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關燈
小
中
大
聶大躍是城關鎮的,秦石峰和魏長青不是。
秦石峰是上河口的,聶大躍是稀土礦的。
上河口在城關鎮的西北方,稀土礦在城關鎮的西南方,三個地方離得蠻遠,所以他們在嶽洲互不相識。
好在聶大躍的老婆胡娅沁也是稀土礦的,所以聶大躍跟魏長青說起來還有一些共同的熟人。
但是秦石峰不一樣,秦石峰住在上河口,上河口離縣城有幾十裡地,離稀土礦更遠,并且秦石峰比聶大躍和魏長青他們要小一輪,所以無論是聶大躍還是魏長青,他們在嶽洲與秦石峰幾乎一點關系都沒有。
上河口離縣城不但遠,而且非常偏僻,過去除了販運毛竹木材和其他山貨的人,城關鎮的人一般很少去上河口。
嶽洲人說去上河口也不叫“到上河口去”,而是叫“上去”。
在嶽洲,“上河口”是官方語言,真正的嶽洲人不這麼叫。
他們叫上河口為“高頭”。
至于為什麼叫“高頭”,已經無法考證,反正嶽洲人一直都是這麼叫。
現在我們隻能推斷,大約是上河口那個地方的地勢比嶽洲縣城海拔高的緣故吧。
上河口的海拔确實比縣城高。
從縣城到上河口,現在有汽車,但是過去沒有,過去上河口的人要是來縣城,乘一葉竹筏,順流而下,兩個時辰就到了。
但是回去的時候比較麻煩,必須請纖夫拉纖。
那時候還沒有流行歌曲《纖夫的愛》,所以,拉纖過程并不如歌曲裡面描寫的那般輕松與浪漫。
現實中的纖夫是非常辛苦的,無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能穿鞋,必須光着腳,光腳才能踩穩,不打滑。
事實上,那時候小溪的兩邊根本就沒有正經的“路”,纖夫在拉纖的時候,必須一會兒在岸上走,一會兒又到水裡面走,一會兒從東岸走,一會兒從西岸走。
當纖夫從東岸跨到西岸或是從西岸跨到東岸,或者遇上一段兩邊都是峭壁,沒路可走,而必須直接在小溪中趟水前進時,穿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夏天還好一些,大冬天光着腳走在河水裡的滋味好受嗎?還有心事想着妹妹坐船頭嗎? 聶大躍在城關鎮住了那麼多年,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高頭”的人下來,“高頭”的人要想對外發生聯系就必須下來。
但是聶大躍自己卻一次也沒有“上去”過。
聶大躍的老婆胡娅沁倒是“上去”過的。
據胡娅沁自己說,那也是她很小的時候的事情。
那時候他們家剛從長沙礦冶研究所搬到稀土礦來,有一年暑假,她姑媽帶着表妹從長沙來嶽洲稀土礦看望他們,父親覺得嶽洲這個地方沒有什麼好招待姑媽的,就帶着全家去上河口一次,玩玩,也順便買一些土特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旅遊”一番。
但當時他們并沒有這麼說,而隻是說“玩玩”。
許多年之後,當胡娅沁對聶大躍談起這件事的時候,也并沒有顯得很開心,更沒有什麼浪漫。
聶大躍問為什麼,胡娅沁說她覺得那些拉纖的人怪可憐的。
光着個腳,打着赤膊,褲腿都圈到了大腿根,頭頂着烈日,勾了腰,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走。
胡娅沁說,她當時坐在竹筏上面非常不安心,覺得自己像電影裡面舊社會的壞蛋,在欺壓窮苦人,心裡不是個滋味。
随着經濟的發展,胡娅沁當年描述的那種情況已經消失很多年了,但是聶大躍最近一次回嶽洲,卻發現這種景象又恢複了。
不過如今人們乘竹筏“上去”的目的與當年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年的竹筏是交通工具,人們乘竹筏“上去”是為了趕路。
今天的竹筏是旅遊工具,人們乘坐竹筏純粹是為了開心。
聶大躍由此就想到了電視大學課程裡學到的黑格爾的那個關于否定之否定的理論,理解了曆史的重複總是呈螺旋上升式的。
現在交通發達了。
