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四回 靈隐寺激怒英雄心

關燈
第四回靈隐寺激怒英雄心 卻說杭州臨安城外一寺,曰靈隐寺,乃吳浙第一名山。

    唐宋以來,代有勝迹,詩人蚤客,留題不可勝述。

    南宋又駐跸臨安,故當代尤甚。

    元主既奉西僧,凡名刹髡首,無不驕恣傲睨,而平章哈馬黎,每來靈隐,見遊士雲集,甚惡之,謂混擾清門,出令禁止,寺僧遂如虎生翼,種種不法,大肆橫行。

    寇複雷等在杭,偏欲搗入虎口,往來寺中。

    一日有遊士三人,一名韓昭,一名李穆,一名楊孝伯,來杭訪友不遇,散步入寺,憑古迹。

     李韓二人觸景興懷,吟詩不辍。

    惟楊孝伯玩景不置,觀其氣宇軒昂,似非筆墨者流,而寇複雷等,以英雄遇名士,自爾情投意合,約略數語,歡然相得,各通鄉曲,即命從者取酒,擇一回廓靜處,開懷醵飲。

    寇複雷提起伐陵一事,拍案大怒,目中火出,韓昭、李穆,掩袂欹-,曰:“似此慘惡,一部十七史,未之見也。

    ”關普靈曰:“蒙古以犬羊之俗,豺狼之性,兵戈所至,靡不殘虐,而天意竟歸之。

    作斯世主,惟智者不平焉。

    ”李穆曰:“天道幽遠,此意令人難知,古雲:‘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逆取順守,尚難保國,矧蒙古逆取逆守乎?宋未偏安海隅,綱紀不振,用人乖舛,蒙古扼其呒而奪之,偶得志耳,未必即為天命攸歸也。

    ”韓昭曰:“諸君以天意佑相蒙古耶,而不知天怒實甚,蒙古崇奉西僧,尊禮釋教,停罷科舉,狂言悖語,貶我先聖尼父,而為中賢,妄作妖書,欺滅上帝,故今災異疊見,地動山崩,古今有如此天子乎?”言未畢,座中焦芳勃然大怒曰:“反了反了,滅了聖教,改換天地,是舉目不見三光了,不反何待?”韓李二人訝曰:“寺中恐屬垣有耳,諸君醉矣。

    ”寇複雷亦激怒而起,衆人俱拔劍擊柱,暴躁狂呼,時已驚動寺中長老古卷思吉了了和尚。

    這了了和尚,正是西人,獰面赤須,勇悍滢虐,慣使雙刀。

    二弟子海清、海甯,原是宋末獨松關總兵張濡部将,伯顔破關,遁此為僧,助桀為惡,寺中凡五百餘僧,俱是鄉裡無賴,鬥牌宿娼,幫閑吃白食的髡秃。

    可惜靈隐寺曆代名勝,竟為藏垢納污之通逃薮矣。

    時寇複雷等初來寺中,衆僧欲上前阻滞,見諸人狀貌,知難歪纏,聽其遊玩,想不久即去。

    誰知諸人性起,大呼大嚼,端來撩彼虎須,了了和尚得知,老大着驚,有二行者上前責曰:“此乃淨地,行者有令,禁止遊人。

    女等業已違令,還狂飲喧呼,是何道理?”寇複雷大怒,觸口就罵,宇文廣揮拳便打。

    二行者吓得魂不附體,飛也似奔去了。

    韓昭、李穆素知寺中僧衆不法,即速避出寺外。

    衆人嘩然曰:“不入虎袕,焉得虎子。

    ”率性撞入寺來,正遇了了和尚手挽手雙刀而出,海清、海甯左右扈從,楊孝伯拔劍敵住,了了和尚猛勇異常,刀法全無破綻。

    衆人一齊混戰,正是慈悲精舍交鋒地,清淨法門作戰場。

    當時斛律亢宗,見孝伯戰了了不下,手拔階前石欄杆一支,乘勢打去,正中左臂,了了負痛,回身便走。

    海甯亦被焦芳揮劍中腕。

    衆僧披靡,忽一聲呐喊,五百餘僧,團團圍住。

    了了振起精神,手拈長槍,複來助戰。

    衆人雖勇,奈随身僅有佩劍,隻可防身。

     衆僧是長矛大戟,面面刺來。

    焦芳激得暴吼如雷。

     正在危急,韓昭、李穆在寺外大呼曰:“公等盡力敵住,我二人外面縱火焚寺,燒殺賊秃。

    ”果然西廊後火起,煙漲迷天。

    了了大驚,速命救火。

    衆僧手忙足亂。

    寇複雷等沖殺而出,會合李、韓,回頭看時,倏忽不見火影,衆人咤異。

    韓昭曰:“此吾二人疑兵計,所設疑火,想已撲滅耳。

    ”衆人皆欲将寺縱火焚之,韓昭曰:“不可,六朝名地,焚之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