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狩獵者 一
關燈
小
中
大
物之間繞來繞去。
K先生很快地說:“我受不了。
你纏住我不放到底是為什麼?” “為了一點兒正義。
”D輕聲說。
他一點兒也不憐憫K先生。
在這樣一個奇怪的場合裡——由辦公室、咖啡、自制糕點、穿着小得難穿的過時晚禮服的形容憔悴的女人和戴着眼鏡、充滿商人氣息的精明的東方人構成的背景前面——K先生更加不像那種遭受不幸、值得同情的人了。
貝婁斯博士又走回來了。
他說:“李博士讓我轉達說,他很願意再同你見面——等你世界語學得更好一點兒的時候。
”他露出了若有似無的笑容,接着說:“性格真是堅毅,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信仰堅定的人。
真的沒有,在全國也找不到。
” D說:“我和K先生感到很抱歉,我們該走了。
” “這麼早就走?我很想再介紹你認識一位羅馬尼亞的女士呢。
啊,我看見了,她正在同李博士談話。
”他從屋子的這一頭向那兩個人笑了笑,倒好像他們是一對正在談戀愛的年輕人,羞羞澀澀,他在旁邊給他們鼓氣似的。
貝婁斯博士說:“看啊!我就是這麼想的。
要的是思想交流而不是誤解糾紛……”D想,羅馬尼亞同暹羅大概很少可能鬧什麼糾紛……但是貝婁斯博士又走到别處去了,他正在給毫無關聯的國家牽線搭橋。
卡彭特小姐站在大咖啡壺後面滿臉堆笑。
D說:“咱們該走了。
” “我不走。
我要送卡彭特小姐回家去。
” D說:“我可以等你。
” 他走到窗前,俯視下面的街道。
公共汽車像大甲蟲似的在牛津街上緩緩移動。
在對面一座建築物的房頂後面,燈光拼寫出了重要新聞的标題:足球賽2∶1。
遠處人行道上幾個警察列隊走進馬爾伯勒街。
還有什麼新聞?燈光逐漸消失後又重新亮起。
另一條最新報道……五千難民……四次空襲……這像是來自他祖國的一系列信号——你在這裡做什麼?為什麼還浪費時間?什麼時候回來?他想到爆炸後揚起的煙塵和天空中飛機的嗡嗡聲,他非常懷念祖國。
一個人應該因為某些事物熱愛自己的國家,哪怕是它的痛苦和暴力行動。
L同本迪池達成協議了嗎?他很想知道。
他已經被排斥在這項交易的大門外了。
他正由于殺人嫌疑被警察通緝,在這個令人起敬的國家裡他再有什麼證明文件也不起作用了。
他又想到那個小女孩在窗前喊叫的情景,拼命掙紮,指甲在窗框上抓了好多道道,最後從霧氣裡摔到下面的人行道上。
像她這樣死于非命的人真是成千上萬。
她好像通過自己的慘死終于歸化到他的國家,成為他國家的一個女孩了。
死亡是他的領域,比起活人來,他對死人和将要死的人有更多的愛。
貝婁斯博士也好,卡彭特小姐也好,因為他們生活在安全的環境裡,自鳴得意,因此就被剝奪了真實感。
除非他們也受到死亡威脅,他是不會把他們當作真實人物的。
他從窗前轉回來,對卡彭特小姐說:“這裡有沒有電話?我想用一下。
” “當然有。
在貝婁斯博士的辦公室裡。
” 他說:“我聽說K先生準備送你回去。
” “啊,K先生,你太好了。
真不應該麻煩你。
到摩爾登路去可不近呢。
” “不麻煩。
”K先生嘟哝了一聲。
他手裡仍然拿着那塊小甜餅,倒好像那是一塊身份證明牌,死後人們可以用它來辨明是誰的屍體。
D打開貝婁斯博士房間的門,馬上道了聲對不起。
一位生着日耳曼人頭顱、胡須剃淨的中年人同一位瘦骨嶙峋的女士偷偷跑到這間屋子裡,正在貝婁斯博士的寫字台上坐着。
聞得到屋子裡有一股洋蔥味,這兩個人中不知是哪個肯定剛剛吃過牛排。
“對不起,我來打個電話。
”瘦骨嶙峋的女士咯咯地笑起來。
