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省委書記視察的台前幕後

關燈
這二年,張敬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大型國有企業改造方面了,至于農村,自從實行了“聯産承包責任制”,農業基本上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轉,他沒有下工夫研究過農村和農業問題。

     有一天,在吉秘書送給他的材料中,有一份标題是《五門地區關于推行“水火工程”經驗的報告》。

    吉秘書在報告第一頁,别了一張“内容提要”的條子,上寫:請張書記閱。

    五門地委送來此報告後,曾經多次打來電話,他們希望省委批發各地,以便推廣該項經驗。

     張敬懷一時不明白何為“水火工程”,便細看文件。

     本省的五門地區,在全省各地,屬于後進地區。

    原來所謂的“水”,是指他們地區采取的一項節水措施。

    本省東部十年九旱,他們用“滲灌”的方法,使農田灌溉用水節約百分之八十;所謂“火”是指農村普遍實現了“沼氣化”。

    其中的東中縣,是全省最貧困的縣份,這個縣地處平原,農民沒有柴燒,地委在“水火工程”經驗報告中,以東中縣為例,經過推廣“水火工程”,達到“一年脫貧”。

     他們廣泛推行的“沼氣化”,不僅解決了生活用柴,而且同時解決了農田的肥料問題,和此相連帶的還解決了農村廁所和漚肥中的衛生問題。

    前些日子,省報報道了這個消息,同時還有一個長篇通訊,描寫該地區領導和縣委書記在建設“水火工程”中的動人事迹。

    最近,各地紛紛請五門地區地委書記和東中縣縣委書記作報告,介紹他們“水火工程”的建設經驗,一時幾乎成了全省的“焦點”。

    從全省說,農村“水火工程”的建設經驗,可以和“林鋼改革經驗”相媲美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該縣在農村的建設中,将起到示範作用。

     地委在總結中,将推行“水火工程”經驗歸納為:一要解決“三個認識問題”;二要抓緊“四個環節”問題;三要實行“五個落實”問題;四要幹部解決“六個責任”問題……一共七個“要”。

     “好經驗!好經驗!”張敬懷暗暗贊歎。

     張敬懷到省裡這麼多年,第一段,還沒有真正開始工作,就來了那場“文化大革命”;第二段是粉碎“四人幫”後,恢複工作不久,又主要抓落實幹部政策和“拔亂反正”,隻去了一次三平地區;第三段,又将工作重點放在城市和工礦企業的改造上。

    他自己認為,對農村和農業的情況,對地方組織中的各個方面,諸如地方幹部的工作作風,上下級關系,各種工作的“運作”方式,可以說基本不熟不懂。

    他又将“簡報”細細讀了兩三遍,覺得他應該實地考核一下,去摸摸農村和農業的情況了。

     關于幹部的工作作風,“大躍進”時,他在部隊,略微知道有過“五風”,特别是其中的“浮誇風”最為嚴重,吹牛吹破了天,荒唐而又荒唐。

    他這幾年還有一個重大發現:遇到問題,隻要他先表了态,下面的幹部總是講“指示”如何重要,如何正确。

    有時,他發現自己掌握的情況不對,修正了自己的意見,聽到的話,又是“指示”如何重要,如何正确。

    這種溜溜拍拍,順着領導意見的“往上爬”的作風,使他十分讨厭。

    這不是尊重領導,這是領導被人欺騙,是幫助領導犯錯誤。

    殷鑒不遠,不可不加以警惕! 他很清楚,目前的上下級關系,和戰争年代是大大不同了。

    那時,在戰場上到了緊急關頭,指揮員可以大喊大叫:“娘賣皮!給我沖,完不成任務老子槍斃你!”可是下級并不會生你的氣,如果這個下級真的犧牲了,指揮員仍然要淚流滿面的。

    那時軍民之間,人們用“魚水”形容,上下級之間,人們用兄弟形容。

     可是現在,他深刻感覺到,人們愛看領導的眼色行事。

    張敬懷沒有去過五門地區,對那裡的領導人隻是在省裡開會時見過面,對他們不熟悉。

    所以,他想來想去,到五門地區之後,切不可輕易對什麼問題表态。

    他隻要一表示高興,他們會順着你高興的事往下說;如果你一有不快,對方會立即改變方向。

    他決定這次到五門地區視察,喜怒不形于色。

    無論他們對工作怎麼彙報,對生活怎麼安排,他要對地方工作的現狀,認真體驗一番。

     張敬懷下去視察,按照慣例,省辦公廳先通知了五門地區和東中縣,說張書記要去他們地區視察工作,特别是要了解“水火工程”的經驗,要他們準備彙報材料。

    同時要安排好張書記的食、住、行和保衛工作,不可發生萬一。

    張書記在工作疲勞時,經他同意,也可适當安排些娛樂和參觀遊覽項目等等。

     五門地區接到通知,地委書記立即召開會議,研究如何接待問題,這是一件大事,是一項政治任務。

    地區各個有關部門,像一部巨大的機器,便迅速運轉起來。

     臨行前,單秘書長又來請示張敬懷,是不是還帶其他随行人員?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從辦公廳、組織、宣傳部門臨時抽調。

