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港圖紙,拉着大隊人馬就到了老蟹灣,抓民工,搶物資,拉開架勢幹了;防沙堤剛剛挖出個模樣,一場風暴潮襲來,沖了個精光,他們就草草收兵滾蛋了。
十年之後,國民黨大兵雲集老蟹灣,也是拿着孫先生的建港圖紙,也拉開了架勢,沿着當年日本鬼子的防沙堤向深處掘進,挖沙建港池;也是一場風暴潮,将他們幹了一年的活計全沖平了。
修整了一年,國民黨還要幹,可他們敗了。
1950年的冬天,剛剛建國啊,當時的北龍地委專員郝峰同志就頂風冒雪,到老蟹清考察,準備建港口和鐵路。
他派了幾個專家留在這裡,專門研究風暴潮,可還沒研究出個眉目,就因國民經濟調整而放棄了。
真是幾起幾落呀!”高煥章本來是想讓潘書記重視風暴潮的嚴峻,從而減輕潘書記對他這屆班子的埋怨,可他沒有想到,卻引來了潘書記更大的責怨。
潘書記滿臉莊重,雙眼濕潤:“你不要再講了,你再講我這個老頭子隻好往大海裡跳啦!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孫中山先生的宏偉構圖,還沉沒在長歌當哭的波濤中。
北龍港的開工,不是我們的什麼功勞,是這個好時代!瞧瞧眼下這個樣子,我們不也成了日本鬼子,不也成了國民黨嗎?我們共産黨人是打硬仗的,可四十多年啦,孫先生的構圖還隻是個夢,我們共産黨人還有什麼臉面?”潘書記說不下去了,眼睛模糊了。
趙振濤發現身邊的柴書記一直低着頭,在潘書記跟前沒說上一句話。
在他的印象裡,柴德發的口才是不錯的。
海潮嘩嘩地拍打着堤岸,濺起很高的浪花。
有一片海草打在高煥章臉上,火辣辣地疼。
趙振濤看見人們的鞋子都被海水打濕了,可誰也不往腳上看,誰也不說一句話,更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開玩笑。
這樣問了十幾分鐘,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垮塌的跨海大橋的西岸。
從西岸能看見鹽化縣城的高樓,隔了海霧看,就像神話裡的海市蜃樓。
高煥章很怕大橋的慘狀刺激了潘書記,可又不敢阻攔,他要是阻攔一定會被潘書記罵個狗血噴頭。
老天這個時候幫了他的忙,大霧不算,嘩的一個大浪卷來,腳下的防沙堤被沖塌了三米左右,前面沒路了。
趙振濤和秘書小張趕緊把潘書記扶住,攙着往回走。
高煥章說:“潘書記,過不去了,您也夠累的了,咱們還是先回縣城吧!” 潘書記無奈地點點頭。
回到鹽化縣城的政府賓館,趙振濤才看出柴書記的活泛勁兒來。
柴德發到潘書記屋裡問寒問暖,見潘書記的腿膀了,一按一個坑,還派人請來了做足療的醫生,吃過晚飯就給潘書記做起了足療。
潘書記是個工作狂,做完足療,又草草洗了個澡,就把高煥章和柴德發叫進了自己的房間。
他要深入了解跨海大橋倒塌和後事處理的情況。
他沒有把趙振濤叫進來,是對趙振濤的愛護,他不願意趙振濤一上任就卷進這裡面來。
潘書記有一個預感,跨海大橋事件不會馬上結束。
趙振濤要在這片廢墟上起步,他背的包袱越輕越好。
另外一個考慮,是要給高煥章面子,高煥章是他從煤炭部許部長那裡要到地方來的,他對高煥章比較欣賞,也是信任的,所以在北龍的班子配置上,他要考慮到高煥章的意圖。
張秘書告訴趙振濤,潘書記讓他回家看看老父親。
趙振濤心腔一熱,老書記夠心細的。
恭敬不如從命,趙振濤決定回家看看老爹。
從這裡要走十幾裡路才能到老蟹灣村,如果跨海大橋不塌,那就隻有三裡路了,他沒有驚動别人,而是自己走到了縣城大街上。
他想在縣城裡走走,然後打一個的士到老爹那裡。
他悄悄地從政府賓館走出來,剛到門口,就聽見有人喊他:“大哥,大哥。
