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月清
關燈
小
中
大
初秋的清風送走了難耐的暑熱,西廂房廊前的海棠紅了。
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已經在一個多月前結束。
對新月來說,那場激烈的争奪戰已經成為過去。
但她還時時覺得那森嚴的考場上書寫考卷的“沙沙”聲仍萦繞耳畔,像蠶兒在争食桑葉。
天災人禍造成的吃食短缺,刺激着體質柔嫩的學生們的食欲,也刺激着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或許正是因為瘦得皮包骨,那一雙雙初涉世事的眼睛才顯得更大、更可愛。
為了明天,他們在拼搏,這意味着超過别人,擊敗别人,使自己勝利。
在那莊嚴的時刻,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坦誠的,在命運的抉擇面前,任何僞裝、虛飾和自欺欺人的僥幸心理都變得毫無意義,惟一可以使自己鎮定的是真才實學。
一開始,新月也難免有些緊張,甚至懷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但當試卷在她面前展開,她以最快的速度浏覽一遍,失控的心律就跳動正常了。
她想起哥哥說過的話:“你就當那兒不是考場,跟平常在班裡做作業一樣!在班裡拔尖兒,出去還是拔尖兒,都是脖子上挑着一個腦袋的人,又沒有三頭六臂的,誰怕誰啊?”哥哥沒考過大學,可他這話倒挺有道理,使新月踏實下來了:自己确定的目标,朝着它走去就是了,現在沒有任何人來幫助你,你也不需要任何人幫助,讓自身的力量來接受檢驗、接受篩選吧!而你,又必須勝利地通過這人生的一道大關,因為你沒有第二志願,沒有退路!她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眼前隻有試卷。
仿佛走進了一座濃密的森林,黛色參天,蒼茫無際,沒有鳥鳴,沒有人迹,隻有月光照耀下的一條羊腸小道,明晃晃地顯現在腳下,她蹚着帶露的小草,踏着清涼的石闆,拾級而上…… 她勝利了。
郵遞員高叫着;“韓新月的信!”把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來了,是爸爸搶先撕開來看的,讀着上面簡短的公文式的字句,他激動得嘴唇都在顫抖。
在一旁洗耳恭聽的姑媽撩起圍裙擦着眼角的淚花:“主啊!托靠主,知感主!”哥哥把通知書接過去,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幾遍。
才鄭重地還給新月:“你算是行了!”而媽媽則隻是不動聲色地“噢”了一聲,那聲音真是耐人尋味,是因為女兒将從此擺脫她的管束而遺憾呢,還是因為女兒的遠走高飛而留戀? 整個暑假,新月幾乎都在準備自己的遠行。
姑媽為她拆洗了被褥,改做了秋冬的衣裳。
她自己到東安市場新買了一條素花條床單,一隻白色補花枕套,還有一雙新皮鞋,用的是哥哥給她的錢,她不能辜負哥哥的好意。
媽媽遞給她十五塊錢,是開學第一個月的飯費和零用,而爸爸卻又如數另外給了她一份,還囑咐她說;“這,就别叫你媽知道了!”那表情,盡管極力裝得輕松,卻也顯得嚴峻而神秘,仿佛他在背着媽媽做一件壞事,使新月感到納悶兒:父母之間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又為什麼會這樣呢?她本想拒絕接受這額外的“私房”錢,可是,爸爸那一雙慈祥而憂傷的眼睛看着她,她就什麼也不敢說了。
爸爸把一隻半舊的棕色皮箱給了她,她接過來,竟有接受“遺産”的那種味道。
她在心裡說:爸爸,您已經把我送上了人生的道路,這就足夠了,除此之外,我還需要向您索取什麼呢? 她把自己的衣服、書籍、文具裝進皮箱,阖上又打開,打開又阖上,反反複複,生怕遺漏了什麼必需的東西。
“你呀,恨不能把整個西廂房都搬了去!”媽媽有一次閑着沒事兒,踱進女兒的房裡,瞅着她收拾東西。
“可不,就跟要出門子似的!”姑媽一邊幫她疊衣裳,一邊說,“到了那兒,熱啦,涼啦,都得自個兒照看自個兒了。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什麼都得預備齊喽!” “連這也帶走?”媽媽問。
