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1
離家多年,當我決定走得更遠的時候,在1989年年初我回了一次家。
快到六号院子門口時,我才有點忐忑不安,不知家裡人會怎樣對我。
父親坐在堂屋家門口一小爐子邊,他把幾層外套重疊着穿,縮着腰,怕冷似地雙手插在袖子裡,正對着院大門。
眼睛已完全看不見了,但能感覺是我,能聽出是我的聲音在叫他爸爸,他笑了。
母親從屋裡走出,手裡的一節藕掉在地上,她變得很老,背更駝了。
她說,“你回來做啥子,你還記得這個家呀?”話很不中聽,但她看着我的神情告訴我,對我的回家她又驚又喜。
我把随身帶的帆布小旅行箱放下,目光四下望着。
這兒的一切,包括父母,與我想象的一樣,隻不過更為朽敗,毫無新奇之處,也沒有親切的感覺。
而我回來也不過是瞅上一眼,對自己曾徑那麼多年在這地方生活作個交待,有幾分是為了看父母呢? 最多後天,說不定明天,我就走。
吃過晚飯,天就完全黑了。
在屋子裡,不管怎麼彎着頭,也看不到一點窗外掉盡葉子光秃秃的黃桷樹。
我脫了衣服上床,母親在給五屜櫃上的一尊佛規規距距作揖,嘴裡輕輕念叨着什麼。
那是個和喝水杯子差不多大的瓷人,瓷人的面前放着一個小香爐。
母親信佛更為虔誠,已把佛請到家裡來。
母親上床後,與我的身子挨得極近,我很不習慣往裡面挪了挪,她扯過她的棉被給自己蓋上。
架子床靠牆一邊橫擱了一個窄窄的木闆,上面放了夏天衣服,和一個個用布包起來的小包袱。
弄得一張床不倫不類的,而且稍不注意,一擡頭,就會撞上。
我忍不住說,“床下有箱子,還有五屜櫃,都裝不下了?” “這你就不曉得了,把東西包起來,随時就可以走,”母親說。
還不等我問她走哪兒,她就說,她準備好了,一失火,就可以拎走,先牽走我父親,再拎包。
呼吸着母親的氣息,我想,她不過才六十二歲的人,腦子卻真是老了。
我眼皮開始打架,粘在一起。
奇怪,我在外每夜靠安眠藥才能入睡,一回到家,不必服藥,腦子馬上昏昏沉沉。
母親關了燈,她說這個月退休工資沒領成,幾家造船廠都發不起工人工資,退休工人連領一半退休金也不行。
大冷天她去了好幾次都白跑,有幾百退休老年人在公司大門口靜坐。
她怕冷,怕心髒犯病,沒有去。
公司若再不發退休工資,他們說要到朝天門港口去靜坐。
“那麼冷,都是上了年齡的人,活不了幾天,朝死裡奔。
”黑暗中,母親自言自語:“我現在就是去一趟石橋廣場買菜,人就累得不行。
” 這幾句我聽清楚了,我對母親說:“我要睡着了,明天我給你錢就是了。
” 母親想說什麼,果真停了嘴。
她那麼說,不過是提醒我應當養家一種方式罷了。
母親也不問我的情況,在外邊幹些什麼,她依然不把我當一回事。
不過她問,我能說什麼呢?假如我告訴她,她的第六個女兒靠寫詩寫小說謀生,她一定不會相信也不明白。
我已經二十六歲,往二十七歲靠了,她也沒有問一問我有沒有談對象,什麼時候結婚?也可能她明白,我這種女兒的生活方式,還是不問為好,省了焦心。
2 第二天我醒來,就聞見燒香敬佛的大衆牌衛生香,氣味刺鼻。
香爐上彎彎曲曲冒着三根白煙。
父親早起來了,摸下樓。
面朝我站着,他喘得很厲害,在喝一種顔色很濃的藥水。
他看不見我,隻是感覺到我站在門檻邊。
母親提着菜籃回來,她把白蘿蔔,還有幾兩豬肉,一束蔥放在門外靠牆放的竹桌上。
我過去幫母親理蔥上的須和黃葉,掏出錢給她。
母親把錢仔細地數了數,還了兩張給我。
我沒推辭,就收下了。
我對母親說,我以後還會寄錢給她。
“一籠雞不叫,總有隻雞要叫,”母親說:“我知道你會最有孝心。
” “我明天一早就走,”我打斷母親。
母親臉上的笑容頓時沒了,她嘴裡卻說,“你昨天晚上講,我今天就多買點菜呀,你啷個不早點說嘛?” 父親把爐子邊上的扇子拿着,在對着爐子煽。
母親走過去,一把奪了下來:“火燃得又不是不好,煽啥子,瞎起個眼睛,盡添事!” 她是有氣想對我發,但又不能朝我發,就對父親發。
人還是得長大,我想,起碼長大了,母親不能随便朝你發火。
整個下午和傍晚家裡空氣都異常沉悶。
晚飯時,五哥回來了一趟,他變得很瘦,人矮了一截,見了我僅說了句“你回來了。
”連他都變得如此陌生,那麼不用說其他姐姐哥哥了,我決定明天走是對的。
我隻想等到黑夜來臨,盼望這一天盡快結束。
母親洗了腳,遲遲不上床,牆上挂鐘都快夜裡十二點,整個院子的人都睡了,她還在翻箱倒櫃,找什麼東西似的。
她一定是記憶出差錯了,總找不着。
看着她着急的樣子,我躺在被窩裡說,“你要找的東西說不定就在我頭上的包裡。
”她拍了一下自己的頭,就爬上床,把邊上一個布包取下。