她長的樣子一點兒也不吸引人,手腕上戴着一塊很大的手表,衣領上别着一枚蘇格蘭獵狐犬形的别針。
“沒關系,沒關系,”那個德國男人連忙說,“咱們走吧,溫尼弗雷德。
”他在門口身體僵直地向D鞠了一躬。
“柯爾達,”他說,“柯爾達。
” “柯爾達?” “世界語,意思是‘心肝寶貝’。
” “啊,是這樣。
” “我對英國女孩子很有好感。
”德國人坦率地解釋說。
“是嗎?” 徳國人緊緊握住溫尼弗雷德的一隻骨瘦如柴的手。
這個女孩子的牙齒很不整齊,頭發呈灰鼠色,看到她你馬上會猜到她的生活背景:黑闆,粉筆末,小學生向她請假上廁所,星期日帶着狗到荒野散步…… “英國女孩子非常天真。
”德國人補充道。
他又鞠了一躬,然後把門關上。
D撥通了本迪池勳爵家的電話。
他問:“庫倫小姐在家嗎?” “庫倫小姐不住在這兒。
”D這次比較走運,接電話的是一個女人,不是上次那個男仆——那人說不定還會聽出他的聲音。
D說:“我在電話簿裡査不到她的電話号碼。
你能不能告訴我?” “噢,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這麼做。
” “我是她的一個老朋友。
路過英國,隻停留一兩天。
” “是嗎?” “她會很失望的,如果……” “是嗎?” “她特别囑咐我……” “庫倫小姐的電話号碼是梅費爾區3012。
” 他又撥了一次電話,等待着。
K先生會不會溜掉,完全要看卡彭特小姐能不能把他留住了。
D知道傳統禮儀有時比恐怖力量還大——特别是當恐怖還隻是一種朦胧意識,你并不完全相信的時候。
要真正懂得害怕也得有個學習過程。
他問:“庫倫小姐在家嗎?” “我想她不在。
你先别挂上。
”即使他自己買不到煤,也一定得想個辦法不叫L買到。
隻要他能證明那件謀殺案……隻要他能證明那是一次謀殺…… 羅絲的聲音突然在他耳旁響起來:“是誰啊?” 他說:“克羅威爾。
” “你有什麼事?我不認識叫克羅威爾的人。
” “我住在柴斯特花園,3号。
離大使館隻有兩三個門。
” 電話線的另一端出現了片刻沉寂。
D又接着說:“當然了,如果你也相信那個故事——那件所謂的自殺事件——你今天晚上可以叫警察來。
或者,要是你覺得我根本就不是D的話。
” 她沒有回答。
是不是把電話挂上了?D又說:“那個女孩子當然是被人謀害的。
做得很巧妙,是不是?” 她突然怒氣沖沖地說:“你關心的就是這件事?” 他說:“不管是誰幹的,我都要把他殺死……我現在還不太有把握……我要找到真正的兇手。
殺也隻能殺一個人,不能冤枉了别人。
” “你發瘋了。
你就不能趕快離開這兒回國去?” “他們可能會槍斃我的。
這倒也沒什麼。
可是我不想叫L……” 她說:“你太晚了。
他們已經簽字了。
” “我怕……”他說,“你知道合同是怎麼寫的?我不明白他們有什麼辦法把煤運出港口去。
有一個中立國協約呀。
” 她說:“我問問福爾特是怎麼回事。
” “他也簽字了?” “他也簽了。
”又有人彈起鋼琴來,還有人在唱歌。
唱的多半是個世界語的歌曲,“柯爾達”這個詞一遍又一遍地出現。
她馬上接着說:“他也隻好這樣做了。
”她在為他辯解,“既然别的人都簽了字……所有的股東……” “當然了。
”因為她居然出面為福布斯辯護,D心中有一種奇怪的嫉妒的感覺。
他覺得這就像一隻凍僵的手又恢複了知覺一樣。
他并沒有愛上這個女孩子,他已經不可能愛任何活着的人了,盡管如此,那嫉妒的感情還是刺疼了他。
她說:“你現在是在什麼地方?我在電話裡聽到一些非常古怪的聲音。
” “在一個晚會上,”他說,“至少他們管這個叫晚會。
是世界語學校主辦的。
” “你是個大傻瓜,”她絕望地說,“你還不明白他們正在緝捕你嗎?抗拒逮捕,僞造護照,天知道還有什麼罪名。
