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土改工作小組

關燈
這正是八月中旬,照舊曆來講是過了七月半不幾天的一個傍晚,從區上來的幾個人打東北角上的栅欄門走進村來。

    區工會主任老董走到合作社去找張裕民,還有三個穿得比較整潔的年輕人,像是從縣裡或省裡下來的。

    他們走到小學校的門口,卸下了背上的背包,拭着滿頭大汗,走過去,走過來,一會看看街上貼的标語,一會張望那正要散學了的學校的内部。

    坐在對面樹底下談閑天的人,便都悄悄議論起來。

    他們都狠狠的打量他們,想窺測出他們是些什麼人,究竟有些什麼能耐。

    剛打地裡回來的人,也遠遠站住了朝這邊望。

    那個最惹人注意的,生得身材适度,氣宇軒昂的一個,做出一副很閑适的态度和他旁邊一個小孩開着玩笑。

    那孩子不習慣在生人面前說話,便繃着臉走開了。

    那個兒小些的便朝合作社走去,并且回過頭來問:“老鄉!張裕民在合作社麼?”隻有那個瘦個子倒仍站在小學門口,他和着裡面的歌聲,輕快的唱着:“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張裕民走在老董的前面,後邊還跟着李昌和劉滿兩個人,他們一擁就擁到了這邊,搶着把背包往肩上一扛便招呼着向南街走去了。

    那個瘦個子趕忙來搶背包,不留心腳底下一塊石頭,他踢着往前撲去,沖出去了好遠,好容易沒有讓自己摔下去,站住了腳。

    他望見街上的人都望着他,便朝大家憨憨的笑了。

    大家也就都笑了起來。

    他又趕上去搶背包,可是李昌劉滿他們已經走了好遠。

    他們邊走也邊呵呵的笑,瘦個子就嚷着:“咳,咳,讓咱自己拿吧,咳,這哪行,這哪行!”張裕民把他們帶到韓老漢家裡。

    老漢家的西房正空着,老漢是個勤苦的人,他在今年春天加入了黨,這房子是張裕民在春天提議分給他的,也是許有武的家财。

    房子很幹淨,又清靜。

    他的兒子剛打山東複員回來,隻有一個八歲大的孫子正上學,張裕民也為的是區上下來什麼人,好安置在這裡,叫老韓燒點茶水,照顧門戶都很方便。

     李昌像個主人似的,一進屋就讓大家上炕,他用着熱情的眼光打量着幾個來客,他驚奇的拿起一把綁在背包上的胡琴。

    “這就是村支部書記張裕民,又兼村的武委會主任,過去是抗聯會主任。

    ”做過三十年長工的老董介紹着。

    他回頭又介紹土改工作組的同志們:“這是文采同志,是工作組組長,這個瘦子是胡立功同志,那小個是楊亮同志。

    ”他又從懷裡掏出一封介紹信給張裕民,這是區委書記關于這三位同志的組織介紹信,它說明他們代表區委會在這裡執行土地改革的工作。

     他自己也參加這個小組工作。

     “你們這裡有多少黨員呀?”文采同志即刻用着一個調查的口吻來問了,也沒有注意到楊亮阻止他的眼色。

     張裕民卻隻說:“同志們肚子一定餓了,先燒飯來吧。

    韓廷瑞,你幫助一下你爹,趕忙燒飯;劉滿,你到合作社去稱幾斤面來!”他也不答複楊亮要求去吃派飯的請求,并随即自己也走了出去。

    他到韓廷瑞的房裡拿出一盞高腳的麻油燈,點燃了燈,他又向老董說:“你們先休息一會,我出去就來。

    ”他丢下這群剛來的人,快快的跑走了。

    這時房子裡還剩下一個李昌,他舍不得走開,拿出了那二胡,一面調着弦,一面就問胡立功:“你會唱梆子麼?”文采走到房門口張望,黑了下來的院子裡很寂寞,對面廚房裡又拉開了風箱,水氣在燈光下升騰,孩子、女人、老頭都擠在一個屋子,忙忙碌碌的很熱鬧。

    他又轉過身來找老董談閑天,極力想抹去适才他對于張裕民所起的不良的鬼鬼祟祟的印象。

     老董伏在炕桌上在寫些什麼,這個老長工在三年的黨的工作中學到了能寫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