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永恒的法則(1)
關燈
小
中
大
,金超認為和他形成掣肘的,反倒是不做任何改變的蘇北。
金超無法忍受蘇北眼睛之後的那雙眼睛的直視。
這個已經沒有什麼公開的敵人的人在極為順利的時候,考慮問題就趨向于簡單,做了他不該做的事情:他首先削減了蘇北分管的部門,把這些部門集中到陳怡、夏昕和他自己手裡;他利用一切方式凸顯着夏昕和陳怡的作用,開職工大會的時候,他問夏昕還要說什麼,問陳怡還要說什麼,唯獨不問蘇北…… 陳怡對金超說:“你是主持工作的,你要把這個班子的人招呼好,事情要大家來做……” 金超煩躁地打斷陳怡:“我招呼得不好了嗎?” “總之矛盾不要激化,金超,”陳怡動情地說,“激化了對誰都不好……” 金超不認為激化了對誰都不好。
吳運韬有一種強烈的意識,一個人不能離開他所在的環境做任何事情。
他最終還是說服了從美術學院畢業的吳甯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到某部機關做公務員去了。
吳甯報到上班一個星期以後,回到家裡和吳運韬說到在機關工作的感覺,吳運韬和他進行了一場認真的談話。
“現在,”吳運韬看着比自己高出半頭的兒子,緩慢地說,“世界的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這個社會基本的運行機制還沒有改變過來,尤其是你現在要去的這種公有制單位。
單位是你施展身手的舞台,你可以做非常精彩的演出,前提是必須有人真心幫助你,舞美、燈光、音響……等等,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導演,你要理解他的意圖,創造性地體現他的意圖,這樣,你就會把握你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常常說生活是一個舞台,其根本意義在于說明:有一些因素決定着你的演出會不會成功。
我說的就是這樣的因素。
我是過來人,有些話我可以赤裸裸地說出來。
你記住,在你的生活中,總會有人掌握着你的生殺大權,比如舞台劇中的導演。
導演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天才,也可以讓你黯淡在泥土之中。
你必須善于利用導演,尊重他,向他學習,掌握他所有的經驗……這樣,你就會成功。
我跟你說,一個導演要是不想讓誰成功,他是可以做到的。
他可以做到。
年輕人不知輕重,以為自己可以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情況下做成功任何事情,這很幼稚,你知道嗎?這很幼稚。
什麼叫聰明人?聰明人就是善于利用好的因素的人……” 他說到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金超,說到了師林平,說到了夏昕和蘇北,也不無炫耀地說到了作為導演的他對這些人采取的不同的對待辦法。
“我覺得挺害怕的。
”吳甯說。
“這是因為從來沒有人把生活的這一面揭開給你看。
” “所有掌握着權力的人都是這樣看下面人的嗎?” “所有人。
你可能會說,隻有在集權社會才是這種樣子。
不對。
權力是什麼?權力就是支配别人命運的力量。
任何人都有可能獲得這種力量:夫妻中的一方,一個老闆,一個資本家,一個鄉長,一個黨支部書記……世界很大很複雜不是?但是簡單說來實際上世界是由兩種人組成的:有權力的人和沒有權力的人;換句話說:有力量支配别人命運的人和被别人支配命運的人。
當然,一個人往往會是雙重的角色,他在支配這部分人命運的時候又在被另一部分人所支配,比如我……” 他說到邱小康。
“所以,善于不善于在被人支配的情況下演好自己這出戲,是每一個活着的人不可回避的人生基本問題。
……表面上看,我是在為邱小康……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種交換原則。
要利用好這個原則。
你很快就融入到這樣的一個世界中去了,我不指望你現在就理解我說的這些東西,但是你記住我的話,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認為這些話有一定的道理,哪怕是你到外資企業去工作了,你也會這樣認為,因為就本質意義來說,人是無法擺脫這種處境的。
” 他說到他從農村來到北京上大學,談到大學畢業以後坎坎坷坷的人生道路。
“……你看,事情不就是這樣嗎?” 吳甯看着親愛的父親,心裡一片茫然,不知道事情究竟是不是這樣。
