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行健的《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關燈
小
中
大
在“新、奇、怪”面前讀《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1
前些時聽一位老作家講話,他指出:近年來有些年輕作者的創作脫離生活,一味追求所謂“新、奇、怪”,即盲目模仿西方現代文學的某些技法,走上了邪路。
确有此類現象出現。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是下一紙命令,從今不準再閱讀和參考西方現代文學的資料,還是反過來加強對西方現代文學的研究和介紹,使一知半解者逐漸成為知其所以然者,使盲目模仿者逐漸成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創新者,哪種做法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辦法好。
2 近年來,報刊上散見的介紹西方現代小說發展情況的文章為數已然不少,也已經出版了一些較為系統地介紹作家、作品、流派、技巧的書籍,但是,象這樣的書還是很罕見的:集中介紹西方現代小說的寫作技巧,在介紹中把對作家作品、流派特色的分析與對中國當前創作實際的考察緊密結合起來,既擺脫了學院式的引經據典、概念闡述之枯燥程式,不拘一格,又體現着深思熟慮、融彙貫通之生動活潑,粗成系統,而且文氣流暢,涉筆成趣,讀畢不免要掩卷深思。
高行健同志的《現代小說技巧初探》,便是這樣一本難得的好書。
3 高行健同志的這本書以介紹西方現代小說技巧為主,書名卻隻題為《現代小說技巧初探》,我以為是大有深意的。
書前有老作家葉君健同志的一篇序,寫得極好。
這篇序文的一個主要論點,是指出小說寫作技巧的演變實際上是受時代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影響的,生産方式的不斷創新和變革,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和演進,勢必推動着藝術表現方式——包括小說,技巧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蒸汽機發明後,人類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個極大的變化,從而形成了西方十九世紀以來的新的文學,但随着蒸汽機時代的逐漸結束,這些以狄更斯、巴爾紮克、托爾斯泰……為其輝煌标志的文學,也便成為了古典的東西,現在人類已經跨入了電子和原子時代,并即将進入微電子技術占主導地位的時代,這樣,文學,當然首先是小說的寫作技巧,也便不能不受其影響,而又有新的發展和變化。
所以,現代小說技巧的發展和變化,隻不過在西方随着工業革命的發展往往先露了端倪而已,這種小說技巧的發展和變化趨勢當然會受到社會制度、民族傳統、地域差别……等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它還是有着一個大體上的總發展趨勢,高行健同志此書實際上是對這總趨勢的一個粗略考察。
因此,他雖然以介紹西方現代小說技巧為主,卻又并不拘泥于此,而随時縱向地把中國自古典經“五四”時期到如今的小說技巧發展,以及橫向地把一些當代中國小說作者在創作實踐中的技巧運用,揉合在一起,加以分析、綜合,提出他的一家之言,所以書名稱作《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要說特色,這恐怕是此書的第一個特色吧! 4 小說技巧有沒有階級性?葉君健同志的序文,寫得是很周到的。
他大體上的意思,我體會是說一個時代的社會生産方式會影響、改變、推進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從而影響、改變、推進小說技巧的發展,但這也僅僅是就小說技巧而言,小說的内容、主題思想、傾向性、社會功能等等方面的問題,則容當另論。
高行健同志的立論也是這樣一個前提,他考察和研究的也僅止是現代小說技巧的演變和發展。
當然,他們都強調了技巧要為内容服務這一點。
那麼,讀者勢必會問:同一種技巧,是否能為不同的内容服務呢?具體來說,西方現代資産階級作家的體現資産階級思想、趣味、感情的小說所使用的技巧,中國當代無産階級作家可否用來體現無産階級的思想、趣味和感情?《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對此作了肯定性的回答。
這種觀點究竟對與不對,當然可以争鳴。
但至少在我看來,該書在闡述這一觀點時有着雄辯的說服力。
