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換腦工程 7、揭碑

關燈
許多幹部都認得蓋四海老漢,也知道他就是蓋三縣的老爹。

    都對這年屆古稀的老漢爬山虎一樣的身骨大為贊歎,都說蓋老漢就是夏河市的“神行太保。

    ” 帶隊爬上山來的市委書記喬峻嶺剛要立定腳根,見三縣垴的父老鄉親幾百人都已經提前到了,就趕上前去一一問候。

    一邊拉着鄉親們繭花重疊的粗糙手掌,市委書記心下深為感動,心想:這最偉大的愛國主義熱情其實就蘊藏在老區人民的心底。

    今番市委組織全封閉集中學習,中間加上了這個揭碑儀式的插曲,應該說是響鼓重槌,和這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太合轍押韻了。

    樹立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山區的生态開發,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就是先輩們愛國主義的精神歸宿,也是他這個市委書記肩上的千斤重擔。

    沒有任何理由再讓這片烈士灑盡熱血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們再受窮困。

     太陽也以極大的熱情和三縣垴主峰共同注視着這聖賢洞口的隆重場景。

    揭碑儀式不設立主席台,沒有擺桌子,隻有一個立竿話筒。

    所有人員全部肅立。

    預定的時間到了。

    主持揭碑儀式的市委副書記宣布抗日英雄蓋青山烈士紀念碑揭碑儀式開始,軍樂隊立刻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

    莊嚴沉重而又雄壯的國歌旋律激蕩着人們的心扉,也讓這巍巍青山又一次振奮。

    奏樂之後蓋三縣代表投資方東方集團介紹了聖賢洞開發找到烈士遺骨和紀念碑的設計建造過程。

    夏河電視台新近從北甯傳媒大學招聘的碩士研究生、女主播方卓舒以詩朗誦一樣聲情并茂地宣讀了碑文。

     電台、電視台的記者們攝像錄音,都各自忙碌着自己的業務本職。

    夏河日報的總編室主任高級記者範大源脖子上挂着他的大尼康數碼相機,把所有場景包括碑文都無一遺漏的全拍了下來。

     論幹部級别範大源隻是正科級,這全封閉學習是輪不上他參加的,但這範大編是市報首席記者,這市委中心組的集中學習是頭題新聞,從新聞業務的重要性來說,他又是必定要親自出馬的。

     還有一個也不能說是次要因素,這蓋青山烈士的碑文是他撰稿的。

    對這位報界雄才來說,執筆這碑文既是義不容辭的革命責任,又是與蓋三縣情不容辭的知己情誼。

    不管于公于私,這活都是必須要幹漂亮的。

    一則是抗日英雄蓋青山烈士的英勇事迹本身就驚天地泣鬼神,二則是高級記者範大源筆下風雲走驚雷,再加上女主播方卓舒剛柔兼濟的朗誦,人們都在屏住心音,傾聽着一首無比壯美的英雄史詩般的樂章。

     市委書記喬峻嶺的即席緻辭,更給這史詩般的英雄樂章增添了铿锵有力的黃鐘大呂之聲。

    喬書記的緻辭幹脆丢開了原先準備好的講稿,也走出了他市委書記的站位,因為聽完了女主播方卓舒朗誦了範大源筆下英雄史詩般的碑文之後,他感到一切的重複和強調都是多餘的,所謂的高屋建瓴也是空泛的,就從一個三縣垴的子弟,蓋青山烈士的後輩講起來就非常貼切。

    面對英烈的在天之靈,隻有把腳下這片熱土又好又快的發展起來,這就是後之來者責無旁貸的責任。

     服人心者理,感人心者情。

    市委書記喬峻嶺情動頑石理順崎岖的緻辭讓大家心音共顫,百念歸宗。

     主持儀式的市委副書記最後宣布:“請喬書記、田市長為蓋青山烈士紀念碑揭碑!” 書記市長伫立在紀念碑左右同時啟動了按鈕,覆蓋在紀念碑上的巨幅紅綢徐徐落下。

    大家都昂首注目,共向巍峨。

    抗日英雄蓋青山烈士掩在猛虎石後向敵寇射出最後一顆子彈的偉岸身軀,俨然是一尊天神下界臨凡,那一身八路軍服裝扮着籃球運動員一樣的高大身材透溢着視死如歸的沖天豪氣。

    而那幾個沖着他噴放毒氣的小鬼子,則隻不過是幾個做賊心虛的鼠輩。

     面對老爹碑文和浮雕一體的紀念碑遺像,蓋四海老漢百感交集,老淚縱橫。

    他終于圓了自己的夢,養了一個争氣的好女兒蓋紅梅,百年之後到天國去見老人家,就有一個圓滿的交待了。

    蓋三縣玉齒嚼紅唇,強忍着奪眶而出的淚花,她比老爹想的更多更沉重的是如何盡快發揮經營優勢,把爺爺灑盡熱血的這一方山水田園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