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玉遊
關燈
小
中
大
山竹、鳳梨……“聽賣水果的人說,榴蓮是南洋的‘萬果之王’,山竹是‘萬果之後’,多有意思!還說,要是不吃榴蓮,等于沒來過新加坡。
這兒的人最迷榴蓮:‘榴蓮出,紗籠脫’,紗籠就是當地馬來人的褲子,為了吃榴蓮,不惜賣了褲子!”玉兒嬉笑著述說她的新鮮見聞,無憂無慮地像個孩子。
“噢,是嗎?”韓子奇望望那活像刺猬似的榴蓮,搖搖頭,“不敢領教,對我來說,隻有玉才有那麼大的魅力!” 玉兒新奇地剖開榴蓮,先嘗為快,牙還沒沾上,就一陣惡心,把那東西扔在甲闆上:“唔,什麼味兒?像延壽寺街王緻和的臭豆腐!” 沙蒙·亨特惡作劇地大笑起來,他原是領教過榴蓮的怪味兒的,卻故意不說,等着看這開心的場面!這個英國佬! 船又開了,穿過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進入孟加拉灣。
接近赤道的洋面上,氣候酷熱,太陽像一顆當頭懸挂的火球,追逐着“海豹”号,投下灼人的烈焰,終日不停地轉動的電扇和留聲機反複播放的爵士音樂也難以解除人們的煩惱。
韓子奇一行乘坐的頭等艙,在船上已經是最舒适的了,有潔淨的房間,寬大的餐廳,一日四餐,對無所事事的人來說,顯得太多了。
飯後,有一杯濃濃的黑咖啡,多花幾個錢還可以随時叫侍者送來冷飲。
欣賞音樂和看電影都不需要另外交費。
但天天如此,也會使人乏味。
沙蒙·亨特是個坐慣了海船的人,他一點兒也不覺得煩,總是笑容滿面地在船上到處逛,無論遇見哪國的人都能說上話,幾十年來他幾乎跑遍了全世界,隻要有買賣可做的地方就留下過他的足迹,他會說好幾種語言。
玉兒有這麼一位向導,簡直如魚得水,她英語說得很好,和各式各樣的人自由地交談。
船上有一個從中國回國述職的意大利神甫,通英語,也通漢語,和玉兒談了很久,還以為她是個教友呢。
後來玉兒和他争論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孰真孰僞,這個穿黑袍的聖徒竟然并不生氣,嗫嚅了一陣,用中國話回答她說:“世界上隻有一個天,而人們卻對它有不同的解釋。
這也許正如中國人說的:敬神如神在!”玉兒回來當笑話說給韓子奇聽,說天主教的信仰不堪一擊,還把這事兒記在她的小本子上。
韓子奇聽了卻毫無反應,隻是半閉着眼睛斜坐在甲闆上的躺椅上,聽那無止無休的濤聲。
經過科倫坡,輪船在這裡有事務要辦,停一天一夜才走。
這對于五兒來說,又是觀光的好機會,吵着要上岸去玩兒。
出乎她的預料,這一次,韓子奇也有了極大的興緻,要和他們去遊覽“寶石城”。
錫蘭以盛産寶石著稱,世稱“寶石島”,距科倫坡六十四公裡的“拉特納普拉”的意思就是“寶石城”,韓子奇慕名已久了。
玉器商人沙蒙·亨特自然也有極大的興緻,于是三個人舍舟登岸,急匆匆趕去觀光。
“寶石城”果然名不虛傳,沿街幾乎找不到别的商店,賣的都是寶石!彩虹般的尖晶寶石,淺綠、中綠的海藍寶石,大紅的石榴寶石,乳白色的長月寶石,紫羅藍、金黃、粉紅的綠柱石,檸檬黃的閃光水晶……應有盡有,據說錫蘭島上寸土皆有寶,随便在什麼地方開礦,都可能挖出寶石!最引人注目的要算紫翠玉和貓眼兒了。
紫翠玉通體碧綠,夜晚在燈光下則變為紫紅色,奇特的光彩使它具有高昂的價值,每克拉竟達一萬美元以上;貓眼兒的稀奇之處則在于它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一條耀眼的活光,并且随着光線的強弱時明時暗,微微搖動時還靈活閃爍,酷似貓的眼睛,由于錫蘭是它的主要産地,被稱為“錫蘭貓眼兒”。
