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劉滿訴苦
關燈
小
中
大
這兩個人走回來的時候,又遇着那個發髻抿得光光的顧長生的娘。
她拐着一雙小腳,幾乎是挨家挨戶的跑去告訴人:“嗯,張裕民怎麼樣,這批東西好厲害呀!咱長生參加隊伍的時候,說得多好聽,人一走就翻了臉,答應給咱兩石糧食,隻給兩鬥,欠下一石八鬥糧食,老拖着,說咱又不缺吃的,嗯,還總說咱是中農;中農,嗯,那就不要中農當兵好啦! ……”她把這一串早就說熟了,也被别人聽熟了的話,說完以後,接着就笑了起來:“哈,總算見青天了,這回下來的人頂事啦!楊同志說:‘中農也是咱們自己人嘛,還不是一樣受苦,有好處,中農多少還得沾上些咧;顧大娘送兒子當兵,是抗屬,怎麼能扣她一石八鬥糧食呢。
’哼!趙得祿還不高興,叫咱上合作社去背,咱說:‘趙大爺,咱等長生回家來了去背吧!’張裕民氣呼呼說:‘就叫人送給你!’哈,咱老婆子也有今天啦!” 街上的人也知道這老婆子平日嘴厲害,纏不清,常惹人厭,所以明知道村幹部少給她糧食不應該,也不願說話。
這時見她的問題給解決了,也替她歡喜,隻勸她:“還了你糧食,就别再四面八方說人壞話吧。
”于是她又說開了:“别看楊同志個兒小,年輕,人家說話才有斤兩呢。
他說:‘顧大娘!你有意見,敢說話,是好事啦,如今就是要老百姓說話啦。
張裕民是替老百姓辦事的,要是老百姓不滿意,就該說他。
隻是,都是自己人,可不能罵大街,抱成見,你說是不是?’啊呀!咱可給他說愣了,隻好說:‘唉,咱女人家見識,有時候可不會講究個态度呵,’他還說:‘沒關系,你還有什麼冤屈都可以說。
’咱一想,他來是鬧清算的,咱老跟幹部過不去,也不像話,咱連說‘沒啦,沒啦’,這一下咱可舒心,一石八鬥糧食不争什麼,張裕民可不能再說什麼中農中農啦吧?咱就托人給長生捎了一個信,叫他放心,說區上下來的人可關照咱呢,咱中農也不怕誰啦!” 村上還有兩個使幹部頭痛的人,一個是韓老漢的兒子韓廷瑞,一個是農會組織張步高的兄弟張及第。
他兩個都是複員回來的軍人,可有些調皮。
他們常常批評村幹部,瞧他們不起,又嫌他們對自己尊重不夠,也沒有什麼優待。
村幹部說他們不好好生産,吊兒郎當,怕聽他們諷刺,說也說不赢他們,資格也不如人,一講,别人是為革命流過血的,怎麼也奈何他們不得,隻好凡事避開他們。
這次不知怎麼一鬧,韓廷瑞和楊亮他們做了好朋友,他老老實實的到農會去幫助整理戶口冊,一家家的仔細調查,登記地畝和其它的财産。
他連煙也不抽農會的一根,自己帶上一根旱煙管和火鐮。
程仁先還不大願意他來參加工作,怕他們瞧自己不上,受他們奚落,後來倒滿高興,覺得得到了一個幫手咧。
張及第更是一個好活動的人,愛說怪話。
如今民兵隊長張正國來找他,張正國說:“你同咱們民兵一天講上一課吧,咱到時就集合人。
你是個老戰士咧,打仗總比咱們經驗多啦!”張及第曾經和楊亮談過話,明白這是楊亮叫他來找的,卻也願意露一手,讓大家看看,他這個老黨員不是冒牌的,(他因為黨的關系還沒有轉到村,張裕民說手續不夠,沒有把他編入支部,心裡非常不服。
)便說:“好啦!咱講得不好,請你們批評!”他從此每天就去講戰鬥動作,講打遊擊的經驗,很生動的描述他自己所經過的一些戰役,大家聽得很有趣。
張正國也說:“咱們有空再演習演習吧。
早先沒請你來吹吹,真不該,要真打仗,你可比咱這個隊長頂事呵!”張正國是個實心漢子,便立刻和他有了交情,說:“同姓便算一家,就認了弟兄吧。