我懶得看她,幹脆閉上眼睛,準
快到六号院子門口時,我才有點忐忑不安,不知家裡人會怎樣對我。
父親坐在堂屋家門口一小爐子邊,他把幾層外套重疊着穿,縮着腰,怕冷似地雙手插在袖子裡,正對着院大門。
眼睛已完全看不見了,但能感覺是我,能聽出是我的聲音在叫他爸爸,他笑了。
母親從屋裡走出,手裡的一節藕掉在地上,她變得很老,背更駝了。
她說,“你回來做啥子,你還記得這個家呀?”話很不中聽,但她看着我的神情告訴我,對我的回家她又驚又喜。
我把随身帶的帆布小旅行箱放下,目光四下望着。
這兒的一切,包括父母,與我想象的一樣,隻不過更為朽敗,毫無新奇之處,也沒有親切的感覺。
而我回來也不過是瞅上一眼,對自己曾徑那麼多年在這地方生活作個交待,有幾分是為了看父母呢? 最多後天,說不定明天,我就走。
吃過晚飯,天就完全黑了。
在屋子裡,不管怎麼彎着頭,也看不到一點窗外掉盡葉子光秃秃的黃桷樹。
我脫了衣服上床,母親在給五屜櫃上的一尊佛規規距距作揖,嘴裡輕輕念叨着什麼。
那是個和喝水杯子差不多大的瓷人,瓷人的面前放着一個小香爐。
母親信佛更為虔誠,已把佛請到家裡來。
母親上床後,與我的身子挨得極近,我很不習慣往裡面挪了挪,她扯過她的棉被給自己蓋上。
架子床靠牆一邊橫擱了一個窄窄的木闆,上面放了夏天衣服,和一個個用布包起來的小包袱。
弄得一張床不倫不類的,而且稍不注意,一擡頭,就會撞上。
我忍不住說,“床下有箱子,還有五屜櫃,都裝不下了?” “這你就不曉得了,把東西包起來,随時就可以走,”母親說。
還不等我問她走哪兒,她就說,她準備好了,一失火,就可以拎走,先牽走我父親,再拎包。
呼吸着母親的氣息,我想,她不過才六十二歲的人,腦子卻真是老了。
我眼皮開始打架,粘在一起。
奇怪,我在外每夜靠安眠藥才能入睡,一回到家,不必服藥,腦子馬上昏昏沉沉。
母親關了燈,她說這個月退休工資沒領成,幾家造船廠都發不起工人工資,退休工人連領一半退休金也不行。
大冷天她去了好幾次都白跑,有幾百退休老年人在公司大門口靜坐。
她怕冷,怕心髒犯病,沒有去。
公司若再不發退休工資,他們說要到朝天門港口去靜坐。
“那麼冷,都是上了年齡的人,活不了幾天,朝死裡奔。
”黑暗中,母親自言自語:“我現在就是去一趟石橋廣場買菜,人就累得不行。
” 這幾句我聽清楚了,我對母親說:“我要睡着了,明天我給你錢就是了。
” 母親想說什麼,果真停了嘴。
她那麼說,不過是提醒我應當養家一種方式罷了。
母親也不問我的情況,在外邊幹些什麼,她依然不把我當一回事。
不過她問,我能說什麼呢?假如我告訴她,她的第六個女兒靠寫詩寫小說謀生,她一定不會相信也不明白。
我已經二十六歲,往二十七歲靠了,她也沒有問一問我有沒有談對象,什麼時候結婚?也可能她明白,我這種女兒的生活方式,還是不問為好,省了焦心。
2 第二天我醒來,就聞見燒香敬佛的大衆牌衛生香,氣味刺鼻。
香爐上彎彎曲曲冒着三根白煙。
父親早起來了,摸下樓。
面朝我站着,他喘得很厲害,在喝一種顔色很濃的藥水。
他看不見我,隻是感覺到我站在門檻邊。
母親提着菜籃回來,她把白蘿蔔,還有幾兩豬肉,一束蔥放在門外靠牆放的竹桌上。
我過去幫母親理蔥上的須和黃葉,掏出錢給她。
母親把錢仔細地數了數,還了兩張給我。
我沒推辭,就收下了。
我對母親說,我以後還會寄錢給她。
“一籠雞不叫,總有隻雞要叫,”母親說:“我知道你會最有孝心。
” “我明天一早就走,”我打斷母親。
母親臉上的笑容頓時沒了,她嘴裡卻說,“你昨天晚上講,我今天就多買點菜呀,你啷個不早點說嘛?” 父親把爐子邊上的扇子拿着,在對着爐子煽。
母親走過去,一把奪了下來:“火燃得又不是不好,煽啥子,瞎起個眼睛,盡添事!” 她是有氣想對我發,但又不能朝我發,就對父親發。
人還是得長大,我想,起碼長大了,母親不能随便朝你發火。
整個下午和傍晚家裡空氣都異常沉悶。
晚飯時,五哥回來了一趟,他變得很瘦,人矮了一截,見了我僅說了句“你回來了。
”連他都變得如此陌生,那麼不用說其他姐姐哥哥了,我決定明天走是對的。
我隻想等到黑夜來臨,盼望這一天盡快結束。
母親洗了腳,遲遲不上床,牆上挂鐘都快夜裡十二點,整個院子的人都睡了,她還在翻箱倒櫃,找什麼東西似的。
她一定是記憶出差錯了,總找不着。
看着她着急的樣子,我躺在被窩裡說,“你要找的東西說不定就在我頭上的包裡。
”她拍了一下自己的頭,就爬上床,把邊上一個布包取下。
我懶得看她,幹脆閉上眼睛,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