實際上,吳運韬在Z部并不像他顯示給吳甯的那樣潇灑,甚至可以說他很不如意。
這是每一個在官場上拼殺的人都藏之于心的無法訴說的痛苦。
他來到Z部,就像一個陌生人來到聚會客廳一樣,原來彼此相熟的那些人雖然也客客氣氣打招呼,臉上做出生動的笑容,但是他看得出,這隻是社交場上的一種禮儀。
盡管他和廖濟舟主任建立起了非常親密的關系——現在已經有人把他和廖濟舟劃為“東方派”,因為廖濟舟當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主任,實際上沒有人真正把他放在眼裡,他無色無味。
為什麼?因為梁峥嵘。
梁峥嵘盡管無官一身輕,連黨組會也不參加了,但是他作為顧問小組組長,在Z部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号召力。
他熱心工作,這似乎是一種慣性,他總是出現在駕輕就熟的具體事務之中,解決别人解決不了的困難,處理一些别人難于處理的問題。
這是退下來的領導人常有的情形。
廖濟舟其實非常注意和梁峥嵘的關系,遇到大事總是主動和他商量,很多會議,都專門邀請顧問小組參加。
但是,兩個人,既然幹事情,而且幹的幾乎是相同的事情,就免不了發生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兩個人不久就失去彼此應酬的耐性,隔膜了起來。
吳運韬的參與加深了他們之間的隔膜狀态。
吳運韬感覺到,廖濟舟根本沒有完全駕馭Z部這部機器,這部機器的動力分散,這直接影響到了他在Z部的作用。
盡管梁峥嵘僅僅是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的顧問小組組長,但是整個Z部辦公大院都彌漫着梁峥嵘的強烈氣味,所有行星都在圍着這個人運轉。
吳運韬反對設立這個所謂的顧問小組,他說這是典型的因人設廟,他無法弄清邱小康這樣縱容梁峥嵘的意圖。
其實,吳運韬剛剛來到Z部的時候,絕對沒想和梁峥嵘作對。
這個從最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人當然能夠算計出自己的份量,他甚至比别人更盼望加入到那些行星中去,盡可能離光彩奪目的恒星近一些,讓它看到他身上的光。
梁峥嵘看到了光,幾次在不同場合說:“吳運韬是做事情的人,Z部需要這樣的人。
”他意識到吳運韬是一種危險的光亮是以後的事。
吳運韬像黑夜走進野獸出沒的森林一樣警覺,他對自己說,這
金超無法忍受蘇北眼睛之後的那雙眼睛的直視。
這個已經沒有什麼公開的敵人的人在極為順利的時候,考慮問題就趨向于簡單,做了他不該做的事情:他首先削減了蘇北分管的部門,把這些部門集中到陳怡、夏昕和他自己手裡;他利用一切方式凸顯着夏昕和陳怡的作用,開職工大會的時候,他問夏昕還要說什麼,問陳怡還要說什麼,唯獨不問蘇北…… 陳怡對金超說:“你是主持工作的,你要把這個班子的人招呼好,事情要大家來做……” 金超煩躁地打斷陳怡:“我招呼得不好了嗎?” “總之矛盾不要激化,金超,”陳怡動情地說,“激化了對誰都不好……” 金超不認為激化了對誰都不好。
吳運韬有一種強烈的意識,一個人不能離開他所在的環境做任何事情。
他最終還是說服了從美術學院畢業的吳甯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到某部機關做公務員去了。
吳甯報到上班一個星期以後,回到家裡和吳運韬說到在機關工作的感覺,吳運韬和他進行了一場認真的談話。
“現在,”吳運韬看着比自己高出半頭的兒子,緩慢地說,“世界的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這個社會基本的運行機制還沒有改變過來,尤其是你現在要去的這種公有制單位。
單位是你施展身手的舞台,你可以做非常精彩的演出,前提是必須有人真心幫助你,舞美、燈光、音響……等等,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導演,你要理解他的意圖,創造性地體現他的意圖,這樣,你就會把握你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常常說生活是一個舞台,其根本意義在于說明:有一些因素決定着你的演出會不會成功。
我說的就是這樣的因素。
我是過來人,有些話我可以赤裸裸地說出來。
你記住,在你的生活中,總會有人掌握着你的生殺大權,比如舞台劇中的導演。
導演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天才,也可以讓你黯淡在泥土之中。
