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是嫌他,另一半是出于鼓勵他和刺激他奮力向上的思想,現在從她嘴裡吐出的冷潮熱諷中卻含着幾縷出自内心深處的冷漠了。
身為丈夫的汪宇當然不難體嘗出來。
而且,有好幾年都不注重穿着的她,忽然就講究起來,十天半月總要到服裝城去遛一遭,買一兩件合身的新衣,一回到家裡就沖着鏡子左照右照轉來轉去的。
她當然不是為他打扮。
她還跑到省歌舞團去學“國标”,每天早上還站在陽台上壓腿,她倒是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他看在眼裡,嫉妒在心裡,冷言道:“你以為你還隻二十歲呀?三十幾歲了還盡是勁!怎麼不多花點心事到兒子身上?”她不聽他的,照樣每天晚上去歌舞團學她的“國标”。
汪宇抽完煙,起身步入卧室打開抽屜,拿了三百元錢,“我今天無論如何要去知青點,”他下決心說。
他打開大櫃,拿出平常出客時才舍得穿的深藍色隐條飛魚牌西服,穿上,系上一根廉價的黑底紅花領帶,擦亮上海牛頭牌皮鞋,穿好,然後就精神煥發地出了門。
我當知青的那個時候,太陽是綠的,天空也是綠的,大地更是綠綠的一片,我生活在那個綠色世界裡,做的是充滿着綠色的夢,瞧着的卻是一張張綠色的臉。
那個世界一直如煙一般在我夢中萦繞,不是說每天都夢見知青生活,那種本事本人還沒有,但隔那麼一段時間(長則幾個月,短則幾天)知青生活便能很好地侵入我的夢境。
我曾企圖趕走這種懷舊的心緒,就像某人想擺脫某件早已厭倦的事似的,但“她”卻像一條善解人意的狗能狡猾地躲過我的理智,當我幹完某件事後很稱心或很不稱心地躺在沙發上休息,眼睛望着窗外的天空想認認真真地休息片刻時,這條“狗”蓦地就撲入我的心懷并牽引着我的思想(另一條狗)到那片綠色的世界裡去漫遊。
就這麼回事。
我現在不大樂意見到綠色,綠色太容易讓我掉進回憶的泥塘了,那個泥塘裡我的靈魂是灰暗而且痛苦的,當然是為愛情痛苦。
那片綠色裡有一張絕對俊美的臉印在我腦壁上了,這麼多年彈指一揮間地流逝了這張臉卻仍清晰可見,恍若浮雕,怎麼也抹不掉。
這便是知青生活時常撞入我腦海的一大原因。
這張俊美的臉上有一雙憂郁的眼睛令我神往。
這雙憂郁的眼睛知道我深情地愛着她,但她隻能回避,因為她已經把自己的愛情交給了汪宇,無法再分一半給何平。
何平,這雙眼睛在我夢裡說:我很愛汪宇,我很愛汪宇,我不能又接受你的愛。
就這麼回事。
那時候我和我的知青夥伴全很會吃,一餐吃個半斤八兩是常事,當然拉得也很多。
知青點的後面有一處土磚茅屋,糞池常常沒有幾天就滿盆了。
那時候吃得多一是勞動強度過大,二是油水少得可憐,炒那麼大一鍋子菜隻放一瓶蓋子油,菜上根本就沒沾油,隻有菜湯上飄着幾顆迷人的油珠子。
二十幾個男女知青吃那麼點油,當然就要發狠吃飯才行。
現在豬吃的潲水油都很重,真所謂生活邁進了一大步。
我們那時候生活很苦,在我們下鄉的大隊,一個全勞力一天的勞動價值才抵人民币八分錢。
雞蛋在當時正好是八分錢一個,一天的收入才能吃一個雞蛋! 一九七四年我從長沙市十一中學高中一畢業就打起背包出發了。
那年與我一屆畢業又一起下鄉的有三個人,其中一個是我深深愛戀的方琳。
記得我們三個知青是搭一輛往知青點送油的南京牌卡車去的。
那是十月裡一個晴朗的上午,我們三個知青先後爬上了卡車車廂,車廂裡放了一缸菜油一缸豬油和一缸醬油。
我們的行李就擱在這些缸蓋上,各自管好自己的東西。
我那天是第一次見到方琳。
方琳不住在我們H局的宿舍裡,而是住在她父親單位上(她母親在H局工作)。
那天上午九點鐘,她第一次走入了我的眼簾,穿身當時相當流行的文工團服,一手提着白鐵桶一手拎着紅塑料殼熱水瓶。
她父親為她提着一口大皮箱,母親掮着她的行李包。
我不認識她那個瘦高瘦高的父親,但認識她那個早已邁入中年卻梳着一條姑娘才梳的長辮子的母親,她母親是H局辦公室的普通幹部,因為四十幾歲的人了還梳着一根烏黑的長辮當然就有幾分讓人不順眼而遭人背後譏诮,于是我理所當然地就認識這位長辮子女人。
長辮子女人的女兒一下子就迷住了我。
千真萬确。
南京牌卡車在九點半的陽光裡駛出H局大門,沖完一條長長的下坡,接着朝很陡的上坡挺進時,方琳的綠臉盆從她腳旁很好地滑到了我的腳前,這當然就提供了一個我可以同她說話的借口。