她看見新月正在把那張鑲在小鏡框裡的照片往皮箱裡裝。
“橫是怕在外頭想家,帶上你們娘兒倆這相片兒。
沒離開過媽呗!”姑媽替她解釋。
她的解釋顯得多餘,當媽的應該是更理解女兒的。
其實,新月的想法很難說清楚。
媽媽在照片上是慈祥而溫柔的,和她親密無間,而不像在生活中那麼難以捉摸。
她希望媽媽的形象水遠像照片中那樣,帶在身邊,她覺得親切。
但媽媽顯然不希望她把照片帶走。
“那就……給您留下吧?”她猶豫地把鏡框又從箱子裡拿出來,看看媽媽。
“甭給我,我沒地方擱,”媽媽卻淡淡地說,轉過身去,踱出女兒的卧室,到了西廂房門口,又歎了口氣,“這麼大歲數,連鏡子都懶得照喽,還瞅年輕時候的相片兒?”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向新月做解釋。
解釋!生活中需要這麼多解釋嗎?母女之間還用得着什麼解釋嗎?而媽媽和她卻常常需要互相解釋來解釋去,很少可以直率地交談,好像雙方都在小心翼翼地相處,惟恐被對方誤解,而結果卻隻能加深那一層無形的隔膜。
她了解媽媽的脾氣,卻不了解媽媽的思想。
許多事兒,媽媽的态度往往變化很大,那不加掩飾流露出來的感情和冷靜下來之後的解釋簡直判若兩人,而媽媽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她卻把握不住。
她報考北大是經過媽媽同意的啊,現在她考上了,媽媽為什麼卻并不顯得高興?那種漠然的、無可奈何的神态是掩飾不住的,使新月困惑,不安,她覺得媽媽又變得使她不可理解、不可親近了。
她聽着媽媽遠去的腳步聲,手裡還拿着那張照片,不知如何是好。
想了想,隻好又重新把鏡框放在原來的地方,一切照舊吧。
她和媽媽的情感不知不覺又疏遠了,甚至對這個家也不覺得特别留戀了。
她就要走了,離開這狹小的天地,沉悶的空氣,開始嶄新的生活,北大西語系那神聖的殿堂在等待着她!她盼望着暑假早一點兒結束,早一點兒走向新的學校,像即将離巢的乳燕,躍躍欲試地向往着藍天! 現在,這一天終于到了,她該走了! 西廂房裡,新月已經把自己的行李準備完畢:一隻旅行袋,一隻皮箱,隻裝着臉盆、牙具的網袋。
她在梳妝台前再照照鏡子,裝束也已經齊整:上身是一件白府綢長袖襯衣,下身穿一條毛藍布工褲,掐腰,長背帶,前胸呈弧形的邊兒,把襯衣束在裡邊,顯得身材更高了些,也更精神;腳上穿着那雙新買的皮鞋。
她再照照自己的臉,由于興奮,潔白細膩的面頰泛起了淡淡的潮紅。
發辮是精心梳理過的,沒有一絲亂發。
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耽擱的了,她可以動身走了。
姑媽又在擦眼淚,好像新月這一去,是遠走異國他鄉,永不回來了似的。
“姑媽,您哭什麼?我星期六就回來了,回來看您。
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您等着我,啊?”新月也覺得心裡一陣酸楚,對這個家,她還是有些依戀,尤其是對姑媽。
唉,姑媽!姑媽誠心誠意地打發她走,又舍不得她走;她走了,姑媽會寂寞的! “哎,哎……”姑媽答應着,臉上做出笑容。
哥哥悶聲不響地走進來,把她的行李提到院子裡,捆在自行車的後座上。
本來,她中學時的同學陳淑彥說好了要來送她的,她不等陳淑彥了。
高考的時候,陳淑彥報的是輕工業學院,兩人拉過“鈎兒”:但願都能如願以償;萬一隻有一個人考上了,沒考上的就送考上了的,考上了的就等于“代表”兩個人上大學了。
結果,陳淑彥落榜了!新月去看她,她流着淚說:“新月,我的命不好!但是我為你高興,真的!我還是要去送你,說過的話得算數!八月三十一号上午,說定了,你在家等着我……”可是,新月怎麼能忍心這樣做呢?命運,讓青年們去互相争奪,就已經夠殘酷的了,再讓失敗者為勝利者送行,那簡直是在她的好友的傷口上撒鹽!“淑彥,别罵我,”她在心裡說,“咱倆報的不是同一個學校,也不是同一個專業,我相信不是我搶了你的位置!但是,你是無法分享我的幸運的,我不願意刺激你了!”她把離家的時間暗暗提前了一天,“淑彥,原諒我的不告而辭吧!” “走吧!”哥哥已經把行李捆好,站在院子裡等她。
新月走出西廂房,院子裡鋪滿陽光,微風吹拂着海棠樹,沙沙作響。
爸爸已經上班去了,走之前隻對新月說了句:“我放心了,你好自珍重吧!”而媽媽,這會兒卻還在上房卧室裡,沒露面兒。
