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關燈
夢想發大财飛馬來西亞 貨到地頭死困槟城孤島 有了一個好的搭檔,就是省力。

    自從中坤上任之後,我才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與前期相比,我覺得,沒有鎮長時,一肩挑費力氣,但和劉春亭搭檔時,比一肩挑更費力氣。

     我與中坤有一點師生之誼——他是在我當過校長的那所高中畢業的,學的是文科,我則是一個物理教師。

    有了這一層淵源關系,他很尊重我,我也很喜歡這個助手。

    他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基層,一直工作在鄉鎮,從政府秘書、黨委秘書,一直到出任副鄉長,這就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到了灌河,幾件事情下來,我就非常信任這個年輕人了。

    你隻要做了決策,他就知道如何去組織落實,并且心比較細,想得周到。

     同我一樣,再不錯的幹部,也有毛病。

    中坤就有兩點不足,一個是過于細,講話啰嗦,安排起工作來面面俱到,抓不住重點。

    以至于幾個會議以後,有同志就編出一個歇後語來,諷刺他過于瑣碎:“鄧鎮長講話——整場。

    ”整場是農村待客的一種席面,幾乎把能夠上來的美味佳肴全部上齊,一場下來,從中午能夠吃到天黑。

    另一個是性格“肉”,走起路都是慢騰騰的,永遠是不急不躁的,無論幹什麼事兒,總是慢半拍以上。

    副鎮長鄭東方說他,要是去搞女人,當女人早已急不可待時,他的“中部崛起”還需要一個時辰。

     其實,這也算不得毛病。

    班子的搭配,知識、氣質、閱曆互補才是好班子。

    我是個舉重若輕型的,做事情大而化之,大筆寫意;他是個舉輕若重型的,事無巨細,細研細磨。

    所以,他的第一個毛病就不算毛病了,第二個毛病批評他了幾回,略有改進,成效不很明顯。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隻好由他去了。

     公元1998年的秋冬之交,灌河鎮的香菇生産已經形成了大氣候。

    縣委、縣政府喊了幾年“培育支柱産業”的口号,這一年要動真格的,進行系統的檢查驗收。

    因此,組織了一次大型的農村支柱産業調整的觀摩大會。

    各鄉鎮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把黃牛養殖、山羊喂養、特種魚繁育、蘋果園栽培、煙草種植等等成型的樣闆典型,沿線布點,如同臨潼鬥寶,誰都想比别的鄉鎮尿得更高一點,讓人大飽眼福。

    會上,縣委辦、政府辦踏察好路線以後,把全縣十六個鄉鎮,分成兩組,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分成兩撥,縣委書記、縣長分别帶隊,每一組觀摩八個鄉鎮。

     一到灌河,大家都有點吃驚,兄弟鄉鎮的弟兄們還不至于流露在臉面上,縣直職能部門卻大呼小叫。

    縣委徐澤厚書記站在山上,有力地揮動手臂,指着下邊各村白茫茫的一片片香菇棚,對大家肯定地說:“我們喊了幾年的東西,硬是在灌河實現了,你們到底服不服氣?”十五名書記、鄉鎮長紛紛表示,服氣服氣。

    這時,倒給我搞了一個大紅臉。

     已經沉沒了兩三年的灌河鎮,好像突然浮出了水面。

    食用菌産業粗具雛形的風一吹出去,電台、電視台、報社記者首先擁來。

    招待所裡天天客人爆滿,車輛爆滿。

    盛放空酒瓶子的小屋每天都成批量地充實進新的成員,與電視上的影像、報紙上的文章成正比例地增長。

     縣委宣傳部一幫子秀才,夥同省市黨報的記者,炮制了一個長篇通訊,題目是《深山飄菇香——範城縣灌河鎮發展食用菌産業紀實》,在省市黨報上刊載。

    經過爐竈加工,我的英雄業績就爐火純青了,我們黨委、政府一班人的事迹也躍然紙上了。

    我讀了那篇報道,比那次全縣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們說“服氣”時還臉紅心跳,上面的那個“鎮黨委書記賀振宗”應當是另有其人。

    這些哥兒們不愧是大筆杆子,捅出去的東西,順文成章,數字打了筋鬥,另加上了許多艱難、曲折、坎坷的經曆,把什麼都說得安鼻子帶眼的,與我們的實際情況并不相符,經不起推敲。

     看罷這篇文章,我很有點感慨,文章這玩意兒,實在不能當真,催人淚下的東西,未必都是事實。

    我甚至懷疑一些英模的事迹,搞不清楚哪些是确有其事,哪些是虛構的。

    辦公室王主任說:“賀書記,這報紙我們應該多留一點,是我們鎮發展史上的寶貴資料。

    ”我說:“千萬别留,上面說的盡是瞎話,讓老百姓看看,不指着鼻子罵我們才怪哩。

    ” 你不能不佩服輿論的力量。

    搞得我們最狼狽的就是每天的接待應酬。

    先是本縣各兄弟鄉鎮一批一批來客,後是遠近慕名而來的外地朋友一撥一撥地造訪。

    對于來訪的單位,黨政辦登記的冊子,滿滿地記了一本子。

    同志們喜悅得嘴裡向外吹泡兒,我卻難受得要死。

    心裡想,誰要是好當這一号典型,真是他媽的頂尖級的傻蛋一個。

    取經取經,哪有什麼真經?十裡不同風,五裡不同俗。

    誰也照抄照搬不了誰的東西。

    學一點精神還可以,但精神這玩意兒,隻要自身具備,無須學習。

    搞一個支柱産業,不是一朝一夕成型的,必須依靠内在與外在多種因素才能促成。

    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