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一盤沒有下完的棋(4)
關燈
小
中
大
益。
事實将會證明,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協議。
費黧把厚厚一摞《最後一片戈壁》的書稿交到蘇北手中。
晚上,胡楊和費黧在蘇北的陪同下來到吳運韬家。
吳運韬的家在Z部家屬院。
金超、師林平、鄭九一等很多最近分到住房的東方文化出版中心職工都住在這個家屬院。
吳運韬的兒子吳甯和父母一道歡迎胡楊的光臨。
吳甯和他父親一樣個頭不高,正在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
他身上已經有了作為藝術家的标記:穿着很不講究,一件松松垮垮的毛衣,袖子極長,即使挽着也已經遮沒了手背,蒼白的手指上戴着碩大的戒指。
小夥子滿頭長發,面部線條清晰,一雙大眼睛閃爍着青年人特有的光亮。
馬鈴盡可能地打扮了自己,看上去就像是要出門訪客的人。
總的來說,她應付得很好,但是胡楊和費黧都看出,她對胡楊一無所知。
馬鈴寒暄幾句之後就到廚房忙活去了,其他人坐在客廳裡。
吳甯緊挨父親坐着,眼睛始終在看胡楊,好像在研究怎樣把這個人落在畫布上。
蘇北作為半個主人,時不時站起來給大家斟水,吳甯就搶奪,讓蘇叔叔去坐。
蘇北非常喜歡吳甯,聊天中間,提議吳甯把他的油畫作品拿來讓大家欣賞。
吳運韬滿臉笑意,說:“孩子的東西,不值得看。
”但是他對蘇北的提議非常滿意。
獲得父親的首肯以後,吳甯就到他的房間抱來一摞油畫習作,遞到胡楊和費黧面前的茶幾上。
吳運韬拉過來一隻小闆凳,幫助胡楊翻閱。
(3) 油畫大部分是風景寫生,蘇北看出有北海、景山、頤和園等,也有幾幅人體,但是畫得不是很好。
胡楊和費黧都說不錯不錯,說孩子前程遠大。
吳運韬就說:“嗨!誰知道!” 馬鈴過來說,飯好了,吳運韬請胡楊和費黧坐到餐桌前,蘇北坐在吳運韬身邊,再下來是坐在胡楊身邊的吳甯,費黧執意讓馬鈴來坐,馬鈴就坐在了費黧和吳運韬之間。
馬鈴的面條的确做得好,胡楊贊不絕口,說在外面吃了半個多月,就這頓飯是一頓飯。
飯後,吳甯捧出一摞胡楊的作品請他簽名,他是受同學之托,專程從學校趕回來的。
胡楊一一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送胡楊、費黧,還有蘇北出來,站在大門口,吳運韬心情非常好,加上剛才淺酌了幾盅白酒,現在他面色紅潤,他身邊的吳甯大大方方地和叔叔們告别,圓滿結束了這次家宴。
吳運韬拉住蘇北的手,說:“蘇北你也要注意休息。
” 蘇北什麼都沒說,但是他很感激吳運韬的這句話。
胡楊行程很緊,第二天他和費黧就要回K省,吳運韬安排了車,蘇北送他們到首都機場。
王岚本來也要來的,後來給胡楊打來電話,說被堵在半路了怕是趕不過來。
路上,胡楊又對蘇北囑咐了一些關于《最後一片戈壁》的事情,尤其是防盜版問題,然後就進入到朋友間的談話狀态,問蘇北是不是有時間寫東西。
蘇北說:“不行,沒有時間。
” “你不該放下創作,蘇北,”胡楊說,“在咱們K省,你是非常有創作實力的作家之一,你放下創作太可惜了。
” “沒辦法,”蘇北說,“我總得向人證明,吳運韬把我調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是對的。
我非常感激吳運韬……” 費黧打斷他,說:“你這個人道德感過于沉重。
” 胡楊理解蘇北,說:“蘇北其實也對,知遇之恩嘛!” “不知道會不會有時間,”蘇北看着遠處說,“如果有時間,我當然想寫東西。
” 費黧問道:“你不是陷到名利場上去了吧?” “什麼名利場?”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廣東人看外地人,全是客商;東北人看外地人,全是自家兄弟;山西人看外地人,全是來咱大院的親戚;上海人看外地人,全是鄉巴佬;北京人看外地人,全是下級。
到北京不當官可就枉作北京人了……” “費黧難道你不了解我?我是不是想當官的人?” 費黧笑了———他和蘇北共事多年,深知蘇北其人。
如果蘇北不是蘇北,他早就成為K省一家出版社的社長兼總編輯了。
蘇北堅決謝絕了上級的安排,理由很簡單:“我不是弄那種事情的人。
”也就是說,他害怕官場上那套東西。
他從來不認為刊物主編是官兒。
他不願意脫離這個身份。
當時費黧對此很有看法,勸他說:“别,蘇北。
人家争着搶着還當不上哩,你咋把給你的位置推開了?不管怎麼着先當上,就是你想弄文學,不是可以好好做事情了?” 蘇北很固執,笑了笑,不改初衷。
所以,費黧當然不認為蘇北不竭餘力地抓胡楊的稿子在政治上有什麼企圖。
謝絕當社長、總編輯之後不久,蘇北就提出調回北京的申請。