沙蒙·亨特是“寶石城”的常客,他從這裡廉價買了原料,帶到中國去加工制作,然後再到歐洲經銷,過去,彙遠齋和奇珍齋替他做的許多活兒都是從錫蘭買的寶石。
現在,韓子奇置身于寶石之都,目不暇接,好似進入了仙境,愛不釋手,流連忘返,如醉如癡,恨不得把“寶石城”買光,但又怎麼可能呢? 趕回科倫坡港,開船的汽笛已經拉響了。
大胡子船長看着這三位飛跑着上船的客人,跟他們開了個玩笑:“如果你們晚到一分鐘,就被扔在錫蘭了!” 韓子奇卻似乎一點兒也不後悔這次冒險,回答說:“如果船上沒有我的東西,我真願意到此為止呢!” 船繼續向前航行,沿着印度半島的南部邊緣向北,經過孟買又左轉向西,進入阿拉伯海。
夜深沉,黑色的浪濤載着一葉孤舟、載着人們各自不同的希冀和抑郁,載着不可知的關于未來的夢幻,向天涯走去。
艙裡一片沉寂,韓子奇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輕輕地走出艙門,來到空蕩蕩的甲闆上,手扶着欄杆,看那黑色的海水在船舷旁邊翻騰,忽而湧起雪浪,忽而又把泡沫擊得粉碎,拉成一條條藕斷絲連的網線,像大理石的紋路,變幻無窮。
偶然從波浪裡跳出一串串飛魚,展着像翅膀似的長鳍,“潑喇喇”畫出優美的弧線,像海的精靈,在月光下轉瞬即逝。
擡頭看天上,一彎新月像一隻玉玦,滿天星鬥如同撒滿了珍珠。
海上的天空,沒有風沙,沒有煙塵,好似一塊巨大的墨玉,晶瑩,幽深,仿佛高不可測,又仿佛伸手可以觸摸,一塵不染的星月,比在陸地上空更貼近人間。
望着靜穆的星月,望着天際隐隐可見的阿拉伯半島的淡影,他想起了五百年前中國人的聲勢浩大的航行。
三保太監鄭和的船隊正是沿着這條海上航線,乘風破浪,跨過小半個地球,将中國文明和友誼傳布天下;如今,他的不肖子孫卻乘坐着外國的輪船倉皇出逃。
曆史無意嘲弄人,人卻不得不直面無情的曆史! 他又想起了另一個人,身無分文走天下的吐羅耶定巴巴。
十八年前,他追随着祖先的蹤迹走去了,朝着聖地麥加!他那老邁的身軀,穿着草鞋的雙腳,将怎樣走完這茫茫征途?他現在在哪裡啊? 船繞過南也門的尖角,駛進了狹長的紅海,撫着右舷看去,就是沙特阿拉伯了。
沙特阿拉伯,這片燥熱、貧瘠的土地,大部分面積被灼熱的砂礫覆蓋,也沒有秀麗的風景,也沒有繁華的都市,甚至全境沒有一片湖泊,沒有一條河流,但是,這裡卻誕生了一個偉大的人,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的聖人穆罕默德,他在公元七世紀初創立的伊斯蘭教,以極大的感召力統一了他的國家,并且風靡全世界,成為世界第二大宗教,信徒人數達數億計,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一千三百多年以來,麥加一直是穆斯林日夜朝拜的聖地,幹燥的麥加湧流着汩汩不絕的“贊穆贊穆”泉,啊,“贊穆贊穆”,這正是韓子奇的愛子天星的經名! 船達吉達港,正是太陽平西、穆斯林做哺禮的時刻,滿天紅霞映在紅海上,天上人間是一個金子做成的世界,宣禮的聲音響起來,港口上的一切工作人員都放下了忙碌的事務,匆匆地撫摩着地面沙土以“代淨”,然後朝着東方虔誠地禮拜。
現在,麥加是在他們的東方了,穆斯林總是從自己所處的地分辨認麥加的方向。
一股奇特的魅力把韓子奇和梁冰玉召上岸去,望着夕陽中清真寺金色的尖頂,他們默默地肅立,誦讀着前輩人傳下來的清真言。
