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
關燈
小
中
大
堆上,逐一種之,朱叟候衆人種畢,乃舉酒酹曰:炎宋無辜,蒙古伐陵。
罪列穹蒼,虐及杳冥。
慘矣列聖,鑒我椒馨。
瘗玉何所,視此冬青。
再拜奠别,共秘其事,外人無複知者。
時至元戊寅歲十二月初八日也。
次日,朱叟父子及韓懷珠,辭别父老,遂回滁州。
今按南宋宮殡,在會稽者甚多,而-湖之濱,獅山之側,茔址可識者,約有二十四處,俗呼為二十四堆是也。
後人觀此有感,詠以詩曰:-湖湖水明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
二十四堆春草綠,錢塘風雨翠華來。
當時浙省平章哈馬黎,乃樞密正使和禮霍孫之弟,撫恤人民,頗有幹略,聞禦史台采訪人才,亦屢下士禮賢,輯睦同寅,錢塘江下,每多盜賊盤踞津隘,商旅難通,嚴檄武弁巡緝,稍稍斂手。
時有江甯巨盜秦錫帛、邢土龍、藍天蔚等,由潤州楊子橋趨過南徐,私窺臨安。
聞哈平章威望素重,亦遂引去。
在杭州又有京西華州寇複雷,其人偉岸風骨,目瞬如電;河東關普靈,面如重棗,聲若洪鐘;棗陽焦芳、歙縣宇文廣、聊城斛律亢宗等,無不智勇足備,出人意表,遨遊錢塘,憑吊臨安,有飲馬長江之志。
正遇侍郎廬世榮,宦者咬住,奉旨伐陵來浙,哈馬黎同楊琏、真珈等接旨已畢,飛馬報往紹興。
此風一出,人人咤異。
數日備齊車辇,董率卒役直往會稽。
有紹興知府劉含芬,暗暗飲泣,承接不遑。
會稽山陰蕭山諸縣令,隻候陵所。
廬世榮、咬住等,于是月十二日,同至理宗陵寝近處,略略巡視,下令人役,金寶不得損傷,亦不許隐匿,違者定按軍法。
軍役得令一聲呐喊,隻見雲愁霧慘,日黯風悲,天地無色,草木飲泣。
縱斧處鳥雀争飛,揮鋤時狐兔逃竄,龍螭豐碑,一齊粉碎,鸾鳳文石,并無瓦全,層層撅開,将珠玉金寶盡行辇出。
侍郎盧世榮,逐件查明注冊。
更往内掘,石門緊閉,用鐵錘擊碎石管,一聲響亮,寝門洞開,已見靈柩左右,石欄盤白玉神,路燦黃金,殿寝陳設,十分華麗。
咬住命盡行折毀,珍玩一一運出,然後破棺抉首,軍士以利斧斫破石-,直截其首而出,棺内所有,罄行取之。
咬住一見首骨,訝曰:“此陵不上三十年,骨已朽至此乎?想應宋室數盡矣。
”一時伐遍諸陵,搜掠靡遺,壞棺破袕,殘年斷骼,委棄滿地。
甚而近處有公卿大夫之墓,士庶富貴之茔,驕兵悍卒,見冢即掘,棺既毀-,棄骨草莽間,微或阻之,拔刀相向,擄掠奸滢,無所不至。
有司知而不問,會稽遭此慘酷,人人切齒,處處痛心,行道之人,無不飲恨吞聲,掩面而過,此即大元世祖皇帝澤及枯骨之第一善政也。
會稽随即大旱三載,赤地千裡,江陰水決,衢州地震,無非人民怨氣所緻。
喜得山陰唐玉潛、林霁山,既同朱叟等換骨,倡為義舉,朱叟别後,二人遂訂莫逆之交,往往作詩,互相贈答。
及見諸陵伐掘後,二人憤極,偵元使去後,凡各處斷殘肢體,盡收而葬之,其有不獲者,行賄西僧,買歸以葬,葬畢遠循,懼獲罪也。
且說哈馬黎督率軍役,伐掘已畢,回至臨安,将理宗首骨,用匣庋置,辇上金寶,廬世榮、咬住離了浙省即回燕京。
寇複雷等在餘杭縣,初聞此信,人人怒發沖冠,大罵虐及枯骨,羯賊有為君天下者乎!衆人商議,發掘後,離杭回京。
我等先在北新關三十裡,羅刹江岸等候劫殺廬世榮、并宦者咬住,奪回君王骨,仍置陵中,方洩吾憤。
衆皆磨拳擦掌,準備劫殺。
比及寇複雷等知之,則廬世榮去杭已三日矣,諸人歎息而罷。
世祖一日得理宗首骨,并許多珍異,喜至手舞足蹈,命精巧工匠,将骨用珠玉嵌就,鑲成琳珑八寶龍骨飲器,酌以酪漿,嘗其旨否,十分滿志。
重賞廬世榮、咬住二人,官爵有差,而加西僧嗣古妙高為太傅。
自以為得此飲器,宏開景運,國祚綿永,設宴大慶,西僧等合口頌揚,群臣皆呼萬歲,而不知上天震怒,人心叛離,國運自此斬矣。
