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走出煉獄
關燈
小
中
大
你個地址,找個時間,我有好多話要和您說呢。
”随即在飯桌上寫了地址。
“我覺得對不起你……”張敬懷動情的說。
“别說了。
這個年月……難說誰對不起誰……有話留着,到我家裡再說吧。
” 小周陪張敬懷吃過了飯,告辭時,張敬懷掏出二十塊錢給他。
小周推推搡搡地說:“多年不見,你這是為啥?你要是給我錢,就是看不起我。
” 張敬懷看小周是真誠的,隻好把錢收回來。
張敬懷一面往回走,一面想:天底下壞人不少,歸根到底還是好人多。
張敬懷從北京回來,仍然覺得心中空空空蕩蕩的。
可是令他高興的一件事是,他被沒收的幾千冊書籍,原來放在省委的倉庫裡,現在全都發還給他了。
他想,過去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認真讀這些書。
何不借此機會讀些書呢?他想,“文化大革命”把人的一切“惡”的本質,都撓混出來了。
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他想研究一下這個争論了兩千多年的問題。
于是,他把有關這方面問題的書籍都找出來,細細地閱讀品嘗起來。
這一段時間,關于張敬懷的問題,上邊一直沒有來什麼文件。
但是,辦公廳單主任對張敬懷作為老領導,仍然十分關心、尊重。
經常來看望他,問他有什麼困難,他将盡力幫助。
這使他得到了某些安慰。
可是,他在家裡好像是二等公民,夫人還是經常埋怨他:說都是因為他,鬧得幾乎家破人亡。
張敬懷用什麼道理也給她解釋不清楚,女兒和媽媽一緻,也不理他。
這又使他經常處于焦躁,煩悶之中。
他想出去走走。
這時單主任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原來省委在順陽市郊水庫,建有一所幹部休養的療養院,叫“翠谷山莊”。
單主任建議他到那裡療養一段時間。
這十年中,他受到那麼多的肉體折磨,也該對身體全面檢查一下,看看落沒落下後遺症。
張敬懷覺得這真一個好主意。
在那裡一面療養,一面讀書,比在家裡舒暢。
他同意了,選了好多書帶着。
單主任便派車把他送到翠谷山莊。
這翠谷山莊建在水庫邊上,除了醫療機構是一座三層大樓,療養室都是一座座獨立的小樓。
小樓建在山坳林蔭碧草之中,面對碧綠的萬頃波光,蒼松翠柏遮天蔽日,環境甚是幽靜。
此時還不到療養季節,況且各機關團體學校,正忙完成清查任務。
剛被“解放”重新上台的幹部沒有時間,那些被清查的“三種人”,自身難保,對翠谷山莊,他們自然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說來就來,把這個“安樂窩”當成自己的來家住。
因此,現在來翠谷山莊療養的幹部很少。
張敬懷在翠谷山莊住下後,先是全面檢查了身體。
也許他的身體是戰争的血和火鑄造的,五髒六腑居然沒有落下什麼殘疾,一切正常。
這使張敬懷十分高興:人的生命力真是頑強,受了那麼多的酷刑,他居然還是一個全面健康的人,這也不失為一個奇迹! 張敬懷住在這裡,隻是護士每天給他吃些營養調理藥物,再就是每天爬爬山,遊遊水明如鏡的水庫了。
他這大半生,從來沒有這麼悠閑自在過。
翠谷山莊的醫護人員們,自然知道張敬懷以前的身份和地位。
因此,對他格外照顧。
他們建議張敬懷:爬山、遊泳是鍛煉身體,釣魚是修煉心靈,建議他釣釣魚,并且給他準備好了釣杆。
這天,張敬懷由他們陪着,便到一個僻靜的水灣垂釣。
張敬懷正注視着魚漂,從遠處遊過來一個人。
這人遊得很快,身後分開一道八字波浪。
奮起的兩隻臂膀和兩腿,發出噗通噗通的響聲。
遊到張敬懷釣魚的地方,就在周圍噗通起來。
