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包京生來了
關燈
小
中
大
包京生是從西藏轉學來的新同學。
他第一次跨進高二?一班的教室時,我們已經在上課了,前排的同學覺得風聲一緊,光線也暗了一暗,擡起頭來,包京生正站在門口,把門框塞得嚴嚴實實。
他顯得比陶陶還要魁梧,腦袋又長又大,臉上兩團高原紅,散發着一股酥油味。
宋小豆自然是走在他前邊,就像是領航的小艇引導着一艘航空母艦。
宋小豆說,高二?一班要進兩位新同學,一個是金貴,金貴的手續已經辦好了,要晚些才能來。
全班轟地一下就笑開了,那時候剛剛上了些閱讀教材,什麼雙喜、喜旺、富貴、金貴,哪一個不是鄉巴佬?全是他媽的缺什麼說什麼。
宋小豆也破例跟着我們笑了笑,等我們笑完了,她說,金貴的具體情況還不清楚。
另一個就是包京生。
宋小豆拿一根指頭指着包京生的大腦袋,她說,簡單介紹一下,包京生,西藏人,随父母内調,轉學到泡中。
包京生用普通話恭恭敬敬叫了聲“密斯宋”,他說,密斯宋,我是拉薩人。
宋小豆又很難得地笑了笑,用英語說了句“對不起”,又用了英語補充了一句什麼,大概就是“拉薩人”的意思吧,我和許多同學一樣,隻聽得懂“拉薩”兩個字怪怪的發音,就像老外在說中文。
下了課,有人問包京生會不會說藏話,有人問他是不是被老班禅或者小班禅摸頂祝過福?包京生把雙手抱在胸前,不置可否,問多了,他就說一句,操,我他媽是北京人! 這一句話,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老半天才回過神來,他打了包票是生在北京的男人啊。
我就想,他的普通話還真他媽的地道,他的舌頭還真的卷在嘴裡伸不直呢。
後來他告訴我們,他們家幾代相傳的就是那一嘴地道的卷舌音。
二十年前,也許是三十年前,他的父母支援大西南,進藏去了一個什麼則,對,好象是日過什麼則,總之聽起來就是很粗犷,很遙遠的意思吧。
再後來呢?包京生說,操,這不是又回來了嗎?有人傻乎乎地問,可你沒有回到北京啊。
包京生就拿嘴角笑了笑,說,操,你知道什麼是曲線救國嗎?你知道嗎?哥們,你什麼都不知道啊! 那個可憐的家夥還真的是不知道呢,就紅了臉,嗫嗫嚅嚅說不出話來了。
陶陶湊近包京生的身子,長長地吸了一口氣,别過頭來對着我和阿利,他說,我怎麼嗅着一股什麼味道呢,倒是不酸也不臭。
包京生瞟了陶陶一眼,也把頭撇過來,轉到朱朱的方向。
他說,姐們,知道這叫什麼味道嗎?這是酥油的味道。
那邊有點身份的人,天天都要喝酥油茶的。
天冷了,還要往臉上塗一層酥油呢。
包京生對着朱朱笑起來,他說,知道什麼是酥油嗎,就是牛奶汁和羊奶汁的媽媽。
他建議朱朱也抹一點,如果她需要他可以送她一大瓷缸,他父母在日過那個則,他們家在拉薩也還有相好,隔三岔五就要送來幾缸新鮮的黃酥油。
朱朱就問他,北京人也都拿酥油抹臉嗎? 包京生哼了一聲,露出不屑,說,亂了亂了,今兒的北京城那還來地道的北京人? 朱朱有些怕他,就把酥油和北京人都吞了回去。
包京生是有些讓人害怕的,他的體積那麼龐大,他說話的時候自然就變得居高臨下,有了派頭,跟個大人物一樣了。
第一天,他就把坐前排中間的同學拍到了後邊去,他說,得罪了,我眼睛不好使。
他坐在前排,就像教室裡隆起了一座墳包。
第二天,同學們從三樓下來,跑步去做課間操,他在樓梯口把阿利掀了一個趔趄。
他說,趕緊趕緊,别磨蹭。
第三天,我跟陶陶說,他要扇你的耳光了。
陶陶沉了臉,不說話。
那天中午,好象就是四月底那個有太陽的中午吧,陰黢黢的梅雨總算下到了頭,給路上的行人、也給行人的心情辟出了一道亮堂堂的縫隙來。
泡桐樹上的葉子也被雨水泡得肥嫩肥嫩的,就跟春天的鵝毛一樣,看着是讓人說不出的安逸。
但這時候哪是春天呢,風轉了向,變得有些熱哄哄的,濕漉漉的,夏天好像跟着就要來了,街上燒烤攤子的生意驟然紅火起來了。
這真是一座奇怪的城市,天氣越熱,火上澆油的東西就越是紅火。
人們把火上澆油的東西,燒烤、火鍋、水煮牛肉還有一杯杯的燒酒……都灌進肚子去。