十八年來,韓子奇已經把吐羅耶定巴巴傳授的拜功荒疏了,一直在學校讀書的玉兒則從沒有和母親、姐姐那樣一日五拜,此刻,也許他們的姿勢不合乎經典,但是,他們卻感到一股震懾靈魂的電流傳遍全身……韓子奇麻木了,他覺得吐羅耶定巴巴正在一個無法追尋的地方召喚着他,期待着他! 吉達港距離麥加還有三百公裡的路程,他不可能前去了,何況現在也不是朝觐的時節。
當天夜裡,“海豹”号又載着他繼續前進了。
主賜福給您,吐羅耶定巴巴!如果您還活着,您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您已經“無常”,也一定進入了神聖的天園!我走了,也許會讓您傷心失望,您的易蔔拉欣沒有跟着您把路走到底,這十八年來,我被心中的另一個神靈所主宰,成了玉的奴仆! 漫長而艱難的航程還在繼續,“海豹”号不知疲倦地向前駛去,穿過平靜而荒涼的蘇伊士運河,穿過由衆多的活火山環抱的地中海,穿過西歐的“生命線”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浩瀚的大西洋,轉而向北,船尾的“米”字旗在英吉利海峽的撲面涼風中歡快地飄舞,大不列颠島終于遙遙在望了。
“到家了!到家了!”沙蒙·亨特興奮地喊着,拉着他的朋友走上甲闆,手舞足蹈地指點着,滔滔不絕地講述着他的祖國。
“海豹”号響起悠長的汽笛,緩緩駛進泰晤士河滾滾的濁流,倫敦的塔橋向兩側升起,為遠道歸來的遊子敞開家門,薄薄的晨霧中,挺立着威斯敏斯特教堂七十米高的尖頂,雄渾深沉的鐘聲響了,這是作為全世界标準時間的格林威治鐘聲!倫敦,零度子午線貫穿的地方,地球的起點,世界時間的起點! 身穿中國長衫的韓子奇,默默地随着沙蒙·亨特,踏上這陌生國度的土地,霧中的倫敦,使他不辨東西,恍若置身于夢幻之中。
摩肩接踵的英國人向這兩個與衆不同的東方人投去好奇的目光,他突然意識到,在這裡已經很難看到自己的同類了。
但他不願意在大庭廣衆之間顯露自己的惶惑,故意做出輕松的樣子,問玉兒:“怎麼樣?你終于如願以償了!” 玉兒卻沒回答他,伸手拉着他的袖子,羞答答地跟在後面,像個初次進城的鄉下姑娘,沒有在船上那麼談笑自如了。
“你是不是不舒服?”韓子奇小聲問她。
“不是,”玉兒眼睛紅紅的,“我……想北平!” 韓子奇頓時覺得全身都松懈了,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既然這樣,又何必要來呢?” 亨特一家以極大的熱情迎接中國來的客人,當然不會像亨特所說的那樣像歡迎女王似的熱烈,卻也已經驚動了全家——其實,他們全家加上亨特也隻有三個人。
亨特太太,一位挺“富态”的中國婦人,年紀約摸四十五六歲,胖墩墩的,穿着一條肥大的長裙,身材确顯得矮一些,但并不像亨特形容得那麼“平庸”——也許是他在中國學會了自謙。
亨特太太的膚色淺褐,柳眉杏眼,眉弓略高,一眼可以看出是中國閩、粵一帶的血統。
她匆匆地跑出門來,望着遠道歸來的丈夫,驚喜地叫着:“噢,上帝,你總算回來了,沒有死在袁世凱的手裡!”她對中國了解得太少了,不知道袁世凱已死了二十年,現在中國的戰争和他沒有什麼瓜葛了。
“爸爸!”年輕的小亨特搶在媽媽的前邊,勾着沙蒙·亨特的脖子,“為什麼不打個電報?我好去接您!” “我自己也不知道哪天到家!”老亨特慈愛地笑着,對兒子和太太說,“這就是我尊貴的朋友……” 小亨特快活地嚷着,說的是不太熟練的中國話:“我知道,一定是韓太太和韓先生!” 玉兒的臉紅了。
