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最後的推動(4)

關燈
三十一、國家行為 (1) 臨走之前,邱小康在他的居所禮節性會見了寫作班子全體成員。

     這是蘇北第一次見到邱小康。

     邱小康的居所在很著名的部長院。

    汽車進了有門衛站崗的大門,順着高大的法國梧桐簇擁着的道路前行大約三百米,停在一幢三層樓房跟前。

    左強先下車,把吳運韬他們引導到寬大的客廳裡等候。

    等候期間,誰都沒說話,房間裡有一種肅穆的氣息。

     蘇北注意到客廳的一面牆完全被書櫥占據了,書櫥裡面擺滿了幀裝豪華的書籍,《二十四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圖錄》、《中國高層智慧》、《世界史》、《唐宋八大家文集》之類以及供一定級别幹部閱讀的内部出版的著作,蘇北看到有一本《蘇東巨變》,這本六十萬言的著作彙集了世界各大媒體關于蘇聯和東歐國家巨變前後的報道,西方和中國學者對這一曆史性事件的分析。

     大約一刻鐘以後,邱小康來了。

    他逐個和大家握手。

    他沒在意多了個蘇北,吳運韬向他介紹蘇北的時候也沒怎麼在意。

     邱小康在沙發上坐下來。

    他穿一件灰夾克,裡面的白襯衫随随便便掖在褲腰裡,鳄魚牌皮帶,質地很好的黑色褲子,深棕色皮鞋,看上去像是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員。

    他面容疲憊,好像剛剛從一件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邱小康說,他已經看過提綱,認為不錯,他說這次去Q省可以查查檔案,增加一些資料。

    他又一次說,老太太一輩子脾氣都沒改,她說要幹什麼,誰也擋不住,所以你們這次的活動,就聽她的,對付好一些…… 在這之前,蘇北隻是根據聽到和看到的傳聞拼湊着對邱小康的印象,現在切切實實聽到他說話,覺得他在心裡拼湊的那個邱小康基本上是不真實的。

    這個人談吐真誠,使用的語言也是平民的,如果你不看他,隻品味他的話語,你會以為置身于從小就在一起長大的人中間,在說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

    他沒有必要用什麼東西來遮掩或扭曲真誠。

    正是這一點一般人很難做到。

    對一般人而言,真誠是無用甚至有害的東西,必須把它改造為生存工具。

    邱小康用不着這樣,或者說他和蘇北他們這樣的人在一起時用不着這樣。

    這是人和人的不同之處。

     邱小康問:“怎麼樣?這幾天你們跟老太太在一塊兒怎麼樣?” 吳運韬環顧了一下蘇北、金超、師林平,覺得還是自己代大家回答好一些,就說:“老人家真是……我是真佩服……”在邱小康面前,吳運韬說話也大失水準,這等于什麼都沒說。

    但是所有人都附和着笑,好像吳運韬說出了多麼有質量的話語。

    師林平看出吳運韬在為自己的話感到惶惑,覺得有必要補救一下,就晃了一下身子,輕輕咳了一聲。

    吳運韬示意他說話。

     師林平搓着蒼白的手,拿出腼腆的勁頭,陶醉一般說道:“和老人家在一起,感到特别幸福……” 吳運韬和金超連連點頭,表示師林平說出了他們沒好意思說的話。

    邱小康不自然地揮揮手,這是一種本能的對谄媚的排斥,但是吳運韬給理解成了謙虛,說:“和這樣的革命老人在一起,的确深受教育。

    ” 蘇北低着頭,就像有人把他羞辱了一番。

     晚上趴在床上,蘇北在他的《劄記》裡把當天發生的事情,包括聽到師林平和吳運韬發話感覺到的羞辱又描述了一番。

     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總是讓他産生很多感慨。

     但是,當第二天他深陷到現實生活中的時候,晚間作為一個作家的觀念思索所确定的原則與信條都會被沖得七零八落,與生存對應的全部渴望與需求,會上升成為第一位的東西:希望被有權勢的人欣賞并得到某種程度的照顧與庇護;希望在工作中得到方便而不是由于地位卑下被人刁難;希望自己的貢獻被認可;希望生活中少一些讓人焦慮的事情,過得平順一些;希望有一個人靜靜地聽你訴說靈魂,希望這個人能伸出手撫平你心湖上蕩起的漣漪……生活對任何人都是沉重的負擔,你必須擔着它,沿着為你規定的小道走下去。

    你不知道要走向哪裡,但是你必須走下去。

    走,就是你的命定;你無法逃脫。

    你必須走。

     早春時分,他們就走了,到盧荻老人的家鄉去了。

     Q省是南方省份,北方還處在乍暖還寒時節,這裡的空氣已經濕潤起來了,田間的小草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