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回冬青樹記換君王骨
會稽獅山-湖間,有一老人,躁舟往來江上,自言朱姓,江上人皆呼之曰:“朱叟”,與村中父老極為相得。
花朝月夕,往往刺舟而來,酌酒與父老共飲,傾觞談心,整日不倦。
一日正飲間,朱叟忽掩面大哭,衆皆愕然。
朱叟曰:“吾悲宋室耳。
”衆解之曰:“宋室雖可悲憫,然事往矣!翁毋自苦。
”朱叟收淚,從容謂衆曰:“老夫世居淮西,服疇食德,代沐國恩,自夏貴以淮右降元,舉家逃竄十年,并無确耗。
老夫浪迹兩浙,蜉蝣江上家國茫茫,乃故宋之遺民也!惡得不悲!”言訖,涕泗橫流,衆皆感泣。
朱叟淚滿杯中,舉酒酬江,吟曰:煙凝楚岫愁千點,雨灑吳江淚萬行。
牢落京湖數十載,不堪獨坐細思量。
朱叟曰:“老夫略識塗鴉,摭拾唾餘,博父老一噱耳。
但老夫在淮時,亦喜與裡中父老,烹鮮-羔,敦崇信義,惟期積厚作子孫計,若緩急有無施與,皆我等分内事也。
”時座中有陶翁、徐翁者,頗讀書明大義,皆感歎曰:“乃翁素履所蔭,未可量也,我等俱宜效之。
”衆皆肅然起敬,自此逐日登秦望,遊天姥,訪芋蘿,玩若耶,聚飲江幹,散步古刹。
會稽乃千岩競秀,萬壑争流之區,朱叟一面玩景,一面探訪家音。
一日過餘姚之墟,見沙浦坐一少年,面如死灰,欷-欲絕,朱叟憐而問之,則曰:“韓其姓,懷珠其名,滁州全椒人。
宋末,父為縣尉,薄宦餘姚,卒于任所。
今始間關來越,尋親骸骨,未知何處,是以恸耳。
”朱叟曰:“滁州千裡迢迢,女雛年弱質,烏能達此?”少年曰:“懷珠年近弱冠,但念有父不得生還,豈骸骨亦不能歸裡,中心慘但,五内俱裂。
辭母離滁,至中途已資斧告罄,幸遇同裡朱阿哥來浙,憐我幼弱,随行始達。
” 朱叟聞一朱字,急問朱姓者何名,來此何故?少年曰:“名方義,本淮西人,宋滅元興,家室離散,伊尋父來越。
”并狀貌年齒,曆曆述之,朱叟不覺泣下,曰:“是吾子也,暌違數十載,今日始得音耗。
”衆父老皆大喜稱慶,少年叩首泣謝曰:“老翁不日骨肉重逢。
小于親骸,何日得歸?”朱叟此時,悲喜交集,喜者,父子相逢有日;悲者,茕茲韶年孺子,間關跋涉,尋親骸骨,若不代為借箸,奚以慰其孝思?衆父老皆慰藉少年曰:“爾父臨沒年月葬記,女得聞否?”少年答以未聞,衆父老皆有難色。
朱叟停會,私問其父宦途行徑,宦囊充實否? 少年捧腹泣曰:“前日貧無卓錐,近來連錐也無,但父沒亦有因。
縣令史公,本以夤緣賈平章館客廖瑩中,堂吏翁應龍二人得選,日日坐私衙,打屈棒,替豪門作犬馬,與父有隙,父解組乞歸,因以詩諷之曰:拷打追來隻為金,轉增冤孽罪何深。
莫将棘枳-鸾鳳,願得挂冠遊竹林。
縣令懷恨在心,乞休不允,因事構陷,遂卒任所。
縣令尋亦被逮,此母氏在家言之。
”朱叟慨然曰:“女父素行若此,骸骨決然可尋。
”同至城近,凡蕭寺、廢院停棺處,物色殆遍,皆有主者。
衆訝曰:“豈一縣尉屍骸,競委溝壑耶!”少年号泣而行。
朱叟與衆,探墳問-,白楊箱望處,搜剔備至。
一日少年泣謂朱叟曰:“夜來夢身卧雪地,雪月交輝,忽又行走河畔,宿草蔓延,芊芊綿綿不絕,耳中若聞人語,有雲:官告終養,身無寸絲,人欲請賓,口不能言,似乎親骸不可得也。
” 衆人疑辨一會,有謂吉者,有謂不吉者。
内有羅翁名銑者,恍然曰:“是矣!終無絲,冬字也;請不言,青字也,合冬青二字,意者乃父屍骸,其在冬青樹下乎!”朱叟亦悟雪月雪地,冬也;河畔草,青青也。
羅翁所測無疑,衆人一齊行至西山幽絕處,果有冬青數株,樹下桐棺累累,逐一看去,惟最下一棺,業已敗朽,并無封志槽。
上垢泥鋪藓,白骨多露于外;少年一見心酸,即欲刺臂瀝血,忽見骨旁有玉塊一枚,泣曰:“此我父故物也。
