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門駛上維多利街。
我開車經過安-坎貝爾的住處,然後來到州際公路,上了一條往北去的車道。
我在磁帶艙放上一盤威利-納爾遜的盒帶,舒服地靠着椅背,往前開去。
天亮前我就能趕到弗吉尼亞,還能趕上早班軍用飛機離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
飛機把我送到哪裡都無所謂,隻要離開美國大陸就行。
我的軍人生涯已結束,這無所謂。
這件事,在我去哈德雷堡之前就知道了。
我沒有後悔,沒有猶豫,沒有抱怨。
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果沒有什麼可以奉獻了,或者成了多餘的人,那我們就離開;或者,如果我們愚鈍了,人家就會請我們離開。
這不必傷心。
最重要的是使命,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服從于使命。
手冊中就是這麼寫的。
也許在走之前,我該跟辛西娅說幾句話,但是這對誰也不會有好處。
軍人的生活是瞬息多變的,經常來去匆匆。
種種關系,無論有多麼親密,無論有多麼熱烈,都不過是暫時的。
人們通常不說“再見”,而說“路上見”或者“以後見”。
不過,這一回,我是一去不複返了。
一方面,我感到選擇這個時候離開軍隊對我正合适。
我應該放下刀槍,脫下戎裝了。
這些東西在我身上有點荒廢了,更不用說沉重了。
我是在殘酷的戰争中入伍的。
那時,軍隊忙于在亞洲進行大規模的陸戰。
我已完成了我的使命,遠遠超過了國家的兩年義務服役期,在軍中已風風雨雨度過了漫長的20年。
20年來,這個國家,這個世界都翻天覆地了。
軍隊現在忙着送你走:“謝謝你付出的一切,幹得很好,我們赢了,走的時候請把燈熄掉。
” 很好。
就是這麼回事。
這不會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戰争,雖然有時候看似如此;這也不是為了給在其他方面沒有前途的人提供就業機會,雖然有時候也确實如此。
在世界和全國各地的軍事基地,美國國旗将不再高高飄揚。
戰鬥部隊将要解散,他們的戰旗與刀槍要一起入庫。
也許有一天,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也要關閉。
确實,一個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說真的,我很高興看到新時代的到來,更高興的是,我不必與它打交道。
我們這一代人,我想,深深地打上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烙印。
過去的那些事件對當今的現實不再有什麼意義,也許,我們的價值觀對當今現實也不再有什麼意義。
因此,正如辛西娅曾對我暗示過的,即使我們的确還有不少戰鬥力,也已成了不合時宜的人物了,就像過去的騎兵隊伍一樣。
幹得不錯,謝謝。
拿一半薪水,祝你好運。
20年,我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曾有過許多美好的時光。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會依然像我曾經生活過的那樣去生活。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種經曆。
威利正在唱《我心中的佐治亞》。
我換了盤巴迪-霍利的帶子。
我喜歡開車,尤其喜歡開車離開一個地方,雖然我知道,離開一個地方,也就意味着接近另一個地方,但我自己從來不這麼看,我總是離開。
一輛警車出現在我的後視鏡裡。
我檢查了一下車速,發現隻超速了10英裡,而在佐治亞,這意味着阻礙車流。
那家夥打開紅色閃光燈,招呼我過去。
我把車開到路邊上停下,坐在車裡。
那警官走下車,來到我的窗口。
我搖下車窗,發現他原來是米德蘭的警察。
我說:“這兒離你的老本營遠了點兒,不是嗎?” “請把駕駛執照和汽車注冊證給我,先生。
” 我把兩樣東西拿給他看了。
他說:“先生,我們在下一個出口掉頭,然後你跟我回米德蘭去。
” “為什麼?” “不知道。
從無線電話中接到的命令。
” “亞德利局長的命令?” “是的,先生,是他的命令。
” “如果我拒絕呢?” “那我就隻好把你铐起來了。
随你挑吧。
” “有第三種可能嗎?” “沒有,先生。
” “好吧。
”我又開上了公路,警車跟在我後面。
我們在立交路口掉轉車頭,往南向米德蘭開去。
我們在鎮西口的一個出口換了道。
我跟着他來到鎮上的廢物回收中心。
過去人們一向稱它為垃圾場。
他的車在焚化爐邊刹住了。
我在他後面停下來,跨出車門。
伯特-亞德利站在一條寬大的傳送帶旁,看着人們從一輛卡車上把東西卸下來,送上傳送帶。
我也站在邊上看着,看着安-坎貝爾地下卧室的物品被火焰吞沒。
亞德利翻弄着一堆一次成像照片。
他隻朝我看了一眼,說:“嗯,夥計,看看這個。
你看那個胖家夥,那是我。
再看看那個小子,你知道他是誰?”他将一沓照片扔上傳送帶,然後從腳邊撿起一摞錄像帶,也扔到傳送帶上。
“我想我們還有個約會吧。
你就這樣讓我一個人幹這堆活?你也幫一把,夥計。
” 于是,我幫他把家具、性生活用具、衣物之類的扔上傳送帶。
他說:“我是說話算數的,夥計。
你不相信我,是不是?” “找當然相信你。
你是警察。
” “對。
這星期簡直亂套了。
嘿,你知道嗎?葬禮上我一直在哭。
” “我沒注意。
