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下午琴跟着覺民到他的同學張惠如的家去。

    張家在一條寬巷子裡面,走出巷子便是覺民去學校時要經過的那條大街。

     天氣很好。

    琴打着一把陽傘遮住初夏的陽光。

    他們慢慢地走着,好象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一樣。

    幾個月前他們有的那種緊張的心情這時已經沒有了。

    他們習慣了那種集會,而且有了一點經驗。

    因此在他們的眼裡那些事情的神秘性便漸漸地減低。

    他們歡迎它們,而且也帶着熱情地喜愛它們,不過不再用誇張的眼光看它們了。

    他們到張惠如的家去開會,就象去參加親友的宴會一樣。

     他們走到張家門口,坐在竹椅上的看門人站起來招呼他們。

    覺民照例地問他一聲:“你們大少爺、二少爺都在家嗎?” 那個熟識的看門人照例恭敬地點一個頭,答道:“在家。

    ”他總是這樣地微笑着,回答着。

     他們放心地走進裡面去。

    他們走進二門,看見張惠如的弟弟張還如站在客廳的門檻上。

    張還如看見他們進來,便走到大廳上迎接他們。

     琴和覺民跟着張還如走進客廳。

    那裡面除了張惠如和黃存仁(他現在是外專的助教了),還有幾個朋友:年紀較大的吳京士,演了《夜未央》得到“活安娥”這個綽号的陳遲,從法國回來的身材高大的何若君,在法文學校讀書的年輕的汪雍。

    他們看見琴和覺民,都過來打招呼。

     “我們來晚了,”覺民看見房裡已經有了這許多人,抱歉地說。

     “繼舜和鑒冰還沒有來,”黃存仁答道,接着他又解釋地說:“繼舜近來學生會的事情多,他這幾天正忙着學生要求收回旅大遊行示威的事情,恐怕會來晚點。

    ” “那麼我們要不要等他?”何若君問道。

     “現在還早,再等一會兒也不要緊,”張惠如接下去說,“大家先坐下吃兩杯茶。

    ” 覺民遞了一杯茶給琴,他自己也端起一個杯子喝了兩口,聽見外面響起腳步聲,他知道是方繼舜和程鑒冰來了。

     來的果然是這兩個人。

    方繼舜今年二十八歲,高等師範學校四年級的學生,面容顯得比他的年紀老,不過哪種常在陳毅的表情卻使人相信他一個充滿活力的青年。

    程鑒洋剛剛過了二十一歲,長得相當清秀。

    她是琴的低一班的同學,今年暑假前畢業。

    “蘊華,你倒先來了,”程鑒冰看見琴,連忙走到琴的身邊,親熱地說。

     “你在哪兒遇到續舜的?”琴也親切地招呼程鑒冰,順口問了一句。

     “我就在這條街上遇到他,真湊巧,”程鑒冰笑答道。

    她又說:“我在家裡來了一個親戚,我又不好不陪她。

    我生怕我祖母不放我走。

    後來居然給我借故溜出來了。

    ”“繼舜,我還以為你來不了這麼早,”黃存仁帶笑地對方繼舜說。

     “我們的會還沒有開完,我請假先走了,”方繼舜揩着額上的汗珠說。

    他掉過頭向着張還如:“還如,你今天沒有去開會?檢查日貨的事情你得管啊。

    今天會上已經推定你的工作了。

    ” “我知道,這是我的老差使,”張還如笑着回答道。

     “我們現在開會罷,”黃存仁提高聲音說。

     “大家先坐下罷,”張惠如說。

     “我們還是分開坐,不必坐攏在圓桌旁邊,”方繼舜說,便在靠窗的一把楠木椅子上坐下。

     沒有人反對方繼舜的話。

    大家都揀了座位坐下。

    琴和程鑒冰坐在一面。

    覺民坐在琴的旁邊,不過他們兩人中間隔了一個茶幾。

     黃存仁做主席。

    他們的會議并不注重形式,各人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

    每個人坐着發言,跟平常談話的時候一樣。

     黃存仁第一個發言。

    他是以團體總書記的身份說話的。

    他簡略地報告了最近兩個月的工作情形。

    他還提到他們收到多少封來信,發出若幹封回信,送出若幹小冊子。

    他們的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

    同情者漸漸地多起來,對他們團體的主張與活動感到興趣的人也不少。

    最近還收到一封重慶印刷工人的信。

    特别是在今年二月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遭到軍閥殘酷的鎮壓以後,讀者的來信增加了很多。

    這個轟轟烈烈的大事件使得許多青年都睜開了眼睛,青年們更不能安于現狀了。

    他們在找尋新的路。

    所以革命的書報到處受歡迎。

    很多人寫信來要小冊子,要新書。

    好些人要求他們擴充閱報處,或者重演《夜未央》或者别的同類的戲。

    在比較著名的幾個學校裡他們撒的種子已經散布在學生中間了。

    年輕的心很容易被進步的、正義的思想所感動,被獻身的熱情所鼓舞。

    他們今天在這個房間裡固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團體,但他們并不是孤獨的個人。

    在外面,在那個廣大的社會中有很多他們的同道者,而且還有許多人準備貢獻出自己的一切,來參加革命的工作。

    那些人也有同樣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