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正義在飄搖(4)
關燈
小
中
大
說我們沒有堅守住人性的高地,說我們沒有為他們看守好本應當屬于他們的财富,說我們怯懦得簡直像是一群沒有意志的綿羊……那時候我們說什麼?我們可能會無言以對。
人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創造曆史的,時過境遷,就連我們自己都找不到限制我們的那些東西當時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力量,扭曲我們的人格,壓抑人的良知……我們無法解釋,我們也許不得不承擔後代的指責。
” 有一次,吳運韬參加了文學界的一個學術活動,實際上是著名作家在豪華飯店裡的一次聚會,他聽到一位從不寫作卻在文化圈占很高領導職位的長者談自己的經曆,意味深長地說:“我一直是這樣想的:一個人做事情不一定為了要當官,但你要是想做事情,就必須當官。
”吳運韬記得很清楚,一般人說“官”這個字後面要加兒音的,那位當了官的長者不加兒音,因此特别有效果,讓人過耳不忘。
(2) 這是一句箴言。
每當吳運韬為了權力失去内心平衡之時,每當他為争奪權力采取一次重大步驟,以至于隐隐地從道德上感到不安時,他都要用這句話來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過去做的、現在做的和将來準備做的都是高尚的。
因為他是要做事情,他需要一定的條件。
在謀取這些條件的過程中,他不考慮做事情,或者說,就連做事情也成了謀取條件的手段。
所以,盡管他知道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症結在于每況愈下的經濟效益,但是他從來沒在這個問題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從來沒想過怎樣改變這種狀況。
現在,獲得了條件,他要讓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盡快發展起來,把出版業做大做強,盡快為Z部的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至于為什麼非要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發展起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發展起來于他有什麼意義,或者說他通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發展達到什麼目的等等這些深層的問題,他暫時沒想,不是表面上沒想,是真的沒想。
吳運韬不是耽于幻想的人,對于過于遙遠的事情,他從來不做沒有意義的想象。
要清醒面對的是現實,而不是虛無缥缈的未來。
曆史是人創造的,在一個曆史事件中,你很難将這個事件中隐含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做嚴格區分,或者換一句話說,你很難說清一個人在創造曆史事件的時候究竟隐藏着多少個人動機,這時候,曆史就是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欲望的統一。
但是,也會有這樣的情形:在一個曆史事件中,個人價值大于社會價值、以至于大于某項事業的發展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某個人,是某個人的曆史,那麼,這個事件一定在最初産生的時候就被賦予了個人動機,因而具有這種濃郁的個人的色彩。
現在我們暫且不對吳運韬創造的曆史時間做更多的評說,我們談一下他是在一種什麼情況下創造曆史的。
吳運韬的前任留給他的是一個爛攤子。
長時間以來,夏乃尊和徐罘都是在用行政手段管理着這個單位,沒有經營管理思路,盡管有非常寬泛的經營範圍,卻沒有很好地利用起這些條件,沒有拉起更多經營項目,所以印刷和廣告這兩塊很有經濟前景的業務丢掉了;即使在出版這一塊,也岌岌可危:沒有自己的圖書品牌,在出版領域默默無聞,提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首先讓人想到的不是出了哪些好書,而是因為賣書号被上級主管部門查處通報。
财務狀況簡直到了危機的程度,要求結印刷款的人整天堵在副主任孫穎的辦公室裡吵吵嚷嚷,财務處長馬缃總是帶着被欺淩的痛苦表情拿着孫穎已經批過的結帳單找吳運韬,想讓吳運韬幹預一下,這筆賬再緩一個星期……吳運韬左磕右拜,把大學同學都發動了起來,才從銀行貸出五十萬元,把必須結的賬給印刷廠結了。
中心内部管理混亂,由于經濟效益很差,收入很低,相當一些人利用非法手段賺錢:編輯在賣書号的同時索要編輯費,發行部的個别人甚至在外面有了自己的書店或者發行點,中心的出版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通過各種渠道流失了出去。
人材短缺,缺少核心,沒有一個骨幹團隊。
最近幾年,一些真正有質量的人已經離開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沒有走的,也已經心灰意懶,或者無所事事,或者開始學着做紀律不允許的事情。
要把這樣一個單位發展起來,要做的工作簡直可以說是千頭萬緒。
要緊的是安排好節奏。
