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說,抗戰時日本人投下的炸彈,有好多沒有爆炸,落在山坳溝渠,埋在地底;國民黨1950年才最後放棄這個城市,埋下炸藥有幾千噸,潛伏特務十幾萬——也就是說,成年人都可能是特務,經過五十年代初的大清洗、大鎮壓、大槍決,依然可能有無數特務漏網。
解放後入了共産黨的人,也有可能是假的。
每天夜裡,他們——男特務女特務們——都要出來搞破壞,殺人,放火,奸淫,做各種壞事。
他們不會在對岸中心區的水泥大廈間、柏油馬路上活動,喜歡偷偷潛行在這個永遠有股臭味的南岸:這個本來不符合社會主義形象的地方,自然該反社會主義的人物出沒。
隻稍走出門來,倚着潮濕濕的牆,側着耳朵聽:打更棒棒一聲聲敲着黑夜,沒準一個蜘蛛網罩住的房門,會神秘地露出一隻舊時代的紅平絨繡花鞋;那匆匆消失在街轉角的男人,黑氈帽壓低,腿上藏着尖刀。
陰雨天暗時,走在髒水漫流窄坡上的每個人,都是一副特務嘴臉。
随便在哪一寸地上,掘地二尺,沒準就可挖到未爆炸的炸藥炸彈,或是一本寫了各種奇怪符号的密電碼本,或是用毛筆記錄了各種怪事的變天帳。
而一江之隔,半島之上的城中心,便有許許多多的區别,那是另外一個世界,到處是紅旗,政治歌曲響亮歡快,人們天天在進步,青少年們在讀革命書,時刻準備長大做革命的幹部。
江之南岸,是這大城市堆各種雜爛物的後院,沒法理清的貧民區,江霧的簾子遮蓋着不便見人的暗角,這個城市腐爛的盲腸。
從過江渡船下來,顫顫悠悠過跳闆,在礫石和垃圾的沙灘上走上十多分鐘,擡起頭來,一層層一疊疊破爛的吊腳樓、木房、泥磚土房。
你隻會見到一個最不值得看的破屋子迷魂陣,唯有我能從中找出一幢黑瓦灰磚的房子,面前一塊岩石突出在山腰上,伸向江面。
這一帶的人都管這一角叫八号院子嘴嘴,它位于野貓溪副巷。
野貓溪副巷整條街隻是一條陡峭的坡道,青石闆石級低低高高不勻,苦楝樹,黃桷樹,還有好些有時臭有時香的植物,歪立着好些早就應當倒成一堆堆木塊的破房子。
八号院子嘴嘴院牆和大門黑黝黝,一側牆紅黑磚相間,任意地潑了點色彩。
那是得福于一場雷雨,電劈掉了半壁牆,重砌時,碎磚不夠,找來一些紅磚填補。
這還不是我的家。
從窄小的街上看,隻會看到一個與整個地區毫無二緻的灰暗屋頂。
和八号院子平齊的是七号院子,我家院子是六号,順山坡地勢,略略高出前二個還象樣的院子,牆闆和瓦楞長有青苔和黴斑。
天井和堂屋有近二十多平方米,左右是一大一小二個廚房,四個閣樓。
大廚房裡有一個小回廊,連接後院,還有陰暗的樓梯,通向底層的三個房間和兩個後門。
這麼一說,象個土财主的宅子。
的确,原先不知道是個什麼人家的住房,1950年共産黨來了,房主人很聰明地落個下落不明,家俱和幾台土織布機充公搬走了。
住在沿江南岸木棚裡的水手家屬們,立即半被分配半自動占領了這院子。
所以當我說的什麼堂屋,回廊,後院,偏房,閣樓等等,隻是方便的稱呼。
這個原先的獨家院子住了十三戶人家,不管什麼房間都住着一家人,大都是三代人,各自的鄉下親戚熟人時來時往,我從小就沒弄清過這個院子裡住了多少人,數到一百時必掉數。
3 我家一間正房,隻有十平方,朝南一扇小木窗,釘着六根柱子,象囚室。
其實我們這種人家,強盜和小偷不會來光顧。
窗隻在下雨時在冬天夜裡關上。
而窗外不到一尺,就被另一座很高的土牆房擋得嚴嚴實實,開了窗,房裡依然很暗,白天也得開燈。
從窗口使勁探出頭往那牆頂上看,可看到一棵大黃桷樹的幾枝丫丫。
從中學街操場壩流下的小溪,在樹前的峭壁上沖下陡坡,從那兒流入江裡。
夜深人靜,溪水嘩嘩響,一點也不象野貓,倒象一群人在吵架,準備豁出命來似的。
我家幸好還有一間閣樓,不到十平方,最低處隻有半人高,夜裡起來不小心,頭會碰在屋頂上,把青瓦撞得直響。
有個朝南的天窗,看得見灰暗的天。
這兩個房間擠下我的父母、三個姐姐、二個哥哥和我。
房子小,人多,閣樓裡兩張我父親手做的木闆床,睡六個孩子。
