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關燈
小
中
大
培養的不是普通勞動者,而是精英,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所以,那時候考上大學比現在光榮。
至于像杜治洪他們這樣文革之後第一批參加全國統一的高考走進大學校園的,更是光榮無比,被稱為時代轎子。
想也是,整整十年沒有統一高考了,突然恢複高考,十年的人才往一條比現在更加狹窄的獨木橋上擠,能順利通過的,确實不能與今天的大學生相提并論。
前不久,中央電視台搞了一個節目,請當年他們中的那一批佼佼者談當初的感受,其中的一個說:感覺很光榮,在當時,感覺跟今天航天英雄楊利偉一樣光榮。
當年那批考上大學的是不是真的能和今天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論不敢說,但光榮是肯定的,對于杜治洪來說,光榮不僅體現在他自己身上,還體現在他父親身上。
用杜治洪自己的話說,這輩子他感到最對得起老父親的,就是那一年順利地考上了大學。
杜治洪是湖北洪湖人,上的是武漢大學中文專業。
有人說武漢大學中文系是專門培養官員的,并說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漢市委市政府差不多有一半的官員是武大畢業的,這一點不管别人信不信,但是杜治洪的父親相信。
父親杜鈞儒是洪湖市的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幹部,大約正是“小”的緣故,所以杜鈞儒最能體會到做官的重要。
杜治洪上中學的那一年,正趕上批判孔老二的“讀書做官論”。
父親在單位批判,杜治洪在學校批判。
七批判八批判,有一天父子二人就批判到一起來了。
父親說:“什麼讀書做官論,不想做官讀書做什麼?做官的人不讀書怎麼行?”說者或許無意,但是聽者肯定有心,當時這話在杜治洪聽起來,完全就是反動話,為此還擔驚受怕好長一段時間,但畢竟還是聽到心裡去了。
那時候,仿佛越是“反動話”越是容易聽到心裡去。
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杜治洪躊躇滿志,受着省城武漢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歌德巴赫猜想》的影響,準備報考中國科技大學高能物理專業,父親說:“那個姓徐的讓别人搞技術,他自己學文當官,你上他的當?”杜治洪一打聽,寫那個報告文學的徐遲果然是官,好像還是什麼主席,快趕上毛主席了,于是覺得還是父親說得對,趕快懸崖勒馬,改報文科,就報武漢大學中文系,将來畢業之後就回到洪湖做官,專門管一管那些多年來壓在自己父親頭上的這些狗官!這麼想着,杜治洪的學習就異常的刻苦,在大學裡連續三年獲得三好學生稱号。
反正當時所謂的“三好”已經蛻變成了“一好”,就是看學習成績好不好。
杜治洪的學習成績好,每門功課都在八十五分以上,所以每年都是三好學生。
按照當時的規定,隻要連續四年獲得三好學生,就可以免試讀研究生。
誰知等到最後一年,各個大學突然取消畢業班的三好學生評選,武漢大學自然不能例外。
杜治洪和一批已經連續三年獲得三好學生稱号的同學義憤填膺,質問學校這不是騙人嗎?!準備鬧事。
學校為了平息事态,馬上做出補救:授予杜治洪他們優秀畢業生證書,并且鼓勵入黨。
杜治洪們仍然不服,覺得任何單位都可以說話不算話,但作為培養社會精英的高等學府不能說話不算話,所以,還打算繼續鬧。
這時候,恰好父親杜鈞儒來武漢公幹,順便看望兒子,獲知這一情況之後,說:這說不定是好事。
“好事?”杜治洪不解。
“優秀畢業生證書和黨員身份對将來進步更有利。
”杜鈞儒指點迷津。
杜治洪明白,父親說的所謂“進步”就是升官。
父親還告訴杜治洪:學曆太高了對進步不利,将來隻能做研究或者是大學老師,沒出息,不如當領導。
