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走出煉獄
關燈
小
中
大
在“文化大革命”運動發展到:一九六七年夏天,也就是所說的“形勢大好,越來越好”的時候,正是“文攻武衛”和“全面内戰”最激烈的時候。
從南方的天涯海角,到北方黑龍江邊陲的漠河,從東海的明珠上海,到西方的帕米爾高原,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土地上,各省、市、地、縣,為了奪權,全都分為誓不兩立的兩大派。
各派都為自己起了正常的(如“延安”“井崗山”、“大聯合總部”)或者奇怪的(“如”屁派“、”好派“、”轟派“等)名字。
在”全面内戰“高xdx潮時,也正是”打(内戰)、砸(砸監獄、黨政和政法機關)搶(搶軍隊的武器)“的時候。
雙方都說自己是真正的造反派,是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也都攻擊對方是”保皇小醜“等等。
所以”毛澤東思想紅衛兵“和”毛澤東主義紅衛兵“,打得你死我活;”延安造反兵團“和”井崗山造反兵團“拚個不共戴天。
他們喊着同樣的語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争取勝利!“,”誓死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堅決和保皇派血戰到底!“因為雙方都搶了軍隊的武器庫,連大炮、坦克都用上了。
……這種怪現像,無論在中國或世界曆史上,都是”前無古人“──恐怕也不會”後有來者“了。
到了一九六七年六月,以劉吉有為首的省委造反派,聯合各省直機關,成立了一個名為“革命到底”造反兵團。
其對立面是号稱二十萬大軍、由各中專技校組成的“長征紅衛兵”。
這幫“紅衛兵小将”,在武鬥中最為兇狠。
有一次攻擊省委辦公大樓,死傷了數十人,仍然不肯停止進攻。
和解放戰争中四平的攻堅戰十分相似。
經過十多天的攻擊,劉吉有眼看守不住了,和“兵團”的頭頭們商量,要把“部隊”轉移到某個和自己有同一“觀點”大學校園内死守。
那裡築有堅固堡壘,易守難攻。
大家取得一緻意見後,随即商量對他們掌握的省委走資派的頭頭們應如何處理?當時因為忙着“内戰”,很長時間沒有批鬥他們了。
但是他們認為,手中握有這批“走資派”,是一筆“财富”,現在由他們批鬥,将來建立“革委會”的時候,再由他們“解放”、“結合”。
劉吉有提議:暫時把他們送到監獄裡關起來,将來建立“革委會”時再說。
那時,公、檢、法機關,都被“砸爛”了,公安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院長、法庭庭長,個個被批鬥、關押,他們的“罪狀”都是“資産階級”專了無産階級的“政”,想揪誰就揪誰,想鬥誰就鬥誰,真正是無法無天的日子。
劉吉有給屬于“一個觀點”的市郊某監獄的造反派頭頭,寫了個條子:(按照當時寫任何文件、信件的“格式”先引了一段語錄): 最高指示:什麼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就是革命派,什麼人站在 反革命方面,就是反革命派。
宋高xdx潮革命戰友: 現将省委大走資派、彭德懷死黨、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張敬懷暫時寄押你處, 等待以後批判處理。
謹緻 文化大革命敬禮! 革命戰友劉吉有年月日 沒有任何法律文件,就這麼一個紙條,張敬懷進了監獄。
因為監獄隻管關押犯人,不管别的。
這樣,張敬懷在監獄裡,一直關着。
當時全國農村公社書記以上的,工廠車間主任以上的幹部,百分之八九十,都打成“走資派”,當時的“敵人”也真多,有一句順口溜可以說明: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務)、走(資派),外加一個“臭老九”(知識分子),一共九種敵人。