    張敬懷說,隻帶吉秘書一個人就夠了。

     單秘書長走後,張敬懷諄諄告誡吉秘書:我們這次下去,隻帶一雙眼睛,兩隻耳朵,隻聽,隻看,不要發表什麼意見,不要表示什麼态度,更不發什麼指示。

     如果發表了什麼意見,表現出喜、怒、哀、樂,就難看到什麼真實情況了。

    你雖然是我的秘書,但秘書的一言一行,往往也會對他們産生一些影響。

    一切要自然,以看到下邊實際情況為目的。

     吉秘書表示理解:“明白了。

    ” 次日一早,張敬懷帶着吉秘書,乘張敬懷那輛老“伏爾加”出發了。

    過了兩個小時,到了海天市和和五門地區的交界處,迎面停着一隊小汽車。

    旁邊站着一群人。

    張敬懷的車子一停,站在路旁的一個高個子,便快步走上來,緊緊握着張敬懷的手自我介紹說:“歡迎,歡迎,我叫袁東升,歡迎張書記來我們地區視察,指示!” 此前,省委開過多次市、地委書記會議,張敬懷當然認得他,但沒有個别交談過,也許他怕張敬懷忘了,才自我介紹。

    張敬懷打量着這個地委書記:面皮白淨,身着一套筆挺的西服,在同志中間好像鶴立雞群似的高人一頭。

    張敬懷和他握了手,隻說“知道。

    ”就沒有再說什麼。

     接着袁東升又一一介紹前來歡迎的人:兩位地委副書記,各部部長,專員和副專員。

    因為他們來前,接到的電話通知是:張書記主要是到東中縣參觀“水火工程”,所以,此縣的縣委正副書記和正副縣長們,也都來迎接了。

     張敬懷一看那歡迎陣勢,想:“迎接我這個大員的派頭可真不小呢。

    ”但他什麼也沒有說。

     袁書記請示:“張書記還沒有來過五門市,既然來了,就在這個市看看吧。

     咱們明天再到東中縣看他們的”水火工程“,來來來,”袁書記擺手招呼,兩個穿着整齊的幹部走過來,神色有點拘緊。

    “我給張書記介紹:這是東中縣的縣委書記羅希平同志,這是城關區的沈區長。

    城關區是我們抓的’水火工程‘的典型,我們是要去他們那裡參觀的。

    ” 張敬懷和他們一一握手。

     接着,袁書記的車掉頭領路,來迎接的車隊,也都調轉頭向地區所在的五門市開去。

    這時張敬懷才注意到,有一輛警車拉着警笛“嗚嗚鳴……”地風馳電掣般開去。

    那警笛聲十分瘮人。

     五門市号稱四十萬人,是地委和專署所在地,這個地區雖然還沒有脫貧,但沿街已經建了許多高樓,賓館也十分豪華。

    吉秘書在地區辦公室主任的幫助下,先讓張敬懷住下。

    之後,那位主任便到吉海岩的房間,說:“吉秘書,我們這裡條件太差,希望領導多多擔待。

    ” 接着問:“張書記在吃飯方面有什麼要求?” 吉海岩答:“張書記沒有什麼要求,客随主便。

    ” “我們這裡有座筆架山,是有名的風景區。

    山裡有一處道觀,來這裡視察的領導,是都要去參觀的景點。

    請示一下張書記,有機會不妨去遊覽一下。

    ” “還是客随主便吧。

    ” “張書記吃海鮮嗎?” “張書記是在江西長大的。

    ” 主任沉思半天自言自語說:“張書記吃不吃,我們都要上的。

    這标志着一種接待規格。

    ” 這時,地委辦公室一個工作人員來向他們的主任報告:“有一件事要立即向主任彙報……” 主任的臉面立即拉得很長,說:“你沒有看見我正忙嗎?” 那人在主任耳旁小聲說了句什麼,主任馬上說:“省報來了一個記者。

    好呀,好呀!你怎麼安排的房子?” “安排在三号樓321房間。

    ” “真是不會辦事!換,換,換個大套間。

    ” “是是是!”那個幹部連連說,随即退出去執行去了。

     下午,稍事休息,大家到賓館的一個圓桌會議室,由地委書記和縣委書記分别向張敬懷彙報關于“水火工程”的建設情況、經驗和建設過程中的動人事迹。

     袁書記在介紹情況時,首先表示:對張書記來我區視察表示歡迎,他說:“張書記這次來我們地區視察,是對我們地區的關懷、鼓舞和促進,希望張書記對我們的各項工作,多多提出批評和指示”等等。

    接着介紹說:他們地區在文化大革命中,每個農民幹一天活兒,工分隻有幾分錢。

    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以後,也隻有一塊五角錢,自從開展了“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