正像大學四年級突然取消三好學生評比一樣,杜治洪他們這代人經曆的“計劃趕不上變化”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舉不勝舉。
等到一九八二年他們畢業時,武漢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竟然沒有分配到洪湖的指标。
這對其他同學或許是好消息,因為這就意味着他們可以分配到省直單位,比如省直機關或大專院校或科研院所,但是這個消息對杜治洪并不好,因為他的目的是做官,最好是回到洪湖做官。
所以,杜治洪甯可回到洪湖,而不是留在省城。
這時候,系裡找杜治洪談話,說有兩個外地指标,很多同學不願意去,你是預備黨員,是不是可以考慮去?杜治洪問:外地是哪裡?杜治洪生怕系主任說是新疆西藏,如果那樣,他就真不知道是該去還是不該去了。
主任回答:湖南省委。
虛驚一場,杜治洪的心情好多了,仿佛賺了便宜。
帶着這種好心情,杜治洪說:我考慮三天。
這三天裡,杜治洪從武漢跑回洪湖跟老父親商量。
父親在單位雖然是小官,但是在他們家卻是“一把手”,這麼大的事,沒有“一把手”的認可是能擅自做主的。
父親說:“隻要能進步,哪裡都一樣。
如果去湖南,可以進省委,而如果留武漢,則不一定能進湖北省委。
去。
但是要學校把鑒定寫得好一點。
” 杜治洪把父親的意見用自己的語言跟系主任一說,主任滿口答應,恨不能說“鑒定你自己寫,我們負責蓋章就是”。
其實主任真要是這麼說倒反而是實事求是了,别看大學裡面平常吝啬的很,到了畢業鑒定的時候特别大方,反正是不花錢的禮物,送的再多也不心疼。
杜治洪就是這樣從湖北來到湖南,直接進了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雖然學校的鑒定确實無可挑剔,雖然是優秀畢業生,雖然是預備黨員,起點可謂不低,但是不知道是官運不佳還是上頭無人,熬了十幾年,熬到老父親都光榮退休了,熬到杜治洪都四十歲了,眼看着一批批三十幾歲的後生都後來者居上了,他還是在處級的位置上徘徊
至于像杜治洪他們這樣文革之後第一批參加全國統一的高考走進大學校園的,更是光榮無比,被稱為時代轎子。
想也是,整整十年沒有統一高考了,突然恢複高考,十年的人才往一條比現在更加狹窄的獨木橋上擠,能順利通過的,确實不能與今天的大學生相提并論。
前不久,中央電視台搞了一個節目,請當年他們中的那一批佼佼者談當初的感受,其中的一個說:感覺很光榮,在當時,感覺跟今天航天英雄楊利偉一樣光榮。
當年那批考上大學的是不是真的能和今天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論不敢說,但光榮是肯定的,對于杜治洪來說,光榮不僅體現在他自己身上,還體現在他父親身上。
用杜治洪自己的話說,這輩子他感到最對得起老父親的,就是那一年順利地考上了大學。
杜治洪是湖北洪湖人,上的是武漢大學中文專業。
有人說武漢大學中文系是專門培養官員的,并說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漢市委市政府差不多有一半的官員是武大畢業的,這一點不管别人信不信,但是杜治洪的父親相信。
父親杜鈞儒是洪湖市的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幹部,大約正是“小”的緣故,所以杜鈞儒最能體會到做官的重要。
杜治洪上中學的那一年,正趕上批判孔老二的“讀書做官論”。
父親在單位批判,杜治洪在學校批判。
七批判八批判,有一天父子二人就批判到一起來了。
父親說:“什麼讀書做官論,不想做官讀書做什麼?做官的人不讀書怎麼行?”說者或許無意,但是聽者肯定有心,當時這話在杜治洪聽起來,完全就是反動話,為此還擔驚受怕好長一段時間,但畢竟還是聽到心裡去了。
那時候,仿佛越是“反動話”越是容易聽到心裡去。