”衆問何知?曰:“與家中母氏所存無異。
常言雙塊一存
花朝月夕,往往刺舟而來,酌酒與父老共飲,傾觞談心,整日不倦。
一日正飲間,朱叟忽掩面大哭,衆皆愕然。
朱叟曰:“吾悲宋室耳。
”衆解之曰:“宋室雖可悲憫,然事往矣!翁毋自苦。
”朱叟收淚,從容謂衆曰:“老夫世居淮西,服疇食德,代沐國恩,自夏貴以淮右降元,舉家逃竄十年,并無确耗。
老夫浪迹兩浙,蜉蝣江上家國茫茫,乃故宋之遺民也!惡得不悲!”言訖,涕泗橫流,衆皆感泣。
朱叟淚滿杯中,舉酒酬江,吟曰:煙凝楚岫愁千點,雨灑吳江淚萬行。
牢落京湖數十載,不堪獨坐細思量。
朱叟曰:“老夫略識塗鴉,摭拾唾餘,博父老一噱耳。
但老夫在淮時,亦喜與裡中父老,烹鮮-羔,敦崇信義,惟期積厚作子孫計,若緩急有無施與,皆我等分内事也。
”時座中有陶翁、徐翁者,頗讀書明大義,皆感歎曰:“乃翁素履所蔭,未可量也,我等俱宜效之。
”衆皆肅然起敬,自此逐日登秦望,遊天姥,訪芋蘿,玩若耶,聚飲江幹,散步古刹。
會稽乃千岩競秀,萬壑争流之區,朱叟一面玩景,一面探訪家音。
一日過餘姚之墟,見沙浦坐一少年,面如死灰,欷-欲絕,朱叟憐而問之,則曰:“韓其姓,懷珠其名,滁州全椒人。
宋末,父為縣尉,薄宦餘姚,卒于任所。
今始間關來越,尋親骸骨,未知何處,是以恸耳。
”朱叟曰:“滁州千裡迢迢,女雛年弱質,烏能達此?”少年曰:“懷珠年近弱冠,但念有父不得生還,豈骸骨亦不能歸裡,中心慘但,五内俱裂。
辭母離滁,至中途已資斧告罄,幸遇同裡朱阿哥來浙,憐我幼弱,随行始達。
” 朱叟聞一朱字,急問朱姓者何名,來此何故?少年曰:“名方義,本淮西人,宋滅元興,家室離散,伊尋父來越。
”并狀貌年齒,曆曆述之,朱叟不覺泣下,曰:“是吾子也,暌違數十載,今日始得音耗。
”衆父老皆大喜稱慶,少年叩首泣謝曰:“老翁不日骨肉重逢。
小于親骸,何日得歸?”朱叟此時,悲喜交集,喜者,父子相逢有日;悲者,茕茲韶年孺子,間關跋涉,尋親骸骨,若不代為借箸,奚以慰其孝思?衆父老皆慰藉少年曰:“爾父臨沒年月葬記,女得聞否?”少年答以未聞,衆父老皆有難色。
朱叟停會,私問其父宦途行徑,宦囊充實否? 少年捧腹泣曰:“前日貧無卓錐,近來連錐也無,但父沒亦有因。
縣令史公,本以夤緣賈平章館客廖瑩中,堂吏翁應龍二人得選,日日坐私衙,打屈棒,替豪門作犬馬,與父有隙,父解組乞歸,因以詩諷之曰:拷打追來隻為金,轉增冤孽罪何深。
莫将棘枳-鸾鳳,願得挂冠遊竹林。
縣令懷恨在心,乞休不允,因事構陷,遂卒任所。
縣令尋亦被逮,此母氏在家言之。
”朱叟慨然曰:“女父素行若此,骸骨決然可尋。
”同至城近,凡蕭寺、廢院停棺處,物色殆遍,皆有主者。
衆訝曰:“豈一縣尉屍骸,競委溝壑耶!”少年号泣而行。
朱叟與衆,探墳問-,白楊箱望處,搜剔備至。
一日少年泣謂朱叟曰:“夜來夢身卧雪地,雪月交輝,忽又行走河畔,宿草蔓延,芊芊綿綿不絕,耳中若聞人語,有雲:官告終養,身無寸絲,人欲請賓,口不能言,似乎親骸不可得也。
” 衆人疑辨一會,有謂吉者,有謂不吉者。
内有羅翁名銑者,恍然曰:“是矣!終無絲,冬字也;請不言,青字也,合冬青二字,意者乃父屍骸,其在冬青樹下乎!”朱叟亦悟雪月雪地,冬也;河畔草,青青也。
羅翁所測無疑,衆人一齊行至西山幽絕處,果有冬青數株,樹下桐棺累累,逐一看去,惟最下一棺,業已敗朽,并無封志槽。
上垢泥鋪藓,白骨多露于外;少年一見心酸,即欲刺臂瀝血,忽見骨旁有玉塊一枚,泣曰:“此我父故物也。
”衆問何知?曰:“與家中母氏所存無異。
常言雙塊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