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一盤沒有下完的棋(4)
關燈
小
中
大
二十八、前方是不是大陸?
(1)
在所有的外圍工作都做完以後,蘇北到吳運韬的辦公室彙報關于《最後一片戈壁》的情況。
他心情愉快,覺得終于做了一件應當做的事情。
吳運韬大喜過望,連連說:“太好了!太好了!”實際上,吳運韬一直在等着這個消息。
蘇北剛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不久,他就對蘇北說,一定利用好K省的文學資源,當時蘇北沒說什麼,但是看得出,他将不遺餘力。
蘇北談到他對這部作品的市場預期,他認為,胡楊的《國色》遭到查禁,文學界、普通讀者,國内甚至于國外,都極為關注他的下一部作品,《最後一片戈壁》會有很大的市場号召力。
據此,蘇北認為,如果在發行上運作得成功,這本書應當有五十萬冊的銷售市場。
吳運韬同意蘇北的估計。
他也在心裡算了一筆賬:五十萬冊,總碼洋是多少多少,以百分之多少利潤率計算……那麼,将意味着近二百萬元的利潤!這将從根本上挽救資金極為短缺的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還清銀行貸款,并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吳運韬深知這件事的意義。
蘇北當時就給胡楊打電話,說他向吳運韬主任彙報了前期談到的情況,說吳運韬主任非常感謝胡楊對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支持,說吳運韬主任明天中午在香港美食城宴請胡楊,再具體商談一下《最後一片戈壁》的出版事宜。
胡楊答應了。
和著名的胡楊結識是吳運韬深感榮耀的事情。
自從他從K省來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就一直面對着這樣一種詢問:“認識不認識胡楊?”就連Z部常務副部長梁峥嵘來中心視察工作的時候也這樣問他。
他當然不能說不認識。
這個小小的謊言經常使他感到忐忑不安。
這下好了,一切都順當了。
今天早晨,Z部副部長廖濟舟打電話給吳運韬,要他下周參加Z部組織的一次活動。
吳運韬不經意說到胡楊,說到胡楊即将交給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出版的《最後一片戈壁》,他說他一直在關注胡楊的創作,直到最近才把作品出版的事情敲定下來,“今天就把協議簽下來了。
” 廖濟舟非常驚訝:“是嗎?怎麼事先一點兒風也沒透出來?那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吳運韬說到這本書的市場前景,基本上都是蘇北的話。
廖濟舟贊賞地說:“好好好。
歸根結底還是要從圖書效益上想辦法,你的思路是對的。
那時候我跟夏乃尊和徐罘都說過,得抓效益,工作一直不到家……我看這樣好。
” 誰都知道胡楊的巨大市場價值。
上班路上,坐在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新購置的奧迪轎車裡,吳運韬回味着廖濟舟的話,越發感到此事非同小可。
中午十一點,蘇北陪吳運韬來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附近的香港美食城。
這裡是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招待客人的地方,值班經理總是能夠給以特别關照。
姚冰把車停到車位,站在門邊的不是服務生,而是一個精明的女人,這就是值班經理。
值班經理把門打開,像日本女人那樣低頭緻意,問候着“你好!你好!”然後走在前面引路,經過一道狹窄的木質樓梯,來到二樓,打開名為“芙蓉”的包間,躬身請吳運韬和蘇北進去。
門在他們身後輕輕關上了。
蘇北畢恭畢敬地接過吳運韬的大衣,轉身挂在衣帽鈎上,随後也坐下來。
從年齡上說,吳運韬隻比蘇北大四歲,蘇北大可不必如此低三下四,但是,這個從來都用溫馨的目光看世界的人,把吳運韬看作自己的恩人,自覺地把自己放到了現在的位置上。
吳運韬注意到蘇北的臉色很不好,以為是因為《最後一片戈壁》而休息不好的緣故,内心就很感動,他絕對想不到,蘇北在最近半個月時間裡經曆了失去親人的悲痛。
家庭不順、事業不順、多年來一直在生存道路上苦苦掙紮的三哥,多年來一直盼着蘇北回來。
蘇北回來,把他高興得歡天喜地,蘇北租的房子還是他通過一個上中專時的同學找到的……誰能想到,春節剛剛過去,三哥就因為肺心病進了醫院。
在長達七天的時間裡,這個危重的病人躺不下來,一直坐在觀察室病床上,腿和腳都腫得發亮。
蘇北為他洗腳時,流下心酸的淚水。
沒有辦法,沒有任何救治措施,醫生冷漠到讓人以為要将病人謀殺的程度。
直到最後一天淩晨,三哥像被電擊了一樣,渾身劇烈抽搐起來……蘇北緊緊地摟着他,淚流滿面地呼喚他。
當時觀察室裡一個人也沒有,值班醫生從睡覺的房間出來的時候,這個惟一和他親近的哥哥,已經走了……醫生冷冷地要他不要叫喊……在三哥去世這件事中,蘇北為自己承攬了許多責任,他固執地認為:如果剛入院的時候就給醫生塞幾千元紅包,三哥就會得到好的救治,他就不會死……如果沒有向胡楊約稿的事情,他就可以在醫院多陪陪三哥,為
