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咱就别喊苦!哈哈哈——”
高煥章把自己身邊的人一一介紹給潘書記。
潘書記又看着趙振濤說:“老高啊,我在電話裡不是說了嗎,我這回來北龍,一是查看災情,二是給你送來一位幹将!” 趙振濤緊緊握住高煥章的手:“老高——” 高煥章抽回手,使勁地捶了趙振濤一拳:“你小子啊,我老高在這受苦受難,你就想到黨校去享福?去躲清閑?”趙振濤有一肚子話,想要單獨跟他說。
人們在泥濘裡朝港池走。
潘書記邊走邊說:“煥章書記,這次北龍班子的調整,是急了些,讓胡勇同志走,讓振濤同志來,都是正常的組織調動,省委對小胡的工作還是滿意的。
可是,咱們也沒有什麼可隐瞞的,小胡同志有闖勁,有魄力,可他對北龍港的工作不是很上心,跟你有點不和爐——” 高煥章有些感動:“潘書記,我高煥章沒有跟您反映過一點小胡的情況吧?我老高不是那種不容人的人吧?唉,小胡啊,他心裡準在罵我是老滑頭。
說句實在話,我是煤黑子出身,都這把年紀的人了,跟年輕人有啥争的,我不就是放不下這個港嗎——” 潘書記擺擺手說:“得了得了,誰不知道你大老高是個直腸子。
沒人怨你,要是有人怨你,那就是我潘宏森,還有博省長,我們怨你沒有保住港池,沒有保住跨海大橋。
今後要是還出什麼亂子,我們還要拿你和趙振濤是問!振濤,你聽見了嗎?” 趙振濤點點頭:“潘書記,我看見我們家的煙筒了,還看見我老爹造船的那把闆斧啦!前面是斧頭,後面是大海,我沒有退路啦!” 潘書記哈哈笑了:“好哇,那就背水一戰吧!” 高煥章笑着說:“潘書記,屋漏偏遭連陰雨啊!本來就缺資金,又來了這麼一場,省裡不會眼瞅着我們打敗仗吧?” 潘書記瞪眼說:“你别指望我給你找錢,你們自己想辦法!” 高煥章歎道:“我們隻有砸鍋賣鐵啦!” 說着笑着就到港池了,這裡正有幾百個工人在緊張地搶修着。
雨剛收了腳,可地面還是又濕又滑。
陰霾的天氣裡,濤聲稀薄,濁浪一排一排地推進,看上去灰灰的。
大海經過瘋狂的湧動,眼下似乎是精疲力盡了。
高書記讓北龍港的副總指揮熊大進講一講港池的受損情況。
熊大進是原市長胡勇從中建四局挖來的人才,他上大學學的是港口專業,當過中建四局科技發展部經理,參加過幾個港口工程。
他介紹說:“我們的一号港池工程是八個泊位,起步工程的六号八号,列入‘七五’計劃,計劃在十年内八個泊位全部建成通航。
可是這次突然襲來的風暴潮,沖毀了一号港池岸線的九百三十米,這一岸段主要集中在一号和二号泊位。
一号泊位為三點九萬噸級的以散裝水泥為主的散雜泊位,二号泊位是為平州礦務局興建的業主碼頭,一點八萬噸級,年吞吐量是一百萬噸;這兩個泊位損失比較嚴重。
還有三号泊位,是鹽場和堿廠的專用泊位,也受到一定損失。
還有擋沙堤被摧毀千米之多。
整個估算,直接損失可達四百多萬元。
”他說得很平靜,隻有他自己知道嘴唇在不住地顫抖。
潘書記沒有說話,神色沉重。
熊大進又補充說:“由于這是一場罕見的風暴潮,連氣象台也沒有準确的預報。
還在事發當天,我們就組織了搶險隊,縣裡的柴書記還派來了武警戰士,蟹灣鄉的齊書記還帶來幹部和村民幫助我們搶險,大大減少了損失!” 潘書記忽然問:“熊副總指揮,是你指揮搶險的?” 熊大進愣了一下,臉色有些蒼白。
他是個技術過硬,而官場經驗不足的知識分子。
此時他看見高煥章給他遞眼色,知道這時他應該做個善意的撒謊,可他的舌頭在嘴裡打了一個圈兒,還是實話實說了:“當時我不在這裡,我正跟着高書記在省城——” 潘書記終于火了:“出了這麼大的事,第一把手不在北龍,市長兼港口總指揮不在,連你這個副總也不在,省城有什麼好?你們還有點責任心沒有?我看你們還不如那個鄉黨委書記哪!” 高煥章低聲說:“潘書記,責任在我,是我叫他們去的。