樓下正房也就是父母的房裡,一個藤繃架子床,餘下地方夠放一個五屜櫃,一把舊藤椅,一張吃飯桌子。
家裡孩子大了,夜裡隻能拆掉父母房
解放後入了共産黨的人,也有可能是假的。
每天夜裡,他們——男特務女特務們——都要出來搞破壞,殺人,放火,奸淫,做各種壞事。
他們不會在對岸中心區的水泥大廈間、柏油馬路上活動,喜歡偷偷潛行在這個永遠有股臭味的南岸:這個本來不符合社會主義形象的地方,自然該反社會主義的人物出沒。
隻稍走出門來,倚着潮濕濕的牆,側着耳朵聽:打更棒棒一聲聲敲着黑夜,沒準一個蜘蛛網罩住的房門,會神秘地露出一隻舊時代的紅平絨繡花鞋;那匆匆消失在街轉角的男人,黑氈帽壓低,腿上藏着尖刀。
陰雨天暗時,走在髒水漫流窄坡上的每個人,都是一副特務嘴臉。
随便在哪一寸地上,掘地二尺,沒準就可挖到未爆炸的炸藥炸彈,或是一本寫了各種奇怪符号的密電碼本,或是用毛筆記錄了各種怪事的變天帳。
而一江之隔,半島之上的城中心,便有許許多多的區别,那是另外一個世界,到處是紅旗,政治歌曲響亮歡快,人們天天在進步,青少年們在讀革命書,時刻準備長大做革命的幹部。
江之南岸,是這大城市堆各種雜爛物的後院,沒法理清的貧民區,江霧的簾子遮蓋着不便見人的暗角,這個城市腐爛的盲腸。
從過江渡船下來,顫顫悠悠過跳闆,在礫石和垃圾的沙灘上走上十多分鐘,擡起頭來,一層層一疊疊破爛的吊腳樓、木房、泥磚土房。
你隻會見到一個最不值得看的破屋子迷魂陣,唯有我能從中找出一幢黑瓦灰磚的房子,面前一塊岩石突出在山腰上,伸向江面。
這一帶的人都管這一角叫八号院子嘴嘴,它位于野貓溪副巷。
野貓溪副巷整條街隻是一條陡峭的坡道,青石闆石級低低高高不勻,苦楝樹,黃桷樹,還有好些有時臭有時香的植物,歪立着好些早就應當倒成一堆堆木塊的破房子。
八号院子嘴嘴院牆和大門黑黝黝,一側牆紅黑磚相間,任意地潑了點色彩。
那是得福于一場雷雨,電劈掉了半壁牆,重砌時,碎磚不夠,找來一些紅磚填補。
這還不是我的家。
從窄小的街上看,隻會看到一個與整個地區毫無二緻的灰暗屋頂。
和八号院子平齊的是七号院子,我家院子是六号,順山坡地勢,略略高出前二個還象樣的院子,牆闆和瓦楞長有青苔和黴斑。
天井和堂屋有近二十多平方米,左右是一大一小二個廚房,四個閣樓。
大廚房裡有一個小回廊,連接後院,還有陰暗的樓梯,通向底層的三個房間和兩個後門。
這麼一說,象個土财主的宅子。
的确,原先不知道是個什麼人家的住房,1950年共産黨來了,房主人很聰明地落個下落不明,家俱和幾台土織布機充公搬走了。
住在沿江南岸木棚裡的水手家屬們,立即半被分配半自動占領了這院子。
所以當我說的什麼堂屋,回廊,後院,偏房,閣樓等等,隻是方便的稱呼。
這個原先的獨家院子住了十三戶人家,不管什麼房間都住着一家人,大都是三代人,各自的鄉下親戚熟人時來時往,我從小就沒弄清過這個院子裡住了多少人,數到一百時必掉數。
3 我家一間正房,隻有十平方,朝南一扇小木窗,釘着六根柱子,象囚室。
其實我們這種人家,強盜和小偷不會來光顧。
窗隻在下雨時在冬天夜裡關上。
而窗外不到一尺,就被另一座很高的土牆房擋得嚴嚴實實,開了窗,房裡依然很暗,白天也得開燈。
從窗口使勁探出頭往那牆頂上看,可看到一棵大黃桷樹的幾枝丫丫。
從中學街操場壩流下的小溪,在樹前的峭壁上沖下陡坡,從那兒流入江裡。
夜深人靜,溪水嘩嘩響,一點也不象野貓,倒象一群人在吵架,準備豁出命來似的。
我家幸好還有一間閣樓,不到十平方,最低處隻有半人高,夜裡起來不小心,頭會碰在屋頂上,把青瓦撞得直響。
有個朝南的天窗,看得見灰暗的天。
這兩個房間擠下我的父母、三個姐姐、二個哥哥和我。
房子小,人多,閣樓裡兩張我父親手做的木闆床,睡六個孩子。
樓下正房也就是父母的房裡,一個藤繃架子床,餘下地方夠放一個五屜櫃,一把舊藤椅,一張吃飯桌子。
家裡孩子大了,夜裡隻能拆掉父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