成立的專案組,千千萬萬,張敬懷的案子,隻是千千萬萬之一罷了。
從一九六七年的“全面内戰”,“你方唱罷他登場”的奪權,後來号召全國造反派大聯合,建立革委會,誰還記得“張敬懷”這個案子呢? 這樣,他在監獄裡一關就是九年。
沒有人開他的批鬥會,沒有人要他寫“交待材料”,也沒有人審問過他,他周身是傷,也沒有醫生給他看病。
每天“放風”時見見太陽是最幸福的時刻。
為了看到文化大革命到底怎麼收場,張敬懷決心活下去。
他每天堅持鍛煉身體。
人的生命有時候很脆弱,有時也很頑強。
幾個月後,他居然能站起來走動,慢慢恢複健康了。
但是,最使他難于忍耐的是時間太難熬煎了。
他住的房間,窗戶全用報紙糊死了。
他向看管人員要求看書看報,得到的是一頓訓斥。
他熬過時間的方法,一是在室内做操,二是面壁默默數數:“一,二,三,四,五……”一直數下去。
有時數到一百或二百,忽然發現數亂了,再從頭數,按一秒鐘數一個數,一小時數三千六百下,有一次居然數到一萬二千五百三十四個數,都沒有亂。
為創造了這項“新紀錄”,他高興了大半天。
他常常追求創造更高的紀錄。
他不知道外面在發生什麼事,文化大革命發展到了什麼地步,也不知道哪天是幾月幾号,更不知道星期幾。
他和外界完全隔絕。
可是每過一天,他早晨就在牆壁上畫一個道道……時間就這樣流淌過去了。
他也經常問問:“什麼時候審判我?” 看管人員隻是狠狠地訓斥他兩句話: “你老實點!” “不準亂說亂動!” 因為沒有任何關于他的“罪行”的法律文件,監獄什麼情況也不了解,隻負看押他的責任,連一次談話要他交待問題也沒有過。
原來住的監獄,他已經記不得住了多少天。
據說是因為武鬥,後來他又轉移到了另外一個監獄。
他仍然每過一天在牆壁上畫一道。
可惜他不記得在以前的監獄中,畫了多少道道了。
好像“斷代史”似的,這真是一大遺憾。
令他想不到的是:形勢急轉直下了。
有一天,兩個軍官模樣的人突然向他宣布:“張敬懷,你可以回家了!” 事情來得太突然,他一時反應不過來,問:“怎麼回事?” “我們也不知道,叫你回家,你回家就是了。
還問什麼?”順手遞給他一個釋放證。
張敬懷遲疑的問:“我到哪裡去呀!” “你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 張敬懷不再多問。
他來監獄的時候,兩手空空,現在出監獄,仍然兩手空空。
那床破被褥,還是監獄借給他的,從來沒有拆洗過。
他沒有可以向誰告别的,他惟一的一件事是要再數一數牆上畫的道道。
他數了好幾遍,才清楚:啊!二千九百二十一道杠!是八年,八年抗戰呀!八年,我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我在這裡數了八年數!這八年,他好像被世界忘記了。
他這個“大案”,“要案”,就這樣不了了之? 張敬懷出了牢房,向門外走去,他這才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院子。
院内有幾十座平房。
一圈很高的大牆上,繞了電網。
他走出大院時,把釋放證給警衛看,警衛一點頭,表示認可。
他通過狹窄的小門,走出院子。
他回頭。
又看了一眼那院子,忽然想起,憑印像,這是座早年他也帶領部隊參加修建過的監獄,那時哪裡會想到,自己要在這裡住八年呀! 他走了一段路,站定腳步,往上一看,天怎麼這麼藍呀!難道天是藍色的嗎?不,天并不總是藍色的。
他有時會陰雲密布,有時會電閃雷鳴,暴雨瓢潑。
但現在天上飄着幾片白雲,分外美麗。
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白雲。
空氣怎麼這麼新鮮呢?他深深呼吸了幾口。
怎麼也呼吸不夠。
“總會過去的。
”這是八年中鼓勵他活下去的默念的口号。
