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1
我拉開閣樓的門,赤腳站在小木廊上。
整個院子還未完全從睡眠中醒過來,有人往天井水洞裡解手,那積了一夜的小便,聲音特别響。
總在堂屋右手邊上的一個竹矮凳,被穿過天井晾着的衣服空隙的一束光線照着。
有一天母親坐在上面,我蹲在地上,和她一起拆舊毛衣,準備洗過重織。
管這一帶的戶籍,一個剛開始有胡子可刮的小年青,制服筆挺,走進院子。
母親站了起來,向他點頭問好。
他的臉卻挂着,訓斥母親:“老實改造。
”母親臉上的笑容即刻凝固,低下頭說:“對,對,對。
”我埋下頭,臉紫紅,我忘不了這個比我大不了幾歲的戶籍無緣無故給母親的羞辱。
背着書包,我準備去學校上課,走到院門口。
母親從屋裡出來,邊梳頭邊極不耐煩地叫住我:“今天是星期天,上啥子學?” 我恍然大悟,難怪街上沒一個上學的人經過。
母親顯得非常疲倦,象一夜未睡好,眼睛發腫,目光卻很鋒利,仿佛把我身體裡外都看了個遍,我心裡一陣發慌。
她的臉色柔和起來,象有話要和我說,但一聲咳嗽後,她轉頭回屋去了。
隔壁鄰居在吃馊了的稀飯,碗裡攤了兩根長長的泡豇豆。
我從書包裡取了書,下到江邊去背功課。
沒有多久,我就明白根本做不到集中精神複習。
我回到家,家裡隻有父親一人,在洗碗。
“媽媽去哪了?” “她說去看二姐,”父親想了想,回答我。
“好象她說要去城裡羅漢寺燒香。
這就奇怪了,難道母親遇到什麼難決之事?她逢到大事難決,就要去羅漢寺廟燒香,有時還帶我去。
母親告訴過我,我第一次進廟,才三歲。
不過,我記得的第一次,好象是四五歲。
安靜的廟内,空氣中有股藕的甜味。
見不着人影,幾隻麻雀在啄瓦縫間的青苔。
碎石子小徑,走着喀嚓響。
隔四五步遠就有一個石頭人,臉孔風化得沒梭沒角,盡是坑坑窪窪的麻點,跟街上要飯的麻瘋病人差不多。
轉個彎,對直走,到了正大門。
母親叫我站好,理平衣服,把耷拉的鞋子拔上。
她說一個菩薩一個運,拜準了主命的菩薩,對上了,一輩子就好運不斷。
她拍了一下我腦袋。
那意思是對菩薩心誠不誠,恭不恭,就看我自己了。
進廟敬菩薩,别想好步子。
若是右腳先跨進門檻,那從右邊開始,朝殿内回字形布局豎立的五百羅漢禱告,依你生辰八字,數到一個羅漢,沒挑沒選,就是你的守護神。
反過來,若是左腳先進,那就從左邊開始數。
門檻好高,我幾乎是手撐着翻進的,一緊張,早忘了哪隻腳先進的。
回字形的殿内,四邊全是些差不多高矮的羅漢,有兩眼怒目的,有大笑不止的,也有莊容正坐懷抱神鳥,手執如意,頭長蓮花的。
“跪下,六六!”母親突然說,聲音低沉,但不容争辯,隻許服從。
我沒看,就吓得跪在蒲團上,心裡直怕主宰我的菩薩,是個大肚漢或紅臉怪。
壯了膽才擡起眼看,這尊石像險些兒夠着房頂,慈目善眼,青白的臉凝重寬容,手裡是把長長的銀劍,腳下踩着金色鬃毛的獅子,和其它羅漢們不一樣。
菩薩的眼睛黑白分明,正瞧着我。
我不會算我的生辰八字,母親咋個算的,我也沒問。
但我覺得這菩薩早就認識,在哪兒見過? 母親也跪在我旁邊,點上三柱香,叫我跟着她一起磕頭。
她的陰丹藍布衣服摩在我臉上,粗粗拉拉的,很舒服。
她說,“這是文殊菩薩,你有啥子話,就對他說,他會保佑你。
你想啥子福氣你就說,别說出口,心裡叨念三遍。
” 我頭磕在地上,心裡念着,極快,起碼念了十遍。
回過頭,發現母親看着我,溫柔極了。
我的命從來都沒好過,恐怕一輩子不會好。
我當初心裡念叨過的話,後來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那廟在我們去後不久,就被砸爛了。
文革中大門一直貼着封條。
聽說恢複了,我還特地去看過一次,重新維修了,一切複原,用了幾斤金子貼的佛面。
文殊菩薩也重塑了一尊,差不多是老樣子,可我怎麼看都覺得特别陌生——他不象能記得連我自己都沒記得的心願。
這是一個令我弄不懂的問題:十幾年前母親為何就挑中文殊菩薩,給她懷過的第八個孩子、活下來的第六個孩子做守護神,而不是專司理德的普賢,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至高至上無所不能的佛主釋迦牟尼?她的文化程度僅夠讀簡單的信,寫幾句滿是錯别字的問候話。
或許她是歪打正着,文殊菩薩那劍是智慧之劍,那獅子是智慧之力量。
或許她早就清楚,我一生會受求知之苦。
凡事想追個明白,了解底細,到頭來隻會增添煩惱,并付出慘重的代價。
一個人不知不明,一生自然而然,生兒育女,少災少難,平安無事地逝去,化成泥順江流入大海,多好。
可是母親在這之前,在這之後,就沒有關心過任何一個兒女,包括我的知識問題。
母親沒心思管,我也從沒有再得到過她在廟裡待我的溫柔。
