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正義在飄搖(4)
關燈
小
中
大
二十四、權力!權力!
(1)
有這麼一首詩,可能是多情的法國人寫的,大緻意思是:宇宙間有一個叫地球的星球,地球上有一座叫巴黎的城市,巴黎市中心有一個叫……的公園,公園裡坐着我和你,我和你正摟抱在一起親吻……我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首愛情詩。
空間和時間,瞬間和永恒,竟然能夠容納在這樣幾句簡簡單單的文字之中,的确讓人驚歎。
現在讓我們移植一下這首詩:宇宙中有一個叫地球的星球,地球上有一個叫北京的城市,北京市中心有一個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有一個叫吳運韬的人,吳運韬正在品味什麼叫權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都有一個獨屬于自己的衡量萬物的尺度;被哲學家抽象出來的善惡是非等概念,實際上隻是一般意義上的觀念歸結,并不反映在茫茫社會中生存着的單個人的哲學觀感。
權力的概念也是一樣,不管我們的教科書怎樣定義它,它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有着各不相同色彩缤紛的理解。
在無數個失眠的日子裡,吳運韬已經把這個問題想得無比透徹:隻有完全意義上的權力才是真正的權力,隻有真正的權力才能保證你無阻礙地做事情。
現在他就達到了這樣的境地,他可以無阻礙地做事情了。
在一個單位,隻有做第一把手才意味着掌握了完全的權力,完全權力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可以基本上不受阻礙地把自己的意志變成集體決策,其他的人不過是協助者。
當然,其他人有可能不是協助者,有可能在某個問題上是掌握完全權力的人的反對者,但幾率很小很小———這既是機制使然,也是人性使然。
在一個沒有民主程序設計的權力機構中,反對者會增加這個機構的運作成本,反對者還會成為自己的行為的犧牲品。
絕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成為犧牲品。
有了這些條件,完全權力成為絕對權力,就成為一種必然。
富烨在最近幾年頻繁的人事調整中,就像一個被推推搡搡的人,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已經不厭其煩,程序的運作完全失去了規則和标準,成了一種遊戲,他感到悲哀。
如果說最初的被推搡還在某種程度上激起自尊心的反抗的話,現在他則已經心如死水,完全沒有反應。
這裡隻有利益算計,隻有欲望,隻有陰謀……他已經是五十八歲的人了,即使在年輕的時候也不會和人進行争奪,何況風燭殘年之時?現在,他不希望為某種輿論提供證言———這種輿論認為,無論從哪個方面說,富烨都是接任徐罘職位的最佳人選。
富烨對Z部黨組選定吳運韬接任主任職位是有看法,對吳運韬這個人是有看法。
但是,這些看法與怎樣安排自己無關,與輿論的期望無關。
越是在這樣的時候,他越是不能表現出任何對吳運韬的負面評價,也不能在任何問題上與吳運韬意見相左。
這個極為愛惜名聲的老知識分子絕對不能讓人以為他在觊觎權位,他認為這是一個人道德破産的标志,是他無法承受的。
孫穎則忙于他的事情。
從出版部主任升任為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副主任是他從來沒敢想的事情。
他對任何安排和變動都心安理得。
所以,在吳運韬提出關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新的治理主張的時候———盡管誰都看得出這些措施純粹是為了加強吳運韬的個人權力———領導班子成員希望黨委書記富烨提出不同意見。
富烨的意見是:“我同意老吳的意見。
”既然黨委書記是這個姿态,已經選擇好處世姿态和安心于現有位置的人還會有什麼不同意見呢?于是,一項項規定和管理措施就這樣定了下來。
一個不健全的領導班子,是形成專斷權力的溫床。
最後的局面是:吳運韬一言九鼎,完全控制了這個單位。
五年前,由于在K省卷入人事糾紛而走投無路的吳運韬,投奔到了Z部,到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
這位其貌不揚的政治家在經曆了一系列征戰之後,終于把旗幟插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這片高地上。
也就是說,征服這片高地,他僅僅用了不到五年時間。
富烨在某個場合曾經為自己辯解說:“老吳是主任,是他在主持工作,當然要聽他的。
如果不聽他的,受損失的不是吳運韬,而是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是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每一個員工……”實際上,他在這裡強調的是個人的生活法則。
