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換腦工程 7、揭碑

關燈
願。

    願他老人家在天之靈萬事如意!” 限于聖賢洞口前的停車場地面積,揭碑儀式人員上的規模不可能太大。

    市委書記喬峻嶺為此還真是費了一番心思斟酌。

    他把駐軍某部的軍樂隊和首長全部都請來了。

    三縣垴村的幾百名父老鄉親自然都是要來的。

    抗日英雄蓋青山烈士為掩護晉察冀軍區首長轉移,率領38名八路軍戰士與敵僞在八聖山周旋三天三夜,最後彈盡糧絕退守聖賢洞,被日本鬼子釋放的毒氣彈熏倒英勇犧牲的事迹,不僅是氣貫長虹的革命英雄史詩,也是三縣垴村父老鄉親的鄉土血肉和根脈所系。

    三縣垴是隸屬羅村鎮管轄的行政村,羅村鎮的機關幹部和中小學生都手持花環在聖賢洞口的停車場上列隊。

    在聖賢賓館參加全封閉集中學習的夏河市正處級以上幹部,按市委要求統一着裝,右胸佩戴白花,左臂帶黑紗袖章。

     聖賢洞口同時挂上了黨旗國旗和軍旗。

    抗日英雄蓋青山烈士的浮雕紀念碑被火烈焰紅般的紅綢覆蓋着。

    清風徐來,那鮮豔的紅綢真像是燎原的烈火一樣跳動着,象征着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生生不息自強自立的民族魂。

     中央黨校和省委黨校專程來為集中學習授課的專家教授也都來了。

    能在太行深山裡看到這樣别開生面而又意義重大的揭碑儀式,專家教授們異常振奮,都說這太行山真是博大精深,當之無愧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山呢! 就在參加揭碑儀式的各界隊伍陸續入場期間,軍樂隊開始奏樂,先是《黃河大合唱》,接着又一連演奏了《我們在太行山上》,《遊擊隊之歌》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音樂真是一種奇妙的藝術和天籁之聲,它能讓人昂揚奮發心潮激蕩,也能讓人回到那烽火連天的歲月。

    三縣垴村幾百名父老鄉親的隊伍雖然有些參差不齊,但在彎腰駝背的村支書喬峻山帶領下,肅穆的神情也都滿懷悲壯。

     抗日英雄蓋青山烈士在村民的心目中,已然是神話中的英雄。

    父老鄉親的隊伍中,隻有幾個年屆八旬的皓首老爺爺老奶奶見過殺人魔王一樣的日本侵略者猙獰面孔,其他的晚生後輩則都是在電視電影上對日本鬼子的形象有所認識。

    敢于和那些兇神惡煞般地殺人惡魔隻身奮戰到底的蓋青山,雖然最後被毒氣熏倒壯烈犧牲,自然就是天神一般的抗日救國英雄。

    山民們對大英雄蓋青山的頂禮膜拜是發自内心的,沒有哪一級黨組織會去要求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來參加這個紀念碑的揭碑儀式,但是他們知道了這一榮譽三縣垴村流芳百世的盛事,便找到村支書喬峻山非要參加不可,而且表示爬也要爬到蓋青山烈士的雕像前磕個頭。

    帶着傷背躬腰的村支書喬峻山給老人們作揖打躬地連連答應,就派蓋三縣給他配備的長安之星面包車,一趟一趟地把老人們都拉了上來。

     隻有蓋四海老漢不用面包車去接。

    正月十八這天下午,他把已經出坡的羊群歸攏到聖賢洞西一個向陽的山窪裡,讓他的助手大黃狗蹲在小坡梁上擔任警衛班長。

    一旦發現有搗蛋的羊羔子要跑出山窪,大黃狗便會怒吼着去把它給追回來。

     聖賢賓館就坐落在仙洞溝谷底的小川谷盆地上,距聖賢洞口并不遠,垂直高度也就六百多米的樣子,想要步行抵達,需要沿着簡易的盤山公路走上三千八百多米。

    這三、四公裡的山路,對每天翻山越嶺的羊倌蓋四海老漢來說,也就是提着煙袋杆子連走帶吸兩袋煙的工夫。

    可是當喬峻嶺帶領着參加全封閉集中學習的300餘名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爬上山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已是上氣不接下氣。

    現任在職的領導幹部,很少有幾個不是肚皮滾圓。

    是這個脂肪裹腸大腹便便的肚子拖累了他們,以至什麼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腰間盤突出、心腦血管硬化等等富貴病就過早地與他們結緣形影不離了。

     這個處級以上的幹部群體,年齡最小的三十二歲,最大的也就和喬峻嶺相近,五十五、六歲的樣子。

    喬峻嶺比他們雖然平均年齡都大一截,因為飲食起居生活較為規律,還因為有十幾年軍旅生活摸爬滾打的健康骨架做支撐,走這三、四華裡盤山路尚無需大喘氣。

    不過與翻山越梁健步如飛走來的蓋四海老漢相比又見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