監獄的大門外是一條小街。
他見牆上貼着許多标語:“沉痛悼念毛主席!” “慶祝粉碎四人幫!” “打倒王、張、江、姚反黨集團!” “哦!形勢已經大變了!”他想。
那些标語,經風吹雨淋,已經斑駁不清,可見這些形勢的大變化已經發生好久了! 他不知道在這八年,外面世界發生的這些天翻地覆的變化,是怎樣一個過程。
中國政壇演出了怎樣的悲劇,喜劇或鬧劇。
他問了過路行人,才知道自己是在順陽市和省會海天市之間的郊區。
這裡距省會不到五十公裡。
過去是有長途汽車的,可是他從來沒有坐過。
他又問過路行人,打聽到汽車站,他身上還裝有以前每月發的幾十元生活費,買票上了公共汽車。
汽車向省會海天市馳去。
汽車進入海天市區,他在長途車站下了車,看着那縱橫交錯的街道,穿梭般的車流,張敬懷像進入迷宮那樣,連方向都辯認不清了。
從他參加解放這個城市起,在這裡已經住了三十多年,他從來沒有坐過公共汽車,甚至不知道怎麼買票,也不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法。
他問了過路行人,才明白回到他家要換兩次車,到一座大商店往右拐,走一段胡同,然後就是他的家了。
他按照人們的指點,果然看見了他住過的四合院。
然而卻面貌全非了。
院牆已經破敗不堪。
隔着不高的院牆往裡看,四合院已經一分為二,在正當中,砌了一道牆,門也分成兩個。
房子好像已經很久沒有修繕過了,房頂的瓦楞上長滿了草。
他敲了敲門,裡面沒有回應。
原來過去為了保衛張敬懷的安全,附近五十米内沒有蓋房子,也就沒有鄰居。
他回頭走到五十米開外的一座平房門前,敲開一家老百姓的門。
他忽然想起來了:他剛搬進小院的時候,有兩三次吧,在春節時,他去向鄰居拜年。
有秘書,警衛員陪着。
他沒進屋時,人家熱熱鬧鬧的,他一進屋,人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大官,便十分拘謹,大家都忽地站起來,像一群塑像似的,紋絲不動,他覺得尴尬,以後也就不去拜年了。
随着輕輕的敲門聲,那個他曾經拜望過的近鄰的門打開了。
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一見他就認出來了:“呵,……是你,你回來了?進屋坐,坐!” 這老太太沒有像造反派那樣對他“怒目金剛”,令他十分感動。
他沒有進屋,急切地說:“我們家裡的人呢?” 老太太說:“都下鄉了,聽說是走’武器(五七)道路‘。
你那房子,在奪權時候,兩派頭頭,還發生過武鬥。
吓得我們不敢出門。
你喝水,喝水。
”試着很麻利地為他倒了一碗水。
他覺得這位老人家不會知道很多情況,喝了碗水,便告辭出來。
他想,既然監獄釋放我時,讓我從哪裡來,還回到哪裡去,我當然是應當先到省委機關報個到。
問問确切情況再說。
他走了有三十分鐘的路,到了省委機關,門外挂着“革命委員會”的大牌子。
兩個衛兵分立兩旁。
他向衛兵詢問,衛兵示意他到收發室。
收發室老頭認識他,也很熱情:“你回來了,請稍等,我給單主任挂電話。
” 不多時,單主任出來迎接了。
好像十年中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一樣,他熱情地說:“啊,你回來了。
張主任知道你今天回來,叫我在這裡等你呢。
跟我來。
” “張主任?哪個張主任?”他問。
單主任說:“就是以前的張環友書記,建立革委會時,結合’進革‘的。
現在是省革委會的副主任。
” 張敬懷明白了。
這位張環友同志,是原來一位副書記。
因為對一把手有意見,“文革”前,長期不上班,基本上是處于“靠邊站”的狀态。
“建革”時,原來主持工作的省委領導人凡是有水平有能力的,都被打倒了。
按照“建革”的“三結合”原則(造反派、解放軍、老幹部),總要有一個老幹部參加。
對于原來的當權派,到底結合誰,各派難于達成協議。
張環友這些年沒有工作,當然也沒有錯誤。