” 他說:“我在這裡似乎很安全。
我們正在吃小甜餅。
” “你幹嗎這麼傻?她說你的年紀夠大了——不是嗎?——你應該有能力保護自己。
” 他說:“你能不能替我打聽一下——從福布斯那裡?” “你真的想那麼做——你剛才說的殺人的事?” “是的,我準備這樣。
” 她的聲音突然從話筒裡非常清晰地傳出來,就好像站在他身旁似的。
聽得出她非常氣憤,正在譴責他:“這麼說你還是愛上了那個小丫頭?” “不是,”他說,“我對她就跟對别的人一樣,并沒有特殊的感情。
今天一天就有四次空襲。
我敢說,除了她以外,他們已經害死了五十個像她這樣的孩子了……應該報複他們一下。
”他突然覺得這一切是多麼荒謬。
他到英國來的身份是充當秘密使節,他來的目的是談一項與他的國家命運攸關的煤炭交易。
庫倫小姐是位年輕姑娘,是他購煤要找的一位貴族的女兒,另外,她多半還是某個福布斯先生的情人,而福布斯也擁有好幾座煤礦,在謝波德市場還養着一個情婦(這件事倒無關緊要)。
一個小姑娘被旅館的老闆娘或者K先生殺害了——他們盡管是自己人,但幹這件事很可能是受了叛徒唆使。
情況就是這樣,既有陰謀詭計,又牽涉政治與刑事犯罪。
但現在他同庫倫小姐在電話裡通話卻充滿了人情味,互相嫉妒,好像在談戀愛,好像是和平年代,人們什麼時候都可以在這個天地裡自由行動。
她說:“我不相信。
你一定愛過她。
” “我想她最多不過十四歲。
” “啊,我敢說你已經到了喜歡小姑娘的年齡。
” “沒有。
” “可你在這裡不能幹那件事——殺人,我是說——你還不懂?他們會吊死你的。
隻有愛爾蘭人才為了複仇互相殺人,而他們總是要被吊死的。
” “啊,好吧……”他含含糊糊地說。
“天啊,”她說,“門一直開着。
”沉默了片刻,她又說,“說不定我把你的行蹤給洩露了。
他們會猜到——報紙上登了那麼多。
也許
K先生很快地說:“我受不了。
你纏住我不放到底是為什麼?” “為了一點兒正義。
”D輕聲說。
他一點兒也不憐憫K先生。
在這樣一個奇怪的場合裡——由辦公室、咖啡、自制糕點、穿着小得難穿的過時晚禮服的形容憔悴的女人和戴着眼鏡、充滿商人氣息的精明的東方人構成的背景前面——K先生更加不像那種遭受不幸、值得同情的人了。
貝婁斯博士又走回來了。
他說:“李博士讓我轉達說,他很願意再同你見面——等你世界語學得更好一點兒的時候。
”他露出了若有似無的笑容,接着說:“性格真是堅毅,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信仰堅定的人。
真的沒有,在全國也找不到。
” D說:“我和K先生感到很抱歉,我們該走了。
” “這麼早就走?我很想再介紹你認識一位羅馬尼亞的女士呢。
啊,我看見了,她正在同李博士談話。
”他從屋子的這一頭向那兩個人笑了笑,倒好像他們是一對正在談戀愛的年輕人,羞羞澀澀,他在旁邊給他們鼓氣似的。
貝婁斯博士說:“看啊!我就是這麼想的。
要的是思想交流而不是誤解糾紛……”D想,羅馬尼亞同暹羅大概很少可能鬧什麼糾紛……但是貝婁斯博士又走到别處去了,他正在給毫無關聯的國家牽線搭橋。
卡彭特小姐站在大咖啡壺後面滿臉堆笑。
D說:“咱們該走了。
” “我不走。
我要送卡彭特小姐回家去。
” D說:“我可以等你。
” 他走到窗前,俯視下面的街道。
公共汽車像大甲蟲似的在牛津街上緩緩移動。
在對面一座建築物的房頂後面,燈光拼寫出了重要新聞的标題:足球賽2∶1。
遠處人行道上幾個警察列隊走進馬爾伯勒街。
還有什麼新聞?燈光逐漸消失後又重新亮起。
