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是個定時炸彈的導火線,在一點點閃出幽藍的火花,我感覺我已經準備跨出這一步,今天,就在這刻,我必須向母親點明。
我走到門檻邊,身體靠住木門。
木門在半閉半合中承受我身體的重量,悠慢地吱咯響。
我索性把門關嚴,我内心怕得要命,費了好大勁才穩住自己。
然後,直撞進題目中去:“你女兒即使被人劃了臉盤子、镪水潑毀了容、強xx殺死了,你也不會哭第二聲。
” “啥子意思?”母親厲聲問。
“有個男的總跟着我。
” 母親忽地一下站起,走過來,她用手摸我額頭上沁出的汗珠,“有這種事?”她盯着我的眼睛。
我故意扭過臉去說:“我在撒謊,你就這樣想好了。
” “我就曉得你這個人。
你不搞得我不舒服,就要搞得自己不舒服,”她嘴裡這麼說着,眼睛還是沒離開我身上,忽然她推開我,拉開門沖了出去。
大約十來分鐘,母親回來了,喘着氣,對坐在桌旁的我說:“我就曉得你在撒謊,啥子人也沒有嘛。
”她喘定了氣,接着問:“這男的象啥樣子?有多久了?你啷個不早給媽說?” 看到母親是真着急了,我也害怕起來:“好久了……不止一次。
” 我說那跟蹤我的人既不是棒小青頭,也不是口水涎涎的騷老頭,是比這兩種人都還危險的一個中年人。
我沒正正面面看清過,要看清了,也不值得給你說了。
我最後一句話,是有意氣母親的。
啪地一聲,母親把房間裡的電燈關了,火氣旺旺地吼道:“去,去,滾到閣樓上去。
” 我一步跨出房間,把房門摔上。
我在堂屋站了一會兒,蹩着氣上了閣樓。
2 想着母親一個人坐在暗淡的樓下屋子裡,我拿着書本,一個字也看不進去,不知她心裡在翻騰些什麼。
我伸過手去按單放機的鍵,它象一個小搓衣闆,是四姐和德華幾個月省吃儉用買的最便宜貨。
我們走路都異常小心,怕碰翻桌子摔壞了這個全家共享的寶物。
“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來,來,來,喝完了這杯再說吧,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今宵離别後,何日君再來。
” 這首半個世紀前在這座山城被唱得爛熟俗氣的歌,有三十年之久是絕對黃色的禁歌,直到這一二年才從革命歌曲的重圍中又冒了出來,帶着古怪的誘惑味,以前聽,多少能使心緒改變些,但這個下午一兩點鐘,卻讓我更加焦灼不安,在閣樓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長這麼大,我是頭一回如此牽挂着母親,于是我關掉音樂,下了樓。
母親不在屋子裡。
奇怪,她上哪兒了呢? 父親正蹲在院外空壩上,滿手黑糊糊,捏打着煤渣餅團。
父親若不是特别需要,誰去主動打幫手,他會不高興。
母親相反,她經常故意不叫,考驗我們做兒女的,誰最勤快,誰最與她貼心。
院裡院外都沒母親的影,找不到她,我回到堂屋,在門檻前楞着,有人在我身後叫:“六六。
” 我順聲回頭,是大姐,她手扶我家的門。
我早上遇到的老太太說的事是真的,大姐真是回重慶來了。
我這麼一走神,就聽見大姐不耐煩地喊:“六六,你耳朵聾了?” 3 大姐用水洗過臉,“啷個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她邊問,邊拉開五抽櫃抽屜,取出一把斷了齒的木梳,又找到四姐用的一個小圓鏡。
她吹了吹上面的灰,對着小鏡子梳一頭亂糟糟剛燙過的頭發。
我半年多未看到她,她沒大變化,臉圓了一點,身子豐腴了一些,眼珠比以前更靈動跳躍。
“爸爸不在家嗎,我不在家,怎麼說沒人?” “喲,說不得了,”大姐臉上有了笑容說,“麼妹,你書比我讀得多。
” 我忘了母親不願拿給我看她的信。
我的心思不在上面。
“我沒一樣事順心,”大姐說着,接下來她必定又是她那套離婚經,該怎麼辦? 我趕緊接過她的話,說:我知道你早就回來了,何必搞得怪裡怪氣的? 她笑着說,她就是不先回這個家。
她到以前一起下鄉的朋友家去串門,就是要讓母親曉得了不舒服。
她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哦,媽呢?啷個不見她?” 她的問題正是我的問題。
我說中午母親還在,後來我下樓母親就不知到哪兒去了。
大姐酸溜溜地說,不管媽,媽準是過河去城中心看二姐,媽心疼二姐,心裡沒有我們這幾個兒女。
二姐運氣比我們哪個都好,讀的師範,1969年上山下鄉,師範學校的學生可以不去,免了受當知青的罪。
分配時二個有門路的人互鬥,僵持不下,讓她這種本應分到鄉村小學的人拾了個便宜,分到城中心的小學,搖身一變成了城中心人。
生了個兒子,又生個兒子,丈夫對她也好。
“餓死了!餓死了!”大姐象帶股氣似地叫,翻鍋碗,打開碗櫃,發現兩個肉包,一手一個,吃将起來。
“好吃,真好吃”。
她不到一分鐘就吃完,用手帕擦手。
“麼妹,”大姐突然改了稱呼。
“你啷個臉色死人一張,難看得很?”昏黃的燈光下每張臉都一個顔色。
畢竟是我大姐,許久不見,照樣能感覺出來。
“是不是我一個人把包子吃了,我以為是剩的呢。
