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一開始……真的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例如老師在輔導課時間發放學年報的影印稿,由于發現少了一張,羽田老師便把我手上的影印稿拿走,交給原本沒有分到的學生。
“正雄,借同學的去影印一張。
”老師這樣說。
四周喧鬧的同學沒有留意老師的舉動,當下我也不認為這是一件奇怪的事,為什麼刻意拿走我的影印稿?我心想老師一定有他的理由……此外也有類似的例子發生。
我們班按照座位區分為六組。
每一組各自準備營養午餐,打掃時間則要負責清理各自所屬的地區。
打掃時間老師一直監視着我,其他人再怎麼偷懶,甚至嬉戲打鬧都不會遭到老師的警告,隻有我受到特别的待遇。
“正雄,把垃圾倒掉。
”他這樣交代。
“正雄,那邊不是有垃圾嗎?好好掃幹淨。
”他也會這樣說。
于是我莫名奇妙遭到責罵的次數越來越多,想告訴自己隻是心理因素使然,然而,不安感一天接着一天擴張,我開始确定羽田老師随時準備逮我的辮子。
盡管沒有對着我怒吼,可是隻要我稍微出錯,他就立刻過來警告,這個時侯大家都在一旁嘲笑着,難為情的我隻能把頭垂得低低的。
再來,老師會利用上課前或輔導課的時侯,把我當成笑話在教室裡取悅大家,有時侯還會誇張地增添一些不存在的事情。
譬如我絆倒水桶跌倒,或者上體育課時被球打到,露出奇怪的表情。
他會加入一點幽默的色彩,繪聲繪影地說給大家聽,震耳欲聾的笑聲讓教室氣氛變得愉快,而我坐在椅子上極力忍住這種難堪。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大家原本對老師的不滿因此消失了。
老師每天總是把我的失敗事迹說得天花亂墜,所以就算其他學生被責罵,也會認為他們絕不像我這麼不中用。
其他人做了壞事,老師卻隻會罵我。
我不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老師是不會做錯事的——這裡指的“老師”不隻是指羽田老師,而是能被稱為“老師”的所有大人們,老師永遠是對的,錯的一定是學生。
小孩心中總有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這是絕對正确的做法。
世界上有做錯事的人和糾正錯誤的人,而“學生”和“老師”這兩個名詞一定會被定位為這兩種人的一種。
而“老師”不會在做錯事的那一方。
“正雄,待會兒到教職員辦公室。
老師有事情要問你。
”某天下課,老師這樣對我說。
班上有一個叫秋永的男孩子,他的塊頭很大而且個性粗暴,會拿石頭丢向低年級的學弟妹,可是同學們都拿他沒辦法。
昨天被秋永拿石頭砸到的學生氣沖沖地向自己的導師告狀。
在教職員辦公室裡,老師問我:“聽說秋永拿石頭丢低年級的學生,是真的嗎?” 當羽田老師講話時,我明白應該盡可能誠實地回答老師的問話才對,卻因為害怕而緊張得全身僵硬。
“是的……”我怯怯地回答,于是老師皺起了眉頭。
“正雄眼睜睜地看着秋永做這種事嗎?” 針對沒有制止秋永而在一旁觀望這件事,老師教訓我好長一段時間。
羽田老師說,明明看到有人被欺負卻袖手旁觀,這種行為跟欺負别人是一樣卑鄙的,而我的所作所為就是這樣。
無言以對的我好想哭起來。
在責罵的過程中,老師還要我“立正站好”,甚至不能用手擦掉臉上冒出來的汗水。
雖然羽田老師的語氣一點都不激動,僅止于提醒警告,然而讓我感到害怕的是他看着我的眼神隐含着觀察動物似的冷靜。
“又被罵了?”回到教室之後,道雄一看到我便問道。
并不隻有我一個人知道秋永欺負同學的行為,而我事後知道老師也隻是采取提醒的方式要秋永注意自己的言行而已。
“因為正雄打呵欠,所以延長十分鐘再下課。
”上課時間延長歸咎到我身上。
“正雄沒有做上次的數學功課,所以今天的功課也是數學。
”指派功課時也拿出我的名字當擋箭牌。
大家對老師不再有怨言了,開始認為都是我的緣故,害得大家不得不念書。
如果我沒有打呵欠,或者有好好做功課,大家就可以不用多花時間念書,雖然沒有人直接這樣怪罪我,但是我知道大家心裡的想法。
每次一有這種情況産生,我就會在心中産生某種疑惑。
可是,因為自己而害得大家那麼辛苦,我也很害怕因此遭到排擠。