她不打算也對女兒說一句什麼嗎? “媽,我走了。
”新月走到上房廊下,朝着裡面說。
“走吧,走吧,早晚有這麼一天……”媽媽的聲音從裡面傳出來,真像打發女兒出嫁似的那麼不大情願而又無可奈何。
新月的臉上又蒙上了一層陰雲。
她默默地站了片刻,媽媽沒有出來,她也不好再進去了,就轉過身來,跟着哥哥朝外面走去。
姑媽把她送出了院門,又跟着走到胡同口,看着兄妹倆上了大街,她還站在那兒,朝這邊望着。
他們一直走到十九路公共汽車站,哥哥把她先送上汽車,才上了自行車。
“十九路坐到頭兒,你在動物園下車,再倒三十二路,在北大南門下車。
我打聽好了,報到在南門,我在那兒等你!”他對新月說。
“說不定我先到了呢!” “不會,我比汽車跑得快!” “為什麼?” “因為……因為騎車逢站不停嘛!” 這倒是大實話!汽車在和哥哥的自行車賽跑,幾站過去,她就在馬路上找不到哥哥的影子了…… 車窗前,涼風習習,路旁的國槐樹、白楊樹向後面退去,新月的心像鳥兒在飛,啊,湛藍澄淨的初秋晴空! “北大南門到了,去北京大學的同志,請下車!”售票員高聲報着站名,在新月聽來,這是專門說給她聽的。
其實,她已經提前好幾站就離開座位,等在車門口了。
車一到站,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車來,哥哥已經等在路邊,正向她招手呢! 一輛印着“北京大學”字樣的大轎車從他們身旁開過去,那是學校迎接新同學的專車,從北京站開來的。
外地來京的新生們,都新奇地擠在車窗口,伸着脖子往前看,都想早一點兒看見那所全國最高學府。
天星推着車,他們随着這輛大轎車朝前走去,北京大學的南大門赫然出現在馬路北面,彩旗招展,人群湧動,像盛大的廟會一樣熱鬧。
北京的新生都是自己來的,帶着沉甸甸的行囊,挂着興奮的笑容,互相詢問着,招呼着。
一些人在幫助他們拿行李,分不清哪些是來送親人上學的,哪些是接待新生的。
天星把自行車停在門口,把行李解下來,立即就被接待的人接過去了,新月還沒跨進學校大門,就已經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和親切。
“那…
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已經在一個多月前結束。
對新月來說,那場激烈的争奪戰已經成為過去。
但她還時時覺得那森嚴的考場上書寫考卷的“沙沙”聲仍萦繞耳畔,像蠶兒在争食桑葉。
天災人禍造成的吃食短缺,刺激着體質柔嫩的學生們的食欲,也刺激着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或許正是因為瘦得皮包骨,那一雙雙初涉世事的眼睛才顯得更大、更可愛。
為了明天,他們在拼搏,這意味着超過别人,擊敗别人,使自己勝利。
在那莊嚴的時刻,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坦誠的,在命運的抉擇面前,任何僞裝、虛飾和自欺欺人的僥幸心理都變得毫無意義,惟一可以使自己鎮定的是真才實學。
一開始,新月也難免有些緊張,甚至懷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但當試卷在她面前展開,她以最快的速度浏覽一遍,失控的心律就跳動正常了。
她想起哥哥說過的話:“你就當那兒不是考場,跟平常在班裡做作業一樣!在班裡拔尖兒,出去還是拔尖兒,都是脖子上挑着一個腦袋的人,又沒有三頭六臂的,誰怕誰啊?”哥哥沒考過大學,可他這話倒挺有道理,使新月踏實下來了:自己确定的目标,朝着它走去就是了,現在沒有任何人來幫助你,你也不需要任何人幫助,讓自身的力量來接受檢驗、接受篩選吧!而你,又必須勝利地通過這人生的一道大關,因為你沒有第二志願,沒有退路!她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眼前隻有試卷。
仿佛走進了一座濃密的森林,黛色參天,蒼茫無際,沒有鳥鳴,沒有人迹,隻有月光照耀下的一條羊腸小道,明晃晃地顯現在腳下,她蹚着帶露的小草,踏着清涼的石闆,拾級而上…… 她勝利了。