如今的嶽洲人要想買“高頭”的土特産,再也不用像當年胡娅沁父親那樣“上去”了。
不用出城關鎮,就在嶽洲火車站對面,就有一個很大的農貿市場。
市場裡不僅有上河口的土特産,還有一些嶽洲其他鄉鎮甚至來自全國的各種各樣的土特産。
有真土特産,也有假的土特産。
上河口的土特産主要與毛竹有關,包括各種竹器、竹筍和用毛竹做成的各式各樣的工藝品。
盡管每個店鋪門口都挂着一個招牌,上面寫着“上河口特産”。
但這個招牌是專門挂給外地人看的,如果是本地人,或者是由本地人陪着外來的客人逛農貿市場,那個本地人肯定用地道的嶽洲土語問:“哪裡貨?”店主要是回答“高頭的”,本地人還要加上一句“個是真個?”店主就會說:“你是麼人?我批别個依不敢批你。
”這裡的“批”就是“騙”的意思。
可見,上河口的竹器是有名的。
上河口不但竹器有名,上河口中學的教學質量也有名。
那個地方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大約是青山綠水遠離塵世的緣故,人也清心寡欲,自古就有注重教育的民風。
相傳,當年吳子婿過韶關,最後得到高人的指點,這個高人就是嶽洲上河口人。
當然,這隻是傳說,沒有人去認真考證。
但是自打恢複高考以來,上河口中學的升學率每年都保持較高的水平,以至于後來有些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的父母,專門托關系把子女從縣城送到“高頭”讀中學,卻是不争的事實。
秦石峰就是上河口人,不需要托關系走後門,直接就在上河口讀的小學,讀的初中,讀的高中,并且果然從上河口中學考上了大學。
秦石峰上的是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據說高考的時候分數很高,說考上清華北大可能有點玄,但是考上同濟複旦問題是不會太大的,然而作為小地方人,填寫志願的時候他沒有敢填得那麼高,想着隻要能上湖大就很不錯了,于是就真的上了嶽麓山下的土木工程系。
湖大的土木工程系确實不錯。
秦石峰是上河口的,聶大躍是稀土礦的。
上河口在城關鎮的西北方,稀土礦在城關鎮的西南方,三個地方離得蠻遠,所以他們在嶽洲互不相識。
好在聶大躍的老婆胡娅沁也是稀土礦的,所以聶大躍跟魏長青說起來還有一些共同的熟人。
但是秦石峰不一樣,秦石峰住在上河口,上河口離縣城有幾十裡地,離稀土礦更遠,并且秦石峰比聶大躍和魏長青他們要小一輪,所以無論是聶大躍還是魏長青,他們在嶽洲與秦石峰幾乎一點關系都沒有。
上河口離縣城不但遠,而且非常偏僻,過去除了販運毛竹木材和其他山貨的人,城關鎮的人一般很少去上河口。
嶽洲人說去上河口也不叫“到上河口去”,而是叫“上去”。
在嶽洲,“上河口”是官方語言,真正的嶽洲人不這麼叫。
他們叫上河口為“高頭”。
至于為什麼叫“高頭”,已經無法考證,反正嶽洲人一直都是這麼叫。
現在我們隻能推斷,大約是上河口那個地方的地勢比嶽洲縣城海拔高的緣故吧。
上河口的海拔确實比縣城高。
從縣城到上河口,現在有汽車,但是過去沒有,過去上河口的人要是來縣城,乘一葉竹筏,順流而下,兩個時辰就到了。
但是回去的時候比較麻煩,必須請纖夫拉纖。
那時候還沒有流行歌曲《纖夫的愛》,所以,拉纖過程并不如歌曲裡面描寫的那般輕松與浪漫。
現實中的纖夫是非常辛苦的,無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能穿鞋,必須光着腳,光腳才能踩穩,不打滑。
事實上,那時候小溪的兩邊根本就沒有正經的“路”,纖夫在拉纖的時候,必須一會兒在岸上走,一會兒又到水裡面走,一會兒從東岸走,一會兒從西岸走。
當纖夫從東岸跨到西岸或是從西岸跨到東岸,或者遇上一段兩邊都是峭壁,沒路可走,而必須直接在小溪中趟水前進時,穿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夏天還好一些,大冬天光着腳走在河水裡的滋味好受嗎?還有心事想着妹妹坐船頭嗎? 聶大躍在城關鎮住了那麼多年,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高頭”的人下來,“高頭”的人要想對外發生聯系就必須下來。