他心情愉快,覺得終于做了一件應當做的事情。
吳運韬大喜過望,連連說:“太好了!太好了!”實際上,吳運韬一直在等着這個消息。
蘇北剛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不久,他就對蘇北說,一定利用好K省的文學資源,當時蘇北沒說什麼,但是看得出,他将不遺餘力。
蘇北談到他對這部作品的市場預期,他認為,胡楊的《國色》遭到查禁,文學界、普通讀者,國内甚至于國外,都極為關注他的下一部作品,《最後一片戈壁》會有很大的市場号召力。
據此,蘇北認為,如果在發行上運作得成功,這本書應當有五十萬冊的銷售市場。
吳運韬同意蘇北的估計。
他也在心裡算了一筆賬:五十萬冊,總碼洋是多少多少,以百分之多少利潤率計算……那麼,将意味着近二百萬元的利潤!這将從根本上挽救資金極為短缺的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還清銀行貸款,并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吳運韬深知這件事的意義。
蘇北當時就給胡楊打電話,說他向吳運韬主任彙報了前期談到的情況,說吳運韬主任非常感謝胡楊對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支持,說吳運韬主任明天中午在香港美食城宴請胡楊,再具體商談一下《最後一片戈壁》的出版事宜。
胡楊答應了。
和著名的胡楊結識是吳運韬深感榮耀的事情。
自從他從K省來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就一直面對着這樣一種詢問:“認識不認識胡楊?”就連Z部常務副部長梁峥嵘來中心視察工作的時候也這樣問他。
他當然不能說不認識。
這個小小的謊言經常使他感到忐忑不安。
這下好了,一切都順當了。
今天早晨,Z部副部長廖濟舟打電話給吳運韬,要他下周參加Z部組織的一次活動。
吳運韬不經意說到胡楊,說到胡楊即将交給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出版的《最後一片戈壁》,他說他一直在關注胡楊的創作,直到最近才把作品出版的事情敲定下來,“今天就把協議簽下來了。
” 廖濟舟非常驚訝:“是嗎?怎麼事先一點兒風也沒透出來?那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吳運韬說到這本書的市場前景,基本上都是蘇北的話。
廖濟舟贊賞地說:“好好好。
歸根結底還是要從圖書效益上想辦法,你的思路是對的。
那時候我跟夏乃尊和徐罘都說過,得抓效益,工作一直不到家……我看這樣好。
” 誰都知道胡楊的巨大市場價值。
上班路上,坐在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新購置的奧迪轎車裡,吳運韬回味着廖濟舟的話,越發感到此事非同小可。
中午十一點,蘇北陪吳運韬來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附近的香港美食城。
這裡是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招待客人的地方,值班經理總是能夠給以特别關照。
姚冰把車停到車位,站在門邊的不是服務生,而是一個精明的女人,這就是值班經理。
值班經理把門打開,像日本女人那樣低頭緻意,問候着“你好!你好!”然後走在前面引路,經過一道狹窄的木質樓梯,來到二樓,打開名為“芙蓉”的包間,躬身請吳運韬和蘇北進去。
門在他們身後輕輕關上了。
蘇北畢恭畢敬地接過吳運韬的大衣,轉身挂在衣帽鈎上,随後也坐下來。
從年齡上說,吳運韬隻比蘇北大四歲,蘇北大可不必如此低三下四,但是,這個從來都用溫馨的目光看世界的人,把吳運韬看作自己的恩人,自覺地把自己放到了現在的位置上。
吳運韬注意到蘇北的臉色很不好,以為是因為《最後一片戈壁》而休息不好的緣故,内心就很感動,他絕對想不到,蘇北在最近半個月時間裡經曆了失去親人的悲痛。
家庭不順、事業不順、多年來一直在生存道路上苦苦掙紮的三哥,多年來一直盼着蘇北回來。
蘇北回來,把他高興得歡天喜地,蘇北租的房子還是他通過一個上中專時的同學找到的……誰能想到,春節剛剛過去,三哥就因為肺心病進了醫院。
在長達七天的時間裡,這個危重的病人躺不下來,一直坐在觀察室病床上,腿和腳都腫得發亮。
蘇北為他洗腳時,流下心酸的淚水。
沒有辦法,沒有任何救治措施,醫生冷漠到讓人以為要将病人謀殺的程度。
直到最後一天淩晨,三哥像被電擊了一樣,渾身劇烈抽搐起來……蘇北緊緊地摟着他,淚流滿面地呼喚他。
當時觀察室裡一個人也沒有,值班醫生從睡覺的房間出來的時候,這個惟一和他親近的哥哥,已經走了……醫生冷冷地要他不要叫喊……在三哥去世這件事中,蘇北為自己承攬了許多責任,他固執地認為:如果剛入院的時候就給醫生塞幾千元紅包,三哥就會得到好的救治,他就不會死……如果沒有向胡楊約稿的事情,他就可以在醫院多陪陪三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