韓子奇連忙解釋:“不,這是我的師妹梁冰玉……” “師妹?什麼是師妹?”小亨特仍然聽不明白。
“是韓先生師傅的女兒,同時也是韓太太的妹妹,”沙蒙·亨特隻好這樣詳細解釋,并且埋怨兒子,“你莽莽撞撞地,弄錯了,應該向梁小姐道歉!” “很抱歉,梁小姐,韓先生!我父親的信裡沒有說清楚,”小亨特并不覺得尴尬,還是那樣談笑自如,“不過我是衷心歡迎你們的,特别是這位美麗的小姐,上帝可以做證!” 他熱情地向玉兒伸出手去,玉兒勉強地和他握了一下,這個白皮膚、高鼻梁、黑頭發、黑眼睛的小夥子,第一次見面卻沒有使她感到親切。
“我叫奧立佛,”他又殷勤地和韓子奇握手,“歡迎您,中國的‘玉王’!” 一聲“玉王”,使韓子奇心中一震,剛才的小小的不愉快立即被抵消了,他突然感到經過兩個多月海上旅行之後的一絲快慰。
亨特太太這才插上嘴和客人說話:“請進去吧,韓先生、梁小姐!” 韓子奇覺得她的口音有些耳熟:“亨特太太的府上是……?” “祖籍漳州,”亨特太太說,“不過我是出生在倫敦的,從來也沒有回過老家,中國字認得也不多,隻是小時候跟父母學說一點國語……” “您的國語還是帶閩南口音啊!敝鄉原是泉州,我們還是鄉親呢!” “是嗎?那就是我‘娘家’的人啦!” 這意外的同鄉之誼,使亨特太太和韓子奇都喚起對故鄉的深切情感,“請坐,請坐,家鄉人!”亨特太太格外興奮。
亨特家的客廳是個中、西參半的“混血兒”:西式的大壁爐、枝形吊燈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沙發,與明式的硬木桌椅、百寶格硬木櫃并存,很像沙蒙·亨特在北平的住所。
韓子奇和玉兒坐在硬木椅上,覺得還有幾分像在中國。
亨特太太捧上茶來,竟也是中國的青花瓷蓋碗兒,韓子奇端起來,親切地抿了一口,裡面泡的是福建的“鐵觀音”,勁兒夠大的! 亨特太太湊過來,端詳着他碗裡水面上漂浮的茶葉,韓子奇以為她看出來了客人對茶的不習慣,便禮貌地說:“謝謝,很好!” 亨特太太細看了一陣,說:“是很好,您看,
這兒的人最迷榴蓮:‘榴蓮出,紗籠脫’,紗籠就是當地馬來人的褲子,為了吃榴蓮,不惜賣了褲子!”玉兒嬉笑著述說她的新鮮見聞,無憂無慮地像個孩子。
“噢,是嗎?”韓子奇望望那活像刺猬似的榴蓮,搖搖頭,“不敢領教,對我來說,隻有玉才有那麼大的魅力!” 玉兒新奇地剖開榴蓮,先嘗為快,牙還沒沾上,就一陣惡心,把那東西扔在甲闆上:“唔,什麼味兒?像延壽寺街王緻和的臭豆腐!” 沙蒙·亨特惡作劇地大笑起來,他原是領教過榴蓮的怪味兒的,卻故意不說,等着看這開心的場面!這個英國佬! 船又開了,穿過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進入孟加拉灣。
接近赤道的洋面上,氣候酷熱,太陽像一顆當頭懸挂的火球,追逐着“海豹”号,投下灼人的烈焰,終日不停地轉動的電扇和留聲機反複播放的爵士音樂也難以解除人們的煩惱。
韓子奇一行乘坐的頭等艙,在船上已經是最舒适的了,有潔淨的房間,寬大的餐廳,一日四餐,對無所事事的人來說,顯得太多了。
飯後,有一杯濃濃的黑咖啡,多花幾個錢還可以随時叫侍者送來冷飲。
欣賞音樂和看電影都不需要另外交費。
但天天如此,也會使人乏味。
沙蒙·亨特是個坐慣了海船的人,他一點兒也不覺得煩,總是笑容滿面地在船上到處逛,無論遇見哪國的人都能說上話,幾十年來他幾乎跑遍了全世界,隻要有買賣可做的地方就留下過他的足迹,他會說好幾種語言。
玉兒有這麼一位向導,簡直如魚得水,她英語說得很好,和各式各樣的人自由地交談。
