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場五則

關燈
有餘人!”悟空退思,呂純陽系大唐進士,必通文理,往商之。

    呂祖曰:“我已奉命典試琅環福地,何暇相助?無已,或訪知命之士,以命取人,亦不為屈。

    ”悟空往訪鬼谷先生,行抵北天門,與玄天上帝晤,問知去意,上帝笑曰:“若須知命者,不必遠求,我座下龜靈聖母為當今第一能手。

    ”悟空悅,乃召聖母,見之曰:“蠢然一物,請入闱中,未免不雅。

    ”聖母曰,“我之法身,能大能小,能現能隐,請縮為金錢龜,藏于大聖袖中,則人皆不覺。

    及閱文時,我知其命應中式者,以我八卦衣在大聖前顯之,大聖取之無誤也。

    ”悟空從之。

    故是科多取八卦者。

    戲為皇上所聞,罰試官俸,而停用泛詞者三科會試。

     江右召貢生有三子,皆業儒。

    長為廪膳生,次為增廣生,其三應童試十餘年不售,長為老童生矣。

    其父厭惡之,谪在廚房司爨,故“燒火三相公”之名噪于戚裡。

    值開科年,長次二子高列優等,将屆入闱。

    父命三相公同往會垣,供奔走之役。

    三相公欣然應命,入見其妻嗚咽悲泣,三相公叩其故,妻曰:“二伯人也,汝亦人也,何二伯若座上客,汝為竈下養耶?已屬無恥,今樂為送考之下走,為汝妻者,何顔立于妯娌間耶?”三相公曰:“我豈樂為?父命難違耳。

    ”妻曰:“我何敢教汝違父命?汝若有志,亦得進場,我與有榮施矣。

    ”三相公曰:“童生焉得與大試,奈我命何?”妻曰:“汝此去必谒丈人,是為方伯管庫之吏,捐納省監,系屬專司。

    我有金珠在,汝以質與丈人,納一監生,亦可觀光闱屋矣。

    ”三相公歡然從之。

    偕父兄赴會垣,谒妻父納監訖,歸謂父曰:“丈人強與兒監,欲兒就試也。

    ”父曰:“遺才不取,或貼出牆東,看汝何言對丈人耶?”及錄遺,公然附取,得随兩兄入闱。

    因三相公食量甚宏,其父為之備紹酒、金蹄、燒鴨、熏鵝之類,滿足一挑。

    三相公領卷入号舍,見其左右鄰皆武林寒士,三相公慷慨食之,鄰士皆悅。

    是夜題來,“譬如為山”四句,至次日之下午,三相公仍大烹以延鄰士,皆議論名人作法,三相公默然。

    鄰士叩其故,三相公實告以初次觀光,遇大題敷衍難成,奈何?鄰士笑曰:“若欲完篇,何難之有?十三經中,不乏山字語頭,莫管義理,填砌成文,則洋洋數千言,尚引用不完也。

    ”三相公亦實告以腹内空虛之故,鄰士争為寫書,且教以運用之法。

    三相公大悟,揮灑自如,千言立就。

    試畢,其長次二兄皆錄文呈父,父乃舉酒閱文,恬吟密詠,推為必售之作。

    三相公亦技癢,以其稿恭呈父前,其父拍案大呼曰:“浮泛至此,亦可以見人乎?不知愧恧,至汝極矣。

    ”其兄碎其文,喝令速退,毋觸父怒也。

    三相公抱頭鼠竄而泣。

    是科主試者,非鄧奇即帥怪,此二公者,生性偏僻,好為詭異。

    十五日,例設掄元宴,隔簾相叙。

    内則正、副二主試,帶同十八房考官,外則監臨、中丞相率提調各官合宴。

    此夜,公請主試宣明題義,應取何等文字以定元魁。

    大主試笑曰:“文無定法,惟真山真水者中。

    ”此戲言也,中丞不覺失聲耍笑,衆官和之,哄堂一粲。

    大主試怒,拂袖而起曰:“我欲雲雲,誰敢爾爾。

    ”竟罷宴入内,衆官不歡而散,皆私議特覓此等浮泛之作以玩之。

    幸有三相公之文在,二房官得之,笑不可遏。

    衆官聞聲趨視,曰:“有此不通主試,即有此不通舉子。

    可謂千古奇遇。

    ”衆曰:“何不薦之?”此房官曰:“無乃過谑?”衆曰:“我等公薦如何?”皆首肯。

    于是十八官相率呈堂曰:“職等自奉命後,在九千六百餘卷中僅搜求得真山真水者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