您這是去哪兒啊?” 趙振濤扭頭一看,是齊少武,他知道老爹是讨厭這個女婿的,就撒謊說:“我到街上随便走走。
” 齊少武笑笑說:“大哥,我想跟你談談海英我倆的事。
” 趙振濤說:“在省城,海英都跟我說了。
你們離婚,我這個當大哥的不幹涉,隻是你别讓海英太傷心。
她要看孩子,你就讓她看嘛,你連這點肚量都沒有?” 齊少武檢讨道:“大哥,我有錯,我想求您勸勸海英,我想跟她複婚。
” 趙振濤一愣,說:“複婚不複婚是你的自由,是你和海英之間的感情問題,不要因為我來了,你就改變主意。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嘛!我不會向你施壓的。
” 齊少武說:“不,大哥,我是真心的,不為别的,為孩子也應該呀!再說,海英是個善良的女人——” 趙振濤高興地說:“既然這樣,我是支持你們複婚的。
海英剛從我那裡回來,明天你去找她,有什麼問題,我會說服她的——” 齊少武好像還有别的事:“大哥,您想到哪兒去?我來送您吧,這有車。
順便我還能給您說說鹽化的問題,您這大市長得體察民情啊。
” 趙振濤搖搖頭:“不用啦,你先走吧!” 齊少武感到很沒趣地愣着,趙振濤大步流星地走了。
走到縣城的大街上,趙振濤有了一種特殊的感覺:夜風從海上來,帶來許多喧鬧聲。
小城之夜是很熱鬧的,燈光亮起來,閃閃爍爍一大片,像是有人故意給夜空捅出的大大小小的漏洞。
夜市上有賣海貨的、吃飯的、烤羊肉串的,還有算命的。
他小時候在縣城上高中,從沒在縣城住過,每天晚上都要騎自行車回家。
回家要路過這條小街,那時也是這麼熱鬧,他知道這裡是老爹的領地,老爹為供他們上學,夜裡還要在這兒賣海貨。
更多的時間裡,他還知道這兒比任何地方都要甯靜,因為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運動來了,誰也不敢到這裡賣海貨了。
他不知道今天為什麼一定要到這個夜市來走一走,也許是想體會一下這裡的喧嘩和甯靜? 他繞過蛤蟆胡同,走到電影院後頭的海堤上,他現在很想冷靜地想一想,見到老爹都說些什麼。
白天太緊張了,是心理上的緊張,他得到回家鄉任職消息的時間太短了,好多事情還沒有來得及去想一想。
一蹬上海堤,粗野的海風便迎上來,他感到寒氣鑽到腦袋裡去,啥也想不起來了,隻覺得海風吹亂他的頭發,撫摸他的臉頰和胸膛,風衣被海風托起來,嘩哒嘩哒地響着。
後來整個身子都像被風用雙臂熱情地擁抱起來,這麼親,這麼烈,像喝了一壺燒酒,是老爹派來的吧?趙振濤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有一種久違了的親近感,他已經好長時間沒有這麼從容地享受過閑暇的樂趣了。
他在心裡默默說道:我來了,我來了—— 海裡有回聲。
是歡迎,還是譏笑?你小子成氣候了,你回來又能怎麼樣?他的腦子胡思亂想着,似乎揣着一個很沉的念想。
當他走回大街的時候,看見人群一陣騷動,有人嚷着,連喉結都吼顫了。
人們紛紛往政府賓館的方向擁去,就像當年扭花會看稀罕。
趙振濤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忙問一個烤羊肉串的老頭,那裡出了什麼事? 烤羊肉串的老頭氣憤地說:“當官的,别逼老百姓撕破臉皮!你吃喝點拿點,老百姓認了。
可你他娘的貪大發勁兒啦,還出了人命,老百姓可就翻臉不認人啦!” 趙振濤被老人說愣了:“大爺,到底是怎麼啦?” 老人終于告訴他,聽說省裡市裡縣裡的大頭都在,縣裡鹽場的二百多工人把政府賓館圍了。
他們要告狀,狀告他們的場長李廣漢建跨海大橋時貪污受賄,弄得鹽場發不出工資。
趙振濤不由吸了一口涼氣,這都哪兒跟哪兒啊?鹽場怎麼跟跨海大橋連在一起啦?他急急忙忙地趕回政府賓館門口。
