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1
我一直都有記日記的習慣,記的都是我第二天就不肯再讀的東西,在我看來記日記不過是懦弱者的習慣,孤獨者的自慰,便把日記本抛開了。
可是沒過多久,又開始舊病重犯。
但是我在閣樓裡,記昨天見生父,隻有二行字:茶館,館子,電影院,枇杷山公園,纜車,過江,回六号院子,睡覺。
沒有提一個人,記日記保密是無意中學會的,不是由于文革中許多人因為“反動”日記送了性命,而是我知道這種見面不能讓家裡人知道。
父親知道了,怎麼想?姐姐哥哥們知道了,怎麼想?母親知道我對待生父的一些細節,怎麼想? 避開總是對的,反正我也不想記住那些細節。
第二天,我見着父親,什麼也沒表示,什麼也沒說,昨夜那股沖動早沒了。
睡眠真是個奇怪的過程,象一次死亡接着一次新生,過濾掉了痛苦,榨幹這種那種的欲望和情感。
我把藍花布拿下樓交給母親,母親接過去後,我就做自己的事去了。
家裡哥哥姐姐都回來了,房裡房外擠進擠出。
院子裡的鄰居,似乎每家都來了親戚,熱熱鬧鬧。
母親心神不安,好不容易瞅到一個隻有我和她在屋子裡的機會,她說:“那布等一會,我帶你去石橋廣場,找裁縫給你做件新衣服。
” “那是他給你扯的。
” “不要騙媽了,我當然曉得,” 我不理母親,專心剝大蒜皮。
“他對你好不好?”母親與我提生父總是用“他”,母親不會不知道他對我怎樣。
她這麼說,是要我承認生父,是想與我談他,現在終于等到有一個人和她說她心裡的人了。
她熱切地望着我,等着我回答。
我說,“一般。
”一副不屑談,也看不上的樣子。
我并不惶惑,一個提供精子的父親,一個提供撫養的父親,我知道哪個更重要。
母親在屋子裡東磨磨西蹭蹭,過了好大一陣,說不帶我去找裁縫做衣服了,裁縫收費貴,還做得不滿意。
她拉亮燈,将桌子擦得很幹淨,把那塊布鋪平,灑上水。
拿出剪子尺子粉餅後,她嫌桌子不夠寬,又把布移到架子床上。
給我比了尺寸後,她問我做襯衣呢或是做套冬天棉襖的對襟衫。
不等我說話,母親自做主張,說夏天已過,還是做對襟衫吧!她仍舊是那個一意孤行,不用聽我想法的母親。
母親用白粉餅在藍花布上劃着線條,她說,你大概不知道,生父當時在法院認了每月給你十八元,每個月付,直到你十八歲成年為止。
每月按時寄錢來,沒拖延過,後來二姐教書了,就把錢寄到二姐那裡。
二姐單位和我們院子鄰居一樣,有人彙錢,總有人問來問去,二姐怕引起麻煩。
他就把錢送到他老母親——你婆婆那兒,我再過江去齲你婆婆是個老實人,每次見到我總留我吃飯,說她兒子命苦,連親生女兒也不能認。
他是個窮光蛋,哪個城裡姑娘肯嫁他?不得已到農村做了個上門女婿。
這麼些年母親沒見生父,通過我的婆婆,她對生父的情況應該是知道一二的,同在一個城市,卻要強行自己做得如路人一樣,我覺得母親是中了魔。
“他從不要求見你,他知道一個私生子在人們眼中是怎樣一種怪物,”母親說:“這個社會假模假樣,不讓人活也不讓人哭。
” 看見我沒搭話,母親又說:“六六,你不曉得,他自己過得又窮又苦,這十八元錢不僅養活了你,在最困難的時候還幫了我們全家。
” 2 那麼我的學費不也在其中?我想,但我不願再問。
母親的話沒有使我感動。
他是我親生父親,他該撫養我。
給我的錢,你們用了,你們也從未告訴我。
這個朝夕相處的家根本就不是我的家,我根本就不是這個家裡的人,我對家裡每個人都失去了信任。
母親告訴我的有關生父的一件件事,他的農村妻子,二個兒子——我的兩個從未見過面的弟弟——我的婆婆等等。
我不歡迎這些人湧入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生活已夠亂的了。
