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争 論
關燈
小
中
大
楊亮剛走出劉滿的家,就碰着老百姓告訴他,說文采回來了,四處在找他呢。
他趕忙跑回去,才走到院子裡,就聽到文采的愉快的聲音,他在述說裡峪工作的順利。
楊亮走進屋時,文采隻向他點了一點頭,仍繼續下去道:“那簡單得多,明天晚上就開鬥争會,四十九家鬥一家,那還不容易,全村就那麼一家富農,真是個窮村子。
” “能解決多少土地呢?”胡立功坐在櫃子上聚精會神的聽。
“他一共有三十多畝地,在裡峪就得算個富農,準備留給他二十畝,哈,老董還分了三畝葡萄園子呢。
老董……你要了那幾畝地,誰給你種嘛?” 坐在炕桌前擦他那杆橛槍的老董,也許由于包槍的紅綢子映在他臉上,顯得有些紅。
而文采同志又說起他的笑話來了。
說這次一定要吃了老董的喜酒才回去,老董便趕忙分辯沒有這回事。
楊亮從這些簡單的言語之中,對裡峪情形的看法,覺得并不能同文采一樣,卻也不好多說,隻問:“那麼是四十九家分十幾畝地,老董還占了三畝呐。
” “不,”文采仍然很自得的說,“同志,你别急嘛,當然不會這樣,他們種得有外村的地嘛,暖水屯就有五十幾畝,龍王堂還有十幾畝。
這麼一來,除開幾家中農,平均每家可以分到二畝地了。
他們很高興,老董,你說是麼?” “是,那幾個村幹部可起勁。
”老董也附和着說。
“咱說,那個支書比暖水屯的好,你說怎樣,老董?”“差不離,那邊村子小,有事好布置。
張裕民也不錯,暖水屯的事難辦些。
”老董把槍包起來,又去翻他的挂包了。
楊亮又問道:“這恐怕還隻能解決佃農,赤貧戶還是沒辦法。
幹部起勁,不一定就是老百姓全高興。
四十九家鬥一家,就隻因為他是唯一的富農麼?” 文采覺得楊亮老歡喜挑岔子,他有點不高興,冷冷的說:“要不夠條件還能鬥他?你要是有興趣,明晚去參加他們的會去吧。
咱們全布置好了。
” 楊亮還想說:“靠布置不一定辦得了事。
”但還沒說出,文采卻問起這幾天暖水屯的情形了。
胡立功和楊亮便一件一件的彙報着。
胡立功把張裕民,趙得祿來商量賣果子的事也談了。
文采坐在那裡耐心的聽着,做出一副隻有他才能掌握政策的樣子,他很不喜歡這兩個人輕易發表自己的一知半解,和堅持一端。
他心裡想:“你們做做調查工作是可以的,可是要決策于千裡之外的才幹卻沒有。
”他總是做出一副最老練最懂政策的樣子,常常引用一些書本上的話,可是他其實是并沒什麼辦法,照他自己的真心話,他這人是一個謹慎的人,不緻犯多大錯誤的。
他就是一個常常以為自己看準了,在事後才來批評,而且是很會發議論的人。
“聰明人”是不容易碰釘子的,即使在群衆運動面前,也常常會躲閃,會襲擊,事情出岔子的時候,便插科打诨,輕松的把責任卸在别人頭上,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擺出一副自己很正确的架子。
這種人表面上常常是很積極,很靈活,也很能一時的把少數人蒙混住,以為他倒比較有用,但在群衆眼中,常常覺得很難與那些隐藏在革命隊伍裡的投機者區别開。
“唔,劉滿那個人,我知道,”文采想起那天在路上遇到他的情形:“完全像個有神經病的;既然他哥哥是個瘋子,很可能有遺傳。
老董,他家裡還有什麼人有神經病的麼?”“沒聽見,”老董答應,“他春上那場官司,咱知道,村幹部怕是有些馬虎,這裡面說不定錢文貴、江世榮都有鬼。
他過去的确是個黨員,啥時把他停止了,連區上也不清楚呢。
” 文采認為當甲長總是賺錢的,都是漢奸,如今聽說有人當甲長是被強迫的,是為仇家所陷害,結果破産,成了極貧的農民,還逼瘋了,怎麼會有這回事呢?他不大相信這種話。
錢文貴在村上包攬詞訟,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可是,從經濟上來看,他三口人隻有