黑鴉鴉的人,把大門堵得嚴嚴實實,趙振濤已經擠不進去了。
十年之後,國民黨大兵雲集老蟹灣,也是拿着孫先生的建港圖紙,也拉開了架勢,沿着當年日本鬼子的防沙堤向深處掘進,挖沙建港池;也是一場風暴潮,将他們幹了一年的活計全沖平了。
修整了一年,國民黨還要幹,可他們敗了。
1950年的冬天,剛剛建國啊,當時的北龍地委專員郝峰同志就頂風冒雪,到老蟹清考察,準備建港口和鐵路。
他派了幾個專家留在這裡,專門研究風暴潮,可還沒研究出個眉目,就因國民經濟調整而放棄了。
真是幾起幾落呀!”高煥章本來是想讓潘書記重視風暴潮的嚴峻,從而減輕潘書記對他這屆班子的埋怨,可他沒有想到,卻引來了潘書記更大的責怨。
潘書記滿臉莊重,雙眼濕潤:“你不要再講了,你再講我這個老頭子隻好往大海裡跳啦!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孫中山先生的宏偉構圖,還沉沒在長歌當哭的波濤中。
北龍港的開工,不是我們的什麼功勞,是這個好時代!瞧瞧眼下這個樣子,我們不也成了日本鬼子,不也成了國民黨嗎?我們共産黨人是打硬仗的,可四十多年啦,孫先生的構圖還隻是個夢,我們共産黨人還有什麼臉面?”潘書記說不下去了,眼睛模糊了。
趙振濤發現身邊的柴書記一直低着頭,在潘書記跟前沒說上一句話。
在他的印象裡,柴德發的口才是不錯的。
海潮嘩嘩地拍打着堤岸,濺起很高的浪花。
有一片海草打在高煥章臉上,火辣辣地疼。
趙振濤看見人們的鞋子都被海水打濕了,可誰也不往腳上看,誰也不說一句話,更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開玩笑。
這樣問了十幾分鐘,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垮塌的跨海大橋的西岸。
從西岸能看見鹽化縣城的高樓,隔了海霧看,就像神話裡的海市蜃樓。
高煥章很怕大橋的慘狀刺激了潘書記,可又不敢阻攔,他要是阻攔一定會被潘書記罵個狗血噴頭。
老天這個時候幫了他的忙,大霧不算,嘩的一個大浪卷來,腳下的防沙堤被沖塌了三米左右,前面沒路了。
趙振濤和秘書小張趕緊把潘書記扶住,攙着往回走。
高煥章說:“潘書記,過不去了,您也夠累的了,咱們還是先回縣城吧!” 潘書記無奈地點點頭。
回到鹽化縣城的政府賓館,趙振濤才看出柴書記的活泛勁兒來。
柴德發到潘書記屋裡問寒問暖,見潘書記的腿膀了,一按一個坑,還派人請來了做足療的醫生,吃過晚飯就給潘書記做起了足療。
潘書記是個工作狂,做完足療,又草草洗了個澡,就把高煥章和柴德發叫進了自己的房間。
他要深入了解跨海大橋倒塌和後事處理的情況。
他沒有把趙振濤叫進來,是對趙振濤的愛護,他不願意趙振濤一上任就卷進這裡面來。
潘書記有一個預感,跨海大橋事件不會馬上結束。
趙振濤要在這片廢墟上起步,他背的包袱越輕越好。
另外一個考慮,是要給高煥章面子,高煥章是他從煤炭部許部長那裡要到地方來的,他對高煥章比較欣賞,也是信任的,所以在北龍的班子配置上,他要考慮到高煥章的意圖。
張秘書告訴趙振濤,潘書記讓他回家看看老父親。
趙振濤心腔一熱,老書記夠心細的。
恭敬不如從命,趙振濤決定回家看看老爹。
從這裡要走十幾裡路才能到老蟹灣村,如果跨海大橋不塌,那就隻有三裡路了,他沒有驚動别人,而是自己走到了縣城大街上。
他想在縣城裡走走,然後打一個的士到老爹那裡。
他悄悄地從政府賓館走出來,剛到門口,就聽見有人喊他:“大哥,大哥。
您這是去哪兒啊?” 趙振濤扭頭一看,是齊少武,他知道老爹是讨厭這個女婿的,就撒謊說:“我到街上随便走走。
” 齊少武笑笑說:“大哥,我想跟你談談海英我倆的事。
” 趙振濤說:“在省城,海英都跟我說了。
