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陸戰靴,陶陶

關燈
還記得我說過的麥麥德嗎?沙漠中的英雄麥麥德,白袍、彎刀、單峰駱駝。

    此外,他還是一個遊吟的詩人和哲學家。

    他比燕子李三更光明正大,比羅賓漢更矯健有力,比我們的政治老師更能講出偉大的格言。

    我曉得格言總是很偉大的,不然為什麼還叫格言呢?他說過一句格言:經曆對有些人是财富,對有些人隻是一本流水帳。

    麥麥德其實并不總是說格言,他更多的時候是什麼也不說,因為這隻是一本連環畫,話說多了就等于是廢話。

    他說話的時候,往往是畫面上空出了一個條形,在沙丘和月亮之間,剛好容得下他的一句話。

    格言的特點就是一句話,對吧?這一點我還是曉得的。

    麥麥德總是說得一刀見血,一下子就跟刀子似地把我捅穿了。

    我的那點經曆,就是他說的可憐的流水帳。

     哦,你不同意嗎?是不同意我呢,還是不同意麥麥德?……我有一點明白你的意思了,同樣的經曆對我是流水帳,對别人就成了财富,是不是?這樣說,我就明白了。

    别人是誰呢,反正不是我吧。

    也許是我不認識的某個人,也許就是你,你可以把我的經曆拿去做一本書,真的,随你的便啊。

     如果你真把我的每一天寫成流水帳,那麼我出了校門該去的地方,就是38路車的公交站。

    有一些日子,我總是站在站牌下邊等陶陶。

    從西邊的街口數過來,站牌正好釘在第十三根泡桐樹上。

    泡中的學生就叫這個站牌“十三根泡桐樹”。

    宋小豆聽了,很難得地笑了笑,說你們還是有文化嘛。

    我們自然莫名其妙,後來伊娃才說清楚,《亂世佳人》裡邊有個地名,就叫做“十三根橡樹”。

    噢,伊娃,等一等,我會說到伊娃的。

    高二?一班的故事,怎麼會缺了伊娃呢。

     南橋的那頭有一座小小的古廟,瓦罐寺,透過密密的樹蔭,能看到一絲兒的紅牆。

    也許,應該就是紅色的瓦罐吧。

    瓦罐雖然很小,卻是名揚天下的。

    據說唐三藏曾經在這裡挂過單,朱元璋來這裡許過願,毛主席視察大西南時,還登上藏經樓翻過幾片貝葉經呢。

    聽說他老人家一邊翻着,一邊說,自古瓦罐罐裡頭出名堂啊。

    他老人家就最喜歡這麼說話,大白話裡藏名堂,瓦罐裡邊有乾坤啊。

    後邊這句話他說的還是我說的?忘了。

    後來瓦罐寺定為了國家一級文物單位,裡邊古木參天,青苔遍地,四周被嵌了玻璃幕牆的高樓裹着,它看起來是真的很酷啊,就像是長袍書生站在西裝革履的白領中間,嘴角全是孤傲和得意的笑容呢。

     隻不過,瓦罐寺的清靜也反襯了南橋這邊的喧騰。

    橋上車流滾滾,橋洞子嗡嗡地響,就像悶雷在遠遠地轉,我坐在教室裡都感到腳心子在顫抖,椅子在旋轉。

    當然是誇張了,上課不胡思亂想,咋個打發光陰?橋上堵車的時候,橋這邊就成了一片停車場,馬達聲在泡桐樹的蔭影裡轟轟地吼,恍惚是埋伏了什麼千軍萬馬。

    車屁股們排出的廢氣把樹葉子都熏焦了,鳥也不來了,蟬子也不來了,不來也好,來了更加添亂。

    泡中的隔壁是西部文學雜志社,老主編寫過一篇散文《魂斷南橋》,講的是老年人過橋的艱難,好比步步都走在刀尖上。

    那期雜志剛印出來,他就在過橋的時候被車撞死了。

    一輛紅色奧托在橋上違規掉頭,另一輛紅色奧托呼嘯而來,把他夾在中間把腸子都夾出來了。

    血倒是沒有見着,因為車是紅色的,血都被車吸了進去了。

    所以我等陶陶的時候,總是很有耐心,很有涵養,做得很知書達理的樣子,陶陶來得多遲我都不抱怨,我害怕陶陶也被奧托車把血吸走了。

     我雖然沒有見過陶陶的血,但我曉得陶陶的血一定很多,很酽,很濃,不然,他如何那麼高大,如何那麼熱氣騰騰呢!陶陶要擠到塞滿了自行車的車棚去取車。

    車棚又矮又小,上千輛車子絞在一起,就像麻繩絞着麻繩,取出自己的車子比對付一場考試還他媽的艱難。

    好在是陶陶。

    陶陶把自己的捷安特從車堆裡邊拔出來,就舉在頭上擠出去。

    陶陶騎着黑色的捷安特,像騎着一匹黑色的馬,駿馬或者是種馬。

    他騎到我的跟前,我一躍就躍上了後座。

    陶陶就帶着我滿城去兜風,下館子,吃燒烤,壓馬路,說不完的雞零狗碎的龍門陣。

    我蜷起兩條長腿,免得它們在地上磕磕跘跘。

    陶陶的車騎得是真好,捷安特在街燈下發出黑黝黝的光,拐彎的時候,車子跟風一樣,斜刷刷地穿過人流和車流,激起一片驚呼呐喊聲。

    我喜歡每天的這個時辰,喜歡陶陶那副瘋癫癫的樣子。

    我想,麥麥德騎着駱駝在沙漠中奔跑,大約也就是這個樣子吧?陶陶拳頭硬、個子高、力氣大,他常常一把把我攬進懷裡,用熱呼呼的氣息弄得我心慌意亂。

    接着他一邊用嘴來堵我的嘴,一邊拿慌亂的指頭撩開我的衣服往裡鑽。

    我總是一把将他推開來,我說,他媽的,我不!陶陶氣急敗壞,他說,他媽的,我要!……最後還是他洩了氣。

    我親了親他佛爺一樣的的大耳垂,我們就重歸于好了。

     我為什麼“不”,為什麼呢,我現在也常常問自己。

    我又不為哪個男人守節,為哪個時辰守節,我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