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個經營多年的後方。
母親和那個男子舉行了婚禮,婚宴辦了七十桌。
母親被牽來拜去,暈頭轉向。
喜房紅燭不是兩支,而是兩排,一直燃到天明。
不久,母親就懷孕了。
于抗戰勝利第二年生下一個女兒。
大姐說,那就是她,她是流氓惡霸頭子和逃婚不孝婦的女兒,反革命子女。
4 原來大姐另有一個父親,她跟我們兄弟姐妹不一樣。
說出來了,她似乎挺得意洋洋:流氓頭子也是好漢,我們的父親卻是個老實巴交的工人。
我大吃一驚,對大姐不光彩的虛榮,很不以為然。
跟所有人一樣,我一上小學就得填無窮的表格,在籍貫一欄,填上父親的家鄉:浙江天台縣。
那是我眼前的長江,流過了千裡萬裡,将到達大海的地方。
我從未去過,也聽不懂那裡的話。
父親的生日是六。
一兒童節,我從小就記得。
父親說話有很重的浙江口音,一說快,沒人能聽得懂。
他講得稍慢一點,我能半懂半猜,就給人當翻譯。
如果我讨厭這個人,就故意翻錯。
父親白我一眼,忙不疊地給人解釋說,他小女兒不懂,說錯了,請原諒。
冬天既潮濕又寒冷,家裡沒有燃料烤火取暖,有支氣管炎哮喘病的父親就容易發病,隻能靠藥物支撐。
嚴重時,也不肯去醫院住院。
本來就瘦,一生病就瘦成一束枯枝。
他個子本來不高,這時,就更縮了一截。
他總是一個勁地捱,否認自己生玻發高燒時唯一的症狀是一股勁念叨:“回家。
” “讓他回浙江!”家裡姐姐哥哥異口同聲說。
“不行的,”母親反對,“他哪是要回去?他要去死在那兒。
” 父親和四川大部分下江人一樣,由于抗戰才來到重慶。
十五歲時到縣城跟人當學徒,先是倒屎倒尿,端茶遞水,後來背弓彈棉花。
他心靈手巧,幫師傅拉線鋪棉絮,很快就學會了彈棉被整套手藝。
1938年,他二十一歲那年國民黨在天台縣抽壯叮鄉裡的保甲長收了賄,将别人的名字改成父親的,他隻得辭别家人,跟着部隊到了重慶。
部隊就住紮在南岸山上,他在通訊排,挂防空襲訊号。
1943年春天,正是母親從家鄉忠縣逃婚前往重慶的日子,父親所在的部隊開拔另一城市守防。
路上,父親肚子痛絞得厲害,躲進樹叢解決問題。
等他鑽出樹叢,部隊已成小芝麻點在另一架山的道上,舉着火把趕夜路。
他當機立斷,朝相反方向走。
準确地說,父親是一名國民黨的逃兵。
逃兵是要被國民黨槍斃的,但解放後共産黨也不喜歡他這段曆史。
當時,幸好無人注意,或許以為他生急病死在行軍路上。
戰亂之年,誰去調查一個士兵的真死假活?他回到重慶,在招商局的船舶隊當了一名水手。
按照大姐的說法,父親一生之中真正有膽有識的唯一一件事,是1947年那個春天與母親的結合。
為了與我的父親相遇,母親需再次出走,得再次逃離自己的家,才能完成她遇見父親的彎曲的路徑。
這四年中,父親已在這個仍然是陌生,卻強要他留一輩子的城市做水手,他得等候一個自甘落難的四川女子,這是命定的。
大姐站了起來,我也站了起來。
夜使兩江三岸變得美麗了一些,一輪淡淡的月亮升起在天空。
行駛的船打着一束束白光,撤在江水波浪的一片黑色上,那山上江裡的小燈,象一隻隻溫柔的眼睛,忽近忽遠地閃爍。
山坡上有人在吹口琴,被風一陣陣帶來,我第一次覺得口琴聲是這麼好聽。
大姐嘲諷地笑了:“我媽也真傻裡巴幾的,争啥硬氣,非要走,那個倔犟勁,倒真是象我。
我生父,那個混帳男人,”大姐說了下去,“那混帳男人不僅常常通夜不歸,後來就帶了摩登女人回家。