你們離婚,我這個當大哥的不幹涉,隻是你别讓海英太傷心。
她要看孩子,你就讓她看嘛,你連這點肚量都沒有?” 齊少武檢讨道:“大哥,我有錯,我想求您勸勸海英,我想跟她複婚。
” 趙振濤一愣,說:“複婚不複婚是你的自由,是你和海英之間的感情問題,不要因為我來了,你就改變主意。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嘛!我不會向你施壓的。
” 齊少武說:“不,大哥,我是真心的,不為别的,為孩子也應該呀!再說,海英是個善良的女人——” 趙振濤高興地說:“既然這樣,我是支持你們複婚的。
海英剛從我那裡回來,明天你去找她,有什麼問題,我會說服她的——” 齊少武好像還有别的事:“大哥,您想到哪兒去?我來送您吧,這有車。
順便我還能給您說說鹽化的問題,您這大市長得體察民情啊。
” 趙振濤搖搖頭:“不用啦,你先走吧!” 齊少武感到很沒趣地愣着,趙振濤大步流星地走了。
走到縣城的大街上,趙振濤有了一種特殊的感覺:夜風從海上來,帶來許多喧鬧聲。
小城之夜是很熱鬧的,燈光亮起來,閃閃爍爍一大片,像是有人故意給夜空捅出的大大小小的漏洞。
夜市上有賣海貨的、吃飯的、烤羊肉串的,還有算命的。
他小時候在縣城上高中,從沒在縣城住過,每天晚上都要騎自行車回家。
回家要路過這條小街,那時也是這麼熱鬧,他知道這裡是老爹的領地,老爹為供他們上學,夜裡還要在這兒賣海貨。
更多的時間裡,他還知道這兒比任何地方都要甯靜,因為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運動來了,誰也不敢到這裡賣海貨了。
他不知道今天為什麼一定要到這個夜市來走一走,也許是想體會一下這裡的喧嘩和甯靜? 他繞過蛤蟆胡同,走到電影院後頭的海堤上,他現在很想冷靜地想一想,見到老爹都說些什麼。
白天太緊張了,是心理上的緊張,他得到回家鄉任職消息的時間太短了,好多事情還沒有來得及去想一想。
一蹬上海堤,粗野的海風便迎上來,他感到寒氣鑽到腦袋裡去,啥也想不起來了,隻覺得海風吹亂他的頭發,撫摸他的臉頰和胸膛,風衣被海風托起來,嘩哒嘩哒地響着。
後來整個身子都像被風用雙臂熱情地擁抱起來,這麼親,這麼烈,像喝了一壺燒酒,是老爹派來的吧?趙振濤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有一種久違了的親近感,他已經好長時間沒有這麼從容地享受過閑暇的樂趣了。
他在心裡默默說道:我來了,我來了—— 海裡有回聲。
是歡迎,還是譏笑?你小子成氣候了,你回來又能怎麼樣?他的腦子胡思亂想着,似乎揣着一個很沉的念想。
當他走回大街的時候,看見人群一陣騷動,有人嚷着,連喉結都吼顫了。
人們紛紛往政府賓館的方向擁去,就像當年扭花會看稀罕。
趙振濤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忙問一個烤羊肉串的老頭,那裡出了什麼事? 烤羊肉串的老頭氣憤地說:“當官的,别逼老百姓撕破臉皮!你吃喝點拿點,老百姓認了。
可你他娘的貪大發勁兒啦,還出了人命,老百姓可就翻臉不認人啦!” 趙振濤被老人說愣了:“大爺,到底是怎麼啦?” 老人終于告訴他,聽說省裡市裡縣裡的大頭都在,縣裡鹽場的二百多工人把政府賓館圍了。
他們要告狀,狀告他們的場長李廣漢建跨海大橋時貪污受賄,弄得鹽場發不出工資。
趙振濤不由吸了一口涼氣,這都哪兒跟哪兒啊?鹽場怎麼跟跨海大橋連在一起啦?他急急忙忙地趕回政府賓館門口。
黑鴉鴉的人,把大門堵得嚴嚴實實,趙振濤已經擠不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