城市的每一根毛孔都張開了,在汗膩膩的毛孔裡邊,有空洞的嘴巴
他第一次跨進高二?一班的教室時,我們已經在上課了,前排的同學覺得風聲一緊,光線也暗了一暗,擡起頭來,包京生正站在門口,把門框塞得嚴嚴實實。
他顯得比陶陶還要魁梧,腦袋又長又大,臉上兩團高原紅,散發着一股酥油味。
宋小豆自然是走在他前邊,就像是領航的小艇引導着一艘航空母艦。
宋小豆說,高二?一班要進兩位新同學,一個是金貴,金貴的手續已經辦好了,要晚些才能來。
全班轟地一下就笑開了,那時候剛剛上了些閱讀教材,什麼雙喜、喜旺、富貴、金貴,哪一個不是鄉巴佬?全是他媽的缺什麼說什麼。
宋小豆也破例跟着我們笑了笑,等我們笑完了,她說,金貴的具體情況還不清楚。
另一個就是包京生。
宋小豆拿一根指頭指着包京生的大腦袋,她說,簡單介紹一下,包京生,西藏人,随父母内調,轉學到泡中。
包京生用普通話恭恭敬敬叫了聲“密斯宋”,他說,密斯宋,我是拉薩人。
宋小豆又很難得地笑了笑,用英語說了句“對不起”,又用了英語補充了一句什麼,大概就是“拉薩人”的意思吧,我和許多同學一樣,隻聽得懂“拉薩”兩個字怪怪的發音,就像老外在說中文。
下了課,有人問包京生會不會說藏話,有人問他是不是被老班禅或者小班禅摸頂祝過福?包京生把雙手抱在胸前,不置可否,問多了,他就說一句,操,我他媽是北京人! 這一句話,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老半天才回過神來,他打了包票是生在北京的男人啊。
我就想,他的普通話還真他媽的地道,他的舌頭還真的卷在嘴裡伸不直呢。
後來他告訴我們,他們家幾代相傳的就是那一嘴地道的卷舌音。
二十年前,也許是三十年前,他的父母支援大西南,進藏去了一個什麼則,對,好象是日過什麼則,總之聽起來就是很粗犷,很遙遠的意思吧。
再後來呢?包京生說,操,這不是又回來了嗎?有人傻乎乎地問,可你沒有回到北京啊。
包京生就拿嘴角笑了笑,說,操,你知道什麼是曲線救國嗎?你知道嗎?哥們,你什麼都不知道啊! 那個可憐的家夥還真的是不知道呢,就紅了臉,嗫嗫嚅嚅說不出話來了。
陶陶湊近包京生的身子,長長地吸了一口氣,别過頭來對着我和阿利,他說,我怎麼嗅着一股什麼味道呢,倒是不酸也不臭。
包京生瞟了陶陶一眼,也把頭撇過來,轉到朱朱的方向。
他說,姐們,知道這叫什麼味道嗎?這是酥油的味道。
那邊有點身份的人,天天都要喝酥油茶的。
天冷了,還要往臉上塗一層酥油呢。
包京生對着朱朱笑起來,他說,知道什麼是酥油嗎,就是牛奶汁和羊奶汁的媽媽。
他建議朱朱也抹一點,如果她需要他可以送她一大瓷缸,他父母在日過那個則,他們家在拉薩也還有相好,隔三岔五就要送來幾缸新鮮的黃酥油。
朱朱就問他,北京人也都拿酥油抹臉嗎? 包京生哼了一聲,露出不屑,說,亂了亂了,今兒的北京城那還來地道的北京人? 朱朱有些怕他,就把酥油和北京人都吞了回去。
包京生是有些讓人害怕的,他的體積那麼龐大,他說話的時候自然就變得居高臨下,有了派頭,跟個大人物一樣了。
第一天,他就把坐前排中間的同學拍到了後邊去,他說,得罪了,我眼睛不好使。
他坐在前排,就像教室裡隆起了一座墳包。
第二天,同學們從三樓下來,跑步去做課間操,他在樓梯口把阿利掀了一個趔趄。
他說,趕緊趕緊,别磨蹭。
第三天,我跟陶陶說,他要扇你的耳光了。
陶陶沉了臉,不說話。
那天中午,好象就是四月底那個有太陽的中午吧,陰黢黢的梅雨總算下到了頭,給路上的行人、也給行人的心情辟出了一道亮堂堂的縫隙來。
泡桐樹上的葉子也被雨水泡得肥嫩肥嫩的,就跟春天的鵝毛一樣,看着是讓人說不出的安逸。
但這時候哪是春天呢,風轉了向,變得有些熱哄哄的,濕漉漉的,夏天好像跟着就要來了,街上燒烤攤子的生意驟然紅火起來了。
這真是一座奇怪的城市,天氣越熱,火上澆油的東西就越是紅火。
人們把火上澆油的東西,燒烤、火鍋、水煮牛肉還有一杯杯的燒酒……都灌進肚子去。
城市的每一根毛孔都張開了,在汗膩膩的毛孔裡邊,有空洞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