母親獨自垂淚,他看見母親哭,就動手打,一邊打一邊還罵:養不出個兒子的女人,還有臉!我早晚得娶個校”母親受不了,一氣之下一手抱女兒,一手拎包袱,就逃回了家鄉忠縣。
家鄉呆不住,按照家鄉祠堂規距,已婚私自離家的女人要沉潭。
母親在家裡躲了三天就返回了重慶。
那男人登報找,還布置手下弟兄找,沒有下落。
5 父親在嘉陵江邊,一片吊腳樓前的石階上,看見一個年輕的女人,背上背着一個剛生下隻有幾個月的嬰兒,在洗一大堆男人衣服。
那些都是男船員們浸滿汗臭的衣服襪子。
她洗衣服動作麻利,專心緻意。
洗衣婦個個都是瘋言瘋語,笑罵不斷,否則就接不到足夠的活兒養活自己。
她站起身,雖然背上有個嬰兒,但遮不住誘人的身材。
她的臉轉過來,頭擡了起來。
他入神地看着,不轉眼。
他以為她在朝他看,但他錯了,她不過是為了舒舒腰,馬上就背過身,蹲在地上洗衣。
早春二月,江水異常清澈,但冰冷,刺骨,她的手指凍得通紅,袖口挽得極高,頭發梳了個髻,不知是怎麼梳的,竟沒有一绺頭發垂挂下來,耳朵,脖胫和手腕沒一件飾物,整個人幹幹淨淨,清清爽爽。
如果不是背上那個不哭不鬧的嬰兒,帶來了一點真實感,他真以為這個女人是從另一個他所不知的世界而來。
沿江一帶山坡上的吊腳樓,大都住着與江水有關的人:水手,挑夫,小販,妓女,逃犯,人來人去如流水,租金也比城裡便宜得多。
那個女人住在一間吊腳樓裡,除了洗衣,也接補補縫縫的針線活兒做。
不提她的模樣,就憑她自個兒養活自己和孩子的勤儉能幹,理應是船員追逐的對象,可是沒有任何人去惹她,她似乎也安于清閑,謹謹慎慎地度着日子。
幹水上活這行當的人,哪個碼頭沒個相好。
男人們
母親和那個男子舉行了婚禮,婚宴辦了七十桌。
母親被牽來拜去,暈頭轉向。
喜房紅燭不是兩支,而是兩排,一直燃到天明。
不久,母親就懷孕了。
于抗戰勝利第二年生下一個女兒。
大姐說,那就是她,她是流氓惡霸頭子和逃婚不孝婦的女兒,反革命子女。
4 原來大姐另有一個父親,她跟我們兄弟姐妹不一樣。
說出來了,她似乎挺得意洋洋:流氓頭子也是好漢,我們的父親卻是個老實巴交的工人。
我大吃一驚,對大姐不光彩的虛榮,很不以為然。
跟所有人一樣,我一上小學就得填無窮的表格,在籍貫一欄,填上父親的家鄉:浙江天台縣。
那是我眼前的長江,流過了千裡萬裡,将到達大海的地方。
我從未去過,也聽不懂那裡的話。
父親的生日是六。
一兒童節,我從小就記得。
父親說話有很重的浙江口音,一說快,沒人能聽得懂。
他講得稍慢一點,我能半懂半猜,就給人當翻譯。
如果我讨厭這個人,就故意翻錯。
父親白我一眼,忙不疊地給人解釋說,他小女兒不懂,說錯了,請原諒。
冬天既潮濕又寒冷,家裡沒有燃料烤火取暖,有支氣管炎哮喘病的父親就容易發病,隻能靠藥物支撐。
嚴重時,也不肯去醫院住院。
本來就瘦,一生病就瘦成一束枯枝。
他個子本來不高,這時,就更縮了一截。
他總是一個勁地捱,否認自己生玻發高燒時唯一的症狀是一股勁念叨:“回家。
” “讓他回浙江!”家裡姐姐哥哥異口同聲說。
“不行的,”母親反對,“他哪是要回去?他要去死在那兒。
” 父親和四川大部分下江人一樣,由于抗戰才來到重慶。
十五歲時到縣城跟人當學徒,先是倒屎倒尿,端茶遞水,後來背弓彈棉花。
他心靈手巧,幫師傅拉線鋪棉絮,很快就學會了彈棉被整套手藝。