另一條最新報道……五千難民……四次空襲……這像是來自他祖國的一系列信号——你在這裡做什麼?為什麼還浪費時間?什麼時候回來?他想到爆炸後揚起的煙塵和天空中飛機的嗡嗡聲,他非常懷念祖國。
一個人應該因為某些事物熱愛自己的國家,哪怕是它的痛苦和暴力行動。
L同本迪池達成協議了嗎?他很想知道。
他已經被排斥在這項交易的大門外了。
他正由于殺人嫌疑被警察通緝,在這個令人起敬的國家裡他再有什麼證明文件也不起作用了。
他又想到那個小女孩在窗前喊叫的情景,拼命掙紮,指甲在窗框上抓了好多道道,最後從霧氣裡摔到下面的人行道上。
像她這樣死于非命的人真是成千上萬。
她好像通過自己的慘死終于歸化到他的國家,成為他國家的一個女孩了。
死亡是他的領域,比起活人來,他對死人和将要死的人有更多的愛。
貝婁斯博士也好,卡彭特小姐也好,因為他們生活在安全的環境裡,自鳴得意,因此就被剝奪了真實感。
除非他們也受到死亡威脅,他是不會把他們當作真實人物的。
他從窗前轉回來,對卡彭特小姐說:“這裡有沒有電話?我想用一下。
” “當然有。
在貝婁斯博士的辦公室裡。
” 他說:“我聽說K先生準備送你回去。
” “啊,K先生,你太好了。
真不應該麻煩你。
到摩爾登路去可不近呢。
” “不麻煩。
”K先生嘟哝了一聲。
他手裡仍然拿着那塊小甜餅,倒好像那是一塊身份證明牌,死後人們可以用它來辨明是誰的屍體。
D打開貝婁斯博士房間的門,馬上道了聲對不起。
一位生着日耳曼人頭顱、胡須剃淨的中年人同一位瘦骨嶙峋的女士偷偷跑到這間屋子裡,正在貝婁斯博士的寫字台上坐着。
聞得到屋子裡有一股洋蔥味,這兩個人中不知是哪個肯定剛剛吃過牛排。
“對不起,我來打個電話。
”瘦骨嶙峋的女士咯咯地笑起來。
她長的樣子一點兒也不吸引人,手腕上戴着一塊很大的手表,衣領上别着一枚蘇格蘭獵狐犬形的别針。
“沒關系,沒關系,”那個德國男人連忙說,“咱們走吧,溫尼弗雷德。
”他在門口身體僵直地向D鞠了一躬。
“柯爾達,”他說,“柯爾達。
” “柯爾達?” “世界語,意思是‘心肝寶貝’。
” “啊,是這樣。
” “我對英國女孩子很有好感。
”德國人坦率地解釋說。
“是嗎?” 徳國人緊緊握住溫尼弗雷德的一隻骨瘦如柴的手。
這個女孩子的牙齒很不整齊,頭發呈灰鼠色,看到她你馬上會猜到她的生活背景:黑闆,粉筆末,小學生向她請假上廁所,星期日帶着狗到荒野散步…… “英國女孩子非常天真。
”德國人補充道。
他又鞠了一躬,然後把門關上。
D撥通了本迪池勳爵家的電話。
他問:“庫倫小姐在家嗎?” “庫倫小姐不住在這兒。
”D這次比較走運,接電話的是一個女人,不是上次那個男仆——那人說不定還會聽出他的聲音。
D說:“我在電話簿裡査不到她的電話号碼。
你能不能告訴我?” “噢,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這麼做。
” “我是她的一個老朋友。
路過英國,隻停留一兩天。
” “是嗎?” “她會很失望的,如果……” “是嗎?” “她特别囑咐我……” “庫倫小姐的電話号碼是梅費爾區3012。
” 他又撥了一次電話,等待着。
K先生會不會溜掉,完全要看卡彭特小姐能不能把他留住了。
D知道傳統禮儀有時比恐怖力量還大——特别是當恐怖還隻是一種朦胧意識,你并不完全相信的時候。
要真正懂得害怕也得有個學習過程。
他問:“庫倫小姐在家嗎?” “我想她不在。
你先别挂上。
”即使他自己買不到煤,也一定得想個辦法不叫L買到。
隻要他能證明那件謀殺案……隻要他能證明那是一次謀殺…… 羅絲的聲音突然在他耳旁響起來:“是誰啊?” 他說:“克羅威爾。
” “你有什麼事?我不認識叫克羅威爾的人。
” “我住在柴斯特花園,3号。
離大使館隻有兩三個門。