每當我找人說話時,大家都是适度地寒暄,令我懷疑那完全隻
例如老師在輔導課時間發放學年報的影印稿,由于發現少了一張,羽田老師便把我手上的影印稿拿走,交給原本沒有分到的學生。
“正雄,借同學的去影印一張。
”老師這樣說。
四周喧鬧的同學沒有留意老師的舉動,當下我也不認為這是一件奇怪的事,為什麼刻意拿走我的影印稿?我心想老師一定有他的理由……此外也有類似的例子發生。
我們班按照座位區分為六組。
每一組各自準備營養午餐,打掃時間則要負責清理各自所屬的地區。
打掃時間老師一直監視着我,其他人再怎麼偷懶,甚至嬉戲打鬧都不會遭到老師的警告,隻有我受到特别的待遇。
“正雄,把垃圾倒掉。
”他這樣交代。
“正雄,那邊不是有垃圾嗎?好好掃幹淨。
”他也會這樣說。
于是我莫名奇妙遭到責罵的次數越來越多,想告訴自己隻是心理因素使然,然而,不安感一天接着一天擴張,我開始确定羽田老師随時準備逮我的辮子。
盡管沒有對着我怒吼,可是隻要我稍微出錯,他就立刻過來警告,這個時侯大家都在一旁嘲笑着,難為情的我隻能把頭垂得低低的。
再來,老師會利用上課前或輔導課的時侯,把我當成笑話在教室裡取悅大家,有時侯還會誇張地增添一些不存在的事情。
譬如我絆倒水桶跌倒,或者上體育課時被球打到,露出奇怪的表情。
他會加入一點幽默的色彩,繪聲繪影地說給大家聽,震耳欲聾的笑聲讓教室氣氛變得愉快,而我坐在椅子上極力忍住這種難堪。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大家原本對老師的不滿因此消失了。
老師每天總是把我的失敗事迹說得天花亂墜,所以就算其他學生被責罵,也會認為他們絕不像我這麼不中用。
其他人做了壞事,老師卻隻會罵我。
我不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老師是不會做錯事的——這裡指的“老師”不隻是指羽田老師,而是能被稱為“老師”的所有大人們,老師永遠是對的,錯的一定是學生。
小孩心中總有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這是絕對正确的做法。
世界上有做錯事的人和糾正錯誤的人,而“學生”和“老師”這兩個名詞一定會被定位為這兩種人的一種。
而“老師”不會在做錯事的那一方。
“正雄,待會兒到教職員辦公室。
老師有事情要問你。
”某天下課,老師這樣對我說。
班上有一個叫秋永的男孩子,他的塊頭很大而且個性粗暴,會拿石頭丢向低年級的學弟妹,可是同學們都拿他沒辦法。
昨天被秋永拿石頭砸到的學生氣沖沖地向自己的導師告狀。
在教職員辦公室裡,老師問我:“聽說秋永拿石頭丢低年級的學生,是真的嗎?” 當羽田老師講話時,我明白應該盡可能誠實地回答老師的問話才對,卻因為害怕而緊張得全身僵硬。
“是的……”我怯怯地回答,于是老師皺起了眉頭。
“正雄眼睜睜地看着秋永做這種事嗎?” 針對沒有制止秋永而在一旁觀望這件事,老師教訓我好長一段時間。
羽田老師說,明明看到有人被欺負卻袖手旁觀,這種行為跟欺負别人是一樣卑鄙的,而我的所作所為就是這樣。
無言以對的我好想哭起來。
在責罵的過程中,老師還要我“立正站好”,甚至不能用手擦掉臉上冒出來的汗水。
雖然羽田老師的語氣一點都不激動,僅止于提醒警告,然而讓我感到害怕的是他看着我的眼神隐含着觀察動物似的冷靜。
“又被罵了?”回到教室之後,道雄一看到我便問道。
并不隻有我一個人知道秋永欺負同學的行為,而我事後知道老師也隻是采取提醒的方式要秋永注意自己的言行而已。
“因為正雄打呵欠,所以延長十分鐘再下課。
”上課時間延長歸咎到我身上。
“正雄沒有做上次的數學功課,所以今天的功課也是數學。
”指派功課時也拿出我的名字當擋箭牌。
大家對老師不再有怨言了,開始認為都是我的緣故,害得大家不得不念書。
如果我沒有打呵欠,或者有好好做功課,大家就可以不用多花時間念書,雖然沒有人直接這樣怪罪我,但是我知道大家心裡的想法。
每次一有這種情況産生,我就會在心中産生某種疑惑。
可是,因為自己而害得大家那麼辛苦,我也很害怕因此遭到排擠。
每當我找人說話時,大家都是适度地寒暄,令我懷疑那完全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