“回北京就那麼重要?”費黧越來
事實将會證明,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協議。
費黧把厚厚一摞《最後一片戈壁》的書稿交到蘇北手中。
晚上,胡楊和費黧在蘇北的陪同下來到吳運韬家。
吳運韬的家在Z部家屬院。
金超、師林平、鄭九一等很多最近分到住房的東方文化出版中心職工都住在這個家屬院。
吳運韬的兒子吳甯和父母一道歡迎胡楊的光臨。
吳甯和他父親一樣個頭不高,正在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
他身上已經有了作為藝術家的标記:穿着很不講究,一件松松垮垮的毛衣,袖子極長,即使挽着也已經遮沒了手背,蒼白的手指上戴着碩大的戒指。
小夥子滿頭長發,面部線條清晰,一雙大眼睛閃爍着青年人特有的光亮。
馬鈴盡可能地打扮了自己,看上去就像是要出門訪客的人。
總的來說,她應付得很好,但是胡楊和費黧都看出,她對胡楊一無所知。
馬鈴寒暄幾句之後就到廚房忙活去了,其他人坐在客廳裡。
吳甯緊挨父親坐着,眼睛始終在看胡楊,好像在研究怎樣把這個人落在畫布上。
蘇北作為半個主人,時不時站起來給大家斟水,吳甯就搶奪,讓蘇叔叔去坐。
蘇北非常喜歡吳甯,聊天中間,提議吳甯把他的油畫作品拿來讓大家欣賞。
吳運韬滿臉笑意,說:“孩子的東西,不值得看。
”但是他對蘇北的提議非常滿意。
獲得父親的首肯以後,吳甯就到他的房間抱來一摞油畫習作,遞到胡楊和費黧面前的茶幾上。
吳運韬拉過來一隻小闆凳,幫助胡楊翻閱。
(3) 油畫大部分是風景寫生,蘇北看出有北海、景山、頤和園等,也有幾幅人體,但是畫得不是很好。
胡楊和費黧都說不錯不錯,說孩子前程遠大。
吳運韬就說:“嗨!誰知道!” 馬鈴過來說,飯好了,吳運韬請胡楊和費黧坐到餐桌前,蘇北坐在吳運韬身邊,再下來是坐在胡楊身邊的吳甯,費黧執意讓馬鈴來坐,馬鈴就坐在了費黧和吳運韬之間。
馬鈴的面條的确做得好,胡楊贊不絕口,說在外面吃了半個多月,就這頓飯是一頓飯。
飯後,吳甯捧出一摞胡楊的作品請他簽名,他是受同學之托,專程從學校趕回來的。
胡楊一一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送胡楊、費黧,還有蘇北出來,站在大門口,吳運韬心情非常好,加上剛才淺酌了幾盅白酒,現在他面色紅潤,他身邊的吳甯大大方方地和叔叔們告别,圓滿結束了這次家宴。
吳運韬拉住蘇北的手,說:“蘇北你也要注意休息。
” 蘇北什麼都沒說,但是他很感激吳運韬的這句話。
胡楊行程很緊,第二天他和費黧就要回K省,吳運韬安排了車,蘇北送他們到首都機場。
王岚本來也要來的,後來給胡楊打來電話,說被堵在半路了怕是趕不過來。
路上,胡楊又對蘇北囑咐了一些關于《最後一片戈壁》的事情,尤其是防盜版問題,然後就進入到朋友間的談話狀态,問蘇北是不是有時間寫東西。
蘇北說:“不行,沒有時間。
” “你不該放下創作,蘇北,”胡楊說,“在咱們K省,你是非常有創作實力的作家之一,你放下創作太可惜了。
” “沒辦法,”蘇北說,“我總得向人證明,吳運韬把我調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是對的。
我非常感激吳運韬……” 費黧打斷他,說:“你這個人道德感過于沉重。
” 胡楊理解蘇北,說:“蘇北其實也對,知遇之恩嘛!” “不知道會不會有時間,”蘇北看着遠處說,“如果有時間,我當然想寫東西。
” 費黧問道:“你不是陷到名利場上去了吧?” “什麼名利場?”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廣東人看外地人,全是客商;東北人看外地人,全是自家兄弟;山西人看外地人,全是來咱大院的親戚;上海人看外地人,全是鄉巴佬;北京人看外地人,全是下級。
到北京不當官可就枉作北京人了……” “費黧難道你不了解我?我是不是想當官的人?” 費黧笑了———他和蘇北共事多年,深知蘇北其人。
如果蘇北不是蘇北,他早就成為K省一家出版社的社長兼總編輯了。
蘇北堅決謝絕了上級的安排,理由很簡單:“我不是弄那種事情的人。
”也就是說,他害怕官場上那套東西。
他從來不認為刊物主編是官兒。
他不願意脫離這個身份。
當時費黧對此很有看法,勸他說:“别,蘇北。
人家争着搶着還當不上哩,你咋把給你的位置推開了?不管怎麼着先當上,就是你想弄文學,不是可以好好做事情了?” 蘇北很固執,笑了笑,不改初衷。
所以,費黧當然不認為蘇北不竭餘力地抓胡楊的稿子在政治上有什麼企圖。
謝絕當社長、總編輯之後不久,蘇北就提出調回北京的申請。
“回北京就那麼重要?”費黧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