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場五則
關燈
小
中
大
吳生,浙之槜李人,儒而兼賈,不預科場久矣。
是年夢其父祖催令入闱,生自知此道荒疏,無可僥幸之處,置之勿論。
嗣又夢父祖厲色督責之曰:“汝若不去,場中缺一孝廉矣。
是為違天,違天不祥,必有後禍。
”生乃述其無文何遇,父笑曰:“易耳,今科頭題為〔鄉人皆好之〕一節,本家蘭陵先生有此文,汝入闱時,訪而錄之可也。
”生始欣然,溫故入闱,訪問蘭院先生所在。
夫吳蘭陔者,時文中之名手也,其門下從學之徒數百人,發科甲入詞林者甚衆。
惟先生落筆高古,屢困場屋。
時年已五旬外矣,功名之念甚切。
生訪得之,緻其景仰之意,曰:“聞先生窗下有〔鄉人皆好之〕一節,題文為士林傳誦,小子與先生居隔百裡,未由親炙,今日尚閑,務求賜教。
”蘭陔見其殷懃難卻,錄出與觀,生曰:“容小子攜回号舍,細細揣摹可乎?”蘭陵颔之,生歡喜捧去。
未幾,蘭陔亦往生号内答之,見其在卷上揮毫疾書,訝曰:“尚未出題,何得有文?”生笑曰:“小子讀先生文,不忍釋手,恭繕試卷,以志欽佩。
即文不對題,不過被黜而已,亦所甘心。
”蘭陵曰:“我累足下矣。
奈何!奈何!”遂别去。
逢相識者告之,一時傳作新聞。
是夜試題出果對,蘭陔不勝悔恨曰:“得意之作既被人錄去,諒天意終身不得售矣。
”遂信筆一揮,交卷而出。
二三場為門人苦勸訖事。
是科竟中。
蘭陔以舊作入見座主曰:“門生薄有微名,闱中之作,聊以塞責,不堪為多士寓目,請以此文易之。
”座主曰:“可,雖然此文若在場中,未必中式,蓋閱卷如走馬看花,氣機流走者易于動目,此文非反複數過,不知其佳處。
試官有此閑情乎?故無益也。
”蘭陔悟,随有《讀墨一隅》之選。
先是吳生歸,不作第二人想,整頓衣冠,預備筵宴,思作新孝廉之樂若登天然。
瞬過重陽,聞榜發,而好音竟絕,覓得題名錄觀之,蘭陔高捷矣。
怨恨之極,怒其父祖曰:“何為诓騙子孫耶?”欲毀木主。
夜複夢父祖來,怒責之曰:“不肖子無知,此中自有天命,汝若不抄截蘭陔之文,彼必自錄,又不得中式矣。
”生曰:“彼之中與不中,與我何千耶?”父曰:“闱中飯食皆出帑項,即為天祿,非生時注籍,豈易得哉?汝命中尚有一次,不完總不得安靜也。
”生悟,次科仍入闱,其友曰:“前此得極妙文章尚不入彀,今何為耶?”生曰:“公等皆掄元奪魁手,我自來領欽賜飯食以了公案耳。
” 北闱大學士某公典試,題為“回也聞一以知十”二句。
所取文内有用《易經》天一、地二,及七日來複,八月有兇等語,不慊士心。
好事者撰新戲雲:玉帝巡狩,忽見怨氣上沖阻駕,問于太白星官,奏曰:“此時人間鄉試,士子有不才而遇,才而不遇者,不安義命,故有此怨毒之氣,緻幹聖駕。
”帝曰:“鄉試取士,俱有定額,本屬善法,若二教中仙佛漫無定數,緻有弄法欺人,興妖作怪之輩,朕甚慮之。
亦将仿照人闱,舉行鄉試可乎?”太白曰:“善哉,善哉,不可緩矣。
”爰命文昌曆舉文理優長之神仙,以充試官,如儒童菩薩、文殊菩薩及地下修文郎輩,皆命往洞天福地,紛紛去矣。
惟玉京尚無典試者。
帝問太白星官,太白曰:“此處應位尊爵顯者為之。
”乃舉齊天大聖孫悟空,帝曰:“尊矣,顯矣,奈其不通文墨乎?”太白曰:“天下試官未必盡通,況猴子最靈,奉命之後,自能設法延請高明相助,可無慮矣。
”爰召悟空,命之主試,不得推辭。
悟空不敢違命,入文昌宮,請友為助。
