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邦微微一震,若有所悟。
蘇振海又發話了:“災難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災難,一種是人為災難。
自然災難就不必說了,譬如地震、洪水、幹旱、海嘯、台風、火山爆發等,是不可抗因素;而像一戰和二戰以及我國發生的十年浩劫等,就屬于人為災難。
往大處說,即使是自然災難,也與人類的行為有關。
人類破壞自然,自然就會報複;有的人的一己之私,也容易導緻大的災難。
獨裁者、掌權者和想發災難财的人,如果控制得不好,就容易引發大的災難。
” “老船長的意思是說,‘12·21’海難是有人故意制造的?”蕭邦探了一下身子,直接發問。
蘇振海略一沉吟,說道:“目前,我并沒有太多的證據證明這一點,但我越來越覺得這起海難有太多的人為痕迹。
” 蕭邦抓住機會,順杆一爬:“譬如說呢?” “我想至少有五點。
”蘇振海說,“第一,兩年前這起海難發生後,國務院組成的調查組往返于大港和雲台兩地,可是調查工作開展得很艱難,所有的當事人都将責任往他人身上推。
首當其沖的是兩地海事部門。
作為主管安全的海事主管機關,自然應承擔責任。
可是海事部門的人說,是港務局在港口檢查時不嚴,汽車上船時沒有檢查到位,導緻起火。
接着就是譴責氣象部門,未能将海上氣象準确地預測出來。
一般情況下,海上風力達7級以上,按規定是要停航的,可海難發生的當天,出事海域海上風力超過11級。
再接下來,就是責怪船檢部門,認為在海事安全鍊中,船舶技術是核心,像‘巨鲸’号這樣的船,在該海域的穩性狀況和船舶結構都應該有明确的書面報告,不能适航就不應發放相應的船舶航行證書。
最後,又譴責海上搜救部門,為何長達七個小時沒有救助船舶來救援?最後還是海軍派來了救援船隻。
而這幾個部門的解釋似乎也合乎情理:港口方面說例行檢查沒有問題,而車輛上船一般是由船公司自己檢查,港口方面隻是抽查,不可能一一複檢,沒有足夠的人力和時間。
船檢方面說,對于船舶的船體、輪機和電路系統的檢查,都是按規範執行的,沒有問題。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現行的船舶檢驗分為中央船檢和地方船檢,中央船檢機構就是中國船級社,所發的證書,全世界通用;而地方船檢發的證書,國内可以通行。
這就存在着兩種不同的标準。
‘巨鲸’号是地方船檢檢驗發證的,發證機構拿出了檢驗報告,是符合要求的。
氣象部門也直喊冤,因為氣象學也隻能預報通常情況下的天氣情況,總有例外的時候,世界上目前還沒有一家氣象機構能夠準确地預測每天的天氣情況。
而救撈部門也大訴其苦。
因為中國的救助打撈,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曆史以來一直‘以撈養救’,即靠打撈沉船和出租船舶來維持救助經費,因為救助是義務的,國家沒有投入足夠的财力,生存下來都很困難。
這兩年,國家才投入巨資,增加了海上搜救直升機,加強了搜救船隊的建設,基本上實現了海上立體搜救。
但當時還沒有救助飛機,救助船大都是老舊船,設施比較好的上海救撈局又遠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才無法及時救助。
你看看,各方都有難處和道理,所以追究起責任來,隻能追究船公司本身的責任,使調查工作顯得阻力重重。
“第二點,就是對這起海難的處理,引起了很多猜測。
‘12·21’海難本來是件天大的案子,可是最終結果,歸結到海況和操作不當上,僅僅從重處理了王建勳等幾名公司主管領導,對雲台和大港兩地的主管領導的處理并沒有多重,最嚴重的就是罷免,有的中層幹部不降反升,這同樣說明這裡頭有人在作怪。
“第三點,就是在這兩年當中,相繼有幾撥人前來調查此案,可是調查了半截,全都煙消雲散了。
一般情況下,作為一起重大案子,調查也得有始有終,無疾而終的調查,我還是頭一次遇見。
“第四點,就是王建勳、洪文光、劉小芸等人的死。
嚴格地說,這些人死得非常無辜,但也恰恰說明這幕後操作者心虛到了殺人滅口的地步。
“第五點,直接關系到你和我。
你一到大港,就有人盯上你,三番五次想置你于死地;而我,準備去一趟大港,還未動身,就遭到突然襲擊,差點要了我的老命。
“綜合這些情況來看,如果這起海難真的是自然災難,那麼這一切都不會發生;而發生了這一切,恰恰說明有人制造了這起海難。
眼看風生水起,他們就坐不住了,想方設法要除掉一切對他們不利的因素。
” 蕭邦用心過濾着蘇振海的話。
他注意到一個現象:蘇老爺子從各個方面推測有人制造了這起海難,但他卻又不直接說是誰。
那麼,到底是誰制造了這起海難?制造海難的人,又是為了什麼?為财?為情?為地位?還是為了報複? 聽了蘇振海的話,蕭邦不僅沒理清頭緒,反而更加如墜五裡霧中。