1938年,他二十一歲那年國民黨在天台縣抽壯叮鄉裡的保甲長收了賄,将别人的名字改成父親的,他隻得辭别家人,跟着部隊到了重慶。
部隊就住紮在南岸山上,他在通訊排,挂防空襲訊号。
1943年春天,正是母親從家鄉忠縣逃婚前往重慶的日子,父親所在的部隊開拔另一城市守防。
路上,父親肚子痛絞得厲害,躲進樹叢解決問題。
等他鑽出樹叢,部隊已成小芝麻點在另一架山的道上,舉着火把趕夜路。
他當機立斷,朝相反方向走。
準确地說,父親是一名國民黨的逃兵。
逃兵是要被國民黨槍斃的,但解放後共産黨也不喜歡他這段曆史。
當時,幸好無人注意,或許以為他生急病死在行軍路上。
戰亂之年,誰去調查一個士兵的真死假活?他回到重慶,在招商局的船舶隊當了一名水手。
按照大姐的說法,父親一生之中真正有膽有識的唯一一件事,是1947年那個春天與母親的結合。
為了與我的父親相遇,母親需再次出走,得再次逃離自己的家,才能完成她遇見父親的彎曲的路徑。
這四年中,父親已在這個仍然是陌生,卻強要他留一輩子的城市做水手,他得等候一個自甘落難的四川女子,這是命定的。
大姐站了起來,我也站了起來。
夜使兩江三岸變得美麗了一些,一輪淡淡的月亮升起在天空。
行駛的船打着一束束白光,撤在江水波浪的一片黑色上,那山上江裡的小燈,象一隻隻溫柔的眼睛,忽近忽遠地閃爍。
山坡上有人在吹口琴,被風一陣陣帶來,我第一次覺得口琴聲是這麼好聽。
大姐嘲諷地笑了:“我媽也真傻裡巴幾的,争啥硬氣,非要走,那個倔犟勁,倒真是象我。
我生父,那個混帳男人,”大姐說了下去,“那混帳男人不僅常常通夜不歸,後來就帶了摩登女人回家。
母親獨自垂淚,他看見母親哭,就動手打,一邊打一邊還罵:養不出個兒子的女人,還有臉!我早晚得娶個校”母親受不了,一氣之下一手抱女兒,一手拎包袱,就逃回了家鄉忠縣。
家鄉呆不住,按照家鄉祠堂規距,已婚私自離家的女人要沉潭。
母親在家裡躲了三天就返回了重慶。
那男人登報找,還布置手下弟兄找,沒有下落。
5 父親在嘉陵江邊,一片吊腳樓前的石階上,看見一個年輕的女人,背上背着一個剛生下隻有幾個月的嬰兒,在洗一大堆男人衣服。
那些都是男船員們浸滿汗臭的衣服襪子。
她洗衣服動作麻利,專心緻意。
洗衣婦個個都是瘋言瘋語,笑罵不斷,否則就接不到足夠的活兒養活自己。
她站起身,雖然背上有個嬰兒,但遮不住誘人的身材。
她的臉轉過來,頭擡了起來。
他入神地看着,不轉眼。
他以為她在朝他看,但他錯了,她不過是為了舒舒腰,馬上就背過身,蹲在地上洗衣。
早春二月,江水異常清澈,但冰冷,刺骨,她的手指凍得通紅,袖口挽得極高,頭發梳了個髻,不知是怎麼梳的,竟沒有一绺頭發垂挂下來,耳朵,脖胫和手腕沒一件飾物,整個人幹幹淨淨,清清爽爽。
如果不是背上那個不哭不鬧的嬰兒,帶來了一點真實感,他真以為這個女人是從另一個他所不知的世界而來。
沿江一帶山坡上的吊腳樓,大都住着與江水有關的人:水手,挑夫,小販,妓女,逃犯,人來人去如流水,租金也比城裡便宜得多。
那個女人住在一間吊腳樓裡,除了洗衣,也接補補縫縫的針線活兒做。
不提她的模樣,就憑她自個兒養活自己和孩子的勤儉能幹,理應是船員追逐的對象,可是沒有任何人去惹她,她似乎也安于清閑,謹謹慎慎地度着日子。
幹水上活這行當的人,哪個碼頭沒個相好。
男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