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警圈起的一座臨河的吊腳樓上,擺滿了椅子和闆凳,待衆人就座,一人再發一把苗家姑娘用的小花陽傘,由這些幹部們打着不一定好看。
驕陽斜照,傘下仍止不住冒汗,我于是下到河灘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了。
煙草,酸菜,人汗和牛羊豬魚案子的腥臊味在暑熱中蒸騰。
各式攤販,從百貨布料到麥糖花生涼粉瓜子各種小吃,一片讨價還價和打情調笑聲,再加上小兒在人堆裡鑽來鑽去,煞是熱鬧。
我好容易擠到河邊,還被人潮擁着,幾乎踩進水裡,隻得跳到一隻挂在岸邊的小船上待着。
前面有一條用整棵巨樹掏空做成的龍船,為保持船身的平衡,船弦貼水面處鑲一根刨光的樹幹。
船上一順溜三十來名水手,全一色短打扮,綻藍的褲挂上的語語發亮的牛骨膠,頭上是竹蔑編的精巧的小鬥笠,一個個還戴的墨鏡,腰間束一條亮閃閃的鋼絲帶。
船身中部夾坐着一個女孩兒打扮的童男,戴的是女孩的銀項圈和頭飾,時不時敲打一下挂在面前的一面堂鑼,鑼音清亮。
船頭高高翹起一段木雕彩繪的龍頭,足有一人半高,插滿小旗,披的紅布,還挂了幾十隻嘎嘎叫喚的活鵝活鴨。
一陣鞭炮,又有送祭品的來了。
在船頭擊鼓的唯一的長者招呼水手們都站起來。
一個中年漢子,雙手抱一大壇酒,也不挽褲腳,運直涉水跑進齊腿深的水裡,一碗一碗向好漢們敬酒。
戴黑眼鏡的漢子們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唱和答謝,再把碗底的剩酒揮手持入河水裡。
又有一個老漢同人擡着一頭活豬跑進水裡,四腳倒挂的豬子吓得嗷嗷直叫,更增添一番熱鬧。
随後,那壇酒和這頭活豬都送到這龍船後尾跟着的一條載祭品的小船上去了。
我回到那吊腳樓上的看台已将近下午五點,河面上鼓聲鳴鳴,此起彼伏,時緊時慢,往來遊動的三十多條龍船各自在玩,仍不見要比賽的樣子。
有幾條剛要緊攏,又箭一般分射散開。
看台上等得不耐煩了,先叫民委的人來,一會又傳體委的幹部,還說上面發話了,每條參賽的龍船獎勵一百元現錢,兩百斤糧票。
又過了好一會,太陽眼看西落,熱力減退,陽傘不必再打,船隻卻還未集中起來,江面上依然毫無比賽的意思。
這時有人傳話來,說今天不賽,要看賽船的得明天沿江而下,去下遊三十裡的另一個苗寨。
觀光的自然都十分掃興,看台上立刻一陣騷動,決定撤了。
一輛輛排在公路上首尾銜接的這條車龍紛紛起動。
十分鐘後,都消失在滾滾黃塵之中,路上隻剩下仍然成群結夥不斷前來遊方的苗族男女青年,這節日的盛況看來還在夜間。
我留下來的時候,和我同車來的州政府的一位幹部告誡我明天再走可就沒車了。
我說攔不到過路的車子我也可以步行。
他倒是好心,把苗鄉的兩位幹部找來,将我托付給他們,并且警告道:"出了問題找你們負責蔔'書記和鄉長連連點頭,說:"放心好了,放心好了。
"等我回到鄉政府的小樓,空無一人,門都上了鎖。
那兩位書記和鄉長想必不知今夜酒醒何處,之後我就再沒見到容四個口袋幹部服能講漢話的人了。
我倒突然得到解脫,索性在寨子裡遊蕩。
沿河的這條老街巷裡,家家都在接待親友,有的人家客人多的,飯桌都擺到了街邊,飯桶和碗筷全放在門口,我見許多人自取自乘,無須他人關照,我也餓了,顧不得客氣,況且語言又不通,也自取了一份碗筷,竟不斷有人叫我吃菜。
這大抵是苗家自古以來的遺風,我難得這樣自在。
情歌是黃昏時開始的,先從河對岸飄揚過來,太陽的餘晖把對面山上的竹林映得金黃,河這岸已經籠罩在暮色裡。
姑娘們五六成群都上河灘上來,有的圍成一圈,有的手拉住手,開始呼喚情郎。
悠揚的歌聲在蒼茫的夜色中迅速彌漫開來,我前後左右,捏着條手帕的,拿把小扇子的,都還打着陽傘,全是少女,也還有情窦初開的十三四歲的小女孩。
每一夥都有個領唱的,别的姑娘齊聲相和,起唱的這姑娘我發現差不多總是一群中最俊俏的,美的優先選擇這也合乎自然。
領唱的歌聲首先揚起,女孩子們全率情高歌。
說是唱未必恰當,那一個個清亮尖銳的女聲發自髒腑,得到全身心響應,聲音似乎從腳闆直頂眉心和額頭,再穎脫而出,無怪稱之為飛歌,全出于本性,沒有絲毫扭捏造作,不加控制和修飾,更無所謂羞澀,各各竭盡身心,把小夥子吸引過來。
男子更肆無忌憚,湊到女子臉面前,像挑選瓜果一樣選擇最中意的人。
女孩子們這時候都挪開手上的手帕和扇子,越被端詳越唱得盡情。
隻要雙方對上話,那姑娘便由小夥子拉住手雙雙走了。
白天這上萬人頭攢動的攤販集市,此刻全然成了一片走不完的歌場。