” “是在心裡哭。
葬禮上許多家夥心裡都在哭。
嘿,電腦
我開車經過安-坎貝爾的住處,然後來到州際公路,上了一條往北去的車道。
我在磁帶艙放上一盤威利-納爾遜的盒帶,舒服地靠着椅背,往前開去。
天亮前我就能趕到弗吉尼亞,還能趕上早班軍用飛機離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
飛機把我送到哪裡都無所謂,隻要離開美國大陸就行。
我的軍人生涯已結束,這無所謂。
這件事,在我去哈德雷堡之前就知道了。
我沒有後悔,沒有猶豫,沒有抱怨。
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果沒有什麼可以奉獻了,或者成了多餘的人,那我們就離開;或者,如果我們愚鈍了,人家就會請我們離開。
這不必傷心。
最重要的是使命,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服從于使命。
手冊中就是這麼寫的。
也許在走之前,我該跟辛西娅說幾句話,但是這對誰也不會有好處。
軍人的生活是瞬息多變的,經常來去匆匆。
種種關系,無論有多麼親密,無論有多麼熱烈,都不過是暫時的。
人們通常不說“再見”,而說“路上見”或者“以後見”。
不過,這一回,我是一去不複返了。
一方面,我感到選擇這個時候離開軍隊對我正合适。
我應該放下刀槍,脫下戎裝了。
這些東西在我身上有點荒廢了,更不用說沉重了。
我是在殘酷的戰争中入伍的。
那時,軍隊忙于在亞洲進行大規模的陸戰。
我已完成了我的使命,遠遠超過了國家的兩年義務服役期,在軍中已風風雨雨度過了漫長的20年。
20年來,這個國家,這個世界都翻天覆地了。
軍隊現在忙着送你走:“謝謝你付出的一切,幹得很好,我們赢了,走的時候請把燈熄掉。
” 很好。
就是這麼回事。
這不會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戰争,雖然有時候看似如此;這也不是為了給在其他方面沒有前途的人提供就業機會,雖然有時候也确實如此。
在世界和全國各地的軍事基地,美國國旗将不再高高飄揚。
戰鬥部隊将要解散,他們的戰旗與刀槍要一起入庫。
也許有一天,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也要關閉。
确實,一個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說真的,我很高興看到新時代的到來,更高興的是,我不必與它打交道。
我們這一代人,我想,深深地打上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烙印。
過去的那些事件對當今的現實不再有什麼意義,也許,我們的價值觀對當今現實也不再有什麼意義。
因此,正如辛西娅曾對我暗示過的,即使我們的确還有不少戰鬥力,也已成了不合時宜的人物了,就像過去的騎兵隊伍一樣。
幹得不錯,謝謝。
拿一半薪水,祝你好運。
20年,我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曾有過許多美好的時光。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會依然像我曾經生活過的那樣去生活。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種經曆。
威利正在唱《我心中的佐治亞》。
我換了盤巴迪-霍利的帶子。
我喜歡開車,尤其喜歡開車離開一個地方,雖然我知道,離開一個地方,也就意味着接近另一個地方,但我自己從來不這麼看,我總是離開。
一輛警車出現在我的後視鏡裡。
我檢查了一下車速,發現隻超速了10英裡,而在佐治亞,這意味着阻礙車流。
那家夥打開紅色閃光燈,招呼我過去。
我把車開到路邊上停下,坐在車裡。
那警官走下車,來到我的窗口。
我搖下車窗,發現他原來是米德蘭的警察。
我說:“這兒離你的老本營遠了點兒,不是嗎?” “請把駕駛執照和汽車注冊證給我,先生。
” 我把兩樣東西拿給他看了。
他說:“先生,我們在下一個出口掉頭,然後你跟我回米德蘭去。
” “為什麼?” “不知道。
從無線電話中接到的命令。
” “亞德利局長的命令?” “是的,先生,是他的命令。
” “如果我拒絕呢?” “那我就隻好把你铐起來了。
随你挑吧。
” “有第三種可能嗎?” “沒有,先生。
” “好吧。
”我又開上了公路,警車跟在我後面。
我們在立交路口掉轉車頭,往南向米德蘭開去。
我們在鎮西口的一個出口換了道。
我跟着他來到鎮上的廢物回收中心。
過去人們一向稱它為垃圾場。
他的車在焚化爐邊刹住了。
我在他後面停下來,跨出車門。
伯特-亞德利站在一條寬大的傳送帶旁,看着人們從一輛卡車上把東西卸下來,送上傳送帶。
我也站在邊上看着,看着安-坎貝爾地下卧室的物品被火焰吞沒。
亞德利翻弄着一堆一次成像照片。
他隻朝我看了一眼,說:“嗯,夥計,看看這個。
你看那個胖家夥,那是我。
再看看那個小子,你知道他是誰?”他将一沓照片扔上傳送帶,然後從腳邊撿起一摞錄像帶,也扔到傳送帶上。
“我想我們還有個約會吧。
你就這樣讓我一個人幹這堆活?你也幫一把,夥計。
” 于是,我幫他把家具、性生活用具、衣物之類的扔上傳送帶。
他說:“我是說話算數的,夥計。
你不相信我,是不是?” “找當然相信你。
你是警察。
” “對。
這星期簡直亂套了。
嘿,你知道嗎?葬禮上我一直在哭。
” “我沒注意。
” “是在心裡哭。
葬禮上許多家夥心裡都在哭。
嘿,電腦