船上有一個從中國回國述職的意大利神甫,通英語,也通漢語,和玉兒談了很久,還以為她是個教友呢。
後來玉兒和他争論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孰真孰僞,這個穿黑袍的聖徒竟然并不生氣,嗫嚅了一陣,用中國話回答她說:“世界上隻有一個天,而人們卻對它有不同的解釋。
這也許正如中國人說的:敬神如神在!”玉兒回來當笑話說給韓子奇聽,說天主教的信仰不堪一擊,還把這事兒記在她的小本子上。
韓子奇聽了卻毫無反應,隻是半閉着眼睛斜坐在甲闆上的躺椅上,聽那無止無休的濤聲。
經過科倫坡,輪船在這裡有事務要辦,停一天一夜才走。
這對于五兒來說,又是觀光的好機會,吵着要上岸去玩兒。
出乎她的預料,這一次,韓子奇也有了極大的興緻,要和他們去遊覽“寶石城”。
錫蘭以盛
玉器商人沙蒙·亨特自然也有極大的興緻,于是三個人舍舟登岸,急匆匆趕去觀光。
“寶石城”果然名不虛傳,沿街幾乎找不到别的商店,賣的都是寶石!彩虹般的尖晶寶石,淺綠、中綠的海藍寶石,大紅的石榴寶石,乳白色的長月寶石,紫羅藍、金黃、粉紅的綠柱石,檸檬黃的閃光水晶……應有盡有,據說錫蘭島上寸土皆有寶,随便在什麼地方開礦,都可能挖出寶石!最引人注目的要算紫翠玉和貓眼兒了。
紫翠玉通體碧綠,夜晚在燈光下則變為紫紅色,奇特的光彩使它具有高昂的價值,每克拉竟達一萬美元以上;貓眼兒的稀奇之處則在于它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一條耀眼的活光,并且随着光線的強弱時明時暗,微微搖動時還靈活閃爍,酷似貓的眼睛,由于錫蘭是它的主要産地,被稱為“錫蘭貓眼兒”。
沙蒙·亨特是“寶石城”的常客,他從這裡廉價買了原料,帶到中國去加工制作,然後再到歐洲經銷,過去,彙遠齋和奇珍齋替他做的許多活兒都是從錫蘭買的寶石。
現在,韓子奇置身于寶石之都,目不暇接,好似進入了仙境,愛不釋手,流連忘返,如醉如癡,恨不得把“寶石城”買光,但又怎麼可能呢? 趕回科倫坡港,開船的汽笛已經拉響了。
大胡子船長看着這三位飛跑着上船的客人,跟他們開了個玩笑:“如果你們晚到一分鐘,就被扔在錫蘭了!” 韓子奇卻似乎一點兒也不後悔這次冒險,回答說:“如果船上沒有我的東西,我真願意到此為止呢!” 船繼續向前航行,沿着印度半島的南部邊緣向北,經過孟買又左轉向西,進入阿拉伯海。
夜深沉,黑色的浪濤載着一葉孤舟、載着人們各自不同的希冀和抑郁,載着不可知的關于未來的夢幻,向天涯走去。
艙裡一片沉寂,韓子奇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輕輕地走出艙門,來到空蕩蕩的甲闆上,手扶着欄杆,看那黑色的海水在船舷旁邊翻騰,忽而湧起雪浪,忽而又把泡沫擊得粉碎,拉成一條條藕斷絲連的網線,像大理石的紋路,變幻無窮。
偶然從波浪裡跳出一串串飛魚,展着像翅膀似的長鳍,“潑喇喇”畫出優美的弧線,像海的精靈,在月光下轉瞬即逝。
擡頭看天上,一彎新月像一隻玉玦,滿天星鬥如同撒滿了珍珠。
海上的天空,沒有風沙,沒有煙塵,好似一塊巨大的墨玉,晶瑩,幽深,仿佛高不可測,又仿佛伸手可以觸摸,一塵不染的星月,比在陸地上空更貼近人間。
望着靜穆的星月,望着天際隐隐可見的阿拉伯半島的淡影,他想起了五百年前中國人的聲勢浩大的航行。
三保太監鄭和的船隊正是沿着這條海上航線,乘風破浪,跨過小半個地球,将中國文明和友誼傳布天下;如今,他的不肖子孫卻乘坐着外國的輪船倉皇出逃。