生父一直住在廠裡集體職工宿舍裡,一周或半月才回一次
可是沒過多久,又開始舊病重犯。
但是我在閣樓裡,記昨天見生父,隻有二行字:茶館,館子,電影院,枇杷山公園,纜車,過江,回六号院子,睡覺。
沒有提一個人,記日記保密是無意中學會的,不是由于文革中許多人因為“反動”日記送了性命,而是我知道這種見面不能讓家裡人知道。
父親知道了,怎麼想?姐姐哥哥們知道了,怎麼想?母親知道我對待生父的一些細節,怎麼想? 避開總是對的,反正我也不想記住那些細節。
第二天,我見着父親,什麼也沒表示,什麼也沒說,昨夜那股沖動早沒了。
睡眠真是個奇怪的過程,象一次死亡接着一次新生,過濾掉了痛苦,榨幹這種那種的欲望和情感。
我把藍花布拿下樓交給母親,母親接過去後,我就做自己的事去了。
家裡哥哥姐姐都回來了,房裡房外擠進擠出。
院子裡的鄰居,似乎每家都來了親戚,熱熱鬧鬧。
母親心神不安,好不容易瞅到一個隻有我和她在屋子裡的機會,她說:“那布等一會,我帶你去石橋廣場,找裁縫給你做件新衣服。
” “那是他給你扯的。
” “不要騙媽了,我當然曉得,” 我不理母親,專心剝大蒜皮。
“他對你好不好?”母親與我提生父總是用“他”,母親不會不知道他對我怎樣。
她這麼說,是要我承認生父,是想與我談他,現在終于等到有一個人和她說她心裡的人了。
她熱切地望着我,等着我回答。
我說,“一般。
”一副不屑談,也看不上的樣子。
我并不惶惑,一個提供精子的父親,一個提供撫養的父親,我知道哪個更重要。
母親在屋子裡東磨磨西蹭蹭,過了好大一陣,說不帶我去找裁縫做衣服了,裁縫收費貴,還做得不滿意。
她拉亮燈,将桌子擦得很幹淨,把那塊布鋪平,灑上水。
拿出剪子尺子粉餅後,她嫌桌子不夠寬,又把布移到架子床上。
給我比了尺寸後,她問我做襯衣呢或是做套冬天棉襖的對襟衫。
不等我說話,母親自做主張,說夏天已過,還是做對襟衫吧!她仍舊是那個一意孤行,不用聽我想法的母親。
母親用白粉餅在藍花布上劃着線條,她說,你大概不知道,生父當時在法院認了每月給你十八元,每個月付,直到你十八歲成年為止。
每月按時寄錢來,沒拖延過,後來二姐教書了,就把錢寄到二姐那裡。
二姐單位和我們院子鄰居一樣,有人彙錢,總有人問來問去,二姐怕引起麻煩。
他就把錢送到他老母親——你婆婆那兒,我再過江去齲你婆婆是個老實人,每次見到我總留我吃飯,說她兒子命苦,連親生女兒也不能認。
他是個窮光蛋,哪個城裡姑娘肯嫁他?不得已到農村做了個上門女婿。
這麼些年母親沒見生父,通過我的婆婆,她對生父的情況應該是知道一二的,同在一個城市,卻要強行自己做得如路人一樣,我覺得母親是中了魔。
“他從不要求見你,他知道一個私生子在人們眼中是怎樣一種怪物,”母親說:“這個社會假模假樣,不讓人活也不讓人哭。
” 看見我沒搭話,母親又說:“六六,你不曉得,他自己過得又窮又苦,這十八元錢不僅養活了你,在最困難的時候還幫了我們全家。
” 2 那麼我的學費不也在其中?我想,但我不願再問。
母親的話沒有使我感動。
他是我親生父親,他該撫養我。
給我的錢,你們用了,你們也從未告訴我。
這個朝夕相處的家根本就不是我的家,我根本就不是這個家裡的人,我對家裡每個人都失去了信任。
母親告訴我的有關生父的一件件事,他的農村妻子,二個兒子——我的兩個從未見過面的弟弟——我的婆婆等等。
我不歡迎這些人湧入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生活已夠亂的了。
生父一直住在廠裡集體職工宿舍裡,一周或半月才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