你必須善于利用導演,尊重他,向他學習,掌握他所有的經驗……這樣,你就會成功。
我跟你說,一個導演要是不想讓誰成功,他是可以做到的。
他可以做到。
年輕人不知輕重,以為自己可以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情況下做成功任何事情,這很幼稚,你知道嗎?這很幼稚。
什麼叫聰明人?聰明人就是善于利用好的因素的人……” 他說到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金超,說到了師林平,說到了夏昕和蘇北,也不無炫耀地說到了作為導演的他對這些人采取的不同的對待辦法。
“我覺得挺害怕的。
”吳甯說。
“這是因為從來沒有人把生活的這一面揭開給你看。
” “所有掌握着權力的人都是這樣看下面人的嗎?” “所有人。
你可能會說,隻有在集權社會才是這種樣子。
不對。
權力是什麼?權力就是支配别人命運的力量。
任何人都有可能獲得這種力量:夫妻中的一方,一個老闆,一個資本家,一個鄉長,一個黨支部書記……世界很大很複雜不是?但是簡單說來實際上世界是由兩種人組成的:有權力的人和沒有權力的人;換句話說:有力量支配别人命運的人和被别人支配命運的人。
當然,一個人往往會是雙重的角色,他在支配這部分人命運的時候又在被另一部分人所支配,比如我……” 他說到邱小康。
“所以,善于不善于在被人支配的情況下演好自己這出戲,是每一個活着的人不可回避的人生基本問題。
……表面上看,我是在為邱小康……但是實際上……這是一種交換原則。
要利用好這個原則。
你很快就融入到這樣的一個世界中去了,我不指望你現在就理解我說的這些東西,但是你記住我的話,用不了多久你就會認為這些話有一定的道理,哪怕是你到外資企業去工作了,你也會這樣認為,因為就本質意義來說,人是無法擺脫這種處境的。
” 他說到他從農村來到北京上大學,談到大學畢業以後坎坎坷坷的人生道路。
“……你看,事情不就是這樣嗎?” 吳甯看着親愛的父親,心裡一片茫然,不知道事情究竟是不是這樣。
實際上,吳運韬在Z部并不像他顯示給吳甯的那樣潇灑,甚至可以說他很不如意。
這是每一個在官場上拼殺的人都藏之于心的無法訴說的痛苦。
他來到Z部,就像一個陌生人來到聚會客廳一樣,原來彼此相熟的那些人雖然也客客氣氣打招呼,臉上做出生動的笑容,但是他看得出,這隻是社交場上的一種禮儀。
盡管他和廖濟舟主任建立起了非常親密的關系——現在已經有人把他和廖濟舟劃為“東方派”,因為廖濟舟當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主任,實際上沒有人真正把他放在眼裡,他無色無味。
為什麼?因為梁峥嵘。
梁峥嵘盡管無官一身輕,連黨組會也不參加了,但是他作為顧問小組組長,在Z部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号召力。
他熱心工作,這似乎是一種慣性,他總是出現在駕輕就熟的具體事務之中,解決别人解決不了的困難,處理一些别人難于處理的問題。
這是退下來的領導人常有的情形。
廖濟舟其實非常注意和梁峥嵘的關系,遇到大事總是主動和他商量,很多會議,都專門邀請顧問小組參加。
但是,兩個人,既然幹事情,而且幹的幾乎是相同的事情,就免不了發生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兩個人不久就失去彼此應酬的耐性,隔膜了起來。
吳運韬的參與加深了他們之間的隔膜狀态。
吳運韬感覺到,廖濟舟根本沒有完全駕馭Z部這部機器,這部機器的動力分散,這直接影響到了他在Z部的作用。
盡管梁峥嵘僅僅是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的顧問小組組長,但是整個Z部辦公大院都彌漫着梁峥嵘的強烈氣味,所有行星都在圍着這個人運轉。
吳運韬反對設立這個所謂的顧問小組,他說這是典型的因人設廟,他無法弄清邱小康這樣縱容梁峥嵘的意圖。
其實,吳運韬剛剛來到Z部的時候,絕對沒想和梁峥嵘作對。
這個從最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人當然能夠算計出自己的份量,他甚至比别人更盼望加入到那些行星中去,盡可能離光彩奪目的恒星近一些,讓它看到他身上的光。
梁峥嵘看到了光,幾次在不同場合說:“吳運韬是做事情的人,Z部需要這樣的人。
”他意識到吳運韬是一種危險的光亮是以後的事。
吳運韬像黑夜走進野獸出沒的森林一樣警覺,他對自己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