您就處分我高煥章吧!” 趙振濤說:“這個情況我知道,高書記他們到省城,一是請您參加大橋剪彩,二是想引進些建設資金。
他們找過我了——” 潘書記又把活拉回來說:“我知道這是自然災害,不然,你高書記說要個處分就行啦?我看撤你的職都輕。
我的意思是,人民把這個擔子交給我們,可不能當兒戲,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哇!我們時刻都要記着,要做人民的功臣,不要做曆史的罪人!” 高煥章把臉扭向大海,狠狠地掐着腰。
他的胃又痛了,近來他老是胃疼。
他額頭疼出的冷汗,很快又被海風吹幹了。
他雙手又腰的姿勢顯出無畏的豪氣,可隻有他自己知道是在掐住胃的兩邊。
趙振濤看出了什麼,走到高煥章跟前,悄聲問:“老高,你都冒汗了,哪不舒服嗎?” 高煥章轉回頭:“沒事兒,我在看遠處的防沙堤。
” 潘書記笑着走過來:“你們兩個嘀咕什麼呢?高書記,是不是嫌我言重啦?唉,你老高真是不走運啊,本來是辛辛苦苦,一副到省城請功的架勢,可是老天爺偏偏與你做對。
你老高怎麼辦?就得拿出誓與天公比高低的豪氣來。
你上火了,你挂不住我就不說你了嗎?” 高煥章憨憨地點點頭:“潘書記,我老高十三歲下煤窯,塌窯沒悶死,地震沒砸死,臉皮厚得像牛皮,還怕您說幾句嗎?您批評得對。
其實,您說的這些話,我在心裡問過自己多少遍了,不把北龍港拿下來,我就灰溜溜地退休,是死不瞑目啊——” 潘書記點點頭,繼續走着。
灰蒙蒙的海灘似乎永遠也沒有太陽。
大海哈欠連天,到處都是打鼻子的鮮氣。
有一些海鷗掠過天空凄楚地哀鳴,海風也是越來越硬了。
順着防沙堤越往深處走,高煥章心裡就越沒底,因為繞過那片海漢子,就到跨海大橋了。
跨海大橋的倒塌,無意于在他的心上戳了一刀。
他看見大橋慘狀的時候,流淚了,任憑淚水和着疲倦與委屈,縱橫湧流。
按着原來的設計,跨海大橋同屬于海港工程,是他主張分給鹽化縣的。
一來緩解一下海港的資金壓力;二來鍛煉一下縣委書記柴德發。
柴德發過去是他的秘書,他得意的愛将,他對他的将來是很有想法的。
沒想到柴德發并沒有把這事幹得漂亮,建橋的時候就有不少上告信捅到胡市長那裡。
高煥章說人正不怕影子歪,就都給壓下了,這也是他與胡勇鬧矛盾的一個原因。
他真擔心潘書記會作出什麼過激的指示,借着大橋的倒塌,那些惟恐天下不亂的人會把北龍的水攪混,所以他邊走邊與潘書記講解着老蟹灣曆史上的風暴潮。
他的用意沒有被潘書記看出來,可被趙振濤看得清清楚楚。
趙振濤一方面對災害的後果感到震驚,另一方面又對這裡的建設和管理産生了不滿和遺憾。
當初,他在省城就對高煥章說,像跨海大橋這樣的工程,必須找國家一流的工程隊招标,僅僅靠縣裡,恐怕很難勝任。
高煥章興奮地說讓縣裡幹可以節省資金,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趙振濤覺得,人在情緒沸騰時是聽不進降溫的語言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也就不深勸了。
此時,趙振濤更知道要少說為妙,高煥章是他的忘年交,過去說什麼都行,眼下要在一起共事了,有些時候必須注意分寸。
他靜靜地聽着,呼吸着濃濃的海風。
高煥章滔滔不絕地說着:“我是聽振濤的老父親講的:1938年,日本鬼子為了建設海上補給線,也拿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建