有人還說:張環友是受舊黨委迫害的好幹部。
他在“文革”中又沒有參加任何派别,有人一提出他作為結合對像,各方很快達成了協議。
張環友便撿了個“新生紅色政權”省革委會的副主任。
單主任領着他往大樓裡走,有許多認識他的幹部,有人感到驚奇,有人走到對面,卻轉過臉躲着他,也有人問:“你出……回來了。
” 單主任把他領到一個大辦公室。
原來的張副書記,現在的張副主任,正在批閱文件,一見他就問:“你回來了?好!”很熱情的樣子。
又接着問:“身體怎麼樣?” “還可以,還可以。
”他随便答。
單主任馬上給他倒了一杯茶。
張主任告訴他:“敬懷同志” 這位現任革委會的領導,居然稱他為“同志”(自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就沒有人這麼稱呼他了)這使他甚為感動。
張環友誠懇地說:“你的問題不歸咱們省裡管。
上邊叫放人,我們就放人。
至于以後的事,隻好等上邊下了文件再說。
你先住在招待所等吧!你到财務處把工資領出來。
我這就給你開個條子。
還有,最近要開’三種人‘的批鬥會,你可以參加。
”張主任回頭,向單主任交待,“給敬懷同志一張門票。
” 張敬懷沉吟了一刻:“我的問題,……怎麼個說法?” 張主任說:“現在問題一大堆,你的專案材料也不在省裡。
耐心等着,看上邊是怎麼個說法吧!” “我愛人和孩子呢?” “艾榮同志和孩子走’五七道路‘了,現在都在鄉下。
我們已經做了安排,先讓她們回來。
我估計,一個星期就到。
” 辦公廳單主任說:“走吧!咱們先到财務處把工資領出來。
先解決吃飯要緊。
” 張敬懷便和單主任一起到了财務處。
現在的财務處長,是原來的一個老會計師,姓孫。
張敬懷過去從來沒有和财務處的人打過交道。
但孫處長認識他,一見面也問:“你回來了?” 張敬懷點了點頭。
他又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無論開什麼會,每次都要讀語錄“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
從南方的天涯海角,到北方黑龍江邊陲的漠河,從東海的明珠上海,到西方的帕米爾高原,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土地上,各省、市、地、縣,為了奪權,全都分為誓不兩立的兩大派。
各派都為自己起了正常的(如“延安”“井崗山”、“大聯合總部”)或者奇怪的(“如”屁派“、”好派“、”轟派“等)名字。
在”全面内戰“高xdx潮時,也正是”打(内戰)、砸(砸監獄、黨政和政法機關)搶(搶軍隊的武器)“的時候。
雙方都說自己是真正的造反派,是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也都攻擊對方是”保皇小醜“等等。
所以”毛澤東思想紅衛兵“和”毛澤東主義紅衛兵“,打得你死我活;”延安造反兵團“和”井崗山造反兵團“拚個不共戴天。
他們喊着同樣的語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争取勝利!“,”誓死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堅決和保皇派血戰到底!“因為雙方都搶了軍隊的武器庫,連大炮、坦克都用上了。
……這種怪現像,無論在中國或世界曆史上,都是”前無古人“──恐怕也不會”後有來者“了。
到了一九六七年六月,以劉吉有為首的省委造反派,聯合各省直機關,成立了一個名為“革命到底”造反兵團。
其對立面是号稱二十萬大軍、由各中專技校組成的“長征紅衛兵”。
這幫“紅衛兵小将”,在武鬥中最為兇狠。
有一次攻擊省委辦公大樓,死傷了數十人,仍然不肯停止進攻。
和解放戰争中四平的攻堅戰十分相似。