郵遞員高叫着;“韓新月的信!”把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來了,是爸爸搶先撕開來看的,讀着上面簡短的公文式的字句,他激動得嘴唇都在顫抖。
在一旁洗耳恭聽的姑媽撩起圍裙擦着眼角的淚花:“主啊!托靠主,知感主!”哥哥把通知書接過去,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幾遍。
才鄭重地還給新月:“你算是行了!”而媽媽則隻是不動聲色地“噢”了一聲,那聲音真是耐人尋味,是因為女兒将從此擺脫她的管束而遺憾呢,還是因為女兒的遠走高飛而留戀? 整個暑假,新月幾乎都在準備自己的遠行。
姑媽為她拆洗了被褥,改做了秋冬的衣裳。
她自己到東安市場新買了一條素花條床單,一隻白色補花枕套,還有一雙新皮鞋,用的是哥哥給她的錢,她不能辜負哥哥的好意。
媽媽遞給她十五塊錢,是開學第一個月的飯費和零用,而爸爸卻又如數另外給了她一份,還囑咐她說;“這,就别叫你媽知道了!”那表情,盡管極力裝得輕松,卻也顯得嚴峻而神秘,仿佛他在背着媽媽做一件壞事,使新月感到納悶兒:父母之間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又為什麼會這樣呢?她本想拒絕接受這額外的“私房”錢,可是,爸爸那一雙慈祥而憂傷的眼睛看着她,她就什麼也不敢說了。
爸爸把一隻半舊的棕色皮箱給了她,她接過來,竟有接受“遺産”的那種味道。
她在心裡說:爸爸,您已經把我送上了人生的道路,這就足夠了,除此之外,我還需要向您索取什麼呢? 她把自己的衣服、書籍、文具裝進皮箱,阖上又打開,打開又阖上,反反複複,生怕遺漏了什麼必需的東西。
“你呀,恨不能把整個西廂房都搬了去!”媽媽有一次閑着沒事兒,踱進女兒的房裡,瞅着她收拾東西。
“可不,就跟要出門子似的!”姑媽一邊幫她疊衣裳,一邊說,“到了那兒,熱啦,涼啦,都得自個兒照看自個兒了。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什麼都得預備齊喽!” “連這也帶走?”媽媽問。
她看見新月正在把那張鑲在小鏡框裡的照片往皮箱裡裝。
“橫是怕在外頭想家,帶上你們娘兒倆這相片兒。
沒離開過媽呗!”姑媽替她解釋。
她的解釋顯得多餘,當媽的應該是更理解女兒的。
其實,新月的想法很難說清楚。
媽媽在照片上是慈祥而溫柔的,和她親密無間,而不像在生活中那麼難以捉摸。
她希望媽媽的形象水遠像照片中那樣,帶在身邊,她覺得親切。
但媽媽顯然不希望她把照片帶走。
“那就……給您留下吧?”她猶豫地把鏡框又從箱子裡拿出來,看看媽媽。
“甭給我,我沒地方擱,”媽媽卻淡淡地說,轉過身去,踱出女兒的卧室,到了西廂房門口,又歎了口氣,“這麼大歲數,連鏡子都懶得照喽,還瞅年輕時候的相片兒?”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向新月做解釋。
解釋!生活中需要這麼多解釋嗎?母女之間還用得着什麼解釋嗎?而媽媽和她卻常常需要互相解釋來解釋去,很少可以直率地交談,好像雙方都在小心翼翼地相處,惟恐被對方誤解,而結果卻隻能加深那一層無形的隔膜。
她了解媽媽的脾氣,卻不了解媽媽的思想。
許多事兒,媽媽的态度往往變化很大,那不加掩飾流露出來的感情和冷靜下來之後的解釋簡直判若兩人,而媽媽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她卻把握不住。
她報考北大是經過媽媽同意的啊,現在她考上了,媽媽為什麼卻并不顯得高興?那種漠然的、無可奈何的神态是掩飾不住的,使新月困惑,不安,她覺得媽媽又變得使她不可理解、不可親近了。
她聽着媽媽遠去的腳步聲,手裡還拿着那張照片,不知如何是好。
想了想,隻好又重新把鏡框放在原來的地方,一切照舊吧。
她和媽媽的情感不知不覺又疏遠了,甚至對這個家也不覺得特别留戀了。
她就要走了,離開這狹小的天地,沉悶的空氣,開始嶄新的生活,北大西語系那神聖的殿堂在等待着她!她盼望着暑假早一點兒結束,早一點兒走向新的學校,像即将離巢的乳燕,躍躍欲試地向往着藍天! 現在,這一天終于到了,她該走了! 西廂房裡,新月已經把自己的行李準備完畢:一隻旅行袋,一隻皮箱,隻裝着臉盆、牙具的網袋。
她在梳妝台前再照照鏡子,裝束也已經齊整:上身是一件白府綢長袖襯衣,下身穿一條毛藍布工褲,掐腰,長背帶,前胸呈弧形的邊兒,把襯衣束在裡邊,顯得身材更高了些,也更精神;腳上穿着那雙新買的皮鞋。