潘書記又看着趙振濤說:“老高啊,我在電話裡不是說了嗎,我這回來北龍,一是查看災情,二是給你送來一位幹将!” 趙振濤緊緊握住高煥章的手:“老高——” 高煥章抽回手,使勁地捶了趙振濤一拳:“你小子啊,我老高在這受苦受難,你就想到黨校去享福?去躲清閑?”趙振濤有一肚子話,想要單獨跟他說。
人們在泥濘裡朝港池走。
潘書記邊走邊說:“煥章書記,這次北龍班子的調整,是急了些,讓胡勇同志走,讓振濤同志來,都是正常的組織調動,省委對小胡的工作還是滿意的。
可是,咱們也沒有什麼可隐瞞的,小胡同志有闖勁,有魄力,可他對北龍港的工作不是很上心,跟你有點不和爐——” 高煥章有些感動:“潘書記,我高煥章沒有跟您反映過一點小胡的情況吧?我老高不是那種不容人的人吧?唉,小胡啊,他心裡準在罵我是老滑頭。
說句實在話,我是煤黑子出身,都這把年紀的人了,跟年輕人有啥争的,我不就是放不下這個港嗎——” 潘書記擺擺手說:“得了得了,誰不知道你大老高是個直腸子。
沒人怨你,要是有人怨你,那就是我潘宏森,還有博省長,我們怨你沒有保住港池,沒有保住跨海大橋。
今後要是還出什麼亂子,我們還要拿你和趙振濤是問!振濤,你聽見了嗎?” 趙振濤點點頭:“潘書記,我看見我們家的煙筒了,還看見我老爹造船的那把闆斧啦!前面是斧頭,後面是大海,我沒有退路啦!” 潘書記哈哈笑了:“好哇,那就背水一戰吧!” 高煥章笑着說:“潘書記,屋漏偏遭連陰雨啊!本來就缺資金,又來了這麼一場,省裡不會眼瞅着我們打敗仗吧?” 潘書記瞪眼說:“你别指望我給你找錢,你們自己想辦法!” 高煥章歎道:“我們隻有砸鍋賣鐵啦!” 說着笑着就到港池了,這裡正有幾百個工人在緊張地搶修着。
雨剛收了腳,可地面還是又濕又滑。
陰霾的天氣裡,濤聲稀薄,濁浪一排一排地推進,看上去灰灰的。
大海經過瘋狂的湧動,眼下似乎是精疲力盡了。
高書記讓北龍港的副總指揮熊大進講一講港池的受損情況。
熊大進是原市長胡勇從中建四局挖來的人才,他上大學學的是港口專業,當過中建四局科技發展部經理,參加過幾個港口工程。
他介紹說:“我們的一号港池工程是八個泊位,起步工程的六号八号,列入‘七五’計劃,計劃在十年内八個泊位全部建成通航。
可是這次突然襲來的風暴潮,沖毀了一号港池岸線的九百三十米,這一岸段主要集中在一号和二号泊位。
一号泊位為三點九萬噸級的以散裝水泥為主的散雜泊位,二号泊位是為平州礦務局興建的業主碼頭,一點八萬噸級,年吞吐量是一百萬噸;這兩個泊位損失比較嚴重。
還有三号泊位,是鹽場和堿廠的專用泊位,也受到一定損失。
還有擋沙堤被摧毀千米之多。
整個估算,直接損失可達四百多萬元。
”他說得很平靜,隻有他自己知道嘴唇在不住地顫抖。
潘書記沒有說話,神色沉重。
熊大進又補充說:“由于這是一場罕見的風暴潮,連氣象台也沒有準确的預報。
還在事發當天,我們就組織了搶險隊,縣裡的柴書記還派來了武警戰士,蟹灣鄉的齊書記還帶來幹部和村民幫助我們搶險,大大減少了損失!” 潘書記忽然問:“熊副總指揮,是你指揮搶險的?” 熊大進愣了一下,臉色有些蒼白。
他是個技術過硬,而官場經驗不足的知識分子。
此時他看見高煥章給他遞眼色,知道這時他應該做個善意的撒謊,可他的舌頭在嘴裡打了一個圈兒,還是實話實說了:“當時我不在這裡,我正跟着高書記在省城——” 潘書記終于火了:“出了這麼大的事,第一把手不在北龍,市長兼港口總指揮不在,連你這個副總也不在,省城有什麼好?你們還有點責任心沒有?我看你們還不如那個鄉黨委書記哪!” 高煥章低聲說:“潘書記,責任在我,是我叫他們去的。