曆史無意嘲弄人,人卻不得不直面無情的曆史! 他又想起了另一個人,身無分文走天下的吐羅耶定巴巴。
十八年前,他追随着祖先的蹤迹走去了,朝着聖地麥加!他那老邁的身軀,穿着草鞋的雙腳,将怎樣走完這茫茫征途?他現在在哪裡啊? 船繞過南也門的尖角,駛進了狹長的紅海,撫着右舷看去,就是沙特阿拉伯了。
沙特阿拉伯,這片燥熱、貧瘠的土地,大部分面積被灼熱的砂礫覆蓋,也沒有秀麗的風景,也沒有繁華的都市,甚至全境沒有一片湖泊,沒有一條河流,但是,這裡卻誕生了一個偉大的人,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的聖人穆罕默德,他在公元七世紀初創立的伊斯蘭教,以極大的感召力統一了他的國家,并且風靡全世界,成為世界第二大宗教,信徒人數達數億計,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一千三百多年以來,麥加一直是穆斯林日夜朝拜的聖地,幹燥的麥加湧流着汩汩不絕的“贊穆贊穆”泉,啊,“贊穆贊穆”,這正是韓子奇的愛子天星的經名! 船達吉達港,正是太陽平西、穆斯林做哺禮的時刻,滿天紅霞映在紅海上,天上人間是一個金子做成的世界,宣禮的聲音響起來,港口上的一切工作人員都放下了忙碌的事務,匆匆地撫摩着地面沙土以“代淨”,然後朝着東方虔誠地禮拜。
現在,麥加是在他們的東方了,穆斯林總是從自己所處的地分辨認麥加的方向。
一股奇特的魅力把韓子奇和梁冰玉召上岸去,望着夕陽中清真寺金色的尖頂,他們默默地肅立,誦讀着前輩人傳下來的清真言。
十八年來,韓子奇已經把吐羅耶定巴巴傳授的拜功荒疏了,一直在學校讀書的玉兒則從沒有和母親、姐姐那樣一日五拜,此刻,也許他們的姿勢不合乎經典,但是,他們卻感到一股震懾靈魂的電流傳遍全身……韓子奇麻木了,他覺得吐羅耶定巴巴正在一個無法追尋的地方召喚着他,期待着他! 吉達港距離麥加還有三百公裡的路程,他不可能前去了,何況現在也不是朝觐的時節。
當天夜裡,“海豹”号又載着他繼續前進了。
主賜福給您,吐羅耶定巴巴!如果您還活着,您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您已經“無常”,也一定進入了神聖的天園!我走了,也許會讓您傷心失望,您的易蔔拉欣沒有跟着您把路走到底,這十八年來,我被心中的另一個神靈所主宰,成了玉的奴仆! 漫長而艱難的航程還在繼續,“海豹”号不知疲倦地向前駛去,穿過平靜而荒涼的蘇伊士運河,穿過由衆多的活火山環抱的地中海,穿過西歐的“生命線”直布羅陀海峽,進入浩瀚的大西洋,轉而向北,船尾的“米”字旗在英吉利海峽的撲面涼風中歡快地飄舞,大不列颠島終于遙遙在望了。
“到家了!到家了!”沙蒙·亨特興奮地喊着,拉着他的朋友走上甲闆,手舞足蹈地指點着,滔滔不絕地講述着他的祖國。
“海豹”号響起悠長的汽笛,緩緩駛進泰晤士河滾滾的濁流,倫敦的塔橋向兩側升起,為遠道歸來的遊子敞開家門,薄薄的晨霧中,挺立着威斯敏斯特教堂七十米高的尖頂,雄渾深沉的鐘聲響了,這是作為全世界标準時間的格林威治鐘聲!倫敦,零度子午線貫穿的地方,地球的起點,世界時間的起點! 身穿中國長衫的韓子奇,默默地随着沙蒙·亨特,踏上這陌生國度的土地,霧中的倫敦,使他不辨東西,恍若置身于夢幻之中。
摩肩接踵的英國人向這兩個與衆不同的東方人投去好奇的目光,他突然意識到,在這裡已經很難看到自己的同類了。
但他不願意在大庭廣衆之間顯露自己的惶惑,故意做出輕松的樣子,問玉兒:“怎麼樣?你終于如願以償了!” 玉兒卻沒回答他,伸手拉着他的袖子,羞答答地跟在後面,像個初次進城的鄉下姑娘,沒有在船上那麼談笑自如了。