經過十多天的攻擊,劉吉有眼看守不住了,和“兵團”的頭頭們商量,要把“部隊”轉移到某個和自己有同一“觀點”大學校園内死守。
那裡築有堅固堡壘,易守難攻。
大家取得一緻意見後,随即商量對他們掌握的省委走資派的頭頭們應如何處理?當時因為忙着“内戰”,很長時間沒有批鬥他們了。
但是他們認為,手中握有這批“走資派”,是一筆“财富”,現在由他們批鬥,将來建立“革委會”的時候,再由他們“解放”、“結合”。
劉吉有提議:暫時把他們送到監獄裡關起來,将來建立“革委會”時再說。
那時,公、檢、法機關,都被“砸爛”了,公安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院長、法庭庭長,個個被批鬥、關押,他們的“罪狀”都是“資産階級”專了無産階級的“政”,想揪誰就揪誰,想鬥誰就鬥誰,真正是無法無天的日子。
劉吉有給屬于“一個觀點”的市郊某監獄的造反派頭頭,寫了個條子:(按照當時寫任何文件、信件的“格式”先引了一段語錄): 最高指示:什麼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就是革命派,什麼人站在 反革命方面,就是反革命派。
宋高xdx潮革命戰友: 現将省委大走資派、彭德懷死黨、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張敬懷暫時寄押你處, 等待以後批判處理。
謹緻 文化大革命敬禮! 革命戰友劉吉有年月日 沒有任何法律文件,就這麼一個紙條,張敬懷進了監獄。
因為監獄隻管關押犯人,不管别的。
這樣,張敬懷在監獄裡,一直關着。
當時全國農村公社書記以上的,工廠車間主任以上的幹部,百分之八九十,都打成“走資派”,當時的“敵人”也真多,有一句順口溜可以說明: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務)、走(資派),外加一個“臭老九”(知識分子),一共九種敵人。
成立的專案組,千千萬萬,張敬懷的案子,隻是千千萬萬之一罷了。
從一九六七年的“全面内戰”,“你方唱罷他登場”的奪權,後來号召全國造反派大聯合,建立革委會,誰還記得“張敬懷”這個案子呢? 這樣,他在監獄裡一關就是九年。
沒有人開他的批鬥會,沒有人要他寫“交待材料”,也沒有人審問過他,他周身是傷,也沒有醫生給他看病。
每天“放風”時見見太陽是最幸福的時刻。
為了看到文化大革命到底怎麼收場,張敬懷決心活下去。
他每天堅持鍛煉身體。
人的生命有時候很脆弱,有時也很頑強。
幾個月後,他居然能站起來走動,慢慢恢複健康了。
但是,最使他難于忍耐的是時間太難熬煎了。
他住的房間,窗戶全用報紙糊死了。
他向看管人員要求看書看報,得到的是一頓訓斥。
他熬過時間的方法,一是在室内做操,二是面壁默默數數:“一,二,三,四,五……”一直數下去。
有時數到一百或二百,忽然發現數亂了,再從頭數,按一秒鐘數一個數,一小時數三千六百下,有一次居然數到一萬二千五百三十四個數,都沒有亂。
為創造了這項“新紀錄”,他高興了大半天。
他常常追求創造更高的紀錄。
他不知道外面在發生什麼事,文化大革命發展到了什麼地步,也不知道哪天是幾月幾号,更不知道星期幾。
他和外界完全隔絕。
可是每過一天,他早晨就在牆壁上畫一個道道……時間就這樣流淌過去了。
他也經常問問:“什麼時候審判我?” 看管人員隻是狠狠地訓斥他兩句話: “你老實點!” “不準亂說亂動!” 因為沒有任何關于他的“罪行”的法律文件,監獄什麼情況也不了解,隻負看押他的責任,連一次談話要他交待問題也沒有過。
原來住的監獄,他已經記不得住了多少天。
據說是因為武鬥,後來他又轉移到了另外一個監獄。
他仍然每過一天在牆壁上畫一道。
可惜他不記得在以前的監獄中,畫了多少道道了。
好像“斷代史”似的,這真是一大遺憾。
令他想不到的是:形勢急轉直下了。
有一天,兩個軍官模樣的人突然向他宣布:“張敬懷,你可以回家了!” 事情來得太突然,他一時反應不過來,問:“怎麼回事?” “我們也不知道,叫你回家,你回家就是了。