你的臉盆,我笑笑說,用腳把臉盆送到她的腳旁。
她瞅了
身為丈夫的汪宇當然不難體嘗出來。
而且,有好幾年都不注重穿着的她,忽然就講究起來,十天半月總要到服裝城去遛一遭,買一兩件合身的新衣,一回到家裡就沖着鏡子左照右照轉來轉去的。
她當然不是為他打扮。
她還跑到省歌舞團去學“國标”,每天早上還站在陽台上壓腿,她倒是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他看在眼裡,嫉妒在心裡,冷言道:“你以為你還隻二十歲呀?三十幾歲了還盡是勁!怎麼不多花點心事到兒子身上?”她不聽他的,照樣每天晚上去歌舞團學她的“國标”。
汪宇抽完煙,起身步入卧室打開抽屜,拿了三百元錢,“我今天無論如何要去知青點,”他下決心說。
他打開大櫃,拿出平常出客時才舍得穿的深藍色隐條飛魚牌西服,穿上,系上一根廉價的黑底紅花領帶,擦亮上海牛頭牌皮鞋,穿好,然後就精神煥發地出了門。
我當知青的那個時候,太陽是綠的,天空也是綠的,大地更是綠綠的一片,我生活在那個綠色世界裡,做的是充滿着綠色的夢,瞧着的卻是一張張綠色的臉。
那個世界一直如煙一般在我夢中萦繞,不是說每天都夢見知青生活,那種本事本人還沒有,但隔那麼一段時間(長則幾個月,短則幾天)知青生活便能很好地侵入我的夢境。
我曾企圖趕走這種懷舊的心緒,就像某人想擺脫某件早已厭倦的事似的,但“她”卻像一條善解人意的狗能狡猾地躲過我的理智,當我幹完某件事後很稱心或很不稱心地躺在沙發上休息,眼睛望着窗外的天空想認認真真地休息片刻時,這條“狗”蓦地就撲入我的心懷并牽引着我的思想(另一條狗)到那片綠色的世界裡去漫遊。
就這麼回事。
我現在不大樂意見到綠色,綠色太容易讓我掉進回憶的泥塘了,那個泥塘裡我的靈魂是灰暗而且痛苦的,當然是為愛情痛苦。
那片綠色裡有一張絕對俊美的臉印在我腦壁上了,這麼多年彈指一揮間地流逝了這張臉卻仍清晰可見,恍若浮雕,怎麼也抹不掉。
這便是知青生活時常撞入我腦海的一大原因。
這張俊美的臉上有一雙憂郁的眼睛令我神往。
這雙憂郁的眼睛知道我深情地愛着她,但她隻能回避,因為她已經把自己的愛情交給了汪宇,無法再分一半給何平。
何平,這雙眼睛在我夢裡說:我很愛汪宇,我很愛汪宇,我不能又接受你的愛。
就這麼回事。
那時候我和我的知青夥伴全很會吃,一餐吃個半斤八兩是常事,當然拉得也很多。
知青點的後面有一處土磚茅屋,糞池常常沒有幾天就滿盆了。
那時候吃得多一是勞動強度過大,二是油水少得可憐,炒那麼大一鍋子菜隻放一瓶蓋子油,菜上根本就沒沾油,隻有菜湯上飄着幾顆迷人的油珠子。
二十幾個男女知青吃那麼點油,當然就要發狠吃飯才行。
現在豬吃的潲水油都很重,真所謂生活邁進了一大步。
我們那時候生活很苦,在我們下鄉的大隊,一個全勞力一天的勞動價值才抵人民币八分錢。
雞蛋在當時正好是八分錢一個,一天的收入才能吃一個雞蛋! 一九七四年我從長沙市十一中學高中一畢業就打起背包出發了。
那年與我一屆畢業又一起下鄉的有三個人,其中一個是我深深愛戀的方琳。
記得我們三個知青是搭一輛往知青點送油的南京牌卡車去的。
那是十月裡一個晴朗的上午,我們三個知青先後爬上了卡車車廂,車廂裡放了一缸菜油一缸豬油和一缸醬油。
我們的行李就擱在這些缸蓋上,各自管好自己的東西。
我那天是第一次見到方琳。
方琳不住在我們H局的宿舍裡,而是住在她父親單位上(她母親在H局工作)。
那天上午九點鐘,她第一次走入了我的眼簾,穿身當時相當流行的文工團服,一手提着白鐵桶一手拎着紅塑料殼熱水瓶。
她父親為她提着一口大皮箱,母親掮着她的行李包。
我不認識她那個瘦高瘦高的父親,但認識她那個早已邁入中年卻梳着一條姑娘才梳的長辮子的母親,她母親是H局辦公室的普通幹部,因為四十幾歲的人了還梳着一根烏黑的長辮當然就有幾分讓人不順眼而遭人背後譏诮,于是我理所當然地就認識這位長辮子女人。
長辮子女人的女兒一下子就迷住了我。
千真萬确。
南京牌卡車在九點半的陽光裡駛出H局大門,沖完一條長長的下坡,接着朝很陡的上坡挺進時,方琳的綠臉盆從她腳旁很好地滑到了我的腳前,這當然就提供了一個我可以同她說話的借口。
你的臉盆,我笑笑說,用腳把臉盆送到她的腳旁。
她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