” 電話線的另一端出現了片刻沉寂。
D又接着說:“當然了,如果你也相信那個故事——那件所謂的自殺事件——你今天晚上可以叫警察來。
或者,要是你覺得我根本就不是D的話。
” 她沒有回答。
是不是把電話挂上了?D又說:“那個女孩子當然是被人謀害的。
做得很巧妙,是不是?” 她突然怒氣沖沖地說:“你關心的就是這件事?” 他說:“不管是誰幹的,我都要把他殺死……我現在還不太有把握……我要找到真正的兇手。
殺也隻能殺一個人,不能冤枉了别人。
” “你發瘋了。
你就不能趕快離開這兒回國去?” “他們可能會槍斃我的。
這倒也沒什麼。
可是我不想叫L……” 她說:“你太晚了。
他們已經簽字了。
” “我怕……”他說,“你知道合同是怎麼寫的?我不明白他們有什麼辦法把煤運出港口去。
有一個中立國協約呀。
” 她說:“我問問福爾特是怎麼回事。
” “他也簽字了?” “他也簽了。
”又有人彈起鋼琴來,還有人在唱歌。
唱的多半是個世界語的歌曲,“柯爾達”這個詞一遍又一遍地出現。
她馬上接着說:“他也隻好這樣做了。
”她在為他辯解,“既然别的人都簽了字……所有的股東……” “當然了。
”因為她居然出面為福布斯辯護,D心中有一種奇怪的嫉妒的感覺。
他覺得這就像一隻凍僵的手又恢複了知覺一樣。
他并沒有愛上這個女孩子,他已經不可能愛任何活着的人了,盡管如此,那嫉妒的感情還是刺疼了他。
她說:“你現在是在什麼地方?我在電話裡聽到一些非常古怪的聲音。
” “在一個晚會上,”他說,“至少他們管這個叫晚會。
是世界語學校主辦的。
” “你是個大傻瓜,”她絕望地說,“你還不明白他們正在緝捕你嗎?抗拒逮捕,僞造護照,天知道還有什麼罪名。
” 他說:“我在這裡似乎很安全。
我們正在吃小甜餅。
” “你幹嗎這麼傻?她說你的年紀夠大了——不是嗎?——你應該有能力保護自己。
” 他說:“你能不能替我打聽一下——從福布斯那裡?” “你真的想那麼做——你剛才說的殺人的事?” “是的,我準備這樣。
” 她的聲音突然從話筒裡非常清晰地傳出來,就好像站在他身旁似的。
聽得出她非常氣憤,正在譴責他:“這麼說你還是愛上了那個小丫頭?” “不是,”他說,“我對她就跟對别的人一樣,并沒有特殊的感情。
今天一天就有四次空襲。
我敢說,除了她以外,他們已經害死了五十個像她這樣的孩子了……應該報複他們一下。
”他突然覺得這一切是多麼荒謬。
他到英國來的身份是充當秘密使節,他來的目的是談一項與他的國家命運攸關的煤炭交易。
庫倫小姐是位年輕姑娘,是他購煤要找的一位貴族的女兒,另外,她多半還是某個福布斯先生的情人,而福布斯也擁有好幾座煤礦,在謝波德市場還養着一個情婦(這件事倒無關緊要)。
一個小姑娘被旅館的老闆娘或者K先生殺害了——他們盡管是自己人,但幹這件事很可能是受了叛徒唆使。
情況就是這樣,既有陰謀詭計,又牽涉政治與刑事犯罪。
但現在他同庫倫小姐在電話裡通話卻充滿了人情味,互相嫉妒,好像在談戀愛,好像是和平年代,人們什麼時候都可以在這個天地裡自由行動。
她說:“我不相信。
你一定愛過她。
” “我想她最多不過十四歲。
” “啊,我敢說你已經到了喜歡小姑娘的年齡。
” “沒有。
” “可你在這裡不能幹那件事——殺人,我是說——你還不懂?他們會吊死你的。
隻有愛爾蘭人才為了複仇互相殺人,而他們總是要被吊死的。
” “啊,好吧……”他含含糊糊地說。
“天啊,”她說,“門一直開着。
”沉默了片刻,她又說,“說不定我把你的行蹤給洩露了。
他們會猜到——報紙上登了那麼多。
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