“你是不是不舒服?”韓子奇小聲問她。
“不是,”玉兒眼睛紅紅的,“我……想北平!” 韓子奇頓時覺得全身都松懈了,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既然這樣,又何必要來呢?” 亨特一家以極大的熱情迎接中國來的客人,當然不會像亨特所說的那樣像歡迎女王似的熱烈,卻也已經驚動了全家——其實,他們全家加上亨特也隻有三個人。
亨特太太,一位挺“富态”的中國婦人,年紀約摸四十五六歲,胖墩墩的,穿着一條肥大的長裙,身材确顯得矮一些,但并不像亨特形容得那麼“平庸”——也許是他在中國學會了自謙。
亨特太太的膚色淺褐,柳眉杏眼,眉弓略高,一眼可以看出是中國閩、粵一帶的血統。
她匆匆地跑出門來,望着遠道歸來的丈夫,驚喜地叫着:“噢,上帝,你總算回來了,沒有死在袁世凱的手裡!”她對中國了解得太少了,不知道袁世凱已死了二十年,現在中國的戰争和他沒有什麼瓜葛了。
“爸爸!”年輕的小亨特搶在媽媽的前邊,勾着沙蒙·亨特的脖子,“為什麼不打個電報?我好去接您!” “我自己也不知道哪天到家!”老亨特慈愛地笑着,對兒子和太太說,“這就是我尊貴的朋友……” 小亨特快活地嚷着,說的是不太熟練的中國話:“我知道,一定是韓太太和韓先生!” 玉兒的臉紅了。
韓子奇連忙解釋:“不,這是我的師妹梁冰玉……” “師妹?什麼是師妹?”小亨特仍然聽不明白。
“是韓先生師傅的女兒,同時也是韓太太的妹妹,”沙蒙·亨特隻好這樣詳細解釋,并且埋怨兒子,“你莽莽撞撞地,弄錯了,應該向梁小姐道歉!” “很抱歉,梁小姐,韓先生!我父親的信裡沒有說清楚,”小亨特并不覺得尴尬,還是那樣談笑自如,“不過我是衷心歡迎你們的,特别是這位美麗的小姐,上帝可以做證!” 他熱情地向玉兒伸出手去,玉兒勉強地和他握了一下,這個白皮膚、高鼻梁、黑頭發、黑眼睛的小夥子,第一次見面卻沒有使她感到親切。
“我叫奧立佛,”他又殷勤地和韓子奇握手,“歡迎您,中國的‘玉王’!” 一聲“玉王”,使韓子奇心中一震,剛才的小小的不愉快立即被抵消了,他突然感到經過兩個多月海上旅行之後的一絲快慰。
亨特太太這才插上嘴和客人說話:“請進去吧,韓先生、梁小姐!” 韓子奇覺得她的口音有些耳熟:“亨特太太的府上是……?” “祖籍漳州,”亨特太太說,“不過我是出生在倫敦的,從來也沒有回過老家,中國字認得也不多,隻是小時候跟父母學說一點國語……” “您的國語還是帶閩南口音啊!敝鄉原是泉州,我們還是鄉親呢!” “是嗎?那就是我‘娘家’的人啦!” 這意外的同鄉之誼,使亨特太太和韓子奇都喚起對故鄉的深切情感,“請坐,請坐,家鄉人!”亨特太太格外興奮。
亨特家的客廳是個中、西參半的“混血兒”:西式的大壁爐、枝形吊燈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沙發,與明式的硬木桌椅、百寶格硬木櫃并存,很像沙蒙·亨特在北平的住所。
韓子奇和玉兒坐在硬木椅上,覺得還有幾分像在中國。
亨特太太捧上茶來,竟也是中國的青花瓷蓋碗兒,韓子奇端起來,親切地抿了一口,裡面泡的是福建的“鐵觀音”,勁兒夠大的! 亨特太太湊過來,端詳着他碗裡水面上漂浮的茶葉,韓子奇以為她看出來了客人對茶的不習慣,便禮貌地說:“謝謝,很好!” 亨特太太細看了一陣,說:“是很好,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