比如在“意識流”這一節中,作者先對意識流這一精神現象作了如下判斷:“現代心理學家們發現,人的心理活動并不總是合乎邏輯的演繹,思想與感情,意識與下意識、意志與沖動與激情與欲望與任性,等等,象一條幽暗的河流,從生到死,長流不歇,即使處在睡眠狀态,也難以中斷。
而理性的思維活動則不過是這條幽暗的河流中的若幹亮着燈火的航标。
現代文學描模人的内心世界的時候,不能不把握這個特點。
這也就是意識流這種現代叙述
确有此類現象出現。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是下一紙命令,從今不準再閱讀和參考西方現代文學的資料,還是反過來加強對西方現代文學的研究和介紹,使一知半解者逐漸成為知其所以然者,使盲目模仿者逐漸成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創新者,哪種做法更好呢?當然是第二種辦法好。
2 近年來,報刊上散見的介紹西方現代小說發展情況的文章為數已然不少,也已經出版了一些較為系統地介紹作家、作品、流派、技巧的書籍,但是,象這樣的書還是很罕見的:集中介紹西方現代小說的寫作技巧,在介紹中把對作家作品、流派特色的分析與對中國當前創作實際的考察緊密結合起來,既擺脫了學院式的引經據典、概念闡述之枯燥程式,不拘一格,又體現着深思熟慮、融彙貫通之生動活潑,粗成系統,而且文氣流暢,涉筆成趣,讀畢不免要掩卷深思。
高行健同志的《現代小說技巧初探》,便是這樣一本難得的好書。
3 高行健同志的這本書以介紹西方現代小說技巧為主,書名卻隻題為《現代小說技巧初探》,我以為是大有深意的。
書前有老作家葉君健同志的一篇序,寫得極好。
這篇序文的一個主要論點,是指出小說寫作技巧的演變實際上是受時代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影響的,生産方式的不斷創新和變革,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和演進,勢必推動着藝術表現方式——包括小說,技巧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蒸汽機發明後,人類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個極大的變化,從而形成了西方十九世紀以來的新的文學,但随着蒸汽機時代的逐漸結束,這些以狄更斯、巴爾紮克、托爾斯泰……為其輝煌标志的文學,也便成為了古典的東西,現在人類已經跨入了電子和原子時代,并即将進入微電子技術占主導地位的時代,這樣,文學,當然首先是小說的寫作技巧,也便不能不受其影響,而又有新的發展和變化。
所以,現代小說技巧的發展和變化,隻不過在西方随着工業革命的發展往往先露了端倪而已,這種小說技巧的發展和變化趨勢當然會受到社會制度、民族傳統、地域差别……等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它還是有着一個大體上的總發展趨勢,高行健同志此書實際上是對這總趨勢的一個粗略考察。
因此,他雖然以介紹西方現代小說技巧為主,卻又并不拘泥于此,而随時縱向地把中國自古典經“五四”時期到如今的小說技巧發展,以及橫向地把一些當代中國小說作者在創作實踐中的技巧運用,揉合在一起,加以分析、綜合,提出他的一家之言,所以書名稱作《現代小說技巧初探》。
要說特色,這恐怕是此書的第一個特色吧! 4 小說技巧有沒有階級性?葉君健同志的序文,寫得是很周到的。
他大體上的意思,我體會是說一個時代的社會生産方式會影響、改變、推進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從而影響、改變、推進小說技巧的發展,但這也僅僅是就小說技巧而言,小說的内容、主題思想、傾向性、社會功能等等方面的問題,則容當另論。
高行健同志的立論也是這樣一個前提,他考察和研究的也僅止是現代小說技巧的演變和發展。
當然,他們都強調了技巧要為内容服務這一點。
那麼,讀者勢必會問:同一種技巧,是否能為不同的内容服務呢?具體來說,西方現代資産階級作家的體現資産階級思想、趣味、感情的小說所使用的技巧,中國當代無産階級作家可否用來體現無産階級的思想、趣味和感情?《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對此作了肯定性的回答。
這種觀點究竟對與不對,當然可以争鳴。
但至少在我看來,該書在闡述這一觀點時有着雄辯的說服力。
比如在“意識流”這一節中,作者先對意識流這一精神現象作了如下判斷:“現代心理學家們發現,人的心理活動并不總是合乎邏輯的演繹,思想與感情,意識與下意識、意志與沖動與激情與欲望與任性,等等,象一條幽暗的河流,從生到死,長流不歇,即使處在睡眠狀态,也難以中斷。
而理性的思維活動則不過是這條幽暗的河流中的若幹亮着燈火的航标。
現代文學描模人的内心世界的時候,不能不把握這個特點。
這也就是意識流這種現代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