她再照照自己的臉,由于興奮,潔白細膩的面頰泛起了淡淡的潮紅。
發辮是精心梳理過的,沒有一絲亂發。
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耽擱的了,她可以動身走了。
姑媽又在擦眼淚,好像新月這一去,是遠走異國他鄉,永不回來了似的。
“姑媽,您哭什麼?我星期六就回來了,回來看您。
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您等着我,啊?”新月也覺得心裡一陣酸楚,對這個家,她還是有些依戀,尤其是對姑媽。
唉,姑媽!姑媽誠心誠意地打發她走,又舍不得她走;她走了,姑媽會寂寞的! “哎,哎……”姑媽答應着,臉上做出笑容。
哥哥悶聲不響地走進來,把她的行李提到院子裡,捆在自行車的後座上。
本來,她中學時的同學陳淑彥說好了要來送她的,她不等陳淑彥了。
高考的時候,陳淑彥報的是輕工業學院,兩人拉過“鈎兒”:但願都能如願以償;萬一隻有一個人考上了,沒考上的就送考上了的,考上了的就等于“代表”兩個人上大學了。
結果,陳淑彥落榜了!新月去看她,她流着淚說:“新月,我的命不好!但是我為你高興,真的!我還是要去送你,說過的話得算數!八月三十一号上午,說定了,你在家等着我……”可是,新月怎麼能忍心這樣做呢?命運,讓青年們去互相争奪,就已經夠殘酷的了,再讓失敗者為勝利者送行,那簡直是在她的好友的傷口上撒鹽!“淑彥,别罵我,”她在心裡說,“咱倆報的不是同一個學校,也不是同一個專業,我相信不是我搶了你的位置!但是,你是無法分享我的幸運的,我不願意刺激你了!”她把離家的時間暗暗提前了一天,“淑彥,原諒我的不告而辭吧!” “走吧!”哥哥已經把行李捆好,站在院子裡等她。
新月走出西廂房,院子裡鋪滿陽光,微風吹拂着海棠樹,沙沙作響。
爸爸已經上班去了,走之前隻對新月說了句:“我放心了,你好自珍重吧!”而媽媽,這會兒卻還在上房卧室裡,沒露面兒。
她不打算也對女兒說一句什麼嗎? “媽,我走了。
”新月走到上房廊下,朝着裡面說。
“走吧,走吧,早晚有這麼一天……”媽媽的聲音從裡面傳出來,真像打發女兒出嫁似的那麼不大情願而又無可奈何。
新月的臉上又蒙上了一層陰雲。
她默默地站了片刻,媽媽沒有出來,她也不好再進去了,就轉過身來,跟着哥哥朝外面走去。
姑媽把她送出了院門,又跟着走到胡同口,看着兄妹倆上了大街,她還站在那兒,朝這邊望着。
他們一直走到十九路公共汽車站,哥哥把她先送上汽車,才上了自行車。
“十九路坐到頭兒,你在動物園下車,再倒三十二路,在北大南門下車。
我打聽好了,報到在南門,我在那兒等你!”他對新月說。
“說不定我先到了呢!” “不會,我比汽車跑得快!” “為什麼?” “因為……因為騎車逢站不停嘛!” 這倒是大實話!汽車在和哥哥的自行車賽跑,幾站過去,她就在馬路上找不到哥哥的影子了…… 車窗前,涼風習習,路旁的國槐樹、白楊樹向後面退去,新月的心像鳥兒在飛,啊,湛藍澄淨的初秋晴空! “北大南門到了,去北京大學的同志,請下車!”售票員高聲報着站名,在新月聽來,這是專門說給她聽的。
其實,她已經提前好幾站就離開座位,等在車門口了。
車一到站,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車來,哥哥已經等在路邊,正向她招手呢! 一輛印着“北京大學”字樣的大轎車從他們身旁開過去,那是學校迎接新同學的專車,從北京站開來的。
外地來京的新生們,都新奇地擠在車窗口,伸着脖子往前看,都想早一點兒看見那所全國最高學府。
天星推着車,他們随着這輛大轎車朝前走去,北京大學的南大門赫然出現在馬路北面,彩旗招展,人群湧動,像盛大的廟會一樣熱鬧。
北京的新生都是自己來的,帶着沉甸甸的行囊,挂着興奮的笑容,互相詢問着,招呼着。
一些人在幫助他們拿行李,分不清哪些是來送親人上學的,哪些是接待新生的。
天星把自行車停在門口,把行李解下來,立即就被接待的人接過去了,新月還沒跨進學校大門,就已經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和親切。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