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機遇先生

關燈
有人說:事業和愛情不可兼得。

    此言謬矣!省委副書記侯貴卿既有輝煌的事業,又有幸福的愛情。

    這都是“機遇先生”造成的。

     “機遇先生”對人是不講平等的,有的人總是遇着他,有的人一輩子和他也沒有緣分。

    可是好機遇,總是光照侯貴卿。

    有人問過機遇先生:機遇是什麼?他答道:機遇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諸多偶然性的綜合。

     我們可以說,侯貴卿一下生,好機遇就撲向他懷中了。

     有一年冬天的黎明,那個掃大街的老大爺“刷,刷,刷!”有節奏地掃着大街上的塵土。

    忽然看見馬路邊影影糊糊地放着一個紙包裹。

    他如果認為是過路行人丢失的東西,等着主人來找,老大爺就不去管它也就罷了。

    他靈機一動,想把包裹放在附近門口的台階上。

    這裡顯眼,一眼就可以看到。

    誰知他一拿,怪沉的。

     也是一時沒有拿穩,包裹掉在地上,“哇!哇!哇!……”掃街老大爺一驚:是誰把孩子扔在這裡了?他急忙俯身抱起來。

    這個娃兒就是侯貴卿。

    可以設想:如果不是老大爺多手,不去管這個包裹,到了天明,嬰兒會被凍死的。

    就是老大爺偶然多這一手,好機遇就一個接一個地來了。

     老大爺抱着這新生嬰兒,一面憤憤地想:是哪個喪盡天良的女人,把自己的孩子扔在這裡了?一面自問:我該怎麼辦呀?抱在自己家裡,肯定養活不起,放下不管,又不忍心。

    正在此時傳來了“嚓嚓嚓”地跑步聲。

    老大爺知道,這是住在附近四合院的一位姓侯的軍隊大首長。

    過去他每天黎明掃街,都會遇到這位首長。

    “有了。

    ”老大爺迎上去:“您看,有這麼狠心的爹娘嗎?把孩子扔在這兒了,怎麼辦呀?” 首長看了看,孩子在老大爺的雙手中微微蠕動,摸了摸,還有點體溫。

    思索了一刻:“你交給我吧。

    ”說着把孩子接在懷中,又補充說:“也真巧,我公出一個多月了,昨天才回來。

    ” “怪不得這些日子,早晨沒有見到您老跑步呢。

    ” 首長說的“也真巧”又是一個偶然,如果首長不是昨天回到北京,老大爺也會把孩子送給另一個家庭,那樣侯貴卿就可能是另一種命運了。

     首長把孩子抱到家裡,夫人還沒有起床。

    夫人去年生了一個女兒,取名菁菁。

     因為難産,并伴随産後大出血,醫生說,夫人以後不可能再懷孕了。

    他們夫婦本來想要一個男孩子,可是生了個女兒。

    這時,他打開燈,叫醒夫人,說:“你看看,我拾了個什麼?”随即解開胸懷,把孩子放在夫人身旁。

     夫人一驚:“哪裡的孩子?”又扒開雙腿一看,“有個小’雞雞兒‘,還是個男娃兒哪!哪裡來的?” 丈夫說了拾孩子的經過。

     夫人猜測着:“天底下就有這麼狠心的女人!” 首長說:“我可以肯定地說,百分之百是個私生子。

    咱們養起來吧。

    ” “對對對。

    我正想要個兒子哪,”夫人想了想又說“将來人家不會來找呀?” “既然他們把孩子丢棄了,誰會再找私生子呀。

    況且他們往哪裡找呀?” 于是,夫婦兩人高興地像自己親生孩子一樣養起來了。

    先是取個小名“精精”,後來,上小學時臨居兼老戰友張敬懷因為他們姓侯,取名“大聖”,“侯大聖”叫了一段,覺得不那麼好,改為侯貴卿,直到如今。

     侯首長的女兒菁菁,長侯貴卿一歲,姐姐弟弟一起進幼兒園,一起上小學,一起上中學。

    姐弟好得像一個人一樣。

    侯貴卿長到十八歲,已經是一個男子漢了。

     不僅相貌堂堂,标志的男子漢面容,在學習方面,曆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姐姐菁菁也是一個才貌出衆的姑娘。

    在上小學時,兩人走在路上總是手牽手。

    玩“過家家”遊戲,也總是弟弟演新郎,姐姐演新娘。

    到了上中學的年紀,他們不能手拉手了。

    兩人暗暗怨恨:“如果不是姐弟,就能成為夫妻了!” 這時,侯首長夫婦也商量:如今給兒女找個既門當戶對又才貌出衆對像,太難了!菁菁如果找女婿,最好是“大聖”那樣的,而“大聖”找妻子,最好是菁菁那樣的。