他趕忙跑回去,才走到院子裡,就聽到文采的愉快的聲音,他在述說裡峪工作的順利。
楊亮走進屋時,文采隻向他點了一點頭,仍繼續下去道:“那簡單得多,明天晚上就開鬥争會,四十九家鬥一家,那還不容易,全村就那麼一家富農,真是個窮村子。
” “能解決多少土地呢?”胡立功坐在櫃子上聚精會神的聽。
“他一共有三十多畝地,在裡峪就得算個富農,準備留給他二十畝,哈,老董還分了三畝葡萄園子呢。
老董……你要了那幾畝地,誰給你種嘛?” 坐在炕桌前擦他那杆橛槍的老董,也許由于包槍的紅綢子映在他臉上,顯得有些紅。
而文采同志又說起他的笑話來了。
說這次一定要吃了老董的喜酒才回去,老董便趕忙分辯沒有這回事。
楊亮從這些簡單的言語之中,對裡峪情形的看法,覺得并不能同文采一樣,卻也不好多說,隻問:“那麼是四十九家分十幾畝地,老董還占了三畝呐。
” “不,”文采仍然很自得的說,“同志,你别急嘛,當然不會這樣,他們種得有外村的地嘛,暖水屯就有五十幾畝,龍王堂還有十幾畝。
這麼一來,除開幾家中農,平均每家可以分到二畝地了。
他們很高興,老董,你說是麼?” “是,那幾個村幹部可起勁。
”老董也附和着說。
“咱說,那個支書比暖水屯的好,你說怎樣,老董?”“差不離,那邊村子小,有事好布置。
張裕民也不錯,暖水屯的事難辦些。
”老董把槍包起來,又去翻他的挂包了。
楊亮又問道:“這恐怕還隻能解決佃農,赤貧戶還是沒辦法。
幹部起勁,不一定就是老百姓全高興。
四十九家鬥一家,就隻因為他是唯一的富農麼?” 文采覺得楊亮老歡喜挑岔子,他有點不高興,冷冷的說:“要不夠條件還能鬥他?你要是有興趣,明晚去參加他們的會去吧。
咱們全布置好了。
” 楊亮還想說:“靠布置不一定辦得了事。
”但還沒說出,文采卻問起這幾天暖水屯的情形了。
胡立功和楊亮便一件一件的彙報着。
胡立功把張裕民,趙得祿來商量賣果子的事也談了。
文采坐在那裡耐心的聽着,做出一副隻有他才能掌握政策的樣子,他很不喜歡這兩個人輕易發表自己的一知半解,和堅持一端。
他心裡想:“你們做做調查工作是可以的,可是要決策于千裡之外的才幹卻沒有。
”他總是做出一副最老練最懂政策的樣子,常常引用一些書本上的話,可是他其實是并沒什麼辦法,照他自己的真心話,他這人是一個謹慎的人,不緻犯多大錯誤的。
他就是一個常常以為自己看準了,在事後才來批評,而且是很會發議論的人。
“聰明人”是不容易碰釘子的,即使在群衆運動面前,也常常會躲閃,會襲擊,事情出岔子的時候,便插科打诨,輕松的把責任卸在别人頭上,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擺出一副自己很正确的架子。
這種人表面上常常是很積極,很靈活,也很能一時的把少數人蒙混住,以為他倒比較有用,但在群衆眼中,常常覺得很難與那些隐藏在革命隊伍裡的投機者區别開。
“唔,劉滿那個人,我知道,”文采想起那天在路上遇到他的情形:“完全像個有神經病的;既然他哥哥是個瘋子,很可能有遺傳。
老董,他家裡還有什麼人有神經病的麼?”“沒聽見,”老董答應,“他春上那場官司,咱知道,村幹部怕是有些馬虎,這裡面說不定錢文貴、江世榮都有鬼。
他過去的确是個黨員,啥時把他停止了,連區上也不清楚呢。
” 文采認為當甲長總是賺錢的,都是漢奸,如今聽說有人當甲長是被強迫的,是為仇家所陷害,結果破産,成了極貧的農民,還逼瘋了,怎麼會有這回事呢?他不大相信這種話。
錢文貴在村上包攬詞訟,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可是,從經濟上來看,他三口人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