我頓時被包圍在一片春情之中,心想人類求愛原本正是這樣,後
驕陽斜照,傘下仍止不住冒汗,我于是下到河灘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了。
煙草,酸菜,人汗和牛羊豬魚案子的腥臊味在暑熱中蒸騰。
各式攤販,從百貨布料到麥糖花生涼粉瓜子各種小吃,一片讨價還價和打情調笑聲,再加上小兒在人堆裡鑽來鑽去,煞是熱鬧。
我好容易擠到河邊,還被人潮擁着,幾乎踩進水裡,隻得跳到一隻挂在岸邊的小船上待着。
前面有一條用整棵巨樹掏空做成的龍船,為保持船身的平衡,船弦貼水面處鑲一根刨光的樹幹。
船上一順溜三十來名水手,全一色短打扮,綻藍的褲挂上的語語發亮的牛骨膠,頭上是竹蔑編的精巧的小鬥笠,一個個還戴的墨鏡,腰間束一條亮閃閃的鋼絲帶。
船身中部夾坐着一個女孩兒打扮的童男,戴的是女孩的銀項圈和頭飾,時不時敲打一下挂在面前的一面堂鑼,鑼音清亮。
船頭高高翹起一段木雕彩繪的龍頭,足有一人半高,插滿小旗,披的紅布,還挂了幾十隻嘎嘎叫喚的活鵝活鴨。
一陣鞭炮,又有送祭品的來了。
在船頭擊鼓的唯一的長者招呼水手們都站起來。
一個中年漢子,雙手抱一大壇酒,也不挽褲腳,運直涉水跑進齊腿深的水裡,一碗一碗向好漢們敬酒。
戴黑眼鏡的漢子們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唱和答謝,再把碗底的剩酒揮手持入河水裡。
又有一個老漢同人擡着一頭活豬跑進水裡,四腳倒挂的豬子吓得嗷嗷直叫,更增添一番熱鬧。
随後,那壇酒和這頭活豬都送到這龍船後尾跟着的一條載祭品的小船上去了。
我回到那吊腳樓上的看台已将近下午五點,河面上鼓聲鳴鳴,此起彼伏,時緊時慢,往來遊動的三十多條龍船各自在玩,仍不見要比賽的樣子。
有幾條剛要緊攏,又箭一般分射散開。
看台上等得不耐煩了,先叫民委的人來,一會又傳體委的幹部,還說上面發話了,每條參賽的龍船獎勵一百元現錢,兩百斤糧票。
又過了好一會,太陽眼看西落,熱力減退,陽傘不必再打,船隻卻還未集中起來,江面上依然毫無比賽的意思。
這時有人傳話來,說今天不賽,要看賽船的得明天沿江而下,去下遊三十裡的另一個苗寨。
觀光的自然都十分掃興,看台上立刻一陣騷動,決定撤了。
一輛輛排在公路上首尾銜接的這條車龍紛紛起動。
十分鐘後,都消失在滾滾黃塵之中,路上隻剩下仍然成群結夥不斷前來遊方的苗族男女青年,這節日的盛況看來還在夜間。
我留下來的時候,和我同車來的州政府的一位幹部告誡我明天再走可就沒車了。
我說攔不到過路的車子我也可以步行。
他倒是好心,把苗鄉的兩位幹部找來,将我托付給他們,并且警告道:"出了問題找你們負責蔔'書記和鄉長連連點頭,說:"放心好了,放心好了。
"等我回到鄉政府的小樓,空無一人,門都上了鎖。
那兩位書記和鄉長想必不知今夜酒醒何處,之後我就再沒見到容四個口袋幹部服能講漢話的人了。
我倒突然得到解脫,索性在寨子裡遊蕩。
沿河的這條老街巷裡,家家都在接待親友,有的人家客人多的,飯桌都擺到了街邊,飯桶和碗筷全放在門口,我見許多人自取自乘,無須他人關照,我也餓了,顧不得客氣,況且語言又不通,也自取了一份碗筷,竟不斷有人叫我吃菜。
這大抵是苗家自古以來的遺風,我難得這樣自在。
情歌是黃昏時開始的,先從河對岸飄揚過來,太陽的餘晖把對面山上的竹林映得金黃,河這岸已經籠罩在暮色裡。
姑娘們五六成群都上河灘上來,有的圍成一圈,有的手拉住手,開始呼喚情郎。
悠揚的歌聲在蒼茫的夜色中迅速彌漫開來,我前後左右,捏着條手帕的,拿把小扇子的,都還打着陽傘,全是少女,也還有情窦初開的十三四歲的小女孩。
每一夥都有個領唱的,别的姑娘齊聲相和,起唱的這姑娘我發現差不多總是一群中最俊俏的,美的優先選擇這也合乎自然。
領唱的歌聲首先揚起,女孩子們全率情高歌。
說是唱未必恰當,那一個個清亮尖銳的女聲發自髒腑,得到全身心響應,聲音似乎從腳闆直頂眉心和額頭,再穎脫而出,無怪稱之為飛歌,全出于本性,沒有絲毫扭捏造作,不加控制和修飾,更無所謂羞澀,各各竭盡身心,把小夥子吸引過來。
男子更肆無忌憚,湊到女子臉面前,像挑選瓜果一樣選擇最中意的人。
女孩子們這時候都挪開手上的手帕和扇子,越被端詳越唱得盡情。
隻要雙方對上話,那姑娘便由小夥子拉住手雙雙走了。
白天這上萬人頭攢動的攤販集市,此刻全然成了一片走不完的歌場。
我頓時被包圍在一片春情之中,心想人類求愛原本正是這樣,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