還問什麼?”順手遞給他一個釋放證。
張敬懷遲疑的問:“我到哪裡去呀!” “你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 張敬懷不再多問。
他來監獄的時候,兩手空空,現在出監獄,仍然兩手空空。
那床破被褥,還是監獄借給他的,從來沒有拆洗過。
他沒有可以向誰告别的,他惟一的一件事是要再數一數牆上畫的道道。
他數了好幾遍,才清楚:啊!二千九百二十一道杠!是八年,八年抗戰呀!八年,我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我在這裡數了八年數!這八年,他好像被世界忘記了。
他這個“大案”,“要案”,就這樣不了了之? 張敬懷出了牢房,向門外走去,他這才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院子。
院内有幾十座平房。
一圈很高的大牆上,繞了電網。
他走出大院時,把釋放證給警衛看,警衛一點頭,表示認可。
他通過狹窄的小門,走出院子。
他回頭。
又看了一眼那院子,忽然想起,憑印像,這是座早年他也帶領部隊參加修建過的監獄,那時哪裡會想到,自己要在這裡住八年呀! 他走了一段路,站定腳步,往上一看,天怎麼這麼藍呀!難道天是藍色的嗎?不,天并不總是藍色的。
他有時會陰雲密布,有時會電閃雷鳴,暴雨瓢潑。
但現在天上飄着幾片白雲,分外美麗。
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白雲。
空氣怎麼這麼新鮮呢?他深深呼吸了幾口。
怎麼也呼吸不夠。
“總會過去的。
”這是八年中鼓勵他活下去的默念的口号。
監獄的大門外是一條小街。
他見牆上貼着許多标語:“沉痛悼念毛主席!” “慶祝粉碎四人幫!” “打倒王、張、江、姚反黨集團!” “哦!形勢已經大變了!”他想。
那些标語,經風吹雨淋,已經斑駁不清,可見這些形勢的大變化已經發生好久了! 他不知道在這八年,外面世界發生的這些天翻地覆的變化,是怎樣一個過程。
中國政壇演出了怎樣的悲劇,喜劇或鬧劇。
他問了過路行人,才知道自己是在順陽市和省會海天市之間的郊區。
這裡距省會不到五十公裡。
過去是有長途汽車的,可是他從來沒有坐過。
他又問過路行人,打聽到汽車站,他身上還裝有以前每月發的幾十元生活費,買票上了公共汽車。
汽車向省會海天市馳去。
汽車進入海天市區,他在長途車站下了車,看着那縱橫交錯的街道,穿梭般的車流,張敬懷像進入迷宮那樣,連方向都辯認不清了。
從他參加解放這個城市起,在這裡已經住了三十多年,他從來沒有坐過公共汽車,甚至不知道怎麼買票,也不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法。
他問了過路行人,才明白回到他家要換兩次車,到一座大商店往右拐,走一段胡同,然後就是他的家了。
他按照人們的指點,果然看見了他住過的四合院。
然而卻面貌全非了。
院牆已經破敗不堪。
隔着不高的院牆往裡看,四合院已經一分為二,在正當中,砌了一道牆,門也分成兩個。
房子好像已經很久沒有修繕過了,房頂的瓦楞上長滿了草。
他敲了敲門,裡面沒有回應。
原來過去為了保衛張敬懷的安全,附近五十米内沒有蓋房子,也就沒有鄰居。
他回頭走到五十米開外的一座平房門前,敲開一家老百姓的門。
他忽然想起來了:他剛搬進小院的時候,有兩三次吧,在春節時,他去向鄰居拜年。
有秘書,警衛員陪着。
他沒進屋時,人家熱熱鬧鬧的,他一進屋,人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大官,便十分拘謹,大家都忽地站起來,像一群塑像似的,紋絲不動,他覺得尴尬,以後也就不去拜年了。
随着輕輕的敲門聲,那個他曾經拜望過的近鄰的門打開了。