您就處分我高煥章吧!” 趙振濤說:“這個情況我知道,高書記他們到省城,一是請您參加大橋剪彩,二是想引進些建設資金。
他們找過我了——” 潘書記又把活拉回來說:“我知道這是自然災害,不然,你高書記說要個處分就行啦?我看撤你的職都輕。
我的意思是,人民把這個擔子交給我們,可不能當兒戲,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哇!我們時刻都要記着,要做人民的功臣,不要做曆史的罪人!” 高煥章把臉扭向大海,狠狠地掐着腰。
他的胃又痛了,近來他老是胃疼。
他額頭疼出的冷汗,很快又被海風吹幹了。
他雙手又腰的姿勢顯出無畏的豪氣,可隻有他自己知道是在掐住胃的兩邊。
趙振濤看出了什麼,走到高煥章跟前,悄聲問:“老高,你都冒汗了,哪不舒服嗎?” 高煥章轉回頭:“沒事兒,我在看遠處的防沙堤。
” 潘書記笑着走過來:“你們兩個嘀咕什麼呢?高書記,是不是嫌我言重啦?唉,你老高真是不走運啊,本來是辛辛苦苦,一副到省城請功的架勢,可是老天爺偏偏與你做對。
你老高怎麼辦?就得拿出誓與天公比高低的豪氣來。
你上火了,你挂不住我就不說你了嗎?” 高煥章憨憨地點點頭:“潘書記,我老高十三歲下煤窯,塌窯沒悶死,地震沒砸死,臉皮厚得像牛皮,還怕您說幾句嗎?您批評得對。
其實,您說的這些話,我在心裡問過自己多少遍了,不把北龍港拿下來,我就灰溜溜地退休,是死不瞑目啊——” 潘書記點點頭,繼續走着。
灰蒙蒙的海灘似乎永遠也沒有太陽。
大海哈欠連天,到處都是打鼻子的鮮氣。
有一些海鷗掠過天空凄楚地哀鳴,海風也是越來越硬了。
順着防沙堤越往深處走,高煥章心裡就越沒底,因為繞過那片海漢子,就到跨海大橋了。
跨海大橋的倒塌,無意于在他的心上戳了一刀。
他看見大橋慘狀的時候,流淚了,任憑淚水和着疲倦與委屈,縱橫湧流。
按着原來的設計,跨海大橋同屬于海港工程,是他主張分給鹽化縣的。
一來緩解一下海港的資金壓力;二來鍛煉一下縣委書記柴德發。
柴德發過去是他的秘書,他得意的愛将,他對他的将來是很有想法的。
沒想到柴德發并沒有把這事幹得漂亮,建橋的時候就有不少上告信捅到胡市長那裡。
高煥章說人正不怕影子歪,就都給壓下了,這也是他與胡勇鬧矛盾的一個原因。
他真擔心潘書記會作出什麼過激的指示,借着大橋的倒塌,那些惟恐天下不亂的人會把北龍的水攪混,所以他邊走邊與潘書記講解着老蟹灣曆史上的風暴潮。
他的用意沒有被潘書記看出來,可被趙振濤看得清清楚楚。
趙振濤一方面對災害的後果感到震驚,另一方面又對這裡的建設和管理産生了不滿和遺憾。
當初,他在省城就對高煥章說,像跨海大橋這樣的工程,必須找國家一流的工程隊招标,僅僅靠縣裡,恐怕很難勝任。
高煥章興奮地說讓縣裡幹可以節省資金,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趙振濤覺得,人在情緒沸騰時是聽不進降溫的語言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也就不深勸了。
此時,趙振濤更知道要少說為妙,高煥章是他的忘年交,過去說什麼都行,眼下要在一起共事了,有些時候必須注意分寸。
他靜靜地聽着,呼吸着濃濃的海風。
高煥章滔滔不絕地說着:“我是聽振濤的老父親講的:1938年,日本鬼子為了建設海上補給線,也拿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