罪列穹蒼,虐及杳冥。
慘矣列聖,鑒我椒馨。
瘗玉何所,視此冬青。
再拜奠别,共秘其事,外人無複知者。
時至元戊寅歲十二月初八日也。
次日,朱叟父子及韓懷珠,辭别父老,遂回滁州。
今按南宋宮殡,在會稽者甚多,而-湖之濱,獅山之側,茔址可識者,約有二十四處,俗呼為二十四堆是也。
後人觀此有感,詠以詩曰:-湖湖水明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
二十四堆春草綠,錢塘風雨翠華來。
當時浙省平章哈馬黎,乃樞密正使和禮霍孫之弟,撫恤人民,頗有幹略,聞禦史台采訪人才,亦屢下士禮賢,輯睦同寅,錢塘江下,每多盜賊盤踞津隘,商旅難通,嚴檄武弁巡緝,稍稍斂手。
時有江甯巨盜秦錫帛、邢土龍、藍天蔚等,由潤州楊子橋趨過南徐,私窺臨安。
聞哈平章威望素重,亦遂引去。
在杭州又有京西華州寇複雷,其人偉岸風骨,目瞬如電;河東關普靈,面如重棗,聲若洪鐘;棗陽焦芳、歙縣宇文廣、聊城斛律亢宗等,無不智勇足備,出人意表,遨遊錢塘,憑吊臨安,有飲馬長江之志。
正遇侍郎廬世榮,宦者咬住,奉旨伐陵來浙,哈馬黎同楊琏、真珈等接旨已畢,飛馬報往紹興。
此風一出,人人咤異。
數日備齊車辇,董率卒役直往會稽。
有紹興知府劉含芬,暗暗飲泣,承接不遑。
會稽山陰蕭山諸縣令,隻候陵所。
廬世榮、咬住等,于是月十二日,同至理宗陵寝近處,略略巡視,下令人役,金寶不得損傷,亦不許隐匿,違者定按軍法。
軍役得令一聲呐喊,隻見雲愁霧慘,日黯風悲,天地無色,草木飲泣。
縱斧處鳥雀争飛,揮鋤時狐兔逃竄,龍螭豐碑,一齊粉碎,鸾鳳文石,并無瓦全,層層撅開,将珠玉金寶盡行辇出。
侍郎盧世榮,逐件查明注冊。
更往内掘,石門緊閉,用鐵錘擊碎石管,一聲響亮,寝門洞開,已見靈柩左右,石欄盤白玉神,路燦黃金,殿寝陳設,十分華麗。
咬住命盡行折毀,珍玩一一運出,然後破棺抉首,軍士以利斧斫破石-,直截其首而出,棺内所有,罄行取之。
咬住一見首骨,訝曰:“此陵不上三十年,骨已朽至此乎?想應宋室數盡矣。
”一時伐遍諸陵,搜掠靡遺,壞棺破袕,殘年斷骼,委棄滿地。
甚而近處有公卿大夫之墓,士庶富貴之茔,驕兵悍卒,見冢即掘,棺既毀-,棄骨草莽間,微或阻之,拔刀相向,擄掠奸滢,無所不至。
有司知而不問,會稽遭此慘酷,人人切齒,處處痛心,行道之人,無不飲恨吞聲,掩面而過,此即大元世祖皇帝澤及枯骨之第一善政也。
會稽随即大旱三載,赤地千裡,江陰水決,衢州地震,無非人民怨氣所緻。
喜得山陰唐玉潛、林霁山,既同朱叟等換骨,倡為義舉,朱叟别後,二人遂訂莫逆之交,往往作詩,互相贈答。
及見諸陵伐掘後,二人憤極,偵元使去後,凡各處斷殘肢體,盡收而葬之,其有不獲者,行賄西僧,買歸以葬,葬畢遠循,懼獲罪也。
且說哈馬黎督率軍役,伐掘已畢,回至臨安,将理宗首骨,用匣庋置,辇上金寶,廬世榮、咬住離了浙省即回燕京。
寇複雷等在餘杭縣,初聞此信,人人怒發沖冠,大罵虐及枯骨,羯賊有為君天下者乎!衆人商議,發掘後,離杭回京。
我等先在北新關三十裡,羅刹江岸等候劫殺廬世榮、并宦者咬住,奪回君王骨,仍置陵中,方洩吾憤。
衆皆磨拳擦掌,準備劫殺。
比及寇複雷等知之,則廬世榮去杭已三日矣,諸人歎息而罷。
世祖一日得理宗首骨,并許多珍異,喜至手舞足蹈,命精巧工匠,将骨用珠玉嵌就,鑲成琳珑八寶龍骨飲器,酌以酪漿,嘗其旨否,十分滿志。
重賞廬世榮、咬住二人,官爵有差,而加西僧嗣古妙高為太傅。
自以為得此飲器,宏開景運,國祚綿永,設宴大慶,西僧等合口頌揚,群臣皆呼萬歲,而不知上天震怒,人心叛離,國運自此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