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杜治洪躊躇滿志,受着省城武漢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歌德巴赫猜想》的影響,準備報考中國科技大學高能物理專業,父親說:“那個姓徐的讓别人搞技術,他自己學文當官,你上他的當?”杜治洪一打聽,寫那個報告文學的徐遲果然是官,好像還是什麼主席,快趕上毛主席了,于是覺得還是父親說得對,趕快懸崖勒馬,改報文科,就報武漢大學中文系,将來畢業之後就回到洪湖做官,專門管一管那些多年來壓在自己父親頭上的這些狗官!這麼想着,杜治洪的學習就異常的刻苦,在大學裡連續三年獲得三好學生稱号。
反正當時所謂的“三好”已經蛻變成了“一好”,就是看學習成績好不好。
杜治洪的學習成績好,每門功課都在八十五分以上,所以每年都是三好學生。
按照當時的規定,隻要連續四年獲得三好學生,就可以免試讀研究生。
誰知等到最後一年,各個大學突然取消畢業班的三好學生評選,武漢大學自然不能例外。
杜治洪和一批已經連續三年獲得三好學生稱号的同學義憤填膺,質問學校這不是騙人嗎?!準備鬧事。
學校為了平息事态,馬上做出補救:授予杜治洪他們優秀畢業生證書,并且鼓勵入黨。
杜治洪們仍然不服,覺得任何單位都可以說話不算話,但作為培養社會精英的高等學府不能說話不算話,所以,還打算繼續鬧。
這時候,恰好父親杜鈞儒來武漢公幹,順便看望兒子,獲知這一情況之後,說:這說不定是好事。
“好事?”杜治洪不解。
“優秀畢業生證書和黨員身份對将來進步更有利。
”杜鈞儒指點迷津。
杜治洪明白,父親說的所謂“進步”就是升官。
父親還告訴杜治洪:學曆太高了對進步不利,将來隻能做研究或者是大學老師,沒出息,不如當領導。
正像大學四年級突然取消三好學生評比一樣,杜治洪他們這代人經曆的“計劃趕不上變化”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舉不勝舉。
等到一九八二年他們畢業時,武漢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竟然沒有分配到洪湖的指标。
這對其他同學或許是好消息,因為這就意味着他們可以分配到省直單位,比如省直機關或大專院校或科研院所,但是這個消息對杜治洪并不好,因為他的目的是做官,最好是回到洪湖做官。
所以,杜治洪甯可回到洪湖,而不是留在省城。
這時候,系裡找杜治洪談話,說有兩個外地指标,很多同學不願意去,你是預備黨員,是不是可以考慮去?杜治洪問:外地是哪裡?杜治洪生怕系主任說是新疆西藏,如果那樣,他就真不知道是該去還是不該去了。
主任回答:湖南省委。
虛驚一場,杜治洪的心情好多了,仿佛賺了便宜。
帶着這種好心情,杜治洪說:我考慮三天。
這三天裡,杜治洪從武漢跑回洪湖跟老父親商量。
父親在單位雖然是小官,但是在他們家卻是“一把手”,這麼大的事,沒有“一把手”的認可是能擅自做主的。
父親說:“隻要能進步,哪裡都一樣。
如果去湖南,可以進省委,而如果留武漢,則不一定能進湖北省委。
去。
但是要學校把鑒定寫得好一點。
” 杜治洪把父親的意見用自己的語言跟系主任一說,主任滿口答應,恨不能說“鑒定你自己寫,我們負責蓋章就是”。
其實主任真要是這麼說倒反而是實事求是了,别看大學裡面平常吝啬的很,到了畢業鑒定的時候特别大方,反正是不花錢的禮物,送的再多也不心疼。
杜治洪就是這樣從湖北來到湖南,直接進了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雖然學校的鑒定确實無可挑剔,雖然是優秀畢業生,雖然是預備黨員,起點可謂不低,但是不知道是官運不佳還是上頭無人,熬了十幾年,熬到老父親都光榮退休了,熬到杜治洪都四十歲了,眼看着一批批三十幾歲的後生都後來者居上了,他還是在處級的位置上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