她認為沒必要讓我知
整個院子還未完全從睡眠中醒過來,有人往天井水洞裡解手,那積了一夜的小便,聲音特别響。
總在堂屋右手邊上的一個竹矮凳,被穿過天井晾着的衣服空隙的一束光線照着。
有一天母親坐在上面,我蹲在地上,和她一起拆舊毛衣,準備洗過重織。
管這一帶的戶籍,一個剛開始有胡子可刮的小年青,制服筆挺,走進院子。
母親站了起來,向他點頭問好。
他的臉卻挂着,訓斥母親:“老實改造。
”母親臉上的笑容即刻凝固,低下頭說:“對,對,對。
”我埋下頭,臉紫紅,我忘不了這個比我大不了幾歲的戶籍無緣無故給母親的羞辱。
背着書包,我準備去學校上課,走到院門口。
母親從屋裡出來,邊梳頭邊極不耐煩地叫住我:“今天是星期天,上啥子學?” 我恍然大悟,難怪街上沒一個上學的人經過。
母親顯得非常疲倦,象一夜未睡好,眼睛發腫,目光卻很鋒利,仿佛把我身體裡外都看了個遍,我心裡一陣發慌。
她的臉色柔和起來,象有話要和我說,但一聲咳嗽後,她轉頭回屋去了。
隔壁鄰居在吃馊了的稀飯,碗裡攤了兩根長長的泡豇豆。
我從書包裡取了書,下到江邊去背功課。
沒有多久,我就明白根本做不到集中精神複習。
我回到家,家裡隻有父親一人,在洗碗。
“媽媽去哪了?” “她說去看二姐,”父親想了想,回答我。
“好象她說要去城裡羅漢寺燒香。
這就奇怪了,難道母親遇到什麼難決之事?她逢到大事難決,就要去羅漢寺廟燒香,有時還帶我去。
母親告訴過我,我第一次進廟,才三歲。
不過,我記得的第一次,好象是四五歲。
安靜的廟内,空氣中有股藕的甜味。
見不着人影,幾隻麻雀在啄瓦縫間的青苔。
碎石子小徑,走着喀嚓響。
隔四五步遠就有一個石頭人,臉孔風化得沒梭沒角,盡是坑坑窪窪的麻點,跟街上要飯的麻瘋病人差不多。
轉個彎,對直走,到了正大門。
母親叫我站好,理平衣服,把耷拉的鞋子拔上。
她說一個菩薩一個運,拜準了主命的菩薩,對上了,一輩子就好運不斷。
她拍了一下我腦袋。
那意思是對菩薩心誠不誠,恭不恭,就看我自己了。
進廟敬菩薩,别想好步子。
若是右腳先跨進門檻,那從右邊開始,朝殿内回字形布局豎立的五百羅漢禱告,依你生辰八字,數到一個羅漢,沒挑沒選,就是你的守護神。
反過來,若是左腳先進,那就從左邊開始數。
門檻好高,我幾乎是手撐着翻進的,一緊張,早忘了哪隻腳先進的。
回字形的殿内,四邊全是些差不多高矮的羅漢,有兩眼怒目的,有大笑不止的,也有莊容正坐懷抱神鳥,手執如意,頭長蓮花的。
“跪下,六六!”母親突然說,聲音低沉,但不容争辯,隻許服從。
我沒看,就吓得跪在蒲團上,心裡直怕主宰我的菩薩,是個大肚漢或紅臉怪。
壯了膽才擡起眼看,這尊石像險些兒夠着房頂,慈目善眼,青白的臉凝重寬容,手裡是把長長的銀劍,腳下踩着金色鬃毛的獅子,和其它羅漢們不一樣。
菩薩的眼睛黑白分明,正瞧着我。
我不會算我的生辰八字,母親咋個算的,我也沒問。
但我覺得這菩薩早就認識,在哪兒見過? 母親也跪在我旁邊,點上三柱香,叫我跟着她一起磕頭。
她的陰丹藍布衣服摩在我臉上,粗粗拉拉的,很舒服。
她說,“這是文殊菩薩,你有啥子話,就對他說,他會保佑你。
你想啥子福氣你就說,别說出口,心裡叨念三遍。
” 我頭磕在地上,心裡念着,極快,起碼念了十遍。
回過頭,發現母親看着我,溫柔極了。
我的命從來都沒好過,恐怕一輩子不會好。
我當初心裡念叨過的話,後來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那廟在我們去後不久,就被砸爛了。
文革中大門一直貼着封條。
聽說恢複了,我還特地去看過一次,重新維修了,一切複原,用了幾斤金子貼的佛面。
文殊菩薩也重塑了一尊,差不多是老樣子,可我怎麼看都覺得特别陌生——他不象能記得連我自己都沒記得的心願。
這是一個令我弄不懂的問題:十幾年前母親為何就挑中文殊菩薩,給她懷過的第八個孩子、活下來的第六個孩子做守護神,而不是專司理德的普賢,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至高至上無所不能的佛主釋迦牟尼?她的文化程度僅夠讀簡單的信,寫幾句滿是錯别字的問候話。
或許她是歪打正着,文殊菩薩那劍是智慧之劍,那獅子是智慧之力量。
或許她早就清楚,我一生會受求知之苦。
凡事想追個明白,了解底細,到頭來隻會增添煩惱,并付出慘重的代價。
一個人不知不明,一生自然而然,生兒育女,少災少難,平安無事地逝去,化成泥順江流入大海,多好。
可是母親在這之前,在這之後,就沒有關心過任何一個兒女,包括我的知識問題。
母親沒心思管,我也從沒有再得到過她在廟裡待我的溫柔。
她認為沒必要讓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