” 這樣一來,村子上人便傳開了,說這次來的人能拿事,于是有人便為了某些銀錢
她拐着一雙小腳,幾乎是挨家挨戶的跑去告訴人:“嗯,張裕民怎麼樣,這批東西好厲害呀!咱長生參加隊伍的時候,說得多好聽,人一走就翻了臉,答應給咱兩石糧食,隻給兩鬥,欠下一石八鬥糧食,老拖着,說咱又不缺吃的,嗯,還總說咱是中農;中農,嗯,那就不要中農當兵好啦! ……”她把這一串早就說熟了,也被别人聽熟了的話,說完以後,接着就笑了起來:“哈,總算見青天了,這回下來的人頂事啦!楊同志說:‘中農也是咱們自己人嘛,還不是一樣受苦,有好處,中農多少還得沾上些咧;顧大娘送兒子當兵,是抗屬,怎麼能扣她一石八鬥糧食呢。
’哼!趙得祿還不高興,叫咱上合作社去背,咱說:‘趙大爺,咱等長生回家來了去背吧!’張裕民氣呼呼說:‘就叫人送給你!’哈,咱老婆子也有今天啦!” 街上的人也知道這老婆子平日嘴厲害,纏不清,常惹人厭,所以明知道村幹部少給她糧食不應該,也不願說話。
這時見她的問題給解決了,也替她歡喜,隻勸她:“還了你糧食,就别再四面八方說人壞話吧。
”于是她又說開了:“别看楊同志個兒小,年輕,人家說話才有斤兩呢。
他說:‘顧大娘!你有意見,敢說話,是好事啦,如今就是要老百姓說話啦。
張裕民是替老百姓辦事的,要是老百姓不滿意,就該說他。
隻是,都是自己人,可不能罵大街,抱成見,你說是不是?’啊呀!咱可給他說愣了,隻好說:‘唉,咱女人家見識,有時候可不會講究個态度呵,’他還說:‘沒關系,你還有什麼冤屈都可以說。
’咱一想,他來是鬧清算的,咱老跟幹部過不去,也不像話,咱連說‘沒啦,沒啦’,這一下咱可舒心,一石八鬥糧食不争什麼,張裕民可不能再說什麼中農中農啦吧?咱就托人給長生捎了一個信,叫他放心,說區上下來的人可關照咱呢,咱中農也不怕誰啦!” 村上還有兩個使幹部頭痛的人,一個是韓老漢的兒子韓廷瑞,一個是農會組織張步高的兄弟張及第。
他兩個都是複員回來的軍人,可有些調皮。
他們常常批評村幹部,瞧他們不起,又嫌他們對自己尊重不夠,也沒有什麼優待。
村幹部說他們不好好生産,吊兒郎當,怕聽他們諷刺,說也說不赢他們,資格也不如人,一講,别人是為革命流過血的,怎麼也奈何他們不得,隻好凡事避開他們。
這次不知怎麼一鬧,韓廷瑞和楊亮他們做了好朋友,他老老實實的到農會去幫助整理戶口冊,一家家的仔細調查,登記地畝和其它的财産。
他連煙也不抽農會的一根,自己帶上一根旱煙管和火鐮。
程仁先還不大願意他來參加工作,怕他們瞧自己不上,受他們奚落,後來倒滿高興,覺得得到了一個幫手咧。
張及第更是一個好活動的人,愛說怪話。
如今民兵隊長張正國來找他,張正國說:“你同咱們民兵一天講上一課吧,咱到時就集合人。
你是個老戰士咧,打仗總比咱們經驗多啦!”張及第曾經和楊亮談過話,明白這是楊亮叫他來找的,卻也願意露一手,讓大家看看,他這個老黨員不是冒牌的,(他因為黨的關系還沒有轉到村,張裕民說手續不夠,沒有把他編入支部,心裡非常不服。
)便說:“好啦!咱講得不好,請你們批評!”他從此每天就去講戰鬥動作,講打遊擊的經驗,很生動的描述他自己所經過的一些戰役,大家聽得很有趣。
張正國也說:“咱們有空再演習演習吧。
早先沒請你來吹吹,真不該,要真打仗,你可比咱這個隊長頂事呵!”張正國是個實心漢子,便立刻和他有了交情,說:“同姓便算一家,就認了弟兄吧。
” 這樣一來,村子上人便傳開了,說這次來的人能拿事,于是有人便為了某些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