    可是,他們現在的名分是兄妹呀…… 後來,他們還是想出了辦法:夫妻先是告訴侯貴卿:他并非自己的親生兒子……從拾他的情況,說了一遍,然後到派出所進行了家庭成員關系的重新登記。

     雖然“侯”姓未改,卻可以和菁菁作為對像相處了。

    兩人好不高興! 一九六六年春天,菁菁和侯貴卿已經登記結婚。

    可是還沒有等舉行儀式,“文化大革命”爆發了。

    原來的父親,現在的嶽父被打翻在地。

    可是,不久又被“解放”,到一個大企業“支左”。

    在那個人們近于瘋狂的年月,作為一個青年學生,不參加造反組織,在社會上就無地自容,就是一種恥辱。

    侯貴卿不願當“保皇派”,也不甘于在火熱的革命鬥争中當“逍遙派”,領頭成立了一個叫“捍衛毛澤東思想”大聯合總部,自任領袖。

    他接受原來的父親,現在的嶽父的諄諄教導:第一,絕對不要參加武鬥:如果打死了人,将來你必定當兇手;如果被打死了,你輕如鴻毛。

    第二,現在所謂的路線鬥争,連我都弄不清楚,你們小孩子懂得什麼?成立個造反組織做做樣子是可以的,切不可太認真;第三對老幹部,能保護時且保護,不能保護時,也不要落井下石。

     後來的事實證明:老泰山這番訓導,是何等的英明!在“你方唱罷他登場”的激烈奪權鬥争中,他沒有參加“打砸搶”,也開過一些老幹部的批鬥會,是作作樣子給對立面看的,實際上是保護了他們。

    在派性大發作中,他“站隊”又站在“支左”的解放軍一邊,當時叫作“大方向是正确的”。

    在領袖号召“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時,他主動要求上山下鄉。

    “文化大革命”後期,他因為路線覺悟高,被公社推薦上了大學,有了文憑。

     真是,人要是交了好運,就事事順利;要是該倒黴了,喝涼水都塞牙。

     革命又發展到了提拔幹部要求“年齡是個寶,文憑不可少,關系最重要”的年代,三條他都有了。

    大學畢業後,他立即被調到中央一個重要部門,從幹事、科長、副處長、處長、副局長,局長,一路攀升,像坐火箭似的,成為一名副部級主任。

     俗語雲:甯為雞頭,不為牛後,在國務院當個副部級幹部,不如在地方當一路“諸侯”有實權。

    所以,侯貴卿要求到地方工作,理由很簡單:下基層鍛煉。

     領導也認為這是個接班人的苗子,很快批準了他的請求。

    這不,侯貴卿到某地任了一年地委書記,經過在黨校學習了一陣子,趕上河山省開省黨代表大會。

    張敬懷被選為省委書記,經有關方面提議,侯貴卿進了候選名單,被選為副書記。

    按省委“排座次”,他是二把手。

    過幾年,張敬懷一退,侯貴卿的“扶正”,順理成章。

    人們從大趨勢看,在河山省,未來是侯氏的天下。

     這就是侯貴卿愛情和事業“兼得”的好“命”。

     菁菁先是他青梅竹馬時的姐姐,後來成了他的妻子。

    侯貴卿堪稱“美男子”,而菁菁走在大街上,對面來的行人,沒有不“一步三回頭”的。

    兩個人在家裡時,侯貴卿稱“菁菁”為“親親”。

    侯貴卿的名字曾經叫過“大聖”,又因為姓侯,菁菁私下叫他“小聖子”,簡稱“聖子”。

    夫妻生活可以用古語的“如膠似漆”形容,分開的日子,每天必通一次電話,每三天必寫一封信。

    在夫妻關系中,隻有一點不太協調:就是菁菁多疑:對“小聖子”在外面不放心。

    但沒有公開化的矛盾。

     作為一個剛到中年的男人,菁菁深深知道,侯貴卿對女孩子很有魅力,她雖然很自信,但常常擔心出現“第三者”。

    她多次告誡丈夫:“你在外面可得老實點,不然,我可饒不了你!”丈夫便在妻子身上輕打一拳:“不許胡說!”但是,畢竟外面的誘感太多,侯貴卿有追求自由的本性。

    在兩人分離時,他在電話中或寫給妻子的信函上說的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恨不能立即團圓,心裡卻想着多分離一段,有點自由的空間。

    但他總是怕,享受一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