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比較了解了。
需要說明的是,這艘船,當初從日本買回來,我是不太同意的,但浚航批準了。
你也知道,大港至雲台的這條航線,随着近年來東北、山東、江蘇經濟的發展,客滾船的需求很旺盛,經濟效益很好。
但當初成立雲台輪渡公司,我就不太同意,是浚航拗着要弄。
我對近海運輸一直不看好,因為國内的運輸情況比較複雜,管理頭緒太多,往往三令五申,政出多門,卻又總管不好。
而遠洋運輸,看起來複雜,但隻要批了航線,将船舶質量提上去,搞起來要順手得多。
“說真的,自從将藍鲸交給浚航以後,我隻過問關系到公司發展方向的事,其他的事,一律由浚航處理。
雲台輪渡公司的成立,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
名義上,雲台輪渡公司是藍鲸的子公司,而實際上是雲台市政府管轄的雲台航運公司與藍鲸集團共同出資,藍鲸占51%的股份,雲台航運公司占49%的股份,董事長由浚航擔任,總經理由雲台方面派出,就是死在大港的王建勳。
當時的情況,比較複雜。
雲台方面向上級打了報告,聲稱藍鲸作為一個成熟的航運企業,應支持雲台的建設,很倉促地成立了雲台輪渡公司。
也怪我當時大意,聽信了浚航的建議,也就沒管,沒料到惹出這麼一個天大的案子,使藍鲸的信譽遭受損害,得不償失!” 關于雲台輪渡公司的組建情況,蕭邦還是第一次知道。
以前,他隻是從媒體上得知,雲台輪渡公司是藍鲸的子公司,沒料到公司的組建還攙雜了地方因素。
“其實,藍鲸集團控股的公司中,也有不少合資公司,包括與香港、新加坡和中遠都有合資公司,譬如藍鲸集運和藍鲸油運兩家上市公司,就是與香港遠東航運和中遠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經營得也很好。
因此,不能說與誰合作就不好,相反,與有實力的集團合作,反而利于整合人力資源和調配市場份額。
但雲台輪渡公司的成立,裡面攙雜了一些很不正常的因素。
說白了,雲台航運公司本身就是一個負責累累的國有企業,要借藍鲸的實力鹹魚翻身。
當然,這裡頭,雲台市政府所起的作用很大。
”蘇振海說。
“難道,雲台市政府有意染指藍鲸的業務?或是想将藍鲸引入該市,以促進該市經濟的發展?”蕭邦問。
“二者都不是。
”蘇振海說,“作為一個沿海城市,雲台市這幾年的發展很快,決不會打一個航運企業的主意。
政府就是政府,很多時候代表着國家的利益,所行使的職責是促進一方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對一級政府而言,多一項合作和少一項合作,并不會明顯地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
也就是說,政府不會将經濟利益看得很重,而是注重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對利益的看重,是個人。
說穿了,當時雲台航運公司與藍鲸合作,無非是個别别有用心的人,想從中撈取好處,才打着政府的旗号與藍鲸合作,因此,公司的成立非常倉促,審批程序變得非常簡單,簡直跟走過場一樣。
這種運作模式,在中國相當普遍,甚至有的政府官員最後也被牽連進去,最終犯了法,锒铛入獄。
” 這下蕭邦算是聽明白了:雲台輪渡公司,是在有人幹預的背景下誕生的。
蘇振海似乎擔心蕭邦不明白,接着補充:“當然,藍鲸也可以拒絕與雲台航運公司合作。
但事實上,雲台是一個重要的港口,許多職能管理部門都在與藍鲸打交道。
大港至雲台的這條航線,的确是黃金水道,業務繁忙。
倘若我們不合作,雖然對藍鲸的業務不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但船到人家地盤上,要找點麻煩,還是輕而易舉的。
自從雲台輪渡公司成立後,這條航線上的客貨滾裝業務,差不多被雲台輪渡壟斷了。
甚至,其他航運公司曾到北京告狀,但上面派人下來一查,也找不到幾個不正當競争的證據,也就不了了之。
我幹航運多年,深知這個行業的水很深,也知道原因出在哪裡,總感覺這樣下去,破壞了市場規則,早晚要出事。
果不其然,兩年前就出了‘12·21’海難。
發生海難那晚,當我接到電話後,一夜未眠。
我有兩個方面的擔心:一是擔心浚航出事,二是擔心海難将對藍鲸造成緻命的打擊。
” “難道,蘇老船長不擔心二百多條人命的安全嗎?”蕭邦突然問。
蘇老船長怔了一下,随即說:“那是當然。
我從事航海工作幾十年,最擔心的自然還是人命。
因為,财産損失了,可以再找回來;生命一旦失去,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 蕭邦在餘光裡看到一直義正辭嚴的蘇老船長,臉上的尴尬之色一閃而逝。
“聽蘇老船長剛才的意思,是不是暗指這起海難的源頭,是因為雲台輪渡公司的成立并不完全符合市場規則而直接或間接造成的?”蕭邦轉移了話題。
“蕭兄弟所言,是一個原因。
”蘇振海略作思忖,接着說,“我想,更深層的原因,是人的内心。