文昌曰:“我宮内天聾、地啞二童俱被人重聘去矣,焉
是年夢其父祖催令入闱,生自知此道荒疏,無可僥幸之處,置之勿論。
嗣又夢父祖厲色督責之曰:“汝若不去,場中缺一孝廉矣。
是為違天,違天不祥,必有後禍。
”生乃述其無文何遇,父笑曰:“易耳,今科頭題為〔鄉人皆好之〕一節,本家蘭陵先生有此文,汝入闱時,訪而錄之可也。
”生始欣然,溫故入闱,訪問蘭院先生所在。
夫吳蘭陔者,時文中之名手也,其門下從學之徒數百人,發科甲入詞林者甚衆。
惟先生落筆高古,屢困場屋。
時年已五旬外矣,功名之念甚切。
生訪得之,緻其景仰之意,曰:“聞先生窗下有〔鄉人皆好之〕一節,題文為士林傳誦,小子與先生居隔百裡,未由親炙,今日尚閑,務求賜教。
”蘭陔見其殷懃難卻,錄出與觀,生曰:“容小子攜回号舍,細細揣摹可乎?”蘭陵颔之,生歡喜捧去。
未幾,蘭陔亦往生号内答之,見其在卷上揮毫疾書,訝曰:“尚未出題,何得有文?”生笑曰:“小子讀先生文,不忍釋手,恭繕試卷,以志欽佩。
即文不對題,不過被黜而已,亦所甘心。
”蘭陵曰:“我累足下矣。
奈何!奈何!”遂别去。
逢相識者告之,一時傳作新聞。
是夜試題出果對,蘭陔不勝悔恨曰:“得意之作既被人錄去,諒天意終身不得售矣。
”遂信筆一揮,交卷而出。
二三場為門人苦勸訖事。
是科竟中。
蘭陔以舊作入見座主曰:“門生薄有微名,闱中之作,聊以塞責,不堪為多士寓目,請以此文易之。
”座主曰:“可,雖然此文若在場中,未必中式,蓋閱卷如走馬看花,氣機流走者易于動目,此文非反複數過,不知其佳處。
試官有此閑情乎?故無益也。
”蘭陔悟,随有《讀墨一隅》之選。
先是吳生歸,不作第二人想,整頓衣冠,預備筵宴,思作新孝廉之樂若登天然。
瞬過重陽,聞榜發,而好音竟絕,覓得題名錄觀之,蘭陔高捷矣。
怨恨之極,怒其父祖曰:“何為诓騙子孫耶?”欲毀木主。
夜複夢父祖來,怒責之曰:“不肖子無知,此中自有天命,汝若不抄截蘭陔之文,彼必自錄,又不得中式矣。
”生曰:“彼之中與不中,與我何千耶?”父曰:“闱中飯食皆出帑項,即為天祿,非生時注籍,豈易得哉?汝命中尚有一次,不完總不得安靜也。
”生悟,次科仍入闱,其友曰:“前此得極妙文章尚不入彀,今何為耶?”生曰:“公等皆掄元奪魁手,我自來領欽賜飯食以了公案耳。
” 北闱大學士某公典試,題為“回也聞一以知十”二句。
所取文内有用《易經》天一、地二,及七日來複,八月有兇等語,不慊士心。
好事者撰新戲雲:玉帝巡狩,忽見怨氣上沖阻駕,問于太白星官,奏曰:“此時人間鄉試,士子有不才而遇,才而不遇者,不安義命,故有此怨毒之氣,緻幹聖駕。
”帝曰:“鄉試取士,俱有定額,本屬善法,若二教中仙佛漫無定數,緻有弄法欺人,興妖作怪之輩,朕甚慮之。
亦将仿照人闱,舉行鄉試可乎?”太白曰:“善哉,善哉,不可緩矣。
”爰命文昌曆舉文理優長之神仙,以充試官,如儒童菩薩、文殊菩薩及地下修文郎輩,皆命往洞天福地,紛紛去矣。
惟玉京尚無典試者。
帝問太白星官,太白曰:“此處應位尊爵顯者為之。
”乃舉齊天大聖孫悟空,帝曰:“尊矣,顯矣,奈其不通文墨乎?”太白曰:“天下試官未必盡通,況猴子最靈,奉命之後,自能設法延請高明相助,可無慮矣。
”爰召悟空,命之主試,不得推辭。
悟空不敢違命,入文昌宮,請友為助。
文昌曰:“我宮内天聾、地啞二童俱被人重聘去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