陪同張敬懷釣魚的醫護人員們喊:“喂!同志!你遊遠些,别幹擾首長釣魚!” 那人童聲童氣,一面踩水,大聲說:“喂!你們走開,别幹擾我遊泳!” 一個護士說:“是我們先在這裡釣魚的,先來後到,你得走!” 那人答:“是我先在這裡遊泳,先來後到,你們得走!” “你怎麼不講理呀?” “你們才不講理呢!你們釣鈎,挂住我要負責任的!” 這時一個醫生說:“是小馮,一個調皮的姑娘。
” 張敬懷覺得有趣,招呼遊泳人:“你上來,你上來。
” 一個身段勻稱有着曲線美的姑娘,遊向岸邊。
姑娘一面摟頭發上的水,一面格格笑着說:“是你們不講理,還是我不講理?我早晨八點就在這裡遊泳了。
” 張敬懷說:“咱們談談好不好?” “随便,有什麼不好的。
”姑娘說話很痛快。
張敬懷又打量她,姑娘身裁勻稱,面容紅中透白,兩眉正中有一顆小米粒大小的黑痣,很像印度電影《流浪者》裡的麗達。
“你叫什麼名字?”張敬懷問。
姑娘答:“我叫馮怡。
” “在這裡療養?” “是的。
”接着自我介紹說“我是個’知青‘,在農村修理了幾年地球,在’大返城‘高xdx潮時,從鄉下回來。
沒有分配工作,在新華書店當一名臨時工。
事情不多,讀書很方便。
” “你的父母呢?” 馮怡低頭沉默了一刻:“我不希望談讓我傷心的事。
” “你是來遊玩,還是來療養?” “這是高幹的療養院。
按正常情況,我是進不來的。
可是,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學到的本領,各人有各人的辦法。
來住幾天,玩玩。
”說着詭秘地一笑。
“你猜猜我是幹什麼的?”張敬懷饒有興趣地問。
“我會看手相,”馮怡故作姿态地說:“讓我看看你的手。
男左女右……伸出來。
” 張敬懷笑着說:“經過文化大革命,你還搞迷信活動。
”但還是把左手伸給了她:“我不信,你看不準,可得受處分!” 馮怡拉過他的手,裝模做樣的看了一會掌上的紋路,邊看邊說:“你嘛……是個當官的。
哎呀,你的官還不小呢。
你看,你這’事業線‘,又粗又長……”她繼續看下去,接着說:“可是,四十歲以後,’事業線‘突然斷了,你就事事不順,在’文化大革命‘中,挨整了,整得還不輕。
以後嘛……你的’事業線‘,又延長下去了,興旺發達……對不對?” 張敬懷說:“也算對吧。
你不怕當官的?” 馮怡說:“我不怕當官的。
當官的,不也是人嗎?” “對,當官的也是人。
你這個觀點很對。
你這個小鬼真有意思。
” 馮怡哈哈大笑:“你不能叫我’小鬼‘,那是你們紅軍對小孩子的稱呼。
我已經二十歲了。
” 張敬懷笑了:“我檢讨,不叫你’小鬼‘,叫小馮吧。
……你說,你不怕當官的,這很好。
可是當官的很厲害呀,他掌握着生殺與奪的大權……”張敬懷又笑了笑。
“可是,有時候老百姓也很厲害。
像你挨鬥的時候,老百姓就很厲害。
”馮怡說。
除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還沒有人敢反駁過他,張敬懷覺得更有意思,說:“是的,當官的首先是人。
他也吃喝拉撒睡,他也有七情六欲。
他有權的時候,一說話就是’指示‘,就是命令。
一講話,不管講什麼,都很’重要‘,沒有人敢和他開玩笑,沒有人找他談天說地。
” “可是,他不當官的時候呢?”馮怡問“還有人把他當成人?……”馮怡說着打住了。
再說下去,就要揭張敬懷的瘡疤了。
張敬懷說:“你既然不怕當官的,我們交個朋友如何?” “我?”姑娘看了看他,自己搖着頭“我不夠資格。
” 張敬懷說:“你可知道,交朋友沒有高低貴賤差别,沒有貧窮富裕的差别,甚至沒有年齡的差别的。
隻要談得來,就可以成為朋友。
如果講這些差别,就是酒肉朋友了!一起打過仗的叫戰友;一起打過牌的,叫牌友;一起養病的叫病友。
病友,即養病中的朋友。
咱們在療養院一起養病,豈不是朋友?”張敬懷暢快的大笑了。
此時,張敬懷自己也不明白,他和這個女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
停了一刻,馮怡說:“我告訴你吧,我認識你。
” “哦?你認識我?”張敬懷好奇地問。
“我起碼見過你兩次。
