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也憎恨一切的不義和罪惡,也憎恨不合理、不平等的社會制度,也追求勞動人民的幸福。

     黃存仁的話點燃了衆人的熱情,而且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希望。

    每個人都注意地聽着,仿佛這是從他(或者她)自己的心裡吐出來的。

     黃存仁閉了口,有幾個人用充滿友愛的眼光望着他。

    每個人都很興奮。

    他們都覺得能夠将自己的生命用來為勞苦人民謀幸福,這是美好的事情。

     張惠如接着報告團體和各地同性質的團體聯絡的情形。

    單是在這個省内這樣的團體就有六七個:某縣有覺社,某縣有人社,某縣有光社,某某兩縣又有明社,最大的便是重慶的群社。

    在這個省内散布最廣的小冊子,如《二十世紀的新思潮》、《紅潮》、《自由鐘》、《五一運動史》等等都是這個團體最近的出版物。

    群社上個月還派社員到上海去購買印刷機,籌辦簡單的印刷所。

    群社的總書記最近來信提議在省城裡舉行一次大會或者各團體的聯絡會。

    那邊的人在征求各地同性質團體的意見,如果大家贊成這個提議,接着就要讨論具體的辦法。

     大會,這就是說許多未曾見面的精神上的友人聚在一起披肝瀝膽地暢談他們的胸懷,——不僅是吐露胸懷,他們還要貢獻出他們的年輕人的熱誠,和他們的青春的活力,來為他們的唯一的目的服務。

    這個唯一的至上的目的帶着一種崇高的純潔的美引誘着每一顆年輕的心。

    為勞苦人民謀幸福,為大多數人,為那些陷在貧困的深淵中的人。

    這是贖罪,這是革新;毀壞一種舊制度,建立一種新制度;摧毀一個社會,建設另一個社會。

    用平等與自由代替不義與掠奪,讓博愛的光輝普照世界。

    這些年輕人的思想裡有的是誇張,但是也不缺少誠實。

    他們真心相信自己有着強大的力量,不過他們并不拿它來謀個人的利益,他們卻企圖給黑暗世界帶來一線的光明,使不幸的人得到溫暖。

    他們犧牲了自己的階級利益和特殊地位,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安适生活,隻懷着一個希望:讓那無數的人都有這樣的安适生活。

    這些誇張的思想裡含着謙遜和慷慨。

    它使得這些年輕人在犧牲裡找到滿足,在毀滅裡找到豐富的生命。

    他們珍愛這思想,也珍愛有着這同樣思想的人。

    這好象是一個精神上的家庭,他們各地方的朋友都是同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姊妹。

    這些人散處在各個地方,還沒有機會聚在一處。

    如今一個希望來了,有人說出了聚會的話,這是一個多麼令人興奮的消息。

    每個人的心都因為喜悅而顫動了。

    對這個提議沒有人表示反對,也沒有人表示疑惑。

     方繼舜最先發言表示贊同,不僅是贊同,他還提出了一些意見和辦法。

    他說話清楚,有力,而且有條理,很容易被人接受。

    不用說,沒有人反對開大會。

    但是開會的辦法就應該好好商量,譬如趕會代表的數目,經費的籌措,會期的久暫,代表的住處,讨論的事項以及行動的秘密等等都應該在事前有較周密的計劃。

    最後方繼舜還提出一個重要的意見。

    他認為應當把參加勞動運動、接近工人、授助工人的日常鬥争等等問題列入大會的主要議事日程。

    黃存仁熱烈地贊成方繼舜的意見。

    他還就“二。

    七運動對本省青年的影響這個問題談了好幾句,來證明方繼舜的意見的正确。

    張惠如和覺民也談了各人的意見。

    琴也談出她對大會的看法。

    她還談到許倩如最近來信中所描寫的廣州的新氣象。

    許倩如說:”整個社會開始在變,青年學生和工人都動起來了。

    “這的确是鼓舞人的好消息。

    大家決定将這方面的意見寫在信裡寄給重慶的群社。

    他們還說明:在必要時也可以派人到重慶去商量。

    張惠如負責起草信稿。

    覺民、琴和程鑒冰擔任抄寫的工作。

    這樣的信函都是用暗号寫的,暗号碼的種類不少,寫信讀信都要花一些工夫,一個人寫成或譯出總要經過另一個人的校閱。

    琴和程鑒冰常常做這種校閱的工作。

    所以張惠如把起草回信的工作答應下來以後便對覺民說:”我等一會兒就把信稿交給你,你和蘊華和五字号碼譯好寄出去。

    “蘊華是琴的名字,五字号碼便是每隔四個字嵌一個原字的辦法。

     “好,”覺民照平常那樣地帶笑答道。

    這樣的事他們做過已經不止一次了。

    他又側過臉望着琴笑了笑,他說:“今晚上你又不能回去了。

    ” “那麼喊袁成到我家裡去告訴媽一聲,我本來說過今天要回去的,”琴低聲說。

    覺民點一下頭,回答了一句:“我知道。

    ” 接着張還如報告刊物的情形:《利群周報》快出到兩年了,銷路最近增加到兩千以上,長期訂戶也超過了三百;重慶文化書店來信表示每期可以包銷三百份以上,還有兩三個縣裡的學校販賣部也來信批銷若幹。

    銷路逐漸擴大,收入逐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