吳運韬已經從夏乃尊和徐罘那裡記取了教訓:你隻能做今天能做的事情,如果你今天做了明天做的事情,你就可能為自己招禍。
他絕不能為自己招禍,相反,要想辦法避禍
人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創造曆史的,時過境遷,就連我們自己都找不到限制我們的那些東西當時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力量,扭曲我們的人格,壓抑人的良知……我們無法解釋,我們也許不得不承擔後代的指責。
” 有一次,吳運韬參加了文學界的一個學術活動,實際上是著名作家在豪華飯店裡的一次聚會,他聽到一位從不寫作卻在文化圈占很高領導職位的長者談自己的經曆,意味深長地說:“我一直是這樣想的:一個人做事情不一定為了要當官,但你要是想做事情,就必須當官。
”吳運韬記得很清楚,一般人說“官”這個字後面要加兒音的,那位當了官的長者不加兒音,因此特别有效果,讓人過耳不忘。
(2) 這是一句箴言。
每當吳運韬為了權力失去内心平衡之時,每當他為争奪權力采取一次重大步驟,以至于隐隐地從道德上感到不安時,他都要用這句話來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過去做的、現在做的和将來準備做的都是高尚的。
因為他是要做事情,他需要一定的條件。
在謀取這些條件的過程中,他不考慮做事情,或者說,就連做事情也成了謀取條件的手段。
所以,盡管他知道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症結在于每況愈下的經濟效益,但是他從來沒在這個問題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從來沒想過怎樣改變這種狀況。
現在,獲得了條件,他要讓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盡快發展起來,把出版業做大做強,盡快為Z部的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至于為什麼非要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發展起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發展起來于他有什麼意義,或者說他通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發展達到什麼目的等等這些深層的問題,他暫時沒想,不是表面上沒想,是真的沒想。
吳運韬不是耽于幻想的人,對于過于遙遠的事情,他從來不做沒有意義的想象。
要清醒面對的是現實,而不是虛無缥缈的未來。
曆史是人創造的,在一個曆史事件中,你很難将這個事件中隐含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做嚴格區分,或者換一句話說,你很難說清一個人在創造曆史事件的時候究竟隐藏着多少個人動機,這時候,曆史就是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欲望的統一。
但是,也會有這樣的情形:在一個曆史事件中,個人價值大于社會價值、以至于大于某項事業的發展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某個人,是某個人的曆史,那麼,這個事件一定在最初産生的時候就被賦予了個人動機,因而具有這種濃郁的個人的色彩。
現在我們暫且不對吳運韬創造的曆史時間做更多的評說,我們談一下他是在一種什麼情況下創造曆史的。
吳運韬的前任留給他的是一個爛攤子。
長時間以來,夏乃尊和徐罘都是在用行政手段管理着這個單位,沒有經營管理思路,盡管有非常寬泛的經營範圍,卻沒有很好地利用起這些條件,沒有拉起更多經營項目,所以印刷和廣告這兩塊很有經濟前景的業務丢掉了;即使在出版這一塊,也岌岌可危:沒有自己的圖書品牌,在出版領域默默無聞,提到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首先讓人想到的不是出了哪些好書,而是因為賣書号被上級主管部門查處通報。
财務狀況簡直到了危機的程度,要求結印刷款的人整天堵在副主任孫穎的辦公室裡吵吵嚷嚷,财務處長馬缃總是帶着被欺淩的痛苦表情拿着孫穎已經批過的結帳單找吳運韬,想讓吳運韬幹預一下,這筆賬再緩一個星期……吳運韬左磕右拜,把大學同學都發動了起來,才從銀行貸出五十萬元,把必須結的賬給印刷廠結了。
中心内部管理混亂,由于經濟效益很差,收入很低,相當一些人利用非法手段賺錢:編輯在賣書号的同時索要編輯費,發行部的個别人甚至在外面有了自己的書店或者發行點,中心的出版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通過各種渠道流失了出去。
人材短缺,缺少核心,沒有一個骨幹團隊。
最近幾年,一些真正有質量的人已經離開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沒有走的,也已經心灰意懶,或者無所事事,或者開始學着做紀律不允許的事情。
要把這樣一個單位發展起來,要做的工作簡直可以說是千頭萬緒。
要緊的是安排好節奏。
吳運韬已經從夏乃尊和徐罘那裡記取了教訓:你隻能做今天能做的事情,如果你今天做了明天做的事情,你就可能為自己招禍。
他絕不能為自己招禍,相反,要想辦法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