” “在什麼地方?” “第一次,是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
學校請你做過’紅軍長征‘的報告。
” “這事很多,我早就忘了。
”張敬懷說。
“第二次呢?” “第二次又更稀巧了:是在你挨批鬥的大會上。
” “哦?” “我這個人,小人書看多了,我崇拜英雄。
那天在廣場開批鬥大會。
我混進去看熱鬧。
一看被批鬥的是你” “怎麼樣?” “他們那麼樣的打你,踢你,揪着頭發折磨你,你居然不低頭,不認罪。
我覺得你很了不起。
那時我才十來歲,并不懂得什麼’路線‘。
當時,我想表示一下對你尊敬的态度,可是一時又找不出好辦法。
我摘下來頭上的紅線帽子,沖上台,便把帽子戴在你頭上,就跑出了會場──你還記得那個小姑娘嗎?” 張敬懷也笑了:“記得,記得,沒齒不忘。
後來呢?” “當時我們小學也停課’鬧革命‘。
第二年雖然複課了,仍然是鬥校長,鬥老師。
第三年,我們都被趕到鄉下,’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了。
” “你在鄉下呆了幾年,有什麼感受?” “感受太多了,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很不容易,活得太累。
所以,最近走了個後門,來這裡遊遊泳,輕松一下。
”又問“你喜歡遊泳嗎?我陪你。
” “喜歡的,不過我隻會’狗刨‘。
” “首長不會,沒有關系的。
我教你。
” “我已經不是什麼首長了。
你就叫我張敬懷吧!叫老張,張叔,張伯都行。
” “好的!”馮怡快樂地說。
這樣,他們每天穿樹林,爬青山。
肩并肩,手挽手。
從背後看,像情侶;從正面看,像父女。
張敬懷說:“咱們倆個,扶老攜幼。
你扶老,我攜幼。
” “别那麼說。
我也沒有覺得你老,我也不’幼‘了。
二十歲,還幼嗎?” 過去張敬懷和人談話時,從來沒有說過這麼多話,也沒有這麼随便。
現在他覺得,能夠和人無所顧忌地談天說地,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是最大的享受。
他從來沒有享受過無拘無束的談天的樂趣。
有一次,馮怡問:“咱們的老祖宗在《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
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怎麼那樣惡呢?到底人的本性是’善‘呢?是’惡‘呢?” 張敬懷想了想,說:“我最近也想研究研究這個問題。
人性善和人性惡,争論了一兩千年了。
我看,人一下生,呱呱墜地,他的本性,應該是善的。
惡是後學的。
” 馮怡說:“我和你的觀點相反,人一下生,呱呱墜地,人的本性是惡的!” “哦?”張敬懷看着馮怡“說說你的道理,我洗耳恭聽。
” “這首先要給’惡‘下一個定義:什麼是惡?人是什麼?人是動物,不可否認吧?動物要生存,就要吃食物;要安全,就要保護自己;自己要有更多的占有,就要排斥别個,甚至撂奪;要傳種接代,把生命延續下去,就要尋求配偶,這和一切動物都沒有差别,對吧?” 張敬懷沒有回答,卻說:“說下去,你說下去。
” 馮怡繼續自己的議論:“人是動物,所以人性,首先表現為’動物性‘。
所有人性中的’惡‘,小的如自私,占有欲,偷偷摸摸,大的諸如戰争、陰謀、宮延政變,就是這種’惡‘的延續和發展。
所以,應該是’人之初,性本惡‘。
這就是我的觀點。
” 張敬懷笑了:“你這小鬼……還真愛想問題呢。
” 馮怡馬上說:“你怎麼又叫我’小鬼‘?咱們有君子協定呢。
” “好,我錯了。