我總認為,最大的災難在人的内心。
” 蕭
需要說明的是,這艘船,當初從日本買回來,我是不太同意的,但浚航批準了。
你也知道,大港至雲台的這條航線,随着近年來東北、山東、江蘇經濟的發展,客滾船的需求很旺盛,經濟效益很好。
但當初成立雲台輪渡公司,我就不太同意,是浚航拗着要弄。
我對近海運輸一直不看好,因為國内的運輸情況比較複雜,管理頭緒太多,往往三令五申,政出多門,卻又總管不好。
而遠洋運輸,看起來複雜,但隻要批了航線,将船舶質量提上去,搞起來要順手得多。
“說真的,自從将藍鲸交給浚航以後,我隻過問關系到公司發展方向的事,其他的事,一律由浚航處理。
雲台輪渡公司的成立,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
名義上,雲台輪渡公司是藍鲸的子公司,而實際上是雲台市政府管轄的雲台航運公司與藍鲸集團共同出資,藍鲸占51%的股份,雲台航運公司占49%的股份,董事長由浚航擔任,總經理由雲台方面派出,就是死在大港的王建勳。
當時的情況,比較複雜。
雲台方面向上級打了報告,聲稱藍鲸作為一個成熟的航運企業,應支持雲台的建設,很倉促地成立了雲台輪渡公司。
也怪我當時大意,聽信了浚航的建議,也就沒管,沒料到惹出這麼一個天大的案子,使藍鲸的信譽遭受損害,得不償失!” 關于雲台輪渡公司的組建情況,蕭邦還是第一次知道。
以前,他隻是從媒體上得知,雲台輪渡公司是藍鲸的子公司,沒料到公司的組建還攙雜了地方因素。
“其實,藍鲸集團控股的公司中,也有不少合資公司,包括與香港、新加坡和中遠都有合資公司,譬如藍鲸集運和藍鲸油運兩家上市公司,就是與香港遠東航運和中遠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經營得也很好。
因此,不能說與誰合作就不好,相反,與有實力的集團合作,反而利于整合人力資源和調配市場份額。
但雲台輪渡公司的成立,裡面攙雜了一些很不正常的因素。
說白了,雲台航運公司本身就是一個負責累累的國有企業,要借藍鲸的實力鹹魚翻身。
當然,這裡頭,雲台市政府所起的作用很大。
”蘇振海說。
“難道,雲台市政府有意染指藍鲸的業務?或是想将藍鲸引入該市,以促進該市經濟的發展?”蕭邦問。
“二者都不是。
”蘇振海說,“作為一個沿海城市,雲台市這幾年的發展很快,決不會打一個航運企業的主意。
政府就是政府,很多時候代表着國家的利益,所行使的職責是促進一方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對一級政府而言,多一項合作和少一項合作,并不會明顯地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
也就是說,政府不會将經濟利益看得很重,而是注重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對利益的看重,是個人。
說穿了,當時雲台航運公司與藍鲸合作,無非是個别别有用心的人,想從中撈取好處,才打着政府的旗号與藍鲸合作,因此,公司的成立非常倉促,審批程序變得非常簡單,簡直跟走過場一樣。
這種運作模式,在中國相當普遍,甚至有的政府官員最後也被牽連進去,最終犯了法,锒铛入獄。
” 這下蕭邦算是聽明白了:雲台輪渡公司,是在有人幹預的背景下誕生的。
蘇振海似乎擔心蕭邦不明白,接着補充:“當然,藍鲸也可以拒絕與雲台航運公司合作。
但事實上,雲台是一個重要的港口,許多職能管理部門都在與藍鲸打交道。
大港至雲台的這條航線,的确是黃金水道,業務繁忙。
倘若我們不合作,雖然對藍鲸的業務不能造成巨大的影響,但船到人家地盤上,要找點麻煩,還是輕而易舉的。
自從雲台輪渡公司成立後,這條航線上的客貨滾裝業務,差不多被雲台輪渡壟斷了。
甚至,其他航運公司曾到北京告狀,但上面派人下來一查,也找不到幾個不正當競争的證據,也就不了了之。
我幹航運多年,深知這個行業的水很深,也知道原因出在哪裡,總感覺這樣下去,破壞了市場規則,早晚要出事。
果不其然,兩年前就出了‘12·21’海難。
發生海難那晚,當我接到電話後,一夜未眠。
我有兩個方面的擔心:一是擔心浚航出事,二是擔心海難将對藍鲸造成緻命的打擊。
” “難道,蘇老船長不擔心二百多條人命的安全嗎?”蕭邦突然問。
蘇老船長怔了一下,随即說:“那是當然。
我從事航海工作幾十年,最擔心的自然還是人命。
因為,财産損失了,可以再找回來;生命一旦失去,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 蕭邦在餘光裡看到一直義正辭嚴的蘇老船長,臉上的尴尬之色一閃而逝。
“聽蘇老船長剛才的意思,是不是暗指這起海難的源頭,是因為雲台輪渡公司的成立并不完全符合市場規則而直接或間接造成的?”蕭邦轉移了話題。
“蕭兄弟所言,是一個原因。
”蘇振海略作思忖,接着說,“我想,更深層的原因,是人的内心。
我總認為,最大的災難在人的内心。
” 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