個人生活法則是至高無上的法則。
所以,方伯舒教授在曆數我們的堕落之後,痛心疾首地對紀小佩說:“一百年以後,我們的後代也許會抱怨我們這代人沒有責任感,
空間和時間,瞬間和永恒,竟然能夠容納在這樣幾句簡簡單單的文字之中,的确讓人驚歎。
現在讓我們移植一下這首詩:宇宙中有一個叫地球的星球,地球上有一個叫北京的城市,北京市中心有一個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有一個叫吳運韬的人,吳運韬正在品味什麼叫權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都有一個獨屬于自己的衡量萬物的尺度;被哲學家抽象出來的善惡是非等概念,實際上隻是一般意義上的觀念歸結,并不反映在茫茫社會中生存着的單個人的哲學觀感。
權力的概念也是一樣,不管我們的教科書怎樣定義它,它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有着各不相同色彩缤紛的理解。
在無數個失眠的日子裡,吳運韬已經把這個問題想得無比透徹:隻有完全意義上的權力才是真正的權力,隻有真正的權力才能保證你無阻礙地做事情。
現在他就達到了這樣的境地,他可以無阻礙地做事情了。
在一個單位,隻有做第一把手才意味着掌握了完全的權力,完全權力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可以基本上不受阻礙地把自己的意志變成集體決策,其他的人不過是協助者。
當然,其他人有可能不是協助者,有可能在某個問題上是掌握完全權力的人的反對者,但幾率很小很小———這既是機制使然,也是人性使然。
在一個沒有民主程序設計的權力機構中,反對者會增加這個機構的運作成本,反對者還會成為自己的行為的犧牲品。
絕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成為犧牲品。
有了這些條件,完全權力成為絕對權力,就成為一種必然。
富烨在最近幾年頻繁的人事調整中,就像一個被推推搡搡的人,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已經不厭其煩,程序的運作完全失去了規則和标準,成了一種遊戲,他感到悲哀。
如果說最初的被推搡還在某種程度上激起自尊心的反抗的話,現在他則已經心如死水,完全沒有反應。
這裡隻有利益算計,隻有欲望,隻有陰謀……他已經是五十八歲的人了,即使在年輕的時候也不會和人進行争奪,何況風燭殘年之時?現在,他不希望為某種輿論提供證言———這種輿論認為,無論從哪個方面說,富烨都是接任徐罘職位的最佳人選。
富烨對Z部黨組選定吳運韬接任主任職位是有看法,對吳運韬這個人是有看法。
但是,這些看法與怎樣安排自己無關,與輿論的期望無關。
越是在這樣的時候,他越是不能表現出任何對吳運韬的負面評價,也不能在任何問題上與吳運韬意見相左。
這個極為愛惜名聲的老知識分子絕對不能讓人以為他在觊觎權位,他認為這是一個人道德破産的标志,是他無法承受的。
孫穎則忙于他的事情。
從出版部主任升任為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副主任是他從來沒敢想的事情。
他對任何安排和變動都心安理得。
所以,在吳運韬提出關于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的新的治理主張的時候———盡管誰都看得出這些措施純粹是為了加強吳運韬的個人權力———領導班子成員希望黨委書記富烨提出不同意見。
富烨的意見是:“我同意老吳的意見。
”既然黨委書記是這個姿态,已經選擇好處世姿态和安心于現有位置的人還會有什麼不同意見呢?于是,一項項規定和管理措施就這樣定了下來。
一個不健全的領導班子,是形成專斷權力的溫床。
最後的局面是:吳運韬一言九鼎,完全控制了這個單位。
五年前,由于在K省卷入人事糾紛而走投無路的吳運韬,投奔到了Z部,到了東方文化出版中心。
這位其貌不揚的政治家在經曆了一系列征戰之後,終于把旗幟插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這片高地上。
也就是說,征服這片高地,他僅僅用了不到五年時間。
富烨在某個場合曾經為自己辯解說:“老吳是主任,是他在主持工作,當然要聽他的。
如果不聽他的,受損失的不是吳運韬,而是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是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每一個員工……”實際上,他在這裡強調的是個人的生活法則。
個人生活法則是至高無上的法則。
所以,方伯舒教授在曆數我們的堕落之後,痛心疾首地對紀小佩說:“一百年以後,我們的後代也許會抱怨我們這代人沒有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