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關燈
小
中
大
在秦石峰看起來,既然是重點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将來肯定就是工程師。
在秦石峰和他的父母甚至是他的老師們的眼睛裡,“工程師”是非常神聖的三個字,當他們家住茅草屋的時候,電影裡面的工程師已經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出門小氣車,進門木地闆,過的簡直是天堂般的生活,比他們鎮長家強多了。
然而等到1993年秦石峰大學畢業的時候,才發現工程師遍地都是,而且就是他們系裡面這些工程師的老師們,上班下班也隻是騎個破自行車,沒有一個是坐小車的。
住的也是筒子樓,公共走廊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小廚房,平常走路都很困難,到中午燒飯的時候,更是水洩不通,熱鬧非凡。
廁所當然也是公用的,并不比上河口的農家茅房衛生,以至于不少教師都提前上班,以便趕在上課之前占用學生衛生間。
既然老師都不過如此,那麼怎敢指望他們的學生過天堂般的生活呢?于是,大學畢業前,秦石峰先是在心裡把編劇、導演、演員統統臭罵一頓,然後認真思考,反複的調研,最後決定不當什麼工程師了,而應當改行搞金融,直接與金錢打交道。
不是一切向前看嗎?秦石峰想,政府說是“向前看”,老百姓就是“向錢看”。
既然向錢看,不如直接學金融。
秦石峰是工科學士,知道任何一次的能量轉換多少都要做些無用功,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所以,做什麼都不如直接做金錢的生意效率高。
秦石峰的轉行很簡單,考研究生。
秦石峰本以為跨專業考研究生很難,準備拿出當年參加高考的勁頭出來,從頭學習,一年不成兩年,兩年不成三年,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是,一深入之後才發現,在總共五門課程當中,三門基礎課英語、政治、高等數學是完全不用重新學習的,另一門專業基礎課可以從三個學科當中選一門,秦石峰的大學課程包括三十多門課,哪一門都不比金融專業的課程簡單,從中湊合一門專業基礎課并不困難,所以,真正需要重新學習的其實就是一門專業課,而專業課聯系實際,秦石峰既然早已經打算将來轉行搞金融,平常看書讀報自然非常注意這方面的新聞我知識背景,所以,關于金融方面的最新知識了解得并不比本專業的學生少,學習起來也并不吃力。
在畢業論文的階段,秦石峰将主要精力放到考研上,結果就果然考上了,而且考上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生班。
雖然内行的人知道這個“班”字大有講究,但是隻要最後順利地通過論文答辯,取得碩士學位,研究生班的研究生和碩士學位研究生并沒有本質區别。
好比他在湖大上學的時候,班上也有走讀生,但隻要走讀生最後能通過畢業答辯,獲得學士學位,畢業之後,與他們這些非走讀生是看不出任何區别的。
這就很讨巧,如果秦石峰不是報考研究生班,而是直接報考碩士學位研究生,那麼按照他的考研分數,可能就進不了人大。
秦石峰認為,同樣是碩士,人大的金融碩士比普通大學的還是要金貴一些,起碼校友資源要豐厚一些。
所以,秦石峰上人大的研究生班就本他們班走讀生上湖大那批同學一樣讨巧了。
“讨巧”也是嶽洲土話,“占了便宜”的意思。
嶽洲人都知道,上河口的人是最會讨巧的。
1996年,取得國際金融碩士學位的秦石峰自己聯系了總部設在深圳的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
剛開始在研究發展部搞研究工作,後來,秦石峰不滿足僅僅為别人的決策提供研究參考,他希望自己能參與決策,于是就跳槽到了另一家新成立的證券公司。
新公司見秦石峰是人大的金融碩士,根本沒有想起來問他當年上的是研究生班還是碩士研究生,又看他有綜合類證券公司的實際工作經驗,于是就滿足了秦石峰的願望,錄用公司資産管理部。