” “你真會說話,肉包子會剩?”我說完這
我走到門檻邊,身體靠住木門。
木門在半閉半合中承受我身體的重量,悠慢地吱咯響。
我索性把門關嚴,我内心怕得要命,費了好大勁才穩住自己。
然後,直撞進題目中去:“你女兒即使被人劃了臉盤子、镪水潑毀了容、強xx殺死了,你也不會哭第二聲。
” “啥子意思?”母親厲聲問。
“有個男的總跟着我。
” 母親忽地一下站起,走過來,她用手摸我額頭上沁出的汗珠,“有這種事?”她盯着我的眼睛。
我故意扭過臉去說:“我在撒謊,你就這樣想好了。
” “我就曉得你這個人。
你不搞得我不舒服,就要搞得自己不舒服,”她嘴裡這麼說着,眼睛還是沒離開我身上,忽然她推開我,拉開門沖了出去。
大約十來分鐘,母親回來了,喘着氣,對坐在桌旁的我說:“我就曉得你在撒謊,啥子人也沒有嘛。
”她喘定了氣,接着問:“這男的象啥樣子?有多久了?你啷個不早給媽說?” 看到母親是真着急了,我也害怕起來:“好久了……不止一次。
” 我說那跟蹤我的人既不是棒小青頭,也不是口水涎涎的騷老頭,是比這兩種人都還危險的一個中年人。
我沒正正面面看清過,要看清了,也不值得給你說了。
我最後一句話,是有意氣母親的。
啪地一聲,母親把房間裡的電燈關了,火氣旺旺地吼道:“去,去,滾到閣樓上去。
” 我一步跨出房間,把房門摔上。
我在堂屋站了一會兒,蹩着氣上了閣樓。
2 想着母親一個人坐在暗淡的樓下屋子裡,我拿着書本,一個字也看不進去,不知她心裡在翻騰些什麼。
我伸過手去按單放機的鍵,它象一個小搓衣闆,是四姐和德華幾個月省吃儉用買的最便宜貨。
我們走路都異常小心,怕碰翻桌子摔壞了這個全家共享的寶物。
“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來,來,來,喝完了這杯再說吧,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今宵離别後,何日君再來。
” 這首半個世紀前在這座山城被唱得爛熟俗氣的歌,有三十年之久是絕對黃色的禁歌,直到這一二年才從革命歌曲的重圍中又冒了出來,帶着古怪的誘惑味,以前聽,多少能使心緒改變些,但這個下午一兩點鐘,卻讓我更加焦灼不安,在閣樓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長這麼大,我是頭一回如此牽挂着母親,于是我關掉音樂,下了樓。
母親不在屋子裡。
奇怪,她上哪兒了呢? 父親正蹲在院外空壩上,滿手黑糊糊,捏打着煤渣餅團。
父親若不是特别需要,誰去主動打幫手,他會不高興。
母親相反,她經常故意不叫,考驗我們做兒女的,誰最勤快,誰最與她貼心。
院裡院外都沒母親的影,找不到她,我回到堂屋,在門檻前楞着,有人在我身後叫:“六六。
” 我順聲回頭,是大姐,她手扶我家的門。
我早上遇到的老太太說的事是真的,大姐真是回重慶來了。
我這麼一走神,就聽見大姐不耐煩地喊:“六六,你耳朵聾了?” 3 大姐用水洗過臉,“啷個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她邊問,邊拉開五抽櫃抽屜,取出一把斷了齒的木梳,又找到四姐用的一個小圓鏡。
她吹了吹上面的灰,對着小鏡子梳一頭亂糟糟剛燙過的頭發。
我半年多未看到她,她沒大變化,臉圓了一點,身子豐腴了一些,眼珠比以前更靈動跳躍。
“爸爸不在家嗎,我不在家,怎麼說沒人?” “喲,說不得了,”大姐臉上有了笑容說,“麼妹,你書比我讀得多。
” 我忘了母親不願拿給我看她的信。
我的心思不在上面。
“我沒一樣事順心,”大姐說着,接下來她必定又是她那套離婚經,該怎麼辦? 我趕緊接過她的話,說:我知道你早就回來了,何必搞得怪裡怪氣的? 她笑着說,她就是不先回這個家。
她到以前一起下鄉的朋友家去串門,就是要讓母親曉得了不舒服。
她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哦,媽呢?啷個不見她?” 她的問題正是我的問題。
我說中午母親還在,後來我下樓母親就不知到哪兒去了。
大姐酸溜溜地說,不管媽,媽準是過河去城中心看二姐,媽心疼二姐,心裡沒有我們這幾個兒女。
二姐運氣比我們哪個都好,讀的師範,1969年上山下鄉,師範學校的學生可以不去,免了受當知青的罪。
分配時二個有門路的人互鬥,僵持不下,讓她這種本應分到鄉村小學的人拾了個便宜,分到城中心的小學,搖身一變成了城中心人。
生了個兒子,又生個兒子,丈夫對她也好。
“餓死了!餓死了!”大姐象帶股氣似地叫,翻鍋碗,打開碗櫃,發現兩個肉包,一手一個,吃将起來。
“好吃,真好吃”。
她不到一分鐘就吃完,用手帕擦手。
“麼妹,”大姐突然改了稱呼。
“你啷個臉色死人一張,難看得很?”昏黃的燈光下每張臉都一個顔色。
畢竟是我大姐,許久不見,照樣能感覺出來。
“是不是我一個人把包子吃了,我以為是剩的呢。
” “你真會說話,肉包子會剩?”我說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