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一見他就認出來了:“呵,……是你,你回來了?進屋坐,坐!” 這老太太沒有像造反派那樣對他“怒目金剛”,令他十分感動。
他沒有進屋,急切地說:“我們家裡的人呢?” 老太太說:“都下鄉了,聽說是走’武器(五七)道路‘。
你那房子,在奪權時候,兩派頭頭,還發生過武鬥。
吓得我們不敢出門。
你喝水,喝水。
”試着很麻利地為他倒了一碗水。
他覺得這位老人家不會知道很多情況,喝了碗水,便告辭出來。
他想,既然監獄釋放我時,讓我從哪裡來,還回到哪裡去,我當然是應當先到省委機關報個到。
問問确切情況再說。
他走了有三十分鐘的路,到了省委機關,門外挂着“革命委員會”的大牌子。
兩個衛兵分立兩旁。
他向衛兵詢問,衛兵示意他到收發室。
收發室老頭認識他,也很熱情:“你回來了,請稍等,我給單主任挂電話。
” 不多時,單主任出來迎接了。
好像十年中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一樣,他熱情地說:“啊,你回來了。
張主任知道你今天回來,叫我在這裡等你呢。
跟我來。
” “張主任?哪個張主任?”他問。
單主任說:“就是以前的張環友書記,建立革委會時,結合’進革‘的。
現在是省革委會的副主任。
” 張敬懷明白了。
這位張環友同志,是原來一位副書記。
因為對一把手有意見,“文革”前,長期不上班,基本上是處于“靠邊站”的狀态。
“建革”時,原來主持工作的省委領導人凡是有水平有能力的,都被打倒了。
按照“建革”的“三結合”原則(造反派、解放軍、老幹部),總要有一個老幹部參加。
對于原來的當權派,到底結合誰,各派難于達成協議。
張環友這些年沒有工作,當然也沒有錯誤。
有人還說:張環友是受舊黨委迫害的好幹部。
他在“文革”中又沒有參加任何派别,有人一提出他作為結合對像,各方很快達成了協議。
張環友便撿了個“新生紅色政權”省革委會的副主任。
單主任領着他往大樓裡走,有許多認識他的幹部,有人感到驚奇,有人走到對面,卻轉過臉躲着他,也有人問:“你出……回來了。
” 單主任把他領到一個大辦公室。
原來的張副書記,現在的張副主任,正在批閱文件,一見他就問:“你回來了?好!”很熱情的樣子。
又接着問:“身體怎麼樣?” “還可以,還可以。
”他随便答。
單主任馬上給他倒了一杯茶。
張主任告訴他:“敬懷同志” 這位現任革委會的領導,居然稱他為“同志”(自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就沒有人這麼稱呼他了)這使他甚為感動。
張環友誠懇地說:“你的問題不歸咱們省裡管。
上邊叫放人,我們就放人。
至于以後的事,隻好等上邊下了文件再說。
你先住在招待所等吧!你到财務處把工資領出來。
我這就給你開個條子。
還有,最近要開’三種人‘的批鬥會,你可以參加。
”張主任回頭,向單主任交待,“給敬懷同志一張門票。
” 張敬懷沉吟了一刻:“我的問題,……怎麼個說法?” 張主任說:“現在問題一大堆,你的專案材料也不在省裡。
耐心等着,看上邊是怎麼個說法吧!” “我愛人和孩子呢?” “艾榮同志和孩子走’五七道路‘了,現在都在鄉下。
我們已經做了安排,先讓她們回來。
我估計,一個星期就到。
” 辦公廳單主任說:“走吧!咱們先到财務處把工資領出來。
先解決吃飯要緊。
” 張敬懷便和單主任一起到了财務處。
現在的财務處長,是原來的一個老會計師,姓孫。
張敬懷過去從來沒有和财務處的人打過交道。
但孫處長認識他,一見面也問:“你回來了?” 張敬懷點了點頭。
他又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無論開什麼會,每次都要讀語錄“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