秦石峰發現,跳槽有時候是實現自己跨越性發展的最佳途徑。
如果不跳槽,而是在原來那個證券公司從研發部調到資産管理部,雖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肯定是困難重重,不如跳槽來得快。
如此,為了取得更大的決策權,秦石峰後來又一次跳槽,當聶大躍和魏長青認識他的時候,秦石峰已經是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的資産管理部的總經理了。
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在外行人聽起來就是證券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但是内行的人知道,證券公司所謂的資産管理部,事實上就是管理證券公司内部的自營盤的,說白了,就是坐莊的。
作為一個綜合類證券公司資産管理部總經理,手上掌握的資金通常都是以億作為單位的,股市上自然呼風喚雨,一個字:牛!所以,聶大躍、秦石峰、魏長青三人在一起,雖然聶大躍和魏長青都是老闆,而秦石峰隻是一個高級白領,并且他的年齡最小,來深圳的時間也最晚,但秦石峰在深圳的影響力并不亞于他的兩位同鄉老大哥。
聶小雨剛才懷疑在“嶽洲稀土”上做手腳的人與秦石峰有關,也并非空穴來風。
古話講知夫莫過妻,聶小雨與秦石峰現在雖然還不是正式的夫妻,但是如今的男女朋友之間的相互交往和了解程度并不比舊時的正式夫妻淺,所以,這句話現在用在聶小雨與秦石峰之間也适用。
聶大躍、秦石峰、魏長青三個同鄉能走到一起并且成為兄弟般的好朋友,還得益于杜治洪。
杜治洪本不是嶽洲人,他是在嶽洲縣改市之後才到嶽洲的。
到嶽洲擔任市長。
杜治洪甚至不是湖南人。
杜治洪跟聶大躍年齡差不多,也是從農村打了一個晃晃又回到城裡的。
但是杜治洪的回城跟聶大躍不一樣,杜治洪回城比他早,而且比他光榮。
杜治洪是恢複高考以後第一批直接從上山下鄉的廣闊天地考上大學的。
那時候的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學
在秦石峰和他的父母甚至是他的老師們的眼睛裡,“工程師”是非常神聖的三個字,當他們家住茅草屋的時候,電影裡面的工程師已經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出門小氣車,進門木地闆,過的簡直是天堂般的生活,比他們鎮長家強多了。
然而等到1993年秦石峰大學畢業的時候,才發現工程師遍地都是,而且就是他們系裡面這些工程師的老師們,上班下班也隻是騎個破自行車,沒有一個是坐小車的。
住的也是筒子樓,公共走廊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小廚房,平常走路都很困難,到中午燒飯的時候,更是水洩不通,熱鬧非凡。
廁所當然也是公用的,并不比上河口的農家茅房衛生,以至于不少教師都提前上班,以便趕在上課之前占用學生衛生間。
既然老師都不過如此,那麼怎敢指望他們的學生過天堂般的生活呢?于是,大學畢業前,秦石峰先是在心裡把編劇、導演、演員統統臭罵一頓,然後認真思考,反複的調研,最後決定不當什麼工程師了,而應當改行搞金融,直接與金錢打交道。
不是一切向前看嗎?秦石峰想,政府說是“向前看”,老百姓就是“向錢看”。
既然向錢看,不如直接學金融。
秦石峰是工科學士,知道任何一次的能量轉換多少都要做些無用功,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所以,做什麼都不如直接做金錢的生意效率高。
秦石峰的轉行很簡單,考研究生。