但是聶大躍自己卻一次也沒有“上去”過。
聶大躍的老婆胡娅沁倒是“上去”過的。
據胡娅沁自己說,那也是她很小的時候的事情。
那時候他們家剛從長沙礦冶研究所搬到稀土礦來,有一年暑假,她姑媽帶着表妹從長沙來嶽洲稀土礦看望他們,父親覺得嶽洲這個地方沒有什麼好招待姑媽的,就帶着全家去上河口一次,玩玩,也順便買一些土特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旅遊”一番。
但當時他們并沒有這麼說,而隻是說“玩玩”。
許多年之後,當胡娅沁對聶大躍談起這件事的時候,也并沒有顯得很開心,更沒有什麼浪漫。
聶大躍問為什麼,胡娅沁說她覺得那些拉纖的人怪可憐的。
光着個腳,打着赤膊,褲腿都圈到了大腿根,頭頂着烈日,勾了腰,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走。
胡娅沁說,她當時坐在竹筏上面非常不安心,覺得自己像電影裡面舊社會的壞蛋,在欺壓窮苦人,心裡不是個滋味。
随着經濟的發展,胡娅沁當年描述的那種情況已經消失很多年了,但是聶大躍最近一次回嶽洲,卻發現這種景象又恢複了。
不過如今人們乘竹筏“上去”的目的與當年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年的竹筏是交通工具,人們乘竹筏“上去”是為了趕路。
今天的竹筏是旅遊工具,人們乘坐竹筏純粹是為了開心。
聶大躍由此就想到了電視大學課程裡學到的黑格爾的那個關于否定之否定的理論,理解了曆史的重複總是呈螺旋上升式的。
現在交通發達了。
如今的嶽洲人要想買“高頭”的土特産,再也不用像當年胡娅沁父親那樣“上去”了。
不用出城關鎮,就在嶽洲火車站對面,就有一個很大的農貿市場。
市場裡不僅有上河口的土特産,還有一些嶽洲其他鄉鎮甚至來自全國的各種各樣的土特産。
有真土特産,也有假的土特産。
上河口的土特産主要與毛竹有關,包括各種竹器、竹筍和用毛竹做成的各式各樣的工藝品。
盡管每個店鋪門口都挂着一個招牌,上面寫着“上河口特産”。
但這個招牌是專門挂給外地人看的,如果是本地人,或者是由本地人陪着外來的客人逛農貿市場,那個本地人肯定用地道的嶽洲土語問:“哪裡貨?”店主要是回答“高頭的”,本地人還要加上一句“個是真個?”店主就會說:“你是麼人?我批别個依不敢批你。
”這裡的“批”就是“騙”的意思。
可見,上河口的竹器是有名的。
上河口不但竹器有名,上河口中學的教學質量也有名。
那個地方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大約是青山綠水遠離塵世的緣故,人也清心寡欲,自古就有注重教育的民風。
相傳,當年
當然,這隻是傳說,沒有人去認真考證。
但是自打恢複高考以來,上河口中學的升學率每年都保持較高的水平,以至于後來有些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的父母,專門托關系把子女從縣城送到“高頭”讀中學,卻是不争的事實。
秦石峰就是上河口人,不需要托關系走後門,直接就在上河口讀的小學,讀的初中,讀的高中,并且果然從上河口中學考上了大學。
秦石峰上的是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據說高考的時候分數很高,說考上清華北大可能有點玄,但是考上同濟複旦問題是不會太大的,然而作為小地方人,填寫志願的時候他沒有敢填得那麼高,想着隻要能上湖大就很不錯了,于是就真的上了嶽麓山下的土木工程系。
湖大的土木工程系确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