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關燈
是已經沒有原子彈。

    8月13日-14日,出動一千六百架飛機猛炸東京。

    但東京已經連續炸了兩年,除了皇宮之外,隻有個别房子還站在原地。

    實在找不到打得疼的目标,14日下午,漫天烏鴉般的機群掠過東京,轉而轟炸至今“沒有炸透”的郊區城市熊谷、伊勢崎。

    B-29s扔下連串的高爆炸彈,隆隆的爆炸聲,一直響到15日天皇廣播宣讀投降诏書才停息。

     在最後一天,炸彈命中了山崎的家。

    那天他母親帶着弟媳及孩子共五口,躲在花園的防空洞裡,一枚高爆炸彈把房子連防空洞帶人炸成了碎片,沒有一個生還。

     但這不是他為山崎家人命運悲傷的時候,他心急火燎:原先有個目标可找玉子,現在這個目标成了空無一物的大彈坑!少年從口袋裡掏出一張折疊的紙片,再次核對,沒有錯:山崎導演的老家正好被炸得粉碎,而且是在世界大戰結束的那一天。

     他問:“這家人還有親戚來看望過嗎?” 老人寫道:“戰後混亂,沒有人注意來往的人。

    ” “看到有一個女子――山崎的妻子――來過嗎?” 老人搖搖頭,問了街坊,都說沒有見過。

     少年沒有離開。

     他坐在石坎上,面對陰沉沉的天光。

    他已經習慣了絕望,反而不容易絕望。

    他走進廢墟堆裡,用一根斷木翻揀碎磚斷瓦,他漸漸走進了原來房子的後部。

    一面碎鏡子映着天色,他走過時,把他的身影投出來。

    看來這裡曾經是山崎母親的梳妝室,有一台鋼琴被炸掉一半。

    突然,他看到牆上有字,用鉛筆寫的,絹秀的中文。

    怕風雨打去,鉛筆重重描過: 我回長春去找你 他轉過頭,看到同樣的字,用口紅胭脂寫的,在另一面牆上。

     他再翻過斷牆,看到同樣的字,用毛筆寫的,各種材料寫的,依然是那幾個苗條的字。

    本已精疲力竭的他,突然來了力氣,他更加小心地察看,終于發現一個斷椅子腿下壓着一塊白布,他取出來一看,上面也是同樣的字,這是一條手絹,他的手絹,那天他給玉子用來沾濕酒,按摩她扭傷的腳踝的。

    的确是她,她還活着。

    他的手一陣顫抖,想不到她一直把這手絹保存,并且一直帶到身邊。

     不知道玉子在這裡等了多久?但等到絕望了,離開之時,她還是堅信他會渡海來此地尋找她。

    他鼻子一酸,與剛才那強忍着的悲傷立即化為一股浪潮,在他胸中湧動。

    他使勁忍住不讓淚水掉下來。

    這一刹那,他感到她離他好近。

    他轉移視線:遠處輪船往岸上駛來,自由地嗚叫,海鷗們紛紛墜落在廢墟上尋食,那種專心勁兒,雷也動搖不了。

     隻有一點令他欣慰,他的預感是對的:玉子不在那艘沉沒的船上,也不在任何不幸死亡的人群中。

    但是她肯定也不知道他被關的地方:他聽管監牢的班長說過,他是特殊犯人,不讓探望,不向任何人洩漏他被關的地方。

    玉子如果在他釋放前找到長春,人們都會告訴他,他被押解到西伯利亞去了。

     他出獄後,怕遇到麻煩,沒有去找熟人,實際上他也沒有熟人。

    惟一看到他的,是滿映廠看門老頭。

    他知道這個看門老頭活不長,沒有這個本領天天搶到一把米。

    那麼,如果玉子在他出獄後到達長春,一樣無處找他。

    如果她後來再去錄音棚的話,才可能知道他來日本。

    這個世界太大,他們兩個人太小,又是兩個無親無故的人,他應當怎麼尋找呢? 他把玉子的手絹貼在臉上,坐下來,發呆。

    突然站起來,拿鉛筆在牆上劃起來。

     玉子真聰明,知道留下字迹,知道如果他找來,沒法找任何人打聽,卻能看到留言。

    看到這些字迹,他幾乎已經觸摸到玉子的肌膚,已經能跟她說上話。

    在沒有找到本人之前,這就是最好的感覺。

    已經很久了,沒有過這樣的幸福。

     他看着那台炸毀的鋼琴,山崎的模樣清晰地浮現在眼前:穿着燕尾服,戴着白手套的手,傲慢地向他舉起來,“你,大笨蛋,你給我站在門口,好好聽着!”少年頭一回不害怕他,不讨厭他。

    他的母親,自然也有他一樣的臉,一個長年等待兒子歸來的女人的臉,必然是最美麗的。

     一串流水聲的聲音陡然響起,似乎亡靈有魂。

    少年吓了一大跳,慌忙之中發現,是他的左手臂不經意地擱在琴鍵上。

     搖搖頭,他跨過燃成黑炭的一大塊木頭,到牆前,拾起一塊黑炭,又寫下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