秦石峰本以為跨專業考研究生很難,準備拿出當年參加高考的勁頭出來,從頭學習,一年不成兩年,兩年不成三年,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是,一深入之後才發現,在總共五門課程當中,三門基礎課英語、政治、高等數學是完全不用重新學習的,另一門專業基礎課可以從三個學科當中選一門,秦石峰的大學課程包括三十多門課,哪一門都不比金融專業的課程簡單,從中湊合一門專業基礎課并不困難,所以,真正需要重新學習的其實就是一門專業課,而專業課聯系實際,秦石峰既然早已經打算将來轉行搞金融,平常看書讀報自然非常注意這方面的新聞我知識背景,所以,關于金融方面的最新知識了解得并不比本專業的學生少,學習起來也并不吃力。
在畢業論文的階段,秦石峰将主要精力放到考研上,結果就果然考上了,而且考上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生班。
雖然内行的人知道這個“班”字大有講究,但是隻要最後順利地通過論文答辯,取得碩士學位,研究生班的研究生和碩士學位研究生并沒有本質區别。
好比他在湖大上學的時候,班上也有走讀生,但隻要走讀生最後能通過畢業答辯,獲得學士學位,畢業之後,與他們這些非走讀生是看不出任何區别的。
這就很讨巧,如果秦石峰不是報考研究生班,而是直接報考碩士學位研究生,那麼按照他的考研分數,可能就進不了人大。
秦石峰認為,同樣是碩士,人大的金融碩士比普通大學的還是要金貴一些,起碼校友資源要豐厚一些。
所以,秦石峰上人大的研究生班就本他們班走讀生上湖大那批同學一樣讨巧了。
“讨巧”也是嶽洲土話,“占了便宜”的意思。
嶽洲人都知道,上河口的人是最會讨巧的。
1996年,取得國際金融碩士學位的秦石峰自己聯系了總部設在深圳的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
剛開始在研究發展部搞研究工作,後來,秦石峰不滿足僅僅為别人的決策提供研究參考,他希望自己能參與決策,于是就跳槽到了另一家新成立的證券公司。
新公司見秦石峰是人大的金融碩士,根本沒有想起來問他當年上的是研究生班還是碩士研究生,又看他有綜合類證券公司的實際工作經驗,于是就滿足了秦石峰的願望,錄用公司資産管理部。
秦石峰發現,跳槽有時候是實現自己跨越性發展的最佳途徑。
如果不跳槽,而是在原來那個證券公司從研發部調到資産管理部,雖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肯定是困難重重,不如跳槽來得快。
如此,為了取得更大的決策權,秦石峰後來又一次跳槽,當聶大躍和魏長青認識他的時候,秦石峰已經是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的資産管理部的總經理了。
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在外行人聽起來就是證券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但是内行的人知道,證券公司所謂的資産管理部,事實上就是管理證券公司内部的自營盤的,說白了,就是坐莊的。
作為一個綜合類證券公司資産管理部總經理,手上掌握的資金通常都是以億作為單位的,股市上自然呼風喚雨,一個字:牛!所以,聶大躍、秦石峰、魏長青三人在一起,雖然聶大躍和魏長青都是老闆,而秦石峰隻是一個高級白領,并且他的年齡最小,來深圳的時間也最晚,但秦石峰在深圳的影響力并不亞于他的兩位同鄉老大哥。
聶小雨剛才懷疑在“嶽洲稀土”上做手腳的人與秦石峰有關,也并非空穴來風。
古話講知夫莫過妻,聶小雨與秦石峰現在雖然還不是正式的夫妻,但是如今的男女朋友之間的相互交往和了解程度并不比舊時的正式夫妻淺,所以,這句話現在用在聶小雨與秦石峰之間也适用。
聶大躍、秦石峰、魏長青三個同鄉能走到一起并且成為兄弟般的好朋友,還得益于杜治洪。
杜治洪本不是嶽洲人,他是在嶽洲縣改市之後才到嶽洲的。
到嶽洲擔任市長。
杜治洪甚至不是湖南人。
杜治洪跟聶大躍年齡差不多,也是從農村打了一個晃晃又回到城裡的。
但是杜治洪的回城跟聶大躍不一樣,杜治洪回城比他早,而且比他光榮。
杜治洪是恢複高考以後第一批直接從上山下鄉的廣闊天地考上大學的。
那時候的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