”張敬懷說“如果說,人的本性是惡的,那麼怎麼解釋革命家的流血犧牲?怎麼理解’殺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怎麼理解為了革命,在敵人的監獄中’要把牢底坐穿‘呢?怎麼理解許多善心善意的行為呢?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人一生下來都是’惡‘的,豈不是要滅亡嗎?所以人的本性,還是善的。
” “我還是不能同意你的’高見‘。
”馮怡說。
“說說看。
” “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别,第一,人是生活在群體中,所以人有’社會性‘。
人們為了自己的群體的生存、發展、強大,生活得更好,就慢慢形成許多生活的行為規範。
對個人,用道德約束自己;大者,難于自己約束的,就制定了法律等等手段。
所以,我以為,’惡‘是先天的,是本性,’善‘是後天的,是教育,是社會道德和法律制約的結果。
所以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 張敬懷哈哈大笑:“你這個小……馮,真能詭辯!如果,人性都是’惡‘的,就沒有革命,沒有理想,沒有道德了。
” “現在談你的道德,善良,真誠,不講謊話,助人為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做到這些,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了?” “當然!” 馮怡說:“可是這道德是有自己的群體性的。
比如,你在監獄中,敵人審問你,要你講出地下工作者的名單,你能講真話嗎?不能,你就違反了自己’真誠‘的道德準則。
你之所以不講真話,是為了你所在的群體能夠不被打敗,還要發展,強大,勝利。
再比如這’忠‘吧,向來是我國最高的道德标準。
這個’忠‘字的群體性最強:當了’張皇帝‘的臣子,對’張皇帝‘必須忠;當了’李皇帝‘的臣子,必須對’李皇帝‘忠;’張皇帝‘的臣子,如果對’李皇帝‘忠,就構成對’張皇帝‘的不忠……你講講,怎麼衡量這’忠‘字的道德标準?” 張敬懷說
”随即在飯桌上寫了地址。
“我覺得對不起你……”張敬懷動情的說。
“别說了。
這個年月……難說誰對不起誰……有話留着,到我家裡再說吧。
” 小周陪張敬懷吃過了飯,告辭時,張敬懷掏出二十塊錢給他。
小周推推搡搡地說:“多年不見,你這是為啥?你要是給我錢,就是看不起我。
” 張敬懷看小周是真誠的,隻好把錢收回來。
張敬懷一面往回走,一面想:天底下壞人不少,歸根到底還是好人多。
張敬懷從北京回來,仍然覺得心中空空空蕩蕩的。
可是令他高興的一件事是,他被沒收的幾千冊書籍,原來放在省委的倉庫裡,現在全都發還給他了。
他想,過去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認真讀這些書。
何不借此機會讀些書呢?他想,“文化大革命”把人的一切“惡”的本質,都撓混出來了。
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他想研究一下這個争論了兩千多年的問題。
于是,他把有關這方面問題的書籍都找出來,細細地閱讀品嘗起來。
這一段時間,關于張敬懷的問題,上邊一直沒有來什麼文件。
但是,辦公廳單主任對張敬懷作為老領導,仍然十分關心、尊重。
經常來看望他,問他有什麼困難,他将盡力幫助。
這使他得到了某些安慰。
可是,他在家裡好像是二等公民,夫人還是經常埋怨他:說都是因為他,鬧得幾乎家破人亡。
張敬懷用什麼道理也給她解釋不清楚,女兒和媽媽一緻,也不理他。
這又使他經常處于焦躁,煩悶之中。
他想出去走走。
這時單主任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原來省委在順陽市郊水庫,建有一所幹部休養的療養院,叫“翠谷山莊”。
單主任建議他到那裡療養一段時間。
這十年中,他受到那麼多的肉體折磨,也該對身體全面檢查一下,看看落沒落下後遺症。
