛇行而入。
少頃,橐負而出,如是者再。
索通看得分明,徐至壁下。
偷兒正探頭從窦中出,索通一把拿住。
偷兒作慌,忙将橐中财物獻上。
索通一時觸動心事,扭至僻靜處,抵死不放。
偷兒乞命不已,益發窘急,伏地叩頭,乞免一死。
索通笑曰:“某非捕盜者,特有求于汝耳?”偷兒不省,索通曰:“汝入此道幾年矣?”偷兒聽其聲口,似同道者流,乃答以初學。
索通不覺愀然久之,偷兒已窺其意,乃曰:“實不瞞公,某作此勾當,近今十五年矣。
”索通大喜,急叩以有悶子火,雞鳴斷魂香否? 偷兒愕然,暗驚此人,乃大盜也。
今晚小巫見大巫矣,因問以何用,索通曰:“有則求之,無則不勞說辭。
”即以橐還之,令去。
偷兒負豪欲行,仍止。
複問曰:“足下果何人也?”索通怒曰:“免汝一死,速去耳,饒舌何為?”偷兒愈不肯行,棄橐于地。
再拜曰:“何敢相瞞,某實系小偷。
願拜門下,以聽驅策。
若得承教一二,沒齒不忘。
”索通複笑曰:“汝以吾為巨盜也,為汝求二物,殆将有所用耳。
”遂以心事告之,偷兒大喜曰:“斷魂香,悶子火,惟吾師處有之。
吾師為江陰巨猾之魁。
每在皂角林、瓜洲渡等處,截江剪徑,徒衆百有餘人,如虎生翼。
要得此帶,某去請吾師,将寺中擄掠一空便了。
可勞如此瑣瑣。
”索通大驚,不許,急以婉言謝之,令去。
偷兒又曰:“公既存心仁厚,不願買禍。
某一人去,竟将此帶盜出。
用以報公盛德,何如?”索通大喜,又曰:“寺中防範綦嚴,重樓複榭,道路曲折,恐汝路徑不熟,須某同去,方保無虞。
”偷兒大笑曰:“作此勾當,甯問道于人耶?某試探之,決不辱命。
” 次日當晚,二人搖
”索通又問何物。
頭陀曰:“北宋時有一佛印禅師,乃是高僧,住錫金山。
蘇東坡學士,将往訪之,直造寺中,禅師迎問曰:‘内翰何來?此間卻無你坐處。
’蘇學士戲曰:‘借和尚的四大身體,用作禅床少坐。
’禅師曰:‘山禅有一轉語,内翰答得來則罷;不然,将身上玉帶留下,永鎮山門。
’蘇學土即解下玉帶。
請問何語,禅師曰:‘山僧四大本無,五蘊皆空,學士要在何處坐?’蘇學士一時答應不及,禅師即喝侍者速收玉帶,蘇學士欣然棄帶而去。
”按,此帶出宋皇上禦賜所值何止千金?見今存在方丈後佛頂閣,庋置第一層樓上。
若得此帶,勝汝數幹金多矣。
” 索通大喜,深謝頭陀。
頭陀戒之曰:“汝義氣可嘉,故以密告,但百年鎮寶,盜之甚非容易,吾将逝矣。
”索通力任不辭,頭陀遂去。
索通便渡過揚子江,見金山浮在江心,四面懸絕,一徑孤懸,暗驚此山如何可止?方逡巡山下,瞻前顧後,忽山頭有人大呼曰:“山下有賊至矣!”索通大驚,細審之,乃賣拳頭陀聲也,心中大疑,既而忿然曰:“但得救主,赴湯蹈火,亦所不辭。
”是夜方欲止山,聞寺内鳴鐘不已。
即當更漏,甚是分明,不敢入寺。
一連數日。
聞本月初七日,乃英烈龍王誕辰,賽會燒香,索通喜曰,機會在此時矣,至初七日,果人山人海,索通踱将上去。
但人人進香者,俱至龍王堂而止。
寺前寺後,巡視甚衆。
直延至晚下,見衆僧俱登佛殿頂禮,哺喃喧揚佛号。
索通由大殿,經過數重殿宇,混入方丈。
側左有門未閉,竟闖将入去。
果見一閣,高出層霄。
暗思必佛頂閣也。
正欲登閣,一時聞方丈内,木魚震響,衆僧已入方丈。
索通大懼,忙至閣子後,黑暗中伏定。
少頃,又見十餘僧合掌而入。
索通悚息,毛發皆豎。
見衆僧一一掇梯,直上樓去。
索通懊悔曰:‘計不成矣。
”既而樓上梵音齊作。
時腹中餓甚,遂出大殿,見佛前羅列供獻果晶,正好充饑。
饞猿遇果,餓犬聞腥,任餐一飽。
更轉身人閣下,聞梵呗聲少息。
又欲踱上樓去,未及閣門,忽履聲橐橐,慌忙轉身,正在窘急,忽見回廊右手畔,有一小門,可盼江水。
遂徐步而出,見有小徑,可以纡道,直達山門。
幸有生路,始潛身下山。
正值夜渡船,搭過江去,宿于旅中。
當夜納悶不已,展轉床席,未能合眼。
時月影當窗,猛聽隔巷有行步聲。
起而竊視之,見一偷兒在隔巷入家壁下,蛇行而入。
少頃,橐負而出,如是者再。
索通看得分明,徐至壁下。
偷兒正探頭從窦中出,索通一把拿住。
偷兒作慌,忙将橐中财物獻上。
索通一時觸動心事,扭至僻靜處,抵死不放。
偷兒乞命不已,益發窘急,伏地叩頭,乞免一死。
索通笑曰:“某非捕盜者,特有求于汝耳?”偷兒不省,索通曰:“汝入此道幾年矣?”偷兒聽其聲口,似同道者流,乃答以初學。
索通不覺愀然久之,偷兒已窺其意,乃曰:“實不瞞公,某作此勾當,近今十五年矣。
”索通大喜,急叩以有悶子火,雞鳴斷魂香否? 偷兒愕然,暗驚此人,乃大盜也。
今晚小巫見大巫矣,因問以何用,索通曰:“有則求之,無則不勞說辭。
”即以橐還之,令去。
偷兒負豪欲行,仍止。
複問曰:“足下果何人也?”索通怒曰:“免汝一死,速去耳,饒舌何為?”偷兒愈不肯行,棄橐于地。
再拜曰:“何敢相瞞,某實系小偷。
願拜門下,以聽驅策。
若得承教一二,沒齒不忘。
”索通複笑曰:“汝以吾為巨盜也,為汝求二物,殆将有所用耳。
”遂以心事告之,偷兒大喜曰:“斷魂香,悶子火,惟吾師處有之。
吾師為江陰巨猾之魁。
每在皂角林、瓜洲渡等處,截江剪徑,徒衆百有餘人,如虎生翼。
要得此帶,某去請吾師,将寺中擄掠一空便了。
可勞如此瑣瑣。
”索通大驚,不許,急以婉言謝之,令去。
偷兒又曰:“公既存心仁厚,不願買禍。
某一人去,竟将此帶盜出。
用以報公盛德,何如?”索通大喜,又曰:“寺中防範綦嚴,重樓複榭,道路曲折,恐汝路徑不熟,須某同去,方保無虞。
”偷兒大笑曰:“作此勾當,甯問道于人耶?某試探之,決不辱命。
” 次日當晚,二人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