蘇振海又發話了:“災難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災難,一種是人為災難。
自然災難就不必說了,譬如地震、洪水、幹旱、海嘯、台風、火山爆發等,是不可抗因素;而像一戰和二戰以及我國發生的十年浩劫等,就屬于人為災難。
往大處說,即使是自然災難,也與人類的行為有關。
人類破壞自然,自然就會報複;有的人的一己之私,也容易導緻大的災難。
獨裁者、掌權者和想發災難财的人,如果控制得不好,就容易引發大的災難。
” “老船長的意思是說,‘12·21’海難是有人故意制造的?”蕭邦探了一下身子,直接發問。
蘇振海略一沉吟,說道:“目前,我并沒有太多的證據證明這一點,但我越來越覺得這起海難有太多的人為痕迹。
” 蕭邦抓住機會,順杆一爬:“譬如說呢?” “我想至少有五點。
”蘇振海說,“第一,兩年前這起海難發生後,國務院組成的調查組往返于大港和雲台兩地,可是調查工作開展得很艱難,所有的當事人都将責任往他人身上推。
首當其沖的是兩地海事部門。
作為主管安全的海事主管機關,自然應承擔責任。
可是海事部門的人說,是港務局在港口檢查時不嚴,汽車上船時沒有檢查到位,導緻起火。
接着就是譴責氣象部門,未能将海上氣象準确地預測出來。
一般情況下,海上風力達7級以上,按規定是要停航的,可海難發生的當天,出事海域海上風力超過11級。
再接下來,就是責怪船檢部門,認為在海事安全鍊中,船舶技術是核心,像‘巨鲸’号這樣的船,在該海域的穩性狀況和船舶結構都應該有明确的書面報告,不能适航就不應發放相應的船舶航行證書。
最後,又譴責海上搜救部門,為何長達七個小時沒有救助船舶來救援?最後還是海軍派來了救援船隻。
而這幾個部門的解釋似乎也合乎情理:港口方面說例行檢查沒有問題,而車輛上船一般是由船公司自己檢查,港口方面隻是抽查,不可能一一複檢,沒有足夠的人力和時間。
船檢方面說,對于船舶的船體、輪機和電路系統的檢查,都是按規範執行的,沒有問題。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現行的船舶檢驗分為中央船檢和地方船檢,中央船檢機構就是中國船級社,所發的證書,全世界通用;而地方船檢發的證書,國内可以通行。
這就存在着兩種不同的标準。
‘巨鲸’号是地方船檢檢驗發證的,發證機構拿出了檢驗報告,是符合要求的。
氣象部門也直喊冤,因為氣象學也隻能預報通常情況下的天氣情況,總有例外的時候,世界上目前還沒有一家氣象機構能夠準确地預測每天的天氣情況。
而救撈部門也大訴其苦。
因為中國的救助打撈,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曆史以來一直‘以撈養救’,即靠打撈沉船和出租船舶來維持救助經費,因為救助是義務的,國家沒有投入足夠的财力,生存下來都很困難。
這兩年,國家才投入巨資,增加了海上搜救直升機,加強了搜救船隊的建設,基本上實現了海上立體搜救。
但當時還沒有救助飛機,救助船大都是老舊船,設施比較好的上海救撈局又遠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才無法及時救助。
你看看,各方都有難處和道理,所以追究起責任來,隻能追究船公司本身的責任,使調查工作顯得阻力重重。
“第二點,就是對這起海難的處理,引起了很多猜測。
‘12·21’海難本來是件天大的案子,可是最終結果,歸結到海況和操作不當上,僅僅從重處理了王建勳等幾名公司主管領導,對雲台和大港兩地的主管領導的處理并沒有多重,最嚴重的就是罷免,有的中層幹部不降反升,這同樣說明這裡頭有人在作怪。
“第三點,就是在這兩年當中,相繼有幾撥人前來調查此案,可是調查了半截,全都煙消雲散了。
一般情況下,作為一起重大案子,調查也得有始有終,無疾而終的調查,我還是頭一次遇見。
“第四點,就是王建勳、洪文光、劉小芸等人的死。
嚴格地說,這些人死得非常無辜,但也恰恰說明這幕後操作者心虛到了殺人滅口的地步。
“第五點,直接關系到你和我。
你一到大港,就有人盯上你,三番五次想置你于死地;而我,準備去一趟大港,還未動身,就遭到突然襲擊,差點要了我的老命。
“綜合這些情況來看,如果這起海難真的是自然災難,那麼這一切都不會發生;而發生了這一切,恰恰說明有人制造了這起海難。
眼看風生水起,他們就坐不住了,想方設法要除掉一切對他們不利的因素。
” 蕭邦用心過濾着蘇振海的話。
他注意到一個現象:蘇老爺子從各個方面推測有人制造了這起海難,但他卻又不直接說是誰。
那麼,到底是誰制造了這起海難?制造海難的人,又是為了什麼?為财?為情?為地位?還是為了報複? 聽了蘇振海的話,蕭邦不僅沒理清頭緒,反而更加如墜五裡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