張敬懷覺得這真一個好主意。
在那裡一面療養,一面讀書,比在家裡舒暢。
他同意了,選了好多書帶着。
單主任便派車把他送到翠谷山莊。
這翠谷山莊建在水庫邊上,除了醫療機構是一座三層大樓,療養室都是一座座獨立的小樓。
小樓建在山坳林蔭碧草之中,面對碧綠的萬頃波光,蒼松翠柏遮天蔽日,環境甚是幽靜。
此時還不到療養季節,況且各機關團體學校,正忙完成清查任務。
剛被“解放”重新上台的幹部沒有時間,那些被清查的“三種人”,自身難保,對翠谷山莊,他們自然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說來就來,把這個“安樂窩”當成自己的來家住。
因此,現在來翠谷山莊療養的幹部很少。
張敬懷在翠谷山莊住下後,先是全面檢查了身體。
也許他的身體是戰争的血和火鑄造的,五髒六腑居然沒有落下什麼殘疾,一切正常。
這使張敬懷十分高興:人的生命力真是頑強,受了那麼多的酷刑,他居然還是一個全面健康的人,這也不失為一個奇迹! 張敬懷住在這裡,隻是護士每天給他吃些營養調理藥物,再就是每天爬爬山,遊遊水明如鏡的水庫了。
他這大半生,從來沒有這麼悠閑自在過。
翠谷山莊的醫護人員們,自然知道張敬懷以前的身份和地位。
因此,對他格外照顧。
他們建議張敬懷:爬山、遊泳是鍛煉身體,釣魚是修煉心靈,建議他釣釣魚,并且給他準備好了釣杆。
這天,張敬懷由他們陪着,便到一個僻靜的水灣垂釣。
張敬懷正注視着魚漂,從遠處遊過來一個人。
這人遊得很快,身後分開一道八字波浪。
奮起的兩隻臂膀和兩腿,發出噗通噗通的響聲。
遊到張敬懷釣魚的地方,就在周圍噗通起來。
陪同張敬懷釣魚的醫護人員們喊:“喂!同志!你遊遠些,别幹擾首長釣魚!” 那人童聲童氣,一面踩水,大聲說:“喂!你們走開,别幹擾我遊泳!” 一個護士說:“是我們先在這裡釣魚的,先來後到,你得走!” 那人答:“是我先在這裡遊泳,先來後到,你們得走!” “你怎麼不講理呀?” “你們才不講理呢!你們釣鈎,挂住我要負責任的!” 這時一個醫生說:“是小馮,一個調皮的姑娘。
” 張敬懷覺得有趣,招呼遊泳人:“你上來,你上來。
” 一個身段勻稱有着曲線美的姑娘,遊向岸邊。
姑娘一面摟頭發上的水,一面格格笑着說:“是你們不講理,還是我不講理?我早晨八點就在這裡遊泳了。
” 張敬懷說:“咱們談談好不好?” “随便,有什麼不好的。
”姑娘說話很痛快。
張敬懷又打量她,姑娘身裁勻稱,面容紅中透白,兩眉正中有一顆小米粒大小的黑痣,很像印度電影《流浪者》裡的麗達。
“你叫什麼名字?”張敬懷問。
姑娘答:“我叫馮怡。
” “在這裡療養?” “是的。
”接着自我介紹說“我是個’知青‘,在農村修理了幾年地球,在’大返城‘高xdx潮時,從鄉下回來。
沒有分配工作,在新華書店當一名臨時工。
事情不多,讀書很方便。
” “你的父母呢?” 馮怡低頭沉默了一刻:“我不希望談讓我傷心的事。
” “你是來遊玩,還是來療養?” “這是高幹的療養院。
按正常情況,我是進不來的。
可是,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學到的本領,各人有各人的辦法。
來住幾天,玩玩。
”說着詭秘地一笑。
“你猜猜我是幹什麼的?”張敬懷饒有興趣地問。
“我會看手相,”馮怡故作姿态地說:“讓我看看你的手。
男左女右……伸出來。
” 張敬懷笑着說:“經過文化大革命,你還搞迷信活動。
”但還是把左手伸給了她:“我不信,你看不準,可得受處分!” 馮怡拉過他的手,裝模做樣的看了一會掌上的紋路,邊看邊說:“你嘛……是個當官的。
哎呀,你的官還不小呢。
你看,你這’事業線‘,又粗又長……”她繼續看下去,接着說:“可是,四十歲以後,’事業線‘突然斷了,你就事事不順,在’文化大革命‘中,挨整了,整得還不輕。
以後嘛……你的’事業線‘,又延長下去了,興旺發達……對不對?” 張敬懷說:“也算對吧。
你不怕當官的?” 馮怡說:“我不怕當官的。
當官的,不也是人嗎?” “對,當官的也是人。
你這個觀點很對。
你這個小鬼真有意思。
” 馮怡哈哈大笑:“你不能叫我’小鬼‘,那是你們紅軍對小孩子的稱呼。
我已經二十歲了。
” 張敬懷笑了:“我檢讨,不叫你’小鬼‘,叫小馮吧。
……你說,你不怕當官的,這很好。
可是當官的很厲害呀,他掌握着生殺與奪的大權……”張敬懷又笑了笑。
“可是,有時候老百姓也很厲害。
像你挨鬥的時候,老百姓就很厲害。
”馮怡說。
除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還沒有人敢反駁過他,張敬懷覺得更有意思,說:“是的,當官的首先是人。
他也吃喝拉撒睡,他也有七情六欲。
他有權的時候,一說話就是’指示‘,就是命令。
一講話,不管講什麼,都很’重要‘,沒有人敢和他開玩笑,沒有人找他談天說地。
” “可是,他不當官的時候呢?”馮怡問“還有人把他當成人?……”馮怡說着打住了。
再說下去,就要揭張敬懷的瘡疤了。
張敬懷說:“你既然不怕當官的,我們交個朋友如何?” “我?”姑娘看了看他,自己搖着頭“我不夠資格。
” 張敬懷說:“你可知道,交朋友沒有高低貴賤差别,沒有貧窮富裕的差别,甚至沒有年齡的差别的。
隻要談得來,就可以成為朋友。
如果講這些差别,就是酒肉朋友了!一起打過仗的叫戰友;一起打過牌的,叫牌友;一起養病的叫病友。
病友,即養病中的朋友。
咱們在療養院一起養病,豈不是朋友?”張敬懷暢快的大笑了。
此時,張敬懷自己也不明白,他和這個女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
停了一刻,馮怡說:“我告訴你吧,我認識你。
” “哦?你認識我?”張敬懷好奇地問。
“我起碼見過你兩次。
” “在什麼地方?” “第一次,是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
學校請你做過’紅軍長征‘的報告。
” “這事很多,我早就忘了。
”張敬懷說。
“第二次呢?” “第二次又更稀巧了:是在你挨批鬥的大會上。
” “哦?” “我這個人,小人書看多了,我崇拜英雄。
那天在廣場開批鬥大會。
我混進去看熱鬧。
一看被批鬥的是你” “怎麼樣?” “他們那麼樣的打你,踢你,揪着頭發折磨你,你居然不低頭,不認罪。
我覺得你很了不起。
那時我才十來歲,并不懂得什麼’路線‘。
當時,我想表示一下對你尊敬的态度,可是一時又找不出好辦法。
我摘下來頭上的紅線帽子,沖上台,便把帽子戴在你頭上,就跑出了會場──你還記得那個小姑娘嗎?” 張敬懷也笑了:“記得,記得,沒齒不忘。
後來呢?” “當時我們小學也停課’鬧革命‘。
第二年雖然複課了,仍然是鬥校長,鬥老師。
第三年,我們都被趕到鄉下,’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了。
” “你在鄉下呆了幾年,有什麼感受?” “感受太多了,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很不容易,活得太累。
所以,最近走了個後門,來這裡遊遊泳,輕松一下。
”又問“你喜歡遊泳嗎?我陪你。
” “喜歡的,不過我隻會’狗刨‘。
” “首長不會,沒有關系的。
我教你。
” “我已經不是什麼首長了。
你就叫我張敬懷吧!叫老張,張叔,張伯都行。
” “好的!”馮怡快樂地說。
這樣,他們每天穿樹林,爬青山。
肩并肩,手挽手。
從背後看,像情侶;從正面看,像父女。
張敬懷說:“咱們倆個,扶老攜幼。
你扶老,我攜幼。
” “别那麼說。
我也沒有覺得你老,我也不’幼‘了。
二十歲,還幼嗎?” 過去張敬懷和人談話時,從來沒有說過這麼多話,也沒有這麼随便。
現在他覺得,能夠和人無所顧忌地談天說地,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是最大的享受。
他從來沒有享受過無拘無束的談天的樂趣。
有一次,馮怡問:“咱們的老祖宗在《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
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怎麼那樣惡呢?到底人的本性是’善‘呢?是’惡‘呢?” 張敬懷想了想,說:“我最近也想研究研究這個問題。
人性善和人性惡,争論了一兩千年了。
我看,人一下生,呱呱墜地,他的本性,應該是善的。
惡是後學的。
” 馮怡說:“我和你的觀點相反,人一下生,呱呱墜地,人的本性是惡的!” “哦?”張敬懷看着馮怡“說說你的道理,我洗耳恭聽。
” “這首先要給’惡‘下一個定義:什麼是惡?人是什麼?人是動物,不可否認吧?動物要生存,就要吃食物;要安全,就要保護自己;自己要有更多的占有,就要排斥别個,甚至撂奪;要傳種接代,把生命延續下去,就要尋求配偶,這和一切動物都沒有差别,對吧?” 張敬懷沒有回答,卻說:“說下去,你說下去。
” 馮怡繼續自己的議論:“人是動物,所以人性,首先表現為’動物性‘。
所有人性中的’惡‘,小的如自私,占有欲,偷偷摸摸,大的諸如戰争、陰謀、宮延政變,就是這種’惡‘的延續和發展。
所以,應該是’人之初,性本惡‘。
這就是我的觀點。
” 張敬懷笑了:“你這小鬼……還真愛想問題呢。
” 馮怡馬上說:“你怎麼又叫我’小鬼‘?咱們有君子協定呢。
” “好,我錯了。
”張敬懷說“如果說,人的本性是惡的,那麼怎麼解釋革命家的流血犧牲?怎麼理解’殺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怎麼理解為了革命,在敵人的監獄中’要把牢底坐穿‘呢?怎麼理解許多善心善意的行為呢?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人一生下來都是’惡‘的,豈不是要滅亡嗎?所以人的本性,還是善的。
” “我還是不能同意你的’高見‘。
”馮怡說。
“說說看。
” “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别,第一,人是生活在群體中,所以人有’社會性‘。
人們為了自己的群體的生存、發展、強大,生活得更好,就慢慢形成許多生活的行為規範。
對個人,用道德約束自己;大者,難于自己約束的,就制定了法律等等手段。
所以,我以為,’惡‘是先天的,是本性,’善‘是後天的,是教育,是社會道德和法律制約的結果。
所以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 張敬懷哈哈大笑:“你這個小……馮,真能詭辯!如果,人性都是’惡‘的,就沒有革命,沒有理想,沒有道德了。
” “現在談你的道德,善良,真誠,不講謊話,助人為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做到這些,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了?” “當然!” 馮怡說:“可是這道德是有自己的群體性的。
比如,你在監獄中,敵人審問你,要你講出地下工作者的名單,你能講真話嗎?不能,你就違反了自己’真誠‘的道德準則。
你之所以不講真話,是為了你所在的群體能夠不被打敗,還要發展,強大,勝利。
再比如這’忠‘吧,向來是我國最高的道德标準。
這個’忠‘字的群體性最強:當了’張皇帝‘的臣子,對’張皇帝‘必須忠;當了’李皇帝‘的臣子,必須對’李皇帝‘忠;’張皇帝‘的臣子,如果對’李皇帝‘忠,就構成對’張皇帝‘的不